Workflow
全面发展
icon
Search documents
数智技术驱动终身教育深刻变革
Xin Hua Ri Bao· 2025-06-27 21:12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a ubiquitous and accessible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driven by "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which is seen as a transformative force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1] Group 1: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ifelong Education - 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s becoming the core driving for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felong education, reshaping its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2] - The shift from a "teacher-centered" model to a "learner-centered" approach is highlighted, focus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innovation ability, and digital literacy [2] - Learners can access tailored learning resources and paths through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nhancing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2] Group 2: Theoretical Logic of Lifelong Education - The development of lifelong education is grounded in the philosophy of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 as proposed by Marx, moving beyond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limitations [4] - Lifelong education serves as a core tool for addressing the digital divide and promoting social inclusion through 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4] - The integration of lifelong education with human capital theory and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positions it as a "converter" for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4] Group 3: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Lifelong Education - A comprehensive system-wide approach is necessary for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lifelong education, involving strategic planning and policy frameworks [5] - Establishing a national public education resource service platform is essential for resource aggregation and dynamic updates, encouraging collaboration among various stakeholders [5] - The creation of a nationwide online education standard and certification system is crucial for ensuring the quality and trustworthiness of online education [5][6]
陕西发布2024年儿童发展数据
Shan Xi Ri Bao· 2025-06-03 22:43
公共文化阵地普惠全民。我省现有118个公共图书馆、119个文化馆、6个公共美术馆、1337个乡镇 (街道)综合文化站、19271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免费开放。 6月3日,记者获悉:省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按照《陕西省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于近 日发布了2024年全省儿童在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等7方面的数据。 健康领域成绩斐然。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从2015年的14.5/10万下降到2024年的6.05/10万;婴儿死亡 率从2015年的6.75‰下降到2024年的2.25‰,保持持续下降趋势,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福利保障逐步完善。完成16.8万名流动儿童的监测摸排工作,安排中央及省级资金1.08亿元,实现 全省3677名孤儿和7093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应保尽保。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不断推进。截至2024年底,我省共有城市社区家长学校3266个、农村家长学校 11503个。全省法院共制发家庭教育指导令160份,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1478次。截至2025年4月,全 省开展托育服务的机构有2289个,其中,普惠托育机构1002个,托位总数16.3万个,每千人 ...
各地少先队开展“六一”主题活动
Ren Min Ri Bao· 2025-06-01 22:12
广大少先队员走进博物馆、科研院所、田间地头,学习知识,增长见识。在四川,少先队员在成都市青 少年宫新津校区同上"古蜀文明第一课",实地感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浙江,少先队员在杭州青少年 活动中心体验无人机操控、聆听天文讲座。在安徽合肥,少先队员在"职业技能工坊"沉浸式体验各种职 业的乐趣。 据悉,"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还推出"红领巾小百灵——少年唱响新征程"合 唱展播活动。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02日 04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本报北京6月1日电 (记者杨昊)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全国少工委部署开展"牢记党的教导 争 做强国少年"主题活动,广大少先队员在主题队日、入队仪式、参观寻访、实践体验中,感受新时代伟 大成就,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广大少先队员积极参与"红领巾讲解员""红领巾小百灵"活动,表达爱党爱国情感,展现自信活泼风貌。 在北京,"让我们荡起双桨"红领巾歌会在北海公园举办,队员们用歌声庆祝节日。在天津,"红领巾讲 解员"以"喜迎上合来我家乡"为主题,用朗诵、情景剧等形式讲述天津历史和新貌。 近日,各地集中举行入队 ...
赵一德参加少先队庆“六一”主题队日活动并勉励全省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 珍惜美好时光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Shan Xi Ri Bao· 2025-05-30 00:29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省委书记赵一德5月29日到西安国际港务区实验小学参加陕西省少 先队主题队日活动,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少年儿童送上节日祝福,向广大少年儿童工作者致以诚挚问 候。赵一德希望全省少先队员和少年儿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 贺信的教导,树立远大志向,珍惜美好时光,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王海鹏,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西安国际港务区实验小学前身为灞桥水流中心小学,有着50多年的建校史。赵一德首先走进学校少 先队队室,详细了解少先队工作开展情况。他说,少先队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大学校。要健全党委领 导、政府支持、共青团牵头、团教协作、社会协同的少先队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少先队事业不断取得新 成绩。学校劳动实践基地里,手工制作、农事体验、厨艺比拼、科学小实验等活动丰富多彩,赵一德走 进基地与孩子们互动交流,鼓励他们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对探索的兴趣,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在 劳动实践中砥砺品格、增长才干。观看操场上举办的蹴鞠、旱龙舟等体育比赛后,赵一德要求学校积极 组织体育活动,帮助孩子们在运动中强意志、健身心。 ...
