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工业化

Search documents
时评:“电影票根”何以撬动市场大消费?
Sou Hu Cai Jing· 2025-07-04 06:20
央视新闻消息:根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5年上半年电影票房为292.31亿元,观影人次为6.41亿,同比 分别增长22.91%和16.89%,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1.2%。一组组数据,充分展现了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 生机。 6月15日, 在上海天山电影院(虹桥艺术中心旗舰店),位于一楼的咖啡馆推出"凭票根享优惠"活动。 优质国产内容筑牢消费根基。市场的繁荣首先源于高质量内容供给的坚实支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 年,国产影片票房占比达91.2%,《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突破154.4亿元、跻身全球影史票房第五 位的成绩,标志着国产电影在工业化制作水准与艺术表达层面实现了显著跃升。从暑期档已上映的《时 间之子》到后续《罗小黑战记2》《长安的荔枝》等丰富的影片储备,国产电影正凭借多元化的类型格 局与精良的制作水平持续吸引观众,为市场注入源头活水。着眼未来,国产电影还要在保持类型多样化 的同时,持续强化剧本原创能力与艺术表达深度,警惕类型同质化倾向,深入挖掘中华文化资源禀赋, 以维系观众持续的热情与信任,巩固电影产业长期繁荣的根基。 多维政策协同激发消费潜能。今年以来,相关部门精准施策,通过系列消费促进政策有效降低门槛 ...
蔡澜的多面人生落幕|“我活够了,所以不怕”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27 20:39
6月27日,蔡澜的社交媒体发布他去世的消息,他于6月25日在亲友陪同下,在香港养和医院安详离世。遵从其意愿,为 免叨扰亲朋,不设任何仪式,遗体已火化。他去世的消息一出,即刻登上了微博热搜,网友纷纷表达了哀悼。 据公开信息显示,蔡澜1941年8月18日出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潮州,后来定居香港。他是作家、美食家、电影监制、主 持人,与金庸、倪匡、黄霑并称"香港四大才子"。 如今最后一位"香港才子"去世,宣告了一个时代的落幕。 光影通才 香港电影的跨界传奇 蔡澜在电影领域的成就跨越制片、评论、技术革新与文化传播等多个维度,深刻影响了香港及亚洲电影的发展。 蔡澜于1957-1963年任职邵氏驻日经理期间,蔡澜成为两地电影合作的桥梁。他促成日本导演西本正、中平康赴港拍片, 并引进轻便型Arriflex摄影机替代传统笨重设备,显著提升拍摄效率,借鉴日本制片流程优化香港电影工业化生产。 自1963年进入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开启近二十年的监制生涯。他主导监制的商业片多为现象级作品,尤以成龙系列电影 为代表,如《快餐车》《龙兄虎弟》《福星高照》《城市猎人》《重案组》等。 1989年,蔡澜与黄霑、倪匡主持访谈节目《今夜不设防》,以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看“数智山东”如何惊艳文博
Xin Hua Wang· 2025-05-23 00:42
5月22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人头攒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主会场正式 开放,深圳市民、各地展商和游客涌入场馆,感受"创新引领潮流 创意点亮生活"的文化中国。 未来行星基地,飞行员坐上"未来巡航者"战车,启动驾驶,开始巡逻。随着巨大的机械臂左右摇摆,摄 像机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生成了一段一分钟左右的影片。 "您用手机扫码,即可下载这段影片,留作纪念!"在山东展区的"虚拟影棚",工作人员将二维码出示给 体验的观众,赢得一片赞叹:"好厉害啊!""我也要拍!" 围绕"数智文博 化成天下"主题,山东展区设置硬核影势力、智汇新生活、无界阅万象、文旅新场景、 数智觅遗珍、非遗新手造六大板块,组织近百家企业、2000余种产品参展,全面展示山东文化科技融合 创新成果。 搭起虚拟影棚,观众当主角、拍大片 这是青岛东方影都设置的"虚拟影棚":一块大屏播放科幻电影经典场景,一条机械臂驱使数字摄像机, 一块小屏实时显示人在景中的画面。克苏鲁影视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君韬告诉记者:"通过 这三个元素的组合,我们可以简单明了地向观众展示未来电影该如何拍摄。" 在技术创新与尝试上,青岛东方影都一直都走在全国前列 ...
