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
icon
Search documents
华尔街展望明年美股前景:标普500目标位最高看至 8000点,AI与政策成关键变量
Zhi Tong Cai Jing· 2025-11-27 13:48
临近年末,多家华尔街顶级投行相继发布了对 2026 年标普 500 指数的展望。尽管目标点位存在差异, 但普遍共识是,在人工智能 (AI) 投资浪潮持续、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以及盈利增长扩散的推动下,美股 有望延续涨势。 汇丰:标普500明年底挑战7500点 据汇丰银行发布的市场展望报告显示,该行将 2026 年底标普 500 指数目标点位设定为 7500 点,预计在 AI 投资热潮的核心驱动下,该指数将实现连续第二年两位数涨幅。 汇丰银行美洲区股票策略主管 Nicole Inui 表示,在 "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不确定性有所缓解及 AI 投资 热潮" 的支撑下,标普 500 指数成分股企业每股收益预计将增长 12%。 报告指出,2026 年美国经济将呈现 "双速增长" 格局:AI 领域的强劲表现将抵消美国消费者的谨慎态 势。 汇丰同时预测,2026 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将增长 1.7%,略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 1.8%; 通胀率则 将升至 3%,高于美联储设定的 2% 政策目标。 Inui 称:"我们认为 2026 年的市场主线将与 2025 年相似,包括 AI 投资引领的增长热潮、消费者群体分 化以及 ...
这一板块,逆市大涨!
Zhong Guo Ji Jin Bao· 2025-11-27 11:43
【导读】新消费概念股逆市大涨 港股今日震荡走低,三大指数涨跌互现。受到政策利好提振,新消费概念股逆市大涨。 港股呈现震荡行情 今日,港股市场情绪趋于谨慎,经过连续反弹后呈现震荡行情。三大指数盘中冲高回落,截至收盘,恒生指数上涨0.07%,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 0.03%,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36%。 南向资金今日净流入13亿港元。盘面上,新消费概念迎政策利好;大型科技股走势分化,恒生科技指数最终收跌;部分B类医药股走高,创新药板块活 跃;有色板块继续受益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 名称 | 现价 | 涨跌幅 ◆ | 成:三 | | --- | --- | --- | --- | | 泡泡玛特 | 218.600 | 6.84% | 58.98亿 | | 9992.HK | | | | | 思摩尔国际 | 13.380 | 4.53% | 4.60亿 | | 6969.HK | | | | | 老铺黄金 | 669.500 | 4.45% | 7.27亿 | | 6181.HK | | | | | 毛戈平 | 92.350 | 3.59% | 1.05亿 | | 1318.HK | | | | | 名创优品 | ...
瑞银:盈利增长将驱动MSCI中国指数明年实现双位数增长
(原标题:瑞银:盈利增长将驱动MSCI中国指数明年实现双位数增长)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伟泽 实习生谢巧云 香港报道 11月27日,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大中华区股票主管李智颖在媒体发布会上表示,在企业盈利强 劲增长的驱动下,MSCI中国指数明年有望达到100点的目标,较当前水平存在双位数的上涨空间。 针对市场对美国人工智能板块(AI)可能存在泡沫的担忧,李智颖回应称,与历史上的科网股泡沫时 期不同,当前的大型科技企业普遍拥有正向现金流,并未依赖大规模借贷来支持投资,因此具备更强的 稳健性以应对潜在的市场波动。她相信,与AI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仍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并不担心 投资过热问题,并预计AI及科技仍将是全球股票上涨的重要驱动因素。 宏观经济方面,瑞银财富管理大中华区投资总监及亚太区宏观经济主管胡一帆预测,中国第四季度经济 增长将达到4.5%,2025年全年经济增长可达4.9%。她预计,2026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或将设定在4.5%至 5%之间。 对于具体板块,胡一帆分析指出,明年消费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增长3%;而房地产投资在连 续三年下滑超10%后,预计未来1至3年仍将延续下跌趋势 ...
