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Search documents
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实践样板,多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收效
Di Yi Cai Jing· 2025-07-02 08:00
修复后的大小凌河口滨海湿地,由原来过度开发的养殖池塘,变为翅碱蓬、芦苇、北方柽柳等丰富植被 覆盖的滨海湿地,为各类生物提供了栖息、繁衍、迁徙、觅食的场所。锦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介绍,湿地 观鸟栈道、科普基地已成为网红打卡点,滨海旅游业态快速发展。2024年锦州接待国内旅游者4839.6万 人次,同比增长30.8%。旅游总收入340.7亿元,同比增长33.2%。 自然资源部今天展示15个具有代表性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 我国沿海多地已探索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成功经验,并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今天(7月2日)介绍,从各地推荐的案例中已经遴选出15个具有代表性 的案例,涵盖河口、海湾、海岛等多种海洋生态单元,涉及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盐沼等典型生态 系统,展示了沿海各地区在推进建设安全、生态、健康、韧性、活力的"蓝色海湾""和美海岛""美丽岸 滩",不断拓展优质亲海空间,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人海和谐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要求,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接续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 积极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探索开展海洋碳汇核算。要深度参与 ...
我国现存单种连片面积最大的海草床生态修复持续推进 为了“海底草原”更繁茂(美丽中国)
Ren Min Ri Bao· 2025-06-15 21:55
核心阅读 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海草床生态保护修复案例 入选。 曹妃甸海草床是我国现存单种连片面积最大的海草床。近年来,河北系统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采取 差异化分类修复方法修复海草床,海草盖度提升,生态效益持续显现。 从高空俯瞰渤海湾近岸水域,一片片蓝绿交织的区域格外醒目。这里的"绿色",正是海草床。 为了保护海草床,河北自2019年起实施曹妃甸海草床修复项目,清理地笼和废弃渔网等渔业网具,修复 区内,渔船不得随意驶入,最大限度减少渔业活动对海草床的影响。同时,唐山市积极推动改善近岸海 域水质,探索制定入海排污口排查技术规范和溯源监测要点,完成海湾内283个排污口整治。 精准修复,分类施策,退化区域长出新海草 海草床,又被称为"海底草原",是海草大面积聚集生长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海 草床是我国现存单种连片面积最大的海草床,总面积达4427公顷。 近年来,河北系统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构建起海草床全流程多要素修复技术体系,海草盖度提 升,生态效益持续显现。 清理网具,改善水质,保护海草生长环境 从曹妃甸区中心渔港附近乘坐快艇向东南方向行 ...
广西两案例入选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
Guang Xi Ri Bao· 2025-06-15 01:43
作为我国最年轻火山岛,涠洲岛曾因气候变化与人为因素,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珊瑚覆 盖率下降了约70%,礁栖鱼类种群锐减,部分珍稀物种濒临消失。2015年以来,北海市多措并举推进修 复:出台专项条例严控生态破坏,建成污水垃圾处理系统阻断陆源污染。创新构建"选址—选种—育苗 —移植—管护"全链条修复体系。突破耐高温珊瑚驯化技术,珊瑚成活率达85%以上。科学规划修复区 域,建立陆基珊瑚培育系统保障种源。推动全民参与,通过科普教育、公益种植及"海岛零废弃"行动, 形成"科研+科普+旅游+社区"共治模式。经持续努力,涠洲岛珊瑚礁生态系统显著恢复,珊瑚种类增至 62种,活珊瑚覆盖率提升至8%,并获评全国首批"和美海岛"和新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为全球高 纬度珊瑚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6月8日,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公布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评选结果。在全国入选的15 个典型案例中,广西占据两个,分别是北海市涠洲岛珊瑚礁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和防城港市"蓝色海湾"综 合整治生态保护修复案例。 防城港市是我国最大、最典型的海湾红树林分布区。面对红树林湿地退化、滩涂裸露、海湾淤积等 挑战,近 ...
人海和谐 共生共荣
Zhong Guo Zi Ran Zi Yuan Bao· 2025-06-12 06:29
编者按 为积极推动学习运用"厦门实践"经验走深走实,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和海洋强国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近日自然资源部国土空 间生态修复司发布15个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 这些案例涵盖河口、海湾、海岛等多种海洋生态单元,涉及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盐沼等典型生态系统,展示了沿海各地区 在推进建设安全、生态、健康、韧性、活力的"蓝色海湾""和美海岛""美丽岸滩"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本版现分两批分享这些生动案例,今天刊登第一批。 辽宁锦州 潮线重塑红滩志,燕鸥齐飞映海滨 大、小凌河口湿地飞鸟云集。 锦州市位于渤海辽东湾的顶部,拥有我国最北海岸线,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其大小凌河口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是东北亚 鸟类重要迁徙地,也是国际水鸟迁飞路线重要枢纽之一,拥有独特的红海滩景观。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围海养殖、向海索地大开发活动影响了滨海湿地生 态系统服务功能。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锦州市考察调研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 ...
