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保护

Search documents
95110开通以来中国海警局东海分局共接报警情7万余起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10 08:25
中新网北京7月10日电(阮煜琳 杨庆祥)2025年7月10日是95110海上报警服务平台开通六周年。95110开通 以来,中国海警局东海分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始终坚持执法为民,共接报警情7万余起,有效处警2万 余起,有效促进海上综合治理提质增效,助推平安海域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六年来,缉私缉毒取得重大战果,累计接处刑事类警情1700余起,行政(治安)类警情6900余起,打击各 类走私、贩毒、偷渡1600余起,抓获涉案人员9000余人。东海分局聚焦辖区重点时段、重点海域,采 取"海上抓、岸边堵、陆地查、市场管、源头控"的打私模式,运用"陆海统筹、警地协同"的有效方法, 紧紧扼住走私货物"南下北上"通道,重点打击"中巴""小巴"过驳转运,延伸查缉盘踞外海囤货"母船", 全链条打击"团伙式""家族式"走私活动。 六年来,渔业生产秩序总体稳定,累计查获涉渔违法案件1900余起。东海分局持续开展海洋伏季休渔联 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活动,积极整治涉渔"三无"船舶,持续强化涉外渔业船舶管控。指导各 级海警机构以辖区信息采集会战为抓手,联合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广泛宣传报道,从源头和末端双向 发力,实现监管闭环。 六年 ...
中原首个点斑原海豚家族亮相郑州海昌海洋公园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10 08:05
中新网河南新闻7月10日电 7月8日,中原首个点斑原海豚家族亮相郑州海昌海洋公园,这是中原地区首 次成功引进点斑原海豚。至此,集齐四大鲸豚的郑州海昌,成为中原地区鲸豚种类最丰富的海洋主题公 园。 据了解,此次郑州海昌"添新"的四只点斑原海豚均为3岁左右的雌性个体,具有典型的点斑原海豚形态 特征,包括独特的星斑花纹和白色吻突。为更好地照顾"四姐妹",郑州海昌制定科学的营养方案,同时 配备专业团队,对海豚的健康状况进行全方位监测,确保其适应新环境。 图为海洋机甲星光大巡 游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鉴于近日连续高温,郑州海昌海洋公园推出暑期定制"海洋纳凉狂欢季"活动。白天,游 客不仅可以在空调开放的主题场馆内,悠闲地观赏《海豚奇幻秀·豫见海洋》等王牌大秀,场馆外还有 水枪激战、泡沫风暴等互动演艺,持续带来夏日清凉。夜幕降临,海洋傣迪泼水狂欢、海洋机甲星光大 巡游、璀璨星海花火秀等夜游盛宴持续上演,日夜不停尽享夏日狂欢热潮。不仅如此,郑州海昌还为北 极熊、帝企鹅等动物准备了水果冰块、冰镇海鲜等消暑大餐,让动物清凉过夏。(完) 图为郑州海昌"添新"的 点斑原海豚"四姐妹"。 在点斑原海豚家族见面会上,郑州海昌宣布了前期招 ...
珍贵画面!南沙首次发现绿海龟产卵场
Yang Shi Xin Wen· 2025-07-10 03:31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沙海洋生态环境实验站(南沙站)传来重大喜讯——科研人员在三沙市某岛礁发现一处绿海龟产卵场。这是该 区域首次发现海龟产卵场,不仅为我国南海海龟保护研究提供了关键实证,更填补了南沙海域海龟繁殖生态研究的空白。 据了解,此次发现源于中国科学院岛礁综合研究中心支持的常态化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南沙站科研人员在生态调查中,在岛礁沙滩区域发现疑似海 龟产卵后留下的沙坑痕迹。这些呈不规则圆形的凹陷深度约30厘米,周边散落着翻动的沙粒,与绿海龟典型的产卵习性高度吻合。 △研究人员拍摄的绿海龟 为进一步确认这一发现,南沙站立即联合管理方启动专项调研工作,通过布设相关监测设备和夜间巡逻查证,科研团队成功获取了海龟在沙滩活动 (包括上岸与返回海洋)的影像记录。在获取的视频素材中,观察到了海龟在沙滩上移动的行为,包括利用四肢在沙滩匍匐前进。同时,科研团队 现场勘察资料显示,沙地上留有清晰的鳍状肢爬痕,延伸至海水边缘,显示出海龟登陆与返回海洋的完整路径;采集到的海龟蛋排列紧密,包裹在 湿润的沙层中,孕育着新的生命。这些资料不仅有力佐证了产卵场的存在,更为研究绿海龟的繁殖行为提供了珍贵素材。 △绿海龟登陆影像 ...