“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发展计划”深圳站圆满举办
彭博Bloomberg· 2025-11-27 07:06
11月14日, "2025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发展计划" 深圳站圆满举行,这是该计划首次拓展至深圳的重要一 环。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发展计划由彭博联合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青年联会共同主办,旨在培养大湾区 下一代金融科技领袖,促进跨境交流与合作。 本次活动获得7家企业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香港金融管理局代表亲临现场。来自香港和深圳的60余名高 校学生积极参与,先后参加CEO圆桌会议,与金融及科技行业高管面对面交流,并走访银行、公募基金及 大型科技企业,收获宝贵的行业洞察与实践经验。热烈的反馈不仅体现出学生对跨境交流和培训的高度需 求,也展现了他们投身金融科技行业的热情,成为大湾区生态融合创新的生动缩影。 彭博大中华区总裁汪大海表示: "今年计划成功扩展至深圳,标志着大湾区青年人才的联动与合作迈上新台阶,也体现了深港两 地在人才培养上的深度融合。今年恰逢彭博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三十周年,我们将持续赋能青年 人才,共同助力大湾区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人才的创新与发展高地。" 2025 年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发展计划活动现场回顾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科技总监彭旭辉表示: 年轻一代是推动大湾区金融科技未来的重要力量。他鼓励同学们走在行业前 ...
ETF资金下半年加速净买入港股资产,港股通互联网ETF、香港证券ETF、港股通非银ETF强势吸金
Ge Long Hui· 2025-11-27 04:23
Group 1 - Southbound funds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ir net purchases of Hong Kong stocks, totaling 1.38 trillion HKD this year, marking a record high [1] - The Hang Seng Index has seen a year-to-date increase of nearly 30%, while the Hang Seng Tech Index has risen over 25% [1] -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ETF funds have accelerated their net purchases of Hong Kong assets, with notable inflows into various ETFs, including over 350 million HKD into the Hong Kong Internet ETF and over 200 million HKD into the Hong Kong Securities ETF [1] Group 2 - Hong Kong stocks have unique advantages compared to A-shares, aligning well with current trends in AI, new consumption, and innovative pharmaceuticals [2] - Despite recent adjustments, the mid-term outlook for Hong Kong stocks remains bullish, supported by incremental capital inflows and the gathering of quality assets [2] - The AI-driven technology sector is expected to be the main theme in the Hong Kong market, with dividend-paying stocks benefiting from policy support and low interest rates [2] Group 3 - The "AI bubble" narrative in the US has led to mispricing of Chinese assets, particularly in the tech sector, where the valuation of Hong Kong tech stocks is about half that of the Nasdaq [3] - The adjustment in Hong Kong stocks has been significant, suggesting that the rebound potential may exceed that of A-shares [3] - A "barbell strategy" is recommended, focusing on high-dividend and turnaround assets to navigate market uncertainties while maintaining a long-term growth perspective [3]
帮主郑重早间观察:定存退场+万亿消费红包,中长线资金该往哪去?
Sou Hu Cai Jing· 2025-11-27 03:10
各位朋友早上好,我是帮主郑重,做了20年财经记者,也蹲守中长线投资十几年,每天清晨都习惯带着 大家扒一扒最有价值的财经信号。今天一睁眼,两条消息直接戳中了咱们老百姓的钱袋子——一边是五 年期定存悄悄从银行货架上"隐身",以前爸妈总念叨的"稳当利息"越来越难寻;另一边是六部门联手发 大招,要在2027年搞出3个万亿级消费市场,这一退一进之间,藏着咱们中长线投资的大机会。 先说说五年期定存退场这事儿,相信不少朋友都有感触。前几天我去家附近的银行办事,还碰到一位阿 姨打听五年期定存利率,结果柜员摆摆手说"早就下架了,现在最长就三年,利率还降了不少"。作为跑 了20年财经线的老记者,我太清楚这种变化背后的逻辑了——银行不是不想给高息,而是净息差越来越 窄,扛不住长期高成本存款的压力。这对习惯"存定期吃利息"的朋友来说,确实有点措手不及,但换个 角度想,这也是市场在倒逼咱们调整资金配置思路,毕竟利率中枢下行是大趋势,死守着存款,长期来 看可能跑不赢通胀。 再看另一个重磅消息,六部门联合发文促消费,目标很明确:2027年形成3个万亿级消费领域和10个千 亿级消费热点。可能有朋友觉得"政策年年提,消费难起色",但这次不一样 ...