星星火炬照亮追梦征程——中国少年先锋队五年工作回眸
Xin Hua Wang· 2025-05-25 11:43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题:星星火炬照亮追梦征程——中国少年先锋队五年工作回眸 新华社记者董博婷 星星火炬闪耀,照亮一代代少先队员的追梦征程。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5月27日至 28日召开。广大少先队员和少先队工作者们迎来属于自己的盛会。 "红领巾心向党""红领巾爱祖国"等系列活动,带领少先队员寻访青山绿水,见证乡村巨变,广大少先队 员爱党爱国的情感更加深厚; 三季49期"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覆盖全国数百万个少先队中队,加强少年儿童政治启蒙和价值 观塑造; 每年清明节期间,各地少先队通过组织"清明祭英烈"等纪念活动,坚定广大少先队员传承薪火、学习先 锋的理想信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少先 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回眸过去五年,中国少年先锋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少先队为党育 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发挥党、团、队育人链条作用,推动新时代少先队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加强政治引领,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越来越多少先队员加入"红领巾讲解员""红领巾巡讲团",在实践体验中了解红色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赓续民族 ...
“健康+科学”双赋能,潍坊助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5-24 13:1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王钟玉通讯员殷永强 在乡村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与科学素养培育至关重要。在第75个"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潍坊市基本民生保障服 务中心开展"潍爱童行.坊有未来"活动,携手潍坊市美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潍坊学院微爱大学生志愿服务队,走进于河街办中心小学, 为四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科学"成长之旅,以健康为基石,以科学探索为羽翼,助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 活动当天,校园内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美生社工精心策划的"童享健康行动"课堂率先开启,围绕"从'小习惯'到'大健康'"主题展开, 为孩子们送上"成长五重奏"。在护牙环节,孩子们认真学习巴氏刷牙法,了解蛀牙预防技巧;洗手课上,"七步洗手法"的教学让细菌无 所遁形;洗脸、洗澡课程通过情景模拟,帮助孩子们养成规律的清洁习惯;行为习惯培养则引导孩子们养成不乱丢垃圾、出门戴口罩等 文明习惯。课程结束后,孩子们还收到了洗发沐浴露、牙具套装、毛巾及健康教育手册的"健康礼包"。"以后每天都要认真刷牙!""七步 洗手法我已经记住啦!"孩子们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收获,健康知识正逐步转化为实际行动。 与此同时,另一间教室正上演着一场跨越时空的 ...
乡村小学生盯上“校园吉尼斯”
另一边,呼啦圈挑战赛中,五年级女生刘佳月与两名同学激战60分钟,谁也不愿意先停下,最终共享第 一的殊荣。"没想到我能坚持这么久!"刘佳月气喘吁吁却满脸自豪,"老师说这是对耐力和专注力的双 重考验。" 在一分钟速算挑战赛中,五年级学生黄浩宇以一分钟完成49道计算题的速度刷新了纪录。黄浩宇2023年 参加了第一届挑战赛的一分钟速算,以一分钟19题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在他看来,这次刷新纪录是意 料之中的事。"学校举行的挑战赛,能把自己的一技之长展示出来,不会让自己的优点埋没。"黄浩宇虽 然只有11岁,但言语之间流露着沉稳和自信。 四年级学生贾鑫扬今年第二次参加校园吉尼斯挑战赛,用筷子一分钟夹取了50个花生,在该赛项中斩获 冠军。此外,在一分钟定点投篮挑战赛中,他投中了12个篮球,刷新了学校纪录。"他平时爱好广泛, 在家里经常帮助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虽然个子矮,但喜欢打篮球。"贾鑫扬的妈妈介绍。在她 眼中,自从参加了第一届校园吉尼斯挑战赛后,儿子变得自信了,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与前两届吉尼斯挑战赛不同的是,今年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吉尼斯活动深度融合,新设置了"一分钟夹花 生""巧手捆书"等劳动技能项目,延续"劳动成 ...
思政赋能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Xin Hua Ri Bao· 2025-05-07 21:23
科学组织话题讨论,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探索"。话题讨论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 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讨论话题、组织互动讨论等,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社会现象、历史事件以及道德伦 理问题之后,适时开展进一步的交流探讨,在意见分享和观点碰撞中不断提升价值判断能力。例如,围 绕"教育的起源"这一话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进行梳 理,提炼各理论的不同观点,然后再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以思辨的态度自我探索三种起源论的利与 弊,在潜移默化的教学引导中完成马克思辩证唯物观的讲授。 在课程思政视角下,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中职教育全过程,既有助于科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还能够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行业规范,在未来工作 中展现出更高的职业操守。为此,各中职院校应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 力培养既具备过硬专业技能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正面典型的方式, 深层次激发学生的内生动能,引导他们在模仿、追随榜样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 ...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建设
Jing Ji Ri Bao· 2025-04-30 00:52
原标题: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建设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始终坚 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这一重要论述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对 文化本质的深刻把握,科学回答了文化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为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发 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从 内容上看,语言、文字、宗教、艺术、科学以及风俗习惯、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是构成文化的主要元 素;从形态上看,文化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各有其形态、内涵和特点。人类实践活动不仅 决定文化的生成,而且决定其性质和变革。人们以实践活动改变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身思维和思维 的产物,不同社会形态中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文化是不同的,社会形态变革对文化发展进步产生深远影 响。 文化作为实践活动的产物,其实践主体是人。离开了人,文化建设便无从谈起。文学艺术创造、哲 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 于人、落脚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