破茧、焕新、自信——从第二十届华表奖看中国电影蝶变
Xin Hua Wang· 2025-04-28 22:40
破茧,题材破局实现华丽转身 从本届华表奖获奖情况来看,《万里归途》《志愿军:雄兵出击》等影片,均将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相结合。 "本届获奖的新主流电影不仅在视听语言和制作规模上达到新高度,也反映出中国主流电影创作已经进入与观众深度对话、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新阶 段。"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海洲说。 近年来,现实主义电影题材也越来越受到观众喜爱。《第二十条》《三大队》《失孤》《奇迹·笨小孩》等影片,将镜头对准了现实生活和社会的 不同切面,体现了电影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这些影片显示了现实主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尹鹏飞说,华表奖对这类作品的青睐,反映出中国 电影正在回归现实主义创作路线。 "近年来,《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等作品对主旋律的表达方式逐渐细腻深入,逐渐提高了观众对主旋律影片的认可度。"中国电影家协会副 主席黄晓明说。 新华社青岛4月28日电 题:破茧、焕新、自信——从第二十届华表奖看中国电影蝶变 新华社记者王凯、张武岳、邢拓 4月27日晚,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作为中国电影的政府奖,华表奖不 ...
行走一线探寻中国电影工业化“科技密码” 触摸中国电影的“工业指纹”
Yang Shi Wang· 2025-04-28 05:50
央视网消息: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从1905年《定军山》的黑白默片到2025年各种硬核科技助力,中国电影一路走来,经历着电 影工业化探索的华丽蜕变。4月28日让我们跟随记者行走一线,探寻中国电影工业化的"科技密码",触摸中国电影的"工业指纹"。 这一路,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中国电影迎来了飞速发展。而现在,我们又开始了电影工业化的探索。 电影工业化就好比一个精密的"电影制造流水线",每个环节都分工明确、高效运转。它用先进技术提升制作效率,用科学化管理确保电影 质量,把创意的"原材料"变成一部部精美的电影成片。 中影(北京)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经理助理杨洪涛称:"120年前,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是胶片实景拍摄的。今天,京剧电影 《安国夫人》就已经可以在LED虚拟棚里拍摄了。" 这个巨大的LED屏幕上可不是一幅画,而是可以移动的数字场景,它会跟着摄像机的移动匹配相应的角度,比起传统的绿幕拍摄,在这里 表演可以说是沉浸感满满。 记者现在正在体验的是虚拟预演技术,记者穿上了动捕服,一举一动都能被实时捕捉下来,然后生成虚拟的三维影像。 这就像一个"电影说明书",团队在拍摄前就能通过动画影片一起搞定镜 ...
与观众和时代同行!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揭晓
Xin Hua She· 2025-04-27 16:26
新华社青岛4月27日电 题:与观众和时代同行!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揭晓 新华社记者邢拓 琴岛潮涌,光影夺目。4月27日,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在山东青岛揭晓。《第二十条》《封神 第一部:朝歌风云》《流浪地球2》等获奖影片,从不同视角出发讲述了精彩的中国故事,彰显了新时 代中国电影风采。 张译凭借在《三大队》里刚正不阿、扶正扬善的人民警察形象,获得了优秀男演员奖,现场坦 言"荣誉属于故事的原型"; 优秀女演员奖得主惠英红在《我爱你!》中演绎了一个平凡老人纯粹而又热烈的爱情故事,影片曾 引发观众对爱和生命议题的探讨。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赵晖说,许多现实题材电影逐渐从关注单一的社会议题转向更广泛 的社会生活,在叙事上融入了悬疑、喜剧、动作等强情节元素,在讨论社会议题的同时传递出温情力 量。 探索多元题材表达—— 本届华表奖对近两年来涌现出的农村、少数民族、少儿题材优秀作品进行嘉奖。 获得优秀农村题材影片的《我本是高山》改编自张桂梅的真实事迹,讲述了张桂梅校长以"教书救 人"为己任,引领大山深处的女孩们热烈生长的动人故事。 今年华表奖获奖影片集中反映了我国电影创作的哪些亮点? 扎根现实生活—— 《第二十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