欧洲央行警告:美国科技股估值“过高”,回调风险不容忽视
Jin Shi Shu Ju· 2025-11-27 02:29
"市场正在消化一种非常乐观的情景——AI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全面应用和普及,"德金多斯表示,并补 充称投资者相信人工智能相关商业计划将如预期般奏效。 "如果这一情景未能实现,如果近期出现意外状况,或许估值将面临大幅回调,"他补充道。 报告承认,当前的科技热潮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不同——如今的企业拥有"高利润率、强劲的盈利增 长、低负债以及除AI外多元化的核心业务"。 欧洲央行周三表示,受"错失恐惧"(FOMO)情绪驱动,英伟达(NVDA)、Alphabet(GOOGL)、微 软(MSFT)和Meta(META)等美国科技股的估值已变得"过高"。 这一警告出自该央行最新的《金融稳定评估报告》(Financial Stability Review),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IMF)和英国央行等机构已就AI股的高估值发出过类似警示。 "当前市场定价似乎未反映持续存在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欧洲央行表示。 欧洲央行在报告中称,自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关税引发短暂抛售以来,市场一直受"新一轮风险偏 好情绪"推动,这使得"本已居高的估值进一步攀升"。报告补充道,投资者要么寄望"尾部风险不会成 真",要么受"担心错失持续 ...
展望非美市场的国际增长机遇
Guo Ji Jin Rong Bao· 2025-11-26 23:55
2025年上半年,以MSCI所有国家世界指数(美国除外)为代表的国际股票表现亮眼,回报优于以 标普500指数为代表的美国大型股,扭转了美股长期主导市场的趋势。 虽然近期国际增长股表现出色,但其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相比之下,过去数年以来,由科技股领 涨的美股持续攀升,估值倍数显著扩张,令美股估值远高于国际市场。美股的强势在多方面具有基本面 的一定支撑。与上世纪90年代末的科技泡沫不同,如今的美国科技企业持续创造强劲盈利与回报。 然而,国际市场中亦不乏兼具竞争力、管理完善且勇于创新的优质企业,这些公司不但具备长期增 长潜力,其估值更具吸引力,为具备前瞻视野的投资者带来更多机会。 过去12个月里,全球宏观环境变化频繁,传统市场规律屡受挑战。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许多投 资者不禁思考,如何能准确识别长线机遇? 可增加结构性增长公司配置 国际股票虽有助于分散投资风险,但核心国际指数MSCI所有国家世界指数(美国除外)偏重价值 型板块,其中金融、能源、原材料及工业等周期性和利率敏感板块的权重高达61%,而科技等结构性增 长板块权重较低。历史数据表明,高增长企业往往跑赢增长缓慢的同业。 被动型或核心国际策略单纯追踪广泛指数 ...
瑞士学者:为什么小米能实现强势回归?
Xin Lang Ke Ji· 2025-11-26 23:12
新浪科技欧洲站站长 郝倩 发自瑞士洛桑 新浪科技日前对话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管理学教授、未来准备度中心主任俞昊(Howard Yu)。 对于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他提出,地缘政治给科技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但人工智能领域的整合正在模 糊不同行业的界限。 "硬件公司,软件公司和服务业的边界感正在快速消失,每一个公司都在自己努力,或者至少是和其他 公司一起努力,以给客户提供完整的用户体验。无论你是科技公司、家电公司还是手机公司,行业边界 正在变得模糊。"俞昊对新浪科技明确表示。 "以往旧的细分式商业模式广受推崇,比如一家公司专注于硬件,另一家则是软件,术业有专攻。但在 科技领域旧的模式行不通了。现在,新的商业模式则是关于交互界面,关于数据,关于工作流。" 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刚发布的《2025 年未来准备度指标(Future Readiness Indicator)》显示,在 经济政策动荡、创新周期加速、监管收紧与消费者期望不断提升的环境下,全球共有 49 家科技公司、 27 家制药企业和 41 家时尚品牌被纳入评估,检验它们在剧烈变化中的应对能力。 该指标从七大维度评估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包括:财务基础、投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港股1.38万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南向资金已经连续8日净买入港股,但在11月26日,南向资金净抛售港股39.52亿港 元。对此,基金经理认为,偶尔出现的净卖出,并不会影响资金不断涌入港股的大趋势,在低估值的吸 引之下,资金有望持续买入港股。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不断抄底港股,累计净买入港股1.38万亿港元,为历年之最。在南向资金推动下, 港股资产估值迎来修复,恒生指数年内涨幅接近30%,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超过25%。 人民财讯11月27日电,近期,港股持续在高位震荡。11月26日,恒生指数冲高回落收涨0.13%,恒生科 技指数涨0.11%。医药股连续第三日反弹,恒瑞医药(600276)涨近5%,科技股走势分化。 相较于其他指标,ETF的资金流向能够更为精准且有力地印证资金对港股的积极买入态度。尤其是在今 年下半年港股开启震荡走势之后,ETF资金呈现越跌越买态势,加速净买入港股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