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合理比重

Search documents
宋雪涛:对当前政策的判断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6-26 01:46
当实现短期目标存在压力时,政策会加码;反之,政策会更加侧重于长期目标 。 文:国金宏观宋雪涛/联系人张馨月 去年以来,政策的核心逻辑始终围绕平衡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展开 。短期目标是稳增长、稳预期,最 直接的目标是实现5%的经济增速。长期目标是推动改革、加快转型,通过科技创新和市场化改革提高 经济要素的配置效率,打开经济潜在增长空间。去年"9.24"以来,短期目标的紧迫性明显上升,但长 期目标的重要性依然不容忽视。当实现短期目标存在压力时,政策通常会加码;反之,政策会更加侧重 于长期目标。 从当前内外部环境看,实现短期目标的压力较小 。外交方面,中美之间的不确定性从日内瓦协议到伦 敦高会谈以来持续减弱;中国与非美特别是周边国家外交取得积极进展。国内方面,上半年消费表现亮 眼,5月社零同比增长6.4%,创2024年以来新高;出口仍有韧性,5月出口同比增长4.8%;二季度经 济增速有望延续一季度5.4%的表现,全年实现5%增长目标的压力不大。 近期,消费、地产、改革、科技等领域的政策声音都传递出由短期刺激转向长期支持的信号。 (一)消费:"以旧换新"强调节奏"平稳有序",整治套补骗补 6月以来,各地陆续暂停国补,原 ...
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Sou Hu Cai Jing· 2025-05-28 00:13
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在驱动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 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6年的28.1%下降至2023年的26.2%。虽然制造业占比下降是 全球性现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占比下降过早过快,应予以高度警惕。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关键在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我国制造业稳定投入机制不健全、综合成本 高,在一些重要细分领域还存在短板,关键核心技术存在"卡脖子"问题。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 足,下行压力持续加剧,世界各国愈发重视制造业对经济增长、就业扩容的关键支撑作用,美、德等西 方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政策推进制造业回流与振兴。在此背景下,保持制造业比重稳定,一方面需聚焦优 势产业持续发力,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升级锻造长板;另一方面要补齐短板,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建 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河南考察时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 业合理比重。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科技赋能,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这再次彰显 了制造业的重要性,也为我们建设制造强 ...
经济日报金观平: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news flash· 2025-05-27 22:58
文章称,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有利于维持产业创新生态,为人工智能、工 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提供应用场景。当前,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制造业更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保障。 关键领域如芯片、工业母机的自主可控能力,直接关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已不是 简单地维持规模,而是通过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
系统施策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Jing Ji Ri Bao· 2025-05-25 22:21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 造业合理比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在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剧的条件下,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保持制造业比 重处于合理水平,既是发展所需,也是安全所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制造业是超大规模经济体保持发展韧性、持续拥有发展潜力的关键基础。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与经济 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密切相关,与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提升紧密相连。 从产业发展规律看,大国经济完成初始工业化后,制造业保持合理比重的时间越长,工业化的技术和物 质积累越雄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效果越明显。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都历经了充分的工 业化进程。背后的潜在逻辑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社会化大生产有效调动了经济体系中的各类资源要 素,激发了要素潜力。伴随科学技术赋能和创新驱动强化,制造业发展形成了产业链、供应链、资金 链、人才链相互结合、相互加持、相互促进的良性格局,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日益完备夯 实,带动现代化产业体系走向成熟完善。我国当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