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盐碱地改良
icon
Search documents
辽宁省盘山县实施“盐改水、旱改水” 盐碱地改良成高产田
Ren Min Ri Bao· 2025-07-01 22:08
盐田如何变良田?在多年治理盐碱地的经验基础上,盘锦尝试探索"盐改水"。 近日,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的一处田地里,秧苗整齐排列,田间"绿浪"滚滚。经过上一轮的春种、夏 管、秋收,盘山县"盐改水、旱改水"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入了新一轮的轮作期。 去年以来,盘山县实施"盐改水、旱改水"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土地平整、土地翻耕、施加有机肥、 改善土壤成分、修建排灌管网设施等,将用于晒盐的低产盐田以及中低产的旱地改造为水田。项目总建 设规模超1.78万亩,完成后将新增耕地9784亩。 盘山县羊圈子镇马丈房村村民魏成健原有63亩盐田,去年实施"盐改水"项目之后,多出的水田的经营权 进行竞拍,他中标500亩,成了水稻种植大户。眼前这片水田,在治理之前是一片白茫茫、硬邦邦的盐 田,水文地质条件差、土壤碱性成分高、有机质含量低。"太阳一晒,土壤板结,比砖头还硬;一下 雨,又比豆腐还软。"魏成健说。 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水随气散,气散盐存。治理盐碱地不易,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盘锦采用土 地"条田化"的排盐方法,让田成方、渠成网、沟相连,通过水这一载体成功将土壤中的盐分排走,结合 化学和生物方法改良,不断降低土壤中盐分含量。 "去年 ...
护好用好我们的土地资源(美丽中国·全国土地日特别报道)
Ren Min Ri Bao· 2025-06-24 22:01
数据来源:自然资源部 治理后的黑土地侵蚀沟。 桦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航拍鲜食玉米基地。 兰 海摄 编者按:今年6月25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土地关系着粮 食安全、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从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创新举措,各地积极探索保护土地的有效路径。 本版推出特别报道,从不同土地类型的生动实践看如何保护好、利用好我们的土地资源,书写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一条黑土侵蚀沟的治理修复 本报记者 郭晓龙 6月的黑土地,雨丝绵密。在黑龙江省桦川县横头山镇解放村,63岁的村民张有披着雨衣蹲在田埂上, 望着沟底新生的草皮,在雨水冲刷下依然坚固。 "前些年,这场雨一下,地又得被'啃'掉一大块!"张有指着田边那条深沟说,如今6米多宽的沟壑已被 密实的草网与石笼牢牢缚住,沟坡上灌木柳的嫩叶在雨中泛着光,"眼下地稳了,心也安了。" 就在几年前,这条深沟还困扰着张有一家。年年雨季冲刷,家里20多亩上好的黑土地,算下来被硬生 生"啃"掉5亩多。 "眼睁睁看着它'吞'地啊!"张有回忆,2018年夏天,一次暴雨后沟岸坍塌,3亩玉米连土带苗滑进深 沟。 2019年起, ...
山东打造更高水平粮仓
Jing Ji Ri Bao· 2025-06-02 22:07
"以前这地种啥也不长,浇一次水盐分又泛上来,现在暗管排盐、节水灌溉,小麦亩产多了200斤。"在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河乡南韩村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村民韩洪勇告诉记者,他脚下的千亩农田曾是 轻中度盐碱地,如今变为全区粮食增产的"标杆田"。这一转变,正是下河乡创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 生动实践。 近年来,山东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目前,山东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7759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5359万亩,为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夯实了基底。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潍坊昌邑市青阜农业综合体的大数据智控中心,工作人员刘朋来轻点鼠标,显示屏上迅速显示出小麦 的墒情、苗情,同时温湿度、光照指数、土地养分水分、农作物长势等也在短时间内完成收集。安装在 大田里的土壤信息采集系统、智慧农业管理平台、生态农业实时监控等系统,综合运用5G、物联网、 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构建起立体化监测监管体系。 "这块盐碱地是2021年开发成功的高标准农田,经过整平、地力培肥等改造,1亩地能多收100多斤粮 食。"河口区六合街道薄家嘴村党支部书记陈召朋说。河口区地处黄河入海口,盐碱地多达69.72万亩。 这 ...
破“碱”重生 吉林探寻盐碱地变粮仓的“密码”
Yang Shi Xin Wen· 2025-05-26 01:43
东北地区的春耕生产现已进入高峰期。在今年的春耕生产中,粮食大省吉林通过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探索出盐碱地改良的新路径。 南菜北种 降碱增收开辟治理新路径 要把盐碱地变粮仓,育苗环节至关重要,镇赉县是东北苏打盐碱地的集中分布区,育苗得用好土,那么如何从盐碱地上取出优质的土壤呢? 随着气温回升,吉林省镇赉县启动了155万亩水稻插秧。今年,这里的水稻种植户育苗大部分采用基质育苗,代替了以往的育苗土。 吉林省有670多万亩盐碱地,目前已整治开发了200多万亩。白城市镇赉县盐碱地是省级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眼下,这里的盐碱地正在进行茭白的集中插 秧。农户们首先将茭白幼苗从育苗池取出,然后对其根部进行分割,再进行插秧。茭白是长江流域广泛种植的一种水生蔬菜,它是如何适应东北地区的盐碱 地种植呢?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对茭白种植全程开展监测与评价。监测显示,种植茭白前该盐碱地块表层土壤pH值平均在9.32,茭白种植收割后,该 地块pH值平均在9.0,下降0.32。这组数据显示了茭白种植在盐碱地改良方面的巨大潜力。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 文波龙:茭白虽然是水生植物,但是它的生物量是非常大的, ...
中国科学院第六届科苑名匠发布,“中国天眼”团队等获此殊荣
Xin Jing Bao· 2025-04-29 13:18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五一国际劳动节将至,中国科学院工会委员会近日在京举办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暨中国科学院第六届科苑名匠发布活动,6名个人和13个团队获得"科苑名匠"称号,其中包括为世界沿 海国家赤潮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的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俞志明,出色完成"中国天眼"(FAST)建设、调 试及运行任务的"中国天眼"团队等。 当天,部分科苑名匠代表进行演讲,分享了他们在科研道路上的初心使命和奋斗故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江俊长期致力于发展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化学研究,研制"理实交 融"的机器科学家平台,探索物理化学应用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研究。主持研制了全球首个数据智能驱动 的机器化学家平台,开发并集成移动机器人、智能化学工作站、高通量计算系统与智能化学大脑,广泛 应用于高熵材料、能源催化剂、贵金属纳米材料、发光分子等领域并提升创制效率2-5个数量级,例 如,将试错开发高熵催化剂所需的1400年缩短为5周。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俞志明长期从事海洋生态环境领域研究。针对赤潮这一全球性海洋生态灾 害的治理难题,历经30多年的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和推广应用,在国际上首创了改性黏土治理赤潮的技 术与方法,攻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