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中和转型
icon
Search documents
黄金交易量创下新高 金属市场长期前景乐观
"充满变化""令人激动",这是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 Group)董事总经理兼全球金属产品主管Jin Hennig对今年金属市场的概括。 黄金、白银、钴等多种金属迎来配置热潮。芝商所黄金期货今年以来的日均名义交易额约850亿美元, 而2024年为每天约600亿美元,与此同时,其他贵金属品种也备受关注。芝商所微型白银期货合约今年 以来的日均成交量为2.2万手,同比增长22%;而铂金期货合约历史成交量排名前十五的交易日,全部 出现在今年的5月、6月和9月。 Hennig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以来贸易紧张局势、关税问题等挑战此起彼伏,但碳 中和转型背景下,能源结构调整带来的基础设施、储能需求,使金属市场长期前景总体依然积极。 散户重回黄金市场 从整体来看,芝商所今年的黄金期货和期权交易数据再创新高,在去年已达到创纪录水平的基础上,今 年整体交易量增加了20%。 交易量激增的背后,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散户投资者正在大规模重返黄金市场。"从芝商所的合约交易 数据来看,面向散户的微型黄金期货合约(10盎司)和今年1月新推出的一盎司黄金期货合约,交易量均 增长了一倍以上。"Hennig透露,目前微型黄金 ...
芝商所Hennig: 黄金交易量创下新高 金属市场长期前景乐观
"充满变化""令人激动",这是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 Group)董事总经理兼全球金属产品主管Jin Hennig对今年金属市场的概括。 黄金、白银、钴等多种金属迎来配置热潮。芝商所黄金期货今年以来的日均名义交易额约850亿美元, 而2024年为每天约600亿美元,与此同时,其他贵金属品种也备受关注。芝商所微型白银期货合约今年 以来的日均成交量为2.2万手,同比增长22%;而铂金期货合约历史成交量排名前十五的交易日,全部 出现在今年的5月、6月和9月。 Hennig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以来贸易紧张局势、关税问题等挑战此起彼伏,但碳 中和转型背景下,能源结构调整带来的基础设施、储能需求,使金属市场长期前景总体依然积极。 ● 本报记者葛瑶 散户重回黄金市场 从整体来看,芝商所今年的黄金期货和期权交易数据再创新高,在去年已达到创纪录水平的基础上,今 年整体交易量增加了20%。 交易量激增的背后,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散户投资者正在大规模重返黄金市场。"从芝商所的合约交易 数据来看,面向散户的微型黄金期货合约(10盎司)和今年1月新推出的一盎司黄金期货合约,交易量均 增长了一倍以上。"Hennig ...
黄金交易量创下新高金属市场长期前景乐观
"充满变化""令人激动",这是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 Group)董事总经理兼全球金属产品主管Jin Hennig对今年金属市场的概括。 黄金、白银、钴等多种金属迎来配置热潮。芝商所黄金期货今年以来的日均名义交易额约850亿美元, 而2024年为每天约600亿美元,与此同时,其他贵金属品种也备受关注。芝商所微型白银期货合约今年 以来的日均成交量为2.2万手,同比增长22%;而铂金期货合约历史成交量排名前十五的交易日,全部 出现在今年的5月、6月和9月。 ● 本报记者 葛瑶 除黄金外,白银作为既是贵金属又是工业金属的特殊品种,同样表现亮眼。"白银往往跟随黄金上涨, 但节奏略有滞后。"Hennig称,从10月初开始,印度不断增加对白银实物的购进。此外,金价偏高令部 分投资者转向白银,这一行为进一步推升了价格。 钴市场今年也经历显著波动。受刚果(金)出口限制影响,钴价大幅上行。芝商所当前钴产品组合的持 仓量升至约2万手。Hennig告诉记者,企业为锁定成本、对冲风险,提前建仓的需求明显增强。 Hennig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以来贸易紧张局势、关税问题等挑战此起彼伏,但碳 中和转型背景下,能源 ...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希雅: 欢迎中国车企来欧洲
穆希雅介绍道,相关调查显示,超过2/3的德国汽车行业受访者计划持续增加在华投资,尤其是在研 发、生产和销售等领域;1/3的受访企业将扩大在华产能,长期来看,80%的企业计划维持或扩大在华 生产规模。多数德国企业秉持"在中国,为中国"的策略,也有部分企业仍继续将中国视为出口基地。 对于产能布局问题,穆希雅解释道,德国车企扩大在华产能是为了适应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基于 在中国积累的市场经验,更好地践行"在中国,为中国"的策略,通过投资研发和生产更适配中国市场的 产品,实现快速转型。产品方面,德国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在中国市场上非常注重本土化,无论是 从数字化还是产品设计方面来看都是如此。与此同时,她还提到,中国车企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逐 渐积累在欧洲市场的经验,尝试"在欧洲,为欧洲"的发展路径。 市场需求方面,穆希雅强调,中国和欧洲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存在差异且不断变化。中国消费者更看重车 辆空间和数字化功能,欧洲消费者则侧重于安全性和性能,但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将 逐渐趋近。她认为,如果车企想在不同的市场上取得成功,就必须灵活适应不同市场的独特需求,在经 销商、售后、营销、产品等方面因地制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