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生态保护
icon
Search documents
海上家国情丨台风过后调查忙
国庆前夕,自然资源部海口海洋中心抓紧台风过后的关键作业窗口期,组织调查人员开展海口市美兰区渔港建设项目环境跟踪监测项目生态调查,为重 大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提供数据支撑。 本次调查聚焦中国鲎、红树林和海草床资源,重点监测中国鲎的种群分布、年龄结构、栖息地完整性及繁殖期活动痕迹;采用"无人机航测+人工踏 勘"的方式探明海草床生态系统边界、确认海草床覆盖面积;采用"遥感识别+现场核查"的方式勘察红树林分布区域、红树植物群落结构和单位面积生物量 等。 受潮汐周期、淤泥质滩涂地形影响,传统人工踏勘方式面临诸多考验,如调查环境高温湿热、作业强度大、密集蚊虫叮咬等。为确保按任务按期完成, 调查人员每日徒步行程约10公里,跋涉于各种大小潮沟和泥潭,最终完成北港岛至曲口渔港红树林和海草床的无人机正射影像收集及北港岛南部至曲口渔港 中国鲎、海草床分布调查。(李建楠) 海草床密度、盖度和群落构成调查。海口海洋中心供图 ...
海洋知识科普进校园活动举办
Hai Nan Ri Bao· 2025-10-10 01:15
海南日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晓梦)近日,"探秘海洋生态,守护蓝色家园"海洋知识科普 进校园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实验学校举办。活动采用"讲座+展览"结合的模式,将抽象的 海洋科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可感的体验内容,引导学生近距离感知海洋魅力,树立海洋生态保护理念。 本次活动还同步开展分年级专题讲座,为小学三年级至四年级学生量身定制海洋知识课程内容,实 现科普教育的精准化开展。讲座分别围绕"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和"潮间带生态特征"展开,通过视频、 PPT等载体系统介绍珊瑚礁的生态功能及栖息生物种类,以及潮间带的环境特点及生物适应机制,强化 学生对珊瑚礁和潮间带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其思考海洋保护方法。 "探秘海洋生态,守护蓝色家园" 海洋知识科普进校园活动举办 此次活动由省海洋厅联合自然资源部南海生态中心、海口海洋中心、三沙海洋中心举办。 活动现场设置海洋科普展示区等主题展区,以30张科普海报系统展示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牡 蛎礁等6类典型海洋生态系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构建起立体的海洋生态知识体系。样品展示区陈列 海口海洋中心、三沙海洋中心提供的珊瑚、贝类、海沙等标本,专业人员对标本种类及地域分布进行讲 ...
山东:以“生态绿”涵养“海洋蓝”
Da Zhong Ri Bao· 2025-10-10 00:32
山东深入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落实全海域生态红线制度,创新陆海协同治理机制。2024年, 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93.6%,保持全国前三。 海洋生态治理并非一时之功,唯有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并长久运行,才能让碧波永驻。山东全面推行湾长 制,加强"一湾一策"精准治理,打通陆地海洋、岸上水里,实现上下游责任共担、同频共振,让"水清 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成为滨海常景常态。 水环境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投票。桑沟湾是山东6个国家级美丽海湾之一,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多年 保持100%。桑沟湾一度面临严峻的生态问题:沿岸遍布小养殖场、冷藏厂、加工厂,城镇污水、工业 废水直排入海,污染严重。经过清养殖、拆散乱、控源头、修岸线,不仅将清水绿岸还给一方百姓,还 凭借资源优势开发了丰富的旅游项目。 作为全国首批"湾长制"试点之一,青岛构建起市、区、镇三级湾长体系,设置117名湾长,将49个海湾 纳入精细化管理,以"湾长制"推动"湾长治"。 今年暑期,青岛灵山湾迎来客流高峰。对于灵山湾镇街级湾长徐强来说,旅游旺季的到来,也意味着他 的"巡湾忙季"正式开启。 "护海巡湾,每一米海岸线都不能马虎!"徐强告诉记者,巡湾过程中一旦 ...
我国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
Xin Hua She· 2025-10-03 06:42
随着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有序推进,2024年全国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局部海域有所改善,珊瑚礁、海 草床、滨海盐沼、红树林生态系统状况以优良为主。 海蓝滩净,海洋旅游市场持续升温,2024年沿海城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超14%,全国邮轮母港 累计客流量为上年的11倍以上。 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记者王立彬)《2025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我国海洋环境状况稳中向 好,海洋旅游等新业态迅速发展。 根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9月发布的这一报告,目前全国海洋环境状况稳中向好。 海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2024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为83.7%。海洋环境压力有效缓 解,2024年重点监测的直排海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下降超35%。 ...
