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技

Search documents
2024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发布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6-06 03:39
联合体副主席张远航院士介绍,十大科技进展由两院院士、联合体成员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推荐,14 位院士组成评委会评议投票产生,今年是连续第六年发布。他认为,历年来发布的科技进展在引领生态 环境领域技术创新、鼓励生态环境科学研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营造全社会创新氛围方面都起到了积 极作用。 据悉,联合体是由环境、生态、气象、地理、农、林、土壤、地质、海洋、水利、可再生能源领域的11 家全国学会,以及生态环境领域知名企业、学术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共同发起成立的协同创新组织。 "这些都是我国生态环境科技领域最新的前沿成果,具有巨大的转化潜力和应用价值,可为美丽中国建 设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联合体主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 金南院士在发布会上说,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领域高水平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高水平论文产出和技术 专利数量全球第一,已构建起覆盖水、大气、土壤、固废、环境监测等重点领域的生态环境科技支撑体 系,技术供给整体实现自主可控,基本满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需求。 此次发布的十大进展具体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碳循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机制;气候变化下关键大气成 分演变规律与调控原理;环境气象 ...
六五环境日:科技何以赋能浙江生态环境保护?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5 11:41
中新网杭州6月5日电(鲍梦妮)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当日,2025年六五环境日浙江主场活动在杭州举 行。现场设置的"环保科技展"汇聚来自浙江省34家环保科技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涵盖智能监测技术、 污染治理创新等核心领域,集中展示该省以生态环境科技创新赋能绿色发展的相关实践。 当无人机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将如何重构环境监测模式?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高光谱 无人机给出了答案。其搭载的高光谱监测技术尤为引人注目,可在飞行中实时生成水质数据,效率相较 传统人工巡查提升显著。 "当预警产生之后,无人机进行河道溯源巡查,实时反演水质数据、找寻高值点,且基于AI视觉识别模 型智能识别河道漂浮物、排污口偷排等污染现象并截取实况画面留证,实现问题坐标定位与数据回传的 同步完成,大大减轻了基层环境管理人员的处置压力。"企业相关信息化产品经理表示。 检测机器人。 鲍梦妮 摄 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空中监测体系,更渗透至城市"地下脉络"。在台州黄岩、宁波余姚等地的社区中, 浙江华仕管道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CCTV管网检测机器人正在改变传统作业模式。 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张译文介绍,此机器人分为两种型号,大款适用于直径300毫米以 ...
生态环境部计划建设8大领域约100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仪器信息网· 2025-06-03 06:22
导读: 生态环境部发布《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2025-2035)》 《生态环境部工程技术中心建设规划,目标至2035年建成约100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涵盖八大研究领域。 特别提示 微信公众号机制调整,请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目前, 生态环境部科技支撑平台体系主要包括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近日,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高 水平科技支撑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等国家战略,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优化和水平提升,生态环境部制定了 《生态环境部 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2 0 2 5 - 2 0 3 5)》 、 《生态环境部工程技术中心建设规划(2 0 2 5 - 2 0 3 5)》。 一、《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2025-2035)》 截至 2 0 2 4 年底,共建成和在建部级重点实验室 5 6 个。其中,已建成 4 0 个,涉及水、大气、土壤、生态、核安全、环境管理等 6 大领域; 按区域划分,包括京津冀地区1 8个,长三角地区 9 个,珠三角地区 5 个,华中地区3 个,东北地区3个, ...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境部建8领域100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Di Yi Cai Jing· 2025-06-02 01:03
Core Insights - The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plans to establish approximately 100 key laboratories by 2035, covering eight major research areas to enhanc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1][2] - The key laboratories will focus on improving air quality, water quality, solid waste resource utilization, ecologic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health, nuclear safety,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decision-making [1][2] Group 1: Laboratory Development - As of the end of 2024, there will be 56 key laboratories established or under construction, with 40 already completed across six major fields [2] - The existing laboratories are primarily supported by the Ministry's system, lo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ystems, and universities, with a focus on addressing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2][3] Group 2: Research Direction and Challenges - Current laboratories face issues such as unclear research directions, overlapping areas of study, and 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with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3] - There is a need for better alignment with national strategies like "Beautiful China" and "Dual Carbon" goals, as well as addressing emerging and interdisciplinary fields [2][3] Group 3: Mechanism and Support - The laboratories experience challenges in operational mechanisms, including unclear responsibilities and insufficient funding, which hinder their development [3][4] - The planning document encourages innovative management practices, such a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chanisms and independent financial support for laboratories [4][5]
踔厉奋发新征程 | 绿水青山中的科技密码
Zhong Yang Ji Wei Guo Jia Jian Wei Wang Zhan· 2025-06-02 00:33
5月29日,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环境监测人员使用藻密度仪等设备对洪泽湖藻密度开展现场监测。 陈凯 摄 5月28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一艘无人船正在进行河道水质采样及堤岸破损情况监测。 王文哲 摄 5月27日,一架无人机在天津市陈台子排水河水域开展沿河巡查,了解有无非法排污口、河道周边植被 及生态破坏等情况。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制图:许仲冠)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雅婧 汇聚多层级数据、推动跨部门联合作战 6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我国近年来 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取得了许多新成效,特别是在生态环境科技领域涌现 出不少先进的技术和应用。今年2月,生态环境部等16部门发布《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推动 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5年,环境监测和模拟等一批关键技术和设备装备水平大幅提 升,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等目标。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 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科技工作取得长足进展,有效发挥了科技创新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 战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从大数据、人工 ...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蓝皮书:留学生回国意愿增强
Ren Min Ri Bao· 2025-05-28 21:54
本报北京电(记者陈静文)日前,欧美同学会在京发布国际人才蓝皮书之《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4— 2025)》(简称"蓝皮书")。报告显示,中国留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回国发展的意愿愈发增强。 蓝皮书由欧美同学会联合全球化智库(CCG)编写出版,通过数据分析、政策解读和案例展示,解读了 2024—2025学年中国留学人员出国留学、回国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并对未来趋势进行了研判。 欧美同学会原副会长、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介绍,蓝皮书关注到3个最新趋势:一是留学目的地国 家格局更加多元。除了美英澳加日韩等传统热门留学目的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逐 渐受到更多学生青睐。二是人才层次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留学生选择攻读硕士、博士,主要集中在 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人工智能、环境科技等关键领域。三是回国发展意愿愈发增强。国 际局势不确定性上升,叠加国内政策支持、创业环境改善,使得"留学—归国"的人才环流模式日趋成 熟。 "留学报国是刻在广大留学人员骨子里的精神基因。"发布会上,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 协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表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已超过80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