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胶质细胞

Search documents
复旦×上海交大合作最新Science论文:首次进行小胶质细胞替换临床治疗,成功阻断致命脑疾病进展
生物世界· 2025-07-12 01:26
该研究开发了 小胶质细胞替换疗法 ,通过替换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致病基因突变小胶质细胞,成功阻断了致 命大脑疾病 ALSP 的进展, 并 首次在人类 ALSP 患者中系统性验证了小胶质细胞替换策略的临床可行性 与长期疗效 ,患者在治疗后长达 24 个月的 随访期间,疾病进展停止,运动功能得以保留,且认知能力保 持稳定。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小胶质细胞 ( Microglia ) 是中枢神经系统 (CNS) 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功能障碍会导致多 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CSF1R 主要在小胶质细胞中表达,对小胶质细胞的存活和功能至关重要。CSF1R 的双等位基因突变会导致先天性小胶质细胞缺失,并在人类和小鼠中均造成围产期死亡,而单等位基因突 变则会导致 CSF1R 相关的小胶质细胞病 (CAMP) , 这是 成人起病轴突膨胀伴色素胶质细胞脑白质病 ( ALSP ) 的主要形式。 ALSP 是一种致命疾病,患者通常在成年后发病,病情进展迅速,主要表现为 小胶质细胞数目减少、 脑白 质广泛脱髓鞘、轴突肿胀、轴索球样变、脑钙化、认知障碍和进行性运动能力退化,最终导致严重神经功 能丧失。在我国, ...
中国专家创新治疗范式 推动“细胞修复大脑”走向更多临床场景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7-11 06: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7月11日电 (陈静 顾卓敏)北京时间7月11日,中国医学专家在《科学》(Science)发表最新研 究,首次证实通过替换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致病性小胶质细胞,可成功阻断成人起病轴突膨胀伴色素胶质 细胞脑白质病(ALSP)。而此前,对ALSP,全球尚无明确的有效治疗手段,患者往往在病情进展中丧失 自理能力,生存质量极差。 复旦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青年研究员饶艳霞当日告诉记者:"研究实现了从遗传机制到临床验证的全链条 闭环,开启脑疾病细胞修复新阶段,未来将推动该策略应用于更多神经系统疾病。" ALSP是一种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成年后发病,平均生存期仅3年至6.8年。相关基因突变导致 小胶质细胞功能异常,数量锐减且从"大脑保卫者"变为"破坏者",引发认知与运动功能退化等,最终导 致神经功能丧失。 2020年,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彭勃教授团队首次提出"小胶质细胞替换策略"并开发出三种路径。 这一系列策略突破了原本的治疗瓶颈。研究团队研究构建了模拟人类ALSP病理的关键动物模型,为机 制研究和疗效验证提供可靠工具。专家们在多例患者中开展基于tBMT的小胶质细胞替换治疗后,患者 的小胶质细 ...
Nature重磅:小时候接触奶茶等高果糖饮食,影响大脑发育,增加青春期焦虑症风险
生物世界· 2025-06-12 03:36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果糖 (Fructose) ,是一种单糖,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也是饮食中仅次于葡萄糖的第二丰富的糖类。果糖具有口味好、甜度高、升糖指数低等优点,因此一 度被认为是"健康糖",被广泛添加到饮料和食品中,以提升口感。例如大家经常喝的 奶茶 等饮料中加的糖,就以果糖为主。 在过去 50 年里,果糖的消费量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 高果糖玉米糖浆 被广泛用作饮料和超加工食品的甜味剂。过量摄入果糖与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代谢性 疾病发生密切相关,还有研究显示,过量摄入果糖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等癌症发病风险。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显示, 过量摄入果糖还与 焦虑症 有关,尤其是在青 少年中。 2025 年 6 月 11 日,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 Justin Perry 团队 ( Zhaoquan Wang 为第一作者) 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 : Early life high fructose impairs microglial phagocytosis and neurodevelopment 的研究论文。 在哺乳动物和人类中, 小胶质细胞 ( microgl ...
Nature Aging: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新方法——在小胶质细胞中过表达ACE
生物世界· 2025-06-10 09:4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 LOAD) 是指 65 岁之后发病的阿尔茨海默病 (AD) ,占所有阿尔茨海默病的 90% 以上。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GWAS) 已确定了多个 与 LOAD 发病 风险增加相关的基因多态性,许多与 LOAD 风险相关的等位基因通过影响 小胶质细胞 (microglia,MG) 的先天免疫反应和脂质代谢来改变疾病的发生机制。 2025 年 6 月 9 日,西达赛奈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Aging 上发表了题为: Boosting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ACE) in microglia protects against Alzheimer's disease in 5xFAD mic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在小胶质细胞中增强 ACE 表达,能够保护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大脑,表明了 表达 ACE 的小胶质细胞可能作为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型细胞疗法。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 是一种在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
颜宁发文祝贺!美国两院院士、睡眠领域顶尖学者丹扬教授回国,全职加盟深圳医学科学院
生物世界· 2025-06-02 02:42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近日,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 颜宁 微博发文,祝贺睡眠领域著名学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丹扬 教授全职加盟深圳医学科学院,建 立 睡眠与意识实验室 。 丹扬 教授 丹扬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之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在洛克菲勒大学及哈佛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之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 至今。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阐释大脑中控制睡眠的神经回路,以及大脑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她于 2018 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于 2025 年当选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迄今为止, 丹扬 教授 已经在国际的顶尖学术期刊 Cell 、 Nature 、 Science 发表了 16 篇论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丹扬 教授近两年的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揭示为何睡眠期间意识觉知会大大减弱 2023 年 12 月 8 日, 丹扬 教授团队在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 : Circuit mechanism for suppression of frontal cortical ignition during NREM sleep 的研究论 文 【1】 ...
Cell子刊:秦川/田代实/王伟团队揭示动脉粥样硬化通过外泌体加剧大脑损伤
生物世界· 2025-05-09 03:5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动脉粥样硬化 ( Atherosclerosis, AS) 已被证实是 血管性认知障碍 (VCI) 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但其机制尚不明确。 2025 年 5 月 8 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秦川 教授、 田代实 教授、 王伟 教授等在 Cell 子刊 Cell Metabolism 上发表了题为: The foam cell-derived exosomes exacerbate ischemic white matter injury via transmitting metabolic defects to microglia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中 巨噬细胞来源的泡沫细胞 产生的 外泌体 ,可传递氧化还原失衡和代谢缺陷至中枢神经系统中的 小胶质细胞 ,从而加剧 缺 血性白质损伤 和 血管性认知障碍 。 这项研究揭示了外周巨噬细胞与大脑内小胶质细胞之间存在远距离联系,为动脉粥样硬化诱导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提供了新见解和潜在治疗靶点。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 动脉粥样硬化 ( AS) 患者循环系统中的 外泌体 (ex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