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湿地保护
icon
Search documents
安徽省首批湿地碳票发行
近日,安徽省蚌埠市成功发行全省首张(批)湿地碳票,其中四方湖自然保护区开发湿地面积7.47 万亩,20年监测期签发碳减排量17.76万吨;龙子湖风景名胜区开发湿地面积2.79万亩,20年监测期签发 碳减排量9.02万吨。 金融赋能显成效。创新"碳票+金融"模式,首批湿地碳票获银行授信2500万元(四方湖1500万元、 龙子湖1000万元)。今年以来,蚌埠市林业局梳理摸排具有资金需求和融资条件的优质林企23家,解决 企业融资难题17个,投放贷款3500万元。 生态司法新突破。完成蚌埠市首例林业碳票交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当事人现场认购碳票18000 元、碳减排量240吨,标志着蚌埠市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碳票+生态 司法"模式成功落地,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替代性修复提供了全新的、可量化的途径,打造了可复 制、可推广的样板。 生态保护筑本底。近年来,蚌埠市林业局以深化林长制改革为抓手,累计投入8.06亿元用于湿地保 护修复,实施了退渔还湿、水系连通、植被修复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通过拆除围网、重建生态驳岸、提 升沉水植物覆盖率等措施恢复湿地面积约3.3万亩,湿地保护率提升至57.51%。 科 ...
水清岸绿风景美 “生态+文旅”融合发展为夏日出游“增色添彩”
Yang Shi Wang· 2025-06-30 08:58
云南: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央视网消息:在黑龙江鹤岗市绥滨县两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一片片形态奇特的"绿墩"静卧水泽。它们有个朴实的名字——塔头苔 草,俗称"塔头墩子"。这些由岁月与生命合力塑造的自然景观,是湿地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些高出水面几十厘米甚至一米的草墩,就是塔头苔草,是各种苔草根系历经死亡和新生、与沉积的泥灰碳层层凝结而形成的天然景观, 年岁最长可达10万年。盛夏时节,绥滨县湿地化身为绿色海洋,塔头苔草连片分布,尤为壮观,碧绿的苔草甸如无数绒球铺展,述说着地质变 迁。 作为绥滨县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石,它们不仅是天然的蓄水库与"水土卫士",更是高效的净水屏障,密集的根系如同天然滤网,吸附杂质、 澄清水质,默默守护着黑龙江流域的一江清澈。 下面我们到云南滇池畔的湿地去看看,走进湿地,仿佛置身于一幅绚丽多彩的生态画卷,连片的水杉林、摇曳的芦苇和成群的候鸟,与一 旁川流不息的公路互相映衬,勾勒出一道动静相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风景线。 江西南昌:荷花盛开迎客来 乡村产业因"荷"飘香 走进南昌新建区联圩镇的千亩荷花园,荷叶像一把把碧绿的大伞,为荷花撑起一片清凉;娇艳欲滴的荷花从荷叶间探出 ...
万物竞发绘新景
万物竞发绘新景 ——6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上半年收官之月,各地各部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举措,推动经济社会沿着高质量发展之 路稳步前行。 不负农时,打好夏收攻坚战 6月24日早上7点,中央储备粮滁州直属库有限公司天长库区的门前已经有货车等待售粮。 天长库区是今年首次启用的新建粮库,库区负责人刘高说:"6月23日起,这里正式收购托市小麦,两天 时间已经收了超360吨。" 随着今年全国"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目前夏粮收购正在抓紧推进。 夏粮丰收是全年粮食生产关键一仗。6月以来,全国"三夏"工作高效推进。在安徽,6月5日麦收就基本 结束,较往年提前3天;在山东德州,新型收割机抢收小麦,将粮食损耗控制在1%以内;在河南,大规 模机收从开始到结束历时22天,8500多万亩小麦顺利完成收割,保持了夏粮产量总体稳定……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夏粮收获过九成,冬小麦大面积收获基本结束。 绿意涌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夏日里,在重庆市丰都县名山坝长江消落带,1200多亩绿油油的青草像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铺在长江 边。 "通过播撒草种等人工干预为辅、自然修复为主的方式,这里已形成较为完整 ...
四川若尔盖湿地生态持续改善 首次观测到大天鹅繁殖
Huan Qiu Wang· 2025-05-25 02:58
"这一发现具有里程碑意义。"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专家表示,大天鹅作为迁徙距离超过2000公里的珍稀鸟类,其繁殖地的选择是对生态环境最严 格的"投票"。若尔盖湿地能够从传统的越冬地升级为繁殖地,充分证明了当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的显著提升。 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分析认为,大天鹅选择在此繁殖主要得益于三个因素:一是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拥有大片的沼泽和湖泊;二是生物多样性丰富, 食物资源充足;三是保护措施到位,人为干扰较少。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四川若尔盖湿地传来喜讯:科研人员首次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动 物大天鹅的繁殖行为。这一重大发现不仅填补了该物种在若尔盖湿地繁殖记录的空白,更成为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有力证明。 位于湿地核心区的繁殖巢内,3枚典型的大天鹅卵静静等待着新生命的诞生。经测量,这些卵长径约13厘米,短径约7厘米,单枚重量约350克。特别值 得注意的是,此次发现的繁殖巢位于北纬33.8度左右,打破了大天鹅在北纬40度及以上地区繁殖的传统认知,创下了该物种纬度最低的繁殖纪录。 目前,保护区已启动专项监测计划,运用智慧监测设备对大天鹅繁殖全过程进 ...
