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研

Search documents
千年商都向海行——广东省广州市海洋强市建设综述
Zhong Guo Zi Ran Zi Yuan Bao· 2025-07-10 01:31
国家定位,使命在肩。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提 出,打造我国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好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2024年,国务院批复《广州 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赋予广州"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定位。 规划先行,逐梦深蓝。近年来,随着广州海洋领域首个战略性、纲领性的中长期规划《广州市建设海洋 创新发展之都规划》实施,确立了科技兴海、产业强海、开放活海、生态护海、文化亲海五大"发展航 道",在珠江—东江—狮子洋—伶仃洋沿岸地区构建世界级海洋创新发展带,培育多条从内陆向海延伸 的海洋创新链,推动全域向海发展。 "临江喧万井,立地涌千艘。气脉雄如此,由来是广州。"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笔下的广州,四海通商、气 象峥嵘,一派繁荣景象。广州有着1800多年海运史、180多年现代造船史、近100年海洋科研史,海洋基 因深深根植于城市发展脉络之中。 "十四五"以来,广州这座屹立千年的海洋城市,以"二次创业"的勇毅姿态,扛牢作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 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使命责任,坚持"陆海统筹、山海互济、江海联动、优近拓远",在海洋经 济高质量发展 ...
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和海洋博物馆统筹布局 深圳三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Shen Zhen Shang Bao· 2025-07-02 17:01
科技创新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根本动力。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和海洋博物馆一体化建设项目如火 如荼进行中;深圳积极探索多方位人才培育及引进模式,推动海洋领域专业人才集聚,并瞄准国际海洋 前沿领域,积极培育海洋科技创新服务力量,力争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 三个项目统筹布局,相关设施用房共建共享 同年11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出台《深圳市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共计3项政策涉 及人才培养,包括加快高精尖缺人才引进、推动海洋领域人才评选和职称评审、建设人才培养载体等方 面。在《若干措施》中,同时提出鼓励在海洋领域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创新载体,探索创新载 体可持续、高端化发展支持机制。 面向海洋产业中试、试验需求,深圳市海洋发展局每年安排不超过20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建设海洋能 源与矿产、海洋电子信息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测试平台和运营服务平台,支持围绕海洋药物发现、分析 测试与评价、研发、中试、孵化、临床研究等建设海洋药物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积极构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海洋博物馆正在开展前期报批报建。作为深圳市新时代 ...
滨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方案工具包发布
Zhong Guo Zi Ran Zi Yuan Bao· 2025-06-23 03:28
我国科研团队自"海洋十年"筹备伊始便深度参与其中。在战略规划层面,我国专家入选执行规划组 和咨询委员会等"海洋十年"科学的核心决策层。在平台建设方面,海洋一所牵头联合国内外专家申办 了"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在科研实践领域,我国科研团队牵头实施的"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 无缝预报系统等国际大科学计划,汇聚全球50余个国家的科技力量,以原始创新驱动全球海洋治理能力 提升。 我国科研团队湍流理论的原创突破和海洋观测技术的创新,为研发智能型海洋治理工具包提供了关 键科技基础。工具包由6大核心模块和24个子模块组成,覆盖海洋与气候预警、海洋航行安全、近海生 态健康、海岸带综合管理、蓝色经济支撑和海洋素养等海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工具包将海洋 大数据、先进的数值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及能力建设密切衔接,为滨海城市的终极用户和决策者提 供海洋灾害、生态健康、渔业资源、海洋教育等方面的可视化产品和服务。工具包的推广应用,将为共 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科技支撑。 6月7日,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特别会议"海平面上升和海岸带韧性联盟高峰会"在法国尼斯举办, 来自全球200余个海洋城市的市长及管理者共 ...
