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建设

Search documents
从“一进一退”看民生建设(评论员观察)
Ren Min Ri Bao· 2025-07-03 21:53
开展体验式调研,更容易找到那些坐在办公室里不易察觉的槽点、痛点、堵点,推动消除治理盲区,提 升服务精细化水平 上海、湖北武汉等地,推出定制公交;安徽马鞍山、山东东营等部分城市,宣布公共自行车停运。透过 近期两则有关公共交通的新闻,可琢磨出做好城市公共服务的一些门道。 先看公交车。以往开通常规公交线路,从计划到许可耗时较长,无法及时满足多元出行需求。如今,上 海居民通过"随申行"平台提交"个人定制"申请,凑够每班次乘坐最少人数,最快只需3天,即可开通一 条定制公交线路。这是用好"有形之手"的力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民生建设,关键在一个细字。针对本地区本单位为民为企办事服务事项,开展体验式调研,更容易找到 那些坐在办公室里不易察觉的槽点、痛点、堵点,推动消除治理盲区,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 今年3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出10项务实举措,致 力解决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 惠、可及。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持续提升治理效能、改善服务水平,更多"投资于人"的 温暖实践,必将托举起14亿多人"稳稳的幸福"。 ...
“关键小事”托起稳稳的幸福
Jing Ji Ri Bao· 2025-06-13 21:03
新时代以来,我国民生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一组数 字印证了民生变迁: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0.7亿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3.2亿人参加基本医疗 保险,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3万 元…… 成绩有目共睹,但背后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深刻变化,发展不平衡 不充分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推进民生发展的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就业、教育、 医疗、养老等领域仍面临不少急难愁盼问题。对此,一方面要尽快补上过去民生保障体系中的不足,另 一方面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对标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要求,不断提高并完善民生 保障水平。 解决民生问题就是最大的政治。要从群众身边小事抓起,围绕民生领域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 利益问题,牢固树立"小事大办"理念,持续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真正让民生政策直抵基层、让民生服 务更加可及。 民生是"国之大者"。中办、国办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 见》(以下简称《意见》),将民生这个"关键小事"上 ...
从“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发力点
Jing Ji Ri Bao· 2025-06-12 22:04
养老、托幼、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都是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身边事,承载着人们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民生问题的解决,既能增进民生福祉,又能稳定社会预期、有效激发内需潜力,是经济长 期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比如,面对"上好学"的期盼,通过挖潜扩容扩大现有优质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新建改扩建 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加快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逐步提高优质高校本科招生规 模……这些政策举措涉及从幼儿园到大学,有助于进一步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 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又比如,截至2024年底,在常住地享有子女教育、社会保 险、住房保障,是农民工最大期盼。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要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推 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如此,才能让农民工真正进得来、留得 住、有发展,增强对城市的归属感。 解决深层次民生难题,要超越"打补丁"思维而构建系统性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老百姓的身边 事、贴心事、具体事不断融入国家发展顶层设计。此次发布的《意见》系统梳理了民生领域的急难愁盼 问题,鲜明提出推 ...
全球生育率空前下降,银行下架5年期大额存单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6-10 16:40
点击报名 ▲科学出海 发改委将提出一批民生领域重大工程 6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肖渭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预计今年支持社会事业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将比"十三五"末提高30% 以上。肖渭明表示,发改委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与各方面共同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一批民生领域的 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政策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推动民生建设纳入国家"十五五"发展蓝图。 此外,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近日对外公布,《意见》从增强社 会保障公平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和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等四方面提出10条意见。(界面新闻) |点评| 外部不确定性加大,提内需、促消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要充分激发消费活力,关键还是要让居民有钱花、敢花钱。在此背景下,惠 民生也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必要环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强调宏观政策的民生导向。民生建设需要财政资金作为保障,加大投入,精准 发力。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得到改善,社保体系完善,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的短板补齐,居民自然会有消费的信心。 说到 ...
一财社论:民生是发展之基、信心之源
Di Yi Cai Jing· 2025-06-10 12:58
最近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 盼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通过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 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等,推动和完善民生建设。 当下,提升民生支出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必要。增加民生支出、提高社保福利水平,不仅有助于强化 社会结构的稳定性,而且有助于改变人们对消费与预防性储蓄的观念,使得更多人愿意拿出更多即期收 入进行消费,缓解经济体系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优化支出结构,为经济增长提供长期 内生动力。 《意见》中每一项的落地生根,唤醒的都将是我们经济社会的内生潜力。 民生之中,潜存着经济社会的内生性活力。 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的博弈结构,主要缘于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结构具有可转移性,服务供给则具有明 显属地性特征,为此要真正促进这些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需平衡好基础民生服务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 和合理诉求,避免刚性通过政策倾斜等改变优质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布结构,抬高教育医疗卫生服 务的获取成本。 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的博弈结构,主要是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变革,这需推动政府采购市 ...
重磅民生文件释放强烈信号 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06-10 00:52
为进一步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意见》提到要"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合理提高最低工资 标准""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发式帮扶提能增收行 动,建立农村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劳动伤害帮扶机制",让老百姓在遇到突发困难时,社保不断缴、生活 有保障。 聚焦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意见》明确提出,要"采取常住地直接提供、跨区域协同经 办、完善转移接续等方式,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调整为常住地提供",并进一步强调要"推动符合条件的 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 让更多孩子"能上学""上好学"是社会热点,也是《意见》关注的重点。在"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部 分,《意见》提出,要"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通过挖潜扩容扩大现有优质中小学校、公办 幼儿园学位供给,将义务教育基础薄弱学校纳入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或托管帮扶。《意见》还明确,用 5年左右时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加快 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今天(6月9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