海天间护蓝色国土,以坚守庆华诞!中国海警常态化巡航黄岩岛 深情表白祖国
Yang Shi Wang· 2025-10-01 02:16
央视网消息: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固有领土,黄岩岛素有"南海东大门"之称,战略位置与生态 价值尤为重要。无论是碧海蓝天的澄澈,还是惊涛骇浪的汹涌,中国海警始终日复一日守护着这片美丽却又风雨莫测的海域。如今,他们又迎 来了为期50天的常态化巡航。 中国海警执法员李永健称:"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我们不但要维护黄岩岛的主权完整,更要维护黄岩岛的生态安全,任务更 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担负起黄岩岛海域管控任务。" 由于常年在海上巡护,执法员们每天看到最多的景物是一望无际的海水和东升西落的太阳。海日之间,谱写着执法员们坚定不移的守护和 赤诚温暖的祝福。 中国海警执法员周金健称:"我们每天看到最多的景物,就是这片一望无际的大海和每天升起、降落的太阳。每天迎着太阳升起,我们想 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希望祖国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富强。" 今年9月下旬以来,受几次台风的影响,海上风浪特别大,海警舰艇编队正在破浪前行,执行黄岩岛巡航任务。 编队执法员密切关注着气象数据和天气云图的变化,在这样特殊的天气中,需要提前预测下一刻的天气和风浪变化,以便随时调整航行策 略, ...
平陆运河风物志㊻ | 三色绘就“最美海上公路”
Guang Xi Ri Bao· 2025-09-27 01:46
它是网上热门的宝藏风景,是为保护中华白海豚划下的绿色生态线,也是向蓝色深海延伸的发展大 通道——它就是被称为"广西最美海上公路"的钦州三墩公路。陆敏 摄 许多人知晓三墩公路,始于它的"红"。"相约三墩公路,奔赴一个碧海蓝天。""长焦镜头定格,大 海、轮船,妥妥的大片即视感……"仅在社交媒体"小红书"上,与三墩公路相关的笔记就超4万篇。自 2009年建成以来,这条填海修筑的长13公里的海上公路,便以原生态景观吸引众多游客自发打卡。 9月23日,秋色渐浓,记者慕名探访。天气薄阴,大海呈宁静的青灰色,海已退潮,路基两旁滩涂 显露。停车而下,砂石粗粝,浪花轻柔,蜿蜒的公路如同一条飘逸的丝带,穿过海面,直抵远方。 公路两侧景致各不相同。往东看,大海一望无际,远处树影叠叠、沙滩隐约的海岸线,正是今年入 选全球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优秀案例的犀丽湾;拐个弯,便是著名的"中华白海豚之乡"三娘湾。往西 看,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如钢铁巨人矗立,添了几分硬核工业气质;隔海相望的钦州港,码头上一排排红 色吊臂格外醒目,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如积木整齐码放。 自然之美与工业之兴和谐共存,正是三墩公路的独特之处。鲜少有人知道,三墩公路还是为钦州湾 海 ...
从“赶海”到“护海”,如何守住那片蓝?
Yang Shi Wang· 2025-09-23 08:34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刘岚:"海草床介于陆地和海洋中间,代表的是海洋当中三大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就是红树林、珊瑚礁、海草 床,这块沙滩的生物多样性非常高,海草床为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营养来源,承担了初级生产力的地位,是食物链的底端。" 刘教授说海草往往长在海平面以下,退大潮的时候才能见到,加上形体纤细弱小,所以很难被人关注到。不知情的赶海游客在用铲子和耙子挖坑找海货 的时候,往往就把这些海草连根铲除了。记者在一片海滩上经过指点和仔细辨认,才拍下海草的模样。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赶海原本是沿海地区传承千年的一种生活方式。赶海时,渔民会在退潮后的滩涂和礁石区打捞或者采集一些鱼虾、贝类。记 者最近在一些海滩拍摄到一些赶海的人,他们并不是海边的渔民,而是专门赶海的游客。赶海已经被开发成旅游休闲的新项目,再加上社交平台的热推,吸 引了大量游客前往网红赶海地。游客蜂拥而至,同时也带来了简单粗暴的赶海方式。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赶海体验与生态保护又该如何兼顾呢? 今年暑假,珠海唐家湾沙滩作为社交媒体上的网红赶海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每天有上万人来赶海。赶海原是海边渔民日常捕获鱼虾蟹的生产活 动,如今游客们模 ...