解码深海生物宇宙“暗物质” 联合国“海洋十年”DOME大科学计划在沪启动 全球总部设在临港
Jie Fang Ri Bao· 2025-06-21 01:53
记者了解到,这项大科学计划汇聚了全球27个国家、42家科研机构的海洋领域顶级专家学者,对全 球五大洋从深渊海沟到极地深海的微生物资源展开系统性调查,识别未知微生物物种,测定基因并编 目,构建全球深海微生物资源库,共同解码占地球生物量60%却至今鲜为人知的深海微生物"暗物质"。 "地球上90%以上的生物物种宜居空间在深海中,90%的海洋生物量是微生物生物量,至少90%的海 洋微生物尚未被发现。"DOME首席科学家方家松列举了关于深海微生物的3个"90%"。他认为,作为宇 宙中一种不可见的物质,暗物质代表了宇宙中90%以上的物质含量,而人们可见的世界只占宇宙物质的 10%,也就是说90%未知。事实上,在"生物宇宙"的微观世界,也有多个"星球""星系",其中由微生物 及其遗传物质构成的微生物组,形成庞大的微生物基因组域,正是人类未知的海洋"暗物质"。 记者 徐瑞哲 昨天,联合国"海洋十年"深海微生物组与生态系统(DOME)大科学计划在上海正式启动。 2021年,联合国发起"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倡议,旨在整合全球科研力量,以科学手段保 护海洋,实现海洋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作为"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之一,DOME ...
共绘人海和谐同心圆——2025 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宣传活动掠影
Zhong Guo Zi Ran Zi Yuan Bao· 2025-06-11 01:14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起源之所,也是蕴藏无尽奥秘与资源的蓝色宝库。健康的海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基石,保护海洋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未来。 6月8日,第17个世界海洋日暨第18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如约而至。从繁忙的港口到静谧的滩涂,从喧嚣的 都市到偏远的渔村,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将目光投向海洋,重新审视自己与深邃浩瀚海洋的关系。一场场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同散落在祖国海岸上的星火,点亮我们守护蔚蓝家园的共同梦想。 宣传加力,营造海洋保护氛围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自然资源部联合摄制的系列节目《向海而行》于6月8日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该 节目围绕五大主题,全景式展现我国在海洋能源开发、深海极地科技突破、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生态保 护修复及海洋合作开放共赢等领域的创新实践。 6月8日,第三届新时代海洋文学学术会议在海南大学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海洋文学年度榜,43部海洋 文学著作和研究作品荣登榜单;海洋文学作品《岛屿的肖像》《岛》《装满一本海》在会议现场举行首 发式。 6月7日,由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发展 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海洋主题图片展在海南省规划展览馆开幕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向海洋要生产力、求新增长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Yang Guang Wang· 2025-06-10 05:44
央广网北京6月1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随着海洋资源 开发能力不断提高,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去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持续加快,推动海洋 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邢磊:鼓励青年骨干领衔关键技术攻关,提升独立科研和解决 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系统性思维和跨学科协作能力,呼应海洋科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趋 势。将青年人才置于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攻关的最前沿,在"硬仗"中磨砺,在担当中成长。 距离福建福州长乐区大祉村9海里的海面上,桩基桁架式大型智能化养殖平台"航宁一号"在阳光下 熠熠生辉,作业人员正忙着将刚从宁德运来的鱼放入集装沉箱。 向海图强,逐梦深蓝。从"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到如今催生不竭新能源、展现科技新天 地、"蓝色粮仓"丰富中国饭碗……我国正持续向海洋要生产力、求新增长点。 福州市长屿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开木:我们这里养殖有赤点石斑鱼,还有一个是黄花鱼, 放在这边养效果就接近野生,肉质比较紧,营养价值更高。 去年10 ...