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增至114家
近日,黑龙江省科技厅下发了《关于新建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的通知》,同意黑龙江省中 国科学院刘春龙鹅健康养殖工作室等4家工作室备案建立。中国科学院的"最强大脑"与龙江农业、生态 特色紧密结合,将推动黑龙江省在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鹅健康养殖、北方春大豆遗传改良、寒地作物 高产技术攻关与生产模式研究等方面开展开创性研究,着力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共有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114家,通过科研技术联合攻关,推动了一批中国科 学院高端科技成果在黑龙江省落地转化,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推动了全省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和 产业转型升级。(记者彭溢) 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孟凡立北方春大豆遗传改良工作室依托黑龙江圣丰种业有限公司建立。公司负责人 崔双利介绍,圣丰种业依托农业农村部大豆种质创新与育种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了高标准的圣丰院士 工作站东北育种中心、黑龙江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黑龙江省博士后实践基地等平台,参与承担了"十四 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大豆良种重大科研协作攻关、黑龙江省大豆良种增产增效等项目。中国科 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孟凡立研究员,长期从事大豆抗虫育种及大豆增强子挖掘及功能鉴定研 ...
5只小麋鹿“落户”宁夏青铜峡 见证湿地生态修复成效
Xin Hua She· 2025-05-14 03:40
2002年,青铜峡库区湿地被确定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建设管理局成立,开始系统治理。通过拆除违法建筑、 收回被侵占土地、引水灌溉等措施,恢复湿地5万多亩。2017年以来,随着"绿盾""绿卫""退耕还湿"等专项行动开展,保护区投入4000余万元,实施 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项目,种植树木10万余株,退耕还湿12.05万亩,清理整治230余处人类活动点。如今,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类从几十种增至 292种,其中鸟类达212种,包括多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还成为候鸟迁徙的"中转站"和主要取食地。 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5月12日消息,自4月23日首只小麋鹿"呦呦"诞生后,又有4只小麋鹿相继出生。这些小麋鹿是去年从江苏大丰麋 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迁入此地的35头麋鹿成功繁育的后代,标志着宁夏濒危物种迁地扩繁工作取得重要突破,也见证了青铜峡库区湿地生态系统的 全面复苏。 麋鹿,因脸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被古人称为"四不像",其曾广泛栖息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湿地。2024年9月,在国家林业和草 原局及宁夏、江苏两地林业部门协作下,35只麋鹿迁至青铜峡库区"安家"。为助其适应西北气 ...
上海将推出首批约20个湿地空间试点 到2030年 基本形成湿地空间格局
Jie Fang Ri Bao· 2025-04-30 01:58
记者 戚颖璞 越来越多的城市生态宝藏正在不断被发现。昨天,记者从上海市规划资源局获悉,上海正在开展全 市湿地空间规划研究,首批将推出约20个湿地空间营造试点。 上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经过一年地毯式调研普查,上海已识别出湿地空间面积约6335平方公 里,其中,滨海湿地占比约65%,郊野湿地占比约32%,城镇湿地占比约3%。"市规划资源局用途实施 处负责人介绍。从空间形态特征看,其中六成以上为河口近海湿地(南汇东滩、崇明东滩、九段沙 等),其余主要为湖泊湿地(淀山湖等)、河流湿地、小微湿地等。 记者了解到,上海正在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进一步研究关注城市中、郊野里、宅前屋后的小微湿 地空间网络和节点营造,从而打造既引领生态系统整体保护和修复,又符合超大城市市民休闲游憩需求 的湿地空间体系。 上海提出"分类营造"的思路。在城镇湿地,鼓励种植适宜生长的本土植物,营造具有生物多样性、 雨洪调蓄等功能的小微湿地生境。在郊野湿地,进行河湖上游水环境治理。在河流湿地,在非通航河道 保留河道自然曲率,依托河湾、河漫滩等空间开展湿地化改造。在田头湿地,因地制宜利用零星用地, 营造生态沟渠、缓冲塘等湿地系统,发挥农业面源污染滞留与 ...
上海已识别湿地空间6335平方公里,将发布湿地空间规划指南
news flash· 2025-04-29 14:43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透露,上海将发布湿地空间规划指南,致力于打造成为沪派江南水乡湿地的示 范地。根据调查,上海识别出湿地空间面积约6335平方公里,其中滨海湿地占比约65%,郊野湿地占比 约32%,城镇湿地占比约3%。上海计划至2027年推动各类型湿地空间示范试点,至2030年全面形成湿 地空间格局,至2035年建成可持续生态之城。(智通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