千年商都向海行——广东省广州市海洋强市建设综述
Zhong Guo Zi Ran Zi Yuan Bao· 2025-07-10 01:31
国家定位,使命在肩。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提 出,打造我国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好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2024年,国务院批复《广州 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赋予广州"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定位。 规划先行,逐梦深蓝。近年来,随着广州海洋领域首个战略性、纲领性的中长期规划《广州市建设海洋 创新发展之都规划》实施,确立了科技兴海、产业强海、开放活海、生态护海、文化亲海五大"发展航 道",在珠江—东江—狮子洋—伶仃洋沿岸地区构建世界级海洋创新发展带,培育多条从内陆向海延伸 的海洋创新链,推动全域向海发展。 "临江喧万井,立地涌千艘。气脉雄如此,由来是广州。"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笔下的广州,四海通商、气 象峥嵘,一派繁荣景象。广州有着1800多年海运史、180多年现代造船史、近100年海洋科研史,海洋基 因深深根植于城市发展脉络之中。 "十四五"以来,广州这座屹立千年的海洋城市,以"二次创业"的勇毅姿态,扛牢作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 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使命责任,坚持"陆海统筹、山海互济、江海联动、优近拓远",在海洋经 济高质量发展 ...
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实践样板,多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收效
Di Yi Cai Jing· 2025-07-02 08:00
修复后的大小凌河口滨海湿地,由原来过度开发的养殖池塘,变为翅碱蓬、芦苇、北方柽柳等丰富植被 覆盖的滨海湿地,为各类生物提供了栖息、繁衍、迁徙、觅食的场所。锦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介绍,湿地 观鸟栈道、科普基地已成为网红打卡点,滨海旅游业态快速发展。2024年锦州接待国内旅游者4839.6万 人次,同比增长30.8%。旅游总收入340.7亿元,同比增长33.2%。 自然资源部今天展示15个具有代表性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 我国沿海多地已探索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成功经验,并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今天(7月2日)介绍,从各地推荐的案例中已经遴选出15个具有代表性 的案例,涵盖河口、海湾、海岛等多种海洋生态单元,涉及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盐沼等典型生态 系统,展示了沿海各地区在推进建设安全、生态、健康、韧性、活力的"蓝色海湾""和美海岛""美丽岸 滩",不断拓展优质亲海空间,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人海和谐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要求,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接续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 积极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探索开展海洋碳汇核算。要深度参与 ...
海洋科普文创“搬”进美术馆
Zhong Guo Zi Ran Zi Yuan Bao· 2025-06-20 06:57
活动散发的"守护生物多样性"科普小册子,围绕南海海域各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将海洋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剪纸、印章、海浪、祥云纹样等元素 相融合,让公众在一幅幅具有古风韵味的图画中,了解各种海洋生态系统的知识。红树林主题冰箱贴取法江南园林漏窗"移步换景"之妙,将真红树、半红树 植物的花、果、根三大类别凝于方寸之间,透过传统窗棂,窥见红树植物之美。 市集摊位被海洋二十四节气系列水彩画环绕。该系列水彩画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与南海文化融合,以水母、刺鲀、狮子鱼、叶海马等24种南 海特色生物为创作元素,生动展现了南海丰富的海洋生物。该系列作品被制作成拼图、书签、帆布袋,科普人员在现场为人们介绍生物习性及生态保护意 义,让大家不仅对海洋生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了解到海洋生态破坏给各种海洋生物所带来的危害。 现场还有描绘基层海洋观测站点自然风光的"大海小站不凡事"卡片,将科学语言转化成趣味漫画语言的科普君小册子,深海小鱼系列发箍、发夹、桌面 弹簧,自然资源系列冰箱贴、钥匙扣等等,深受大家欢迎。 近日,广东海洋协会海洋科普与素养教育分会联合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将系列海洋科普文创带到了广州美术馆市集。 现场观众参 ...