强化海洋科技创新 支撑海洋强省建设|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五省经验交流摘登之山东篇
Zhong Guo Zi Ran Zi Yuan Bao· 2025-06-10 02:21
近年来,山东省充分发挥海洋科技优势,以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引领,持续强化海洋科技创 新,为海洋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高端平台,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山东省海洋局会同省科技厅编制《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科技创新规划》,全力落实政策、土地、资 金、配套设施等建设条件,健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推动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集聚,海洋领域崂山 国家实验室获批组建并实现规范化运行,拥有50家"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建成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16个省重点实验室、24家省技术创新中心。部省共建重大平台建设取得实效,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海 洋综合试验场在威海落地,"深海三大国家平台"将构建国家级深海公共服务平台,"海洋十年"国际合作 中心为山东在联合国框架下深度参与海洋领域国际合作搭建了重要载体。 打造人才高地,建设海洋科技创新队伍 自主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百余项,实施"透明海洋""蓝色药库"等大科学计划。创新"金融+科技 +产业"模式,与省农村信用联合社及工行、建行山东省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为海洋产业发展提 供260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搭建服务涉海民营经济"蓝色会客厅",建设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海 洋科技大市场,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在琼启动运行
Hai Nan Ri Bao· 2025-06-09 00:45
服务国家深海科技与产业发展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在琼启动运行 海南日报海口6月8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洪旭)6月8日,"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海 南)"和"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运行启动仪式在海口举行,标志着我国在海洋预警与深海科研领域 实现重大突破。 据介绍,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是当前正在构建的"北东南,浅海+深远海"国家海洋综合试验 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体系内其他场区功能互补。该试验场主要建设海上试验平台、海上试验保障 设施、场区环境背景场监测系统、岸基配套设施等,服务于国家深海科技与产业发展,满足深远海观 测、调查等仪器设备试验与测试需求;支撑我国深海科学基础研究和深海技术原始创新;支撑国家海洋观 监测业务体系建设的测试评估。 这两个项目启动运行,为海洋安全与科技创新注入新的动力,为建设海洋强国增添了新的科技支 撑。 此外,运行启动仪式现场还举行了第15届全国海洋知识竞赛启动仪式。该竞赛以"保护海洋生态系 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进一步普及海洋知识,传播海洋文化, 提升全民海洋意识,让海洋保护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为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国 ...
黄海之滨启新程 深蓝之上谱华章
Zhong Guo Zi Ran Zi Yuan Bao· 2025-05-19 06:06
中韩科研人员在黄海海域联合开展地质观测和生物取样。海洋一所供图 韩方人员参观海洋一所大洋样品馆。王自堃摄 黄海海洋论坛现场。王自堃摄 5月12日,在中国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中韩海洋科学共同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韩中心)成立30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六届黄海海洋论坛开幕。此次会 议邀请来自中韩两国的众多专家学者和相关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中韩中心30年来在海洋科学领域的合作成果,展望未来海洋科学发展的新方向,为 推动全球海洋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三十年砥砺前行硕果满枝 n The 187 (9) LFIO.MNR Mp . 1995年5月12日,中韩海洋科学合作中心在青岛揭牌成立,标志着两国海洋科学合作迈出历史性一步。为提升在海洋领域的合作管理效率,两国随后成 立了中韩海洋科学技术合作联合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由中国自然资源部与韩国海洋水产部组成。作为两国海洋科学合作的最高决策机构,该委员会 每两年轮流举办会议,负责商定重大合作事项。此外还设有中韩海洋科学共同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由中韩各5名代表组成,负责中韩 中心日常运营管理,每年举办一次会议。 1996年,中韩两国以首个中韩合 ...
群星闪耀!深圳发力基础研究 已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492家
Shen Zhen Shang Bao· 2025-05-15 16:58
"我们使用自研的'清深'号深海智能原位实验观测平台与多序列微生物原位富集固定装置完成了联合 国'海洋十年'西太平洋黄昏带生态系统研究计划项目的首航任务。"5月15日,深圳市海洋生态前沿技术 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勇告诉记者,此次科考活动从深圳启航,顺利完成了对南海北缘大陆架四个站位的调 查,采集了大量海洋沉积物、水样、微生物样品和现场图像。 依托各类重点实验室,深圳在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上持续发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纵深发展。 ■ 在"科研海洋"里深化国际科技合作 王勇的另一重身份是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深海环境微生物基因 组学研究和原位生态监测设备研发,担任"海洋十年"行动计划海洋黄昏带联合调查大科学计划下西太平 洋海洋黄昏带生态系统研究计划(简称TOWER)的负责人。 "黄昏带"覆盖海水深度200-1000米的范围,是海洋生产力最活跃、最重要的区域带,具有丰富的生物多 样性。多国科学家于2021年初开始实施"国际海洋黄昏带大科学计划"。作为该计划下设的35个项目之 一,TOWER计划以"西太平洋海洋黄昏带原位立体生态观测和生命过程研究"为主题,其研究成果有利 于增进中国和世界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