“智斗”浒苔绿潮——北海局构建海洋灾害防控新体系纪实
绿潮是海洋中一些大型绿藻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导致生态环境异常的一种现象。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绿潮在许多 国家频繁暴发,已演变为全球性的海洋生态灾害。 "空天海岸"高效协同 精准掌握浒苔动态分布,是防控绿潮的关键第一步。针对传统浒苔绿潮监测技术手段单一、精度不足、时效性差的痛点,项目团队综合采用卫星遥感、 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升级完善了"空-天-海-岸"立体监测体系。 团队研发了无人机监测藻情智能解译算法和图传数传一体技术,实现对浒苔绿潮分布、面积等关键信息的精准解析和实时回传,解决无人机监测过程中 藻情解译效率低、回传时效性差的难题。同时,利用准同步卫星和无人机开展浒苔绿潮覆盖面积精细化解译,建立基于多源遥感的混合像元分解技术,更真 实还原海上浒苔绿潮实际分布,显著提升浒苔绿潮覆盖面积解译精度。此外,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生物量反演模型的研发,使得大范围浒苔绿潮生物量的高效 监测成为可能。 为快速准确鉴定大型海藻种类,项目还建立了北海区大型海藻标本库,筛选出大型海藻DNA条形码,完善了分子鉴定平台。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如 同为海上藻情处置装上了"千里眼"。 "向阳红51"船海上巡 ...
“宠客式”赶海火了!究竟是“福”还是“祸”?
Yang Guang Wang· 2025-09-19 00:53
然而,近两年,赶海风潮席卷了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其中既有在海边"寻宝"的赶海博主,也有吆喝一定会"收获满满"的商家,数不清的塑料小铲 与小桶伴随五花八门的赶海攻略,随着人类的脚印飞向海滩。蜂拥而至的市民游客和简单粗暴的赶海方式,海滩真能承受得起吗?如何兼顾体验与保护? 赶海火了! 是"福"还是"祸"?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这样一类"赶海博主",他们专门分享在海边捕捉各种奇趣海洋生物的视频,常能获得大量点赞和互动。渐渐地,观看他人赶海 已经满足不了一些观众的胃口了,他们决定亲身体验,将赶海作为假期娱乐的新选择。 7月末,深圳较场尾海滩的民宿老板们打出了"我的客,我来宠"的口号,4天内共购买和投放了2吨海鲜供游客赶海(央广网发 游客供图) 有景区和商家嗅到商机,为了满足游客"挖到点儿什么"的愿望,主动在海滩投放海鲜,而这些海鲜却很可能是人工养殖的"外来户"。这究竟是"高效 赶海"还是"付费挖沙"?科普作家、中国科协"源新闻"专家库成员杨毅表示,这种看似为消费者提供情绪价值的"贴心"做法,很可能会对海洋生态造成隐 患。 杨毅说:"市场上买到的这些海鲜都不是野生的,比如一些贝类,可能是在东海、南海地区的沙滩上人工养 ...
“鲸”喜现身 最大鱼类鲸鲨现身海南文昌海域
Yang Shi Xin Wen· 2025-09-18 06:06
尽管体形庞大、外貌尽显威慑,但它们的性情却十分温顺,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甚至常与潜水员互动嬉戏,被称为"海洋中的温柔巨 兽"。然而,由于其游速缓慢(平均仅5公里/小时),鲸鲨易于被捕获,历史上曾是渔业捕捞的主要对象之一。 近日,南海生态中心珊瑚礁调查监测研究团队在海南文昌海域开展珊瑚礁生态系统预警监测时,记录到海洋中最大的鱼类——鲸鲨。 监测人员利用水下相机成功捕捉到这一珍贵画面。此次观测到的鲸鲨体长约8米,通体斑点清晰可见,游动姿态缓慢而平稳,显示出良好 的健康状况。在其周围,聚集着较多的军曹鱼和 鱼,它们通过获取鲸鲨滤食时剩余食物饵料获益,与此同时, 鱼也在帮助鲸鲨清理体表 附着物。 鲸鲨是海洋中最大的鱼类,是国际旗舰物种之一。成年鲸鲨体长可达10余米,体重约10吨。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宽大扁平的头部、遍布背 侧的白色斑点和棋盘状横纹,以及一张宽度可达1.5米的"巨口"。作为目前已知三种滤食性鲨鱼之一,鲸鲨主要以浮游生物、大型海藻、 小乌贼和小型鱼类为食。 近年来,受海洋气候变化、人类捕捞与误捕、栖息地污染与破坏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鲸鲨数量急剧下降。目前,鲸鲨已被列入《濒危 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