中企在阿联酋开展“守一株珊瑚 护万顷海蓝”系列公益行动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18 07:11
人民网迪拜6月17日电(记者任皓宇)近日,在第17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8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到来之际,中国电建中东北非区 域总部牵头组织山东电建三公司迪拜哈斯彦海水淡化项目部,联合阿联酋AZRAQ海洋保护机构、开发商ACWA Power及EPC联合 体方SIDEM,共同在阿联酋哈斯彦海水淡化项目部举办了以"守一株珊瑚,护万顷海蓝"为主题的海洋生态保护公益活动。中东北 非区域总部副总经理李军旗、项目开发商ACWA Power哈斯彦项目总监宋世英、EPC联合体方SIDEM现场经理奥利维尔·里奥以及 来自中外各方40余名志愿者共同参与活动。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首先观看了有关海洋保护的宣传视频以及珊瑚种植的视频,来自AZRAQ海洋保护机构的专家围绕海洋 生态保护、塑料污染治理以及红珊瑚在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中的关键作用等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专题讲座。讲座结束后,现场 举行了"我认领一株红珊瑚"公益倡议启动仪式。中国电建、ACWA Power以及SIDEM三方代表为红珊瑚命名,代表们宣读并签署 了"海洋保护承诺书"。随后,志愿者们前往项目所在地海岸线及杰贝阿里湿地保护区,清理海滩上遗留的塑料废品等有害垃圾。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
我国现存单种连片面积最大的海草床生态修复持续推进 为了“海底草原”更繁茂(美丽中国)
Ren Min Ri Bao· 2025-06-15 21:55
核心阅读 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海草床生态保护修复案例 入选。 曹妃甸海草床是我国现存单种连片面积最大的海草床。近年来,河北系统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采取 差异化分类修复方法修复海草床,海草盖度提升,生态效益持续显现。 从高空俯瞰渤海湾近岸水域,一片片蓝绿交织的区域格外醒目。这里的"绿色",正是海草床。 为了保护海草床,河北自2019年起实施曹妃甸海草床修复项目,清理地笼和废弃渔网等渔业网具,修复 区内,渔船不得随意驶入,最大限度减少渔业活动对海草床的影响。同时,唐山市积极推动改善近岸海 域水质,探索制定入海排污口排查技术规范和溯源监测要点,完成海湾内283个排污口整治。 精准修复,分类施策,退化区域长出新海草 海草床,又被称为"海底草原",是海草大面积聚集生长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海 草床是我国现存单种连片面积最大的海草床,总面积达4427公顷。 近年来,河北系统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构建起海草床全流程多要素修复技术体系,海草盖度提 升,生态效益持续显现。 清理网具,改善水质,保护海草生长环境 从曹妃甸区中心渔港附近乘坐快艇向东南方向行 ...
广西两案例入选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
Guang Xi Ri Bao· 2025-06-15 01:43
作为我国最年轻火山岛,涠洲岛曾因气候变化与人为因素,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珊瑚覆 盖率下降了约70%,礁栖鱼类种群锐减,部分珍稀物种濒临消失。2015年以来,北海市多措并举推进修 复:出台专项条例严控生态破坏,建成污水垃圾处理系统阻断陆源污染。创新构建"选址—选种—育苗 —移植—管护"全链条修复体系。突破耐高温珊瑚驯化技术,珊瑚成活率达85%以上。科学规划修复区 域,建立陆基珊瑚培育系统保障种源。推动全民参与,通过科普教育、公益种植及"海岛零废弃"行动, 形成"科研+科普+旅游+社区"共治模式。经持续努力,涠洲岛珊瑚礁生态系统显著恢复,珊瑚种类增至 62种,活珊瑚覆盖率提升至8%,并获评全国首批"和美海岛"和新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为全球高 纬度珊瑚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6月8日,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公布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评选结果。在全国入选的15 个典型案例中,广西占据两个,分别是北海市涠洲岛珊瑚礁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和防城港市"蓝色海湾"综 合整治生态保护修复案例。 防城港市是我国最大、最典型的海湾红树林分布区。面对红树林湿地退化、滩涂裸露、海湾淤积等 挑战,近 ...
构建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 | 人民日报
Ren Min Ri Bao· 2025-06-13 07:04
6月8日,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 主场活动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202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比 上年增长5.9%。重点监测行业中海洋经济活动单位数量比上年增长6.0%。 自然资源部在活动现场发布《2025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2024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 《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等。 广东发展"海上绿电""海上装备",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达411亿元,同比增长8.3%;浙江推动海域 立体分层利用,累计审批海域立体设权项目180个、面积约16.5万亩,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增加、海洋资 源增值与海洋生态保护"三赢";山东推动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集聚,成立现代海洋产才融合发展创新联 盟,激发海洋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各地加大探索,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监测公报结果显示,2024年我国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典型生态系统变化趋势稳中向好。近年 来,我国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盐度、酸碱度、化学需氧量和底层溶解氧浓度无明显变化趋势,无机氮和活 性磷酸盐浓度波动下降。近岸海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和多样性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