自然资源部公布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广东3案例入选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6-08 23:02
复之策——广东 省珠海市三角岛 自然资源部公布 2025年海洋生态 保护修复典型案 例,广东3案例 入选_南方+_南 方plus 6月8日,自然资 源部生态修复司 正式发布15个 2025年海洋生态 保护修复典型案 例。广东省珠海 市《引社会资本 之水 行系统修 湖泊整治及生态 修复案例》、广 州市《城里有片 充满"松弛感"的 海——广东省广 州南沙体育馆南 侧蕉门水道北岸 滨海湿地生态修 复案例》、湛江 市《红树林里养 鱼蟹:解锁人海 和谐新密码—— 广东省湛江市红 树林种植-水产 养殖生态耦合保 护修复案例》等 3个案例入选。 自然资源部定期 组织评选并发布 生态保护修复典 型案例,本次公 湛江市红树林种植-水产养殖生态耦合保护修复案例(图:湛江发布) 布的15个典型案 例涵盖河口、海 湾、海岛等多种 海洋生态单元, 涉及红树林、珊 瑚礁、海草床、 盐沼等典型生态 系统,为海洋生 态保护修复提供 可复制、可推广 的实践样板。 珠海市以"公益 +旅游"为引擎, 积极引入社会力 量参与,开创性 地探索出一条无 居民海岛生态修 复与可持续利用 相结合的新路 径。该模式旨在 实现"生态修复 走新路、高水平 保护出 ...
2024年我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96毫米
Xin Jing Bao· 2025-06-08 22:50
自然资源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海洋观测监测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集海洋站、雷达、 浮标、船舶、无人机、卫星遥感于一体的"陆海空天"综合观测监测网。监测要素涵盖海洋生物、水文气 象、水体环境、沉积环境,监测区域以近岸海域为重点,覆盖我国管辖海域,重点关注珊瑚礁、海草床 等典型生态系统分布区以及生态灾害高风险区。 2024年,自然资源部在14条近海标准断面、1621个近海监测站位开展生态趋势性监测,对136个典型生 态系统分布区域和350个典型海岛开展调查监测,对赤潮、浒苔绿潮等生态灾害和海洋低氧等生态问题 开展预警监测。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近日,自然资源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编制发布 《2024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海洋生态状 况总体稳定,典型生态系统变化趋势稳中向好。值得注意的是,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2024年我 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96毫米。 《公报》指出,去年海岸侵蚀在局部区域较重,夏季近海表层水温较常年偏高1.2℃,处于有观测记录 以来同期最高位。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较近十年平均值有所增加,浒苔绿潮、局地 ...
焦点访谈|不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共同守护人海和谐的蓝色家园
Yang Shi Wang· 2025-06-08 13:28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海洋生态系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关乎全人类的生息。今年6月8日是第17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8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 年全国海洋宣传日的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了保护好海洋生态,我国近年来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手段,推进了许多海 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6月8日我们跟随记者镜头,看看这些沿海地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得怎么样?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记者跟随河北省水勘院的监测队伍,进入到曹妃甸附近一片浅海区域。有着海底草原之称的曹妃甸海草床种的是蔓草,它是渤海区域常见的一种海草,对于 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些海草大多是通过人工修复种植的,他们用了6年时间在这里种出了超过900公顷的蔓草。 花费6年时间修复了这样一片海草床,工程不小,意义也很重大。海草床生长在近海区域,它就像陆地上的植被一样,能稳固海底泥沙,并为海洋生物提供 良好生存和繁殖的环境,在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现在,这片修复的"海底草原"状态良好、长势旺盛,然而这一切得来并不容易。曹妃甸海草床总面积4427公顷,是我国现存单种连片面积最大的海草床。前 些年,随着机 ...
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发布
Yang Shi Wang· 2025-06-08 09:07
· 江苏省盐城市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引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开展近自然化生态改造,为生 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范例。 · 浙江省台州市大陈岛坚持陆海统筹和精准修复,实现"生态保护+旅游开发+资金反哺"良性循环,走出 新时代海岛地区致富路。 · 浙江省舟山市作为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采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岸线整治、还海 于民等措施,塑造山海景观与渔港文化相融的"东方渔都"。 央视网消息:据自然资源部公众号消息,6月8日,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发布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典型案例。15个典型案例涵盖河口、海湾、海岛等多种海洋生态单元,涉及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 盐沼等典型生态系统,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 · 辽宁省锦州市通过"退养还湿+潮沟连通+盐沼修复"模式,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红滩绿苇"让海岸有 颜值,发展有价值。 · 河北省唐山市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海草床,以修复技术体系构建,形成"海底草原+生物廊道+海岸屏 障"立体生态系统,实现生态价值转化与渔业经济增效双赢。 · 青岛蓝谷作为首个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系统实施海洋生态综合治理,形成"多规融合-陆 ...
破题2万亿蓝海:广东立法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04 02:57
2025年5月28日,广东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 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为广东落实海洋强国战略、推动"海上新广 东"建设的关键一步,这部地方性法规旨在以法治力量破解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瓶颈。《条例》有哪些亮 点?作为海洋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将如何通过立法"向海洋要动能"?6月3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 发布会对《条例》进行解读。 立法背景 诸多问题亟需制度性突破 广东为何要就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行立法?近年来,中央对于海洋经济的发展高度重视,党的二十 大明确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 求"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据了解,《条例》的制定,是广东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关键一步,也 是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中"打造海上新广东"的有力行动。 虽然海域面积全国第二,海岛数量全国第三,但广东作为海洋大省,其海洋经济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问 题。"尽管我省海洋生产总值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2024年突破2万亿元,但产业发展不协调、科技创新 不足、要素保障不充分等短板,制约了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