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结构调控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大学合作发表最新Cell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7-01 23:57
2025 年 7 月 1 日,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杨学勇 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黄三文 院士、 英国约翰英纳斯研究中心 丁一 倞 研究员团队与河南大学、青岛农业大学、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 Recessive epistasis of a synonymous mutation confers cucumber domestication through epitranscriptomic regulat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在遗传学上证明了 同义突变 可通过改变 m 6 A 修饰和 mRNA 结构构象来调控驯化的重要性状。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认知,同时凸显出同义突变在作 物改良策略中可能具有重要价值。未来深入研究同义突变在 RNA 修饰与结构调控中的功能,有望为作物改良开辟新的路径。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由于遗传密码系统的 简并性 (不止一个密码子对应同一个氨基酸) ,并非所有的单碱基突变都会导致氨基酸序列的改变。这类突变被称为 同义突变 ( Synonymous mutation ) ,过去 ...
“分子钥匙”实现过氧化氢“即产即用”
Ke Ji Ri Bao· 2025-06-03 01:01
记者5月27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梁骥团队通过独特的层间氢键设计, 成功开发出一种高性能电催化剂,实现了绿色过氧化氢(H2O2)的高效合成,让过氧化氢合成有望实 现"即产即用"。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通讯》。 "与传统催化剂依赖金属中心电子结构不同,我们通过设计材料的分子堆积方式,利用氢键等非共 价键作用力,实现了对催化反应的精准调控。"梁骥介绍。这种别出心裁的"非配位结构调控"策略,为 新型电催化材料的研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测试表明,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该催化剂制备过氧化氢的产率远超同类产品。在人工海水中,制 得的过氧化氢质量浓度可快速积累到1%,而在碱性溶液中则可快速积累到3%,均达到了污染物降解、 杀菌等需求的实用标准。例如,利用该材料在生理盐水中制备过氧化氢仅30分钟后即可对大肠杆菌等致 病菌实现100%的杀灭率,并对毒性有机染料实现快速降解。 这项突破性研究直指传统过氧化氢生产痛点。作为重要的氧化剂和消毒剂,过氧化氢2024年全球需 求量高达600万吨。然而,95%的过氧化氢依赖高能耗的蒽醌法生产,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会造成环 境污染。电化学合成技术可直接 ...
绿色过氧化氢有望“即产即用”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5-28 02:21
5日26日,天津大学对外宣布,该校材料与工程学院梁骥教授团队通过独特的层间氢键设计,成功开发 出一种高性能电催化剂,实现了绿色过氧化氢的高效合成,且有望实现"即产即用"。相关研究发表于期 刊《自然·通讯》。 这种新型催化剂,不仅有望破解传统生产工艺高能耗、高污染难题,还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以及复杂水质 中展现出良好的适用性。目前,研究团队正在优化制备工艺,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生产线,力 争早日实现对传统高污染工艺的替代,助力绿色化工目标实现。 为解决上述难题,梁骥团队研发了一种镍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该材料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使镍活性 中心与相邻层的氨基基团形成"层间氢键"。该效应犹如一把"分子钥匙",使该材料对于电合成过氧化氢 的催化能力精准匹配理论最优值,既保证了反应活性,又大幅抑制了副反应发生。与传统催化剂依赖金 属中心电子结构调控不同,研究团队通过设计材料的分子堆积方式,利用氢键等非共价键作用力,实现 了对催化反应的精准调控。这种"非配位结构调控"策略为新型电催化材料的研发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未 来可拓展应用于更多化学反应体系。 测试表明,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该催化剂制备过氧化氢的产率远超同类产品。在人 ...
如何理解AI资产重估?
(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 lixunlei0722 ) 引言 2025年开年以来,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正在上演。从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工程化突破,到高端制造产业链资 源的加速聚集,结构性重估的浪潮已悄然涌动。产业红利确实在释放,但并未广泛扩散,而是加速集中于极少 数具备系统能力的头部企业。与此同时,就业吸纳能力未能跟上投资节奏,消费仍处低位盘整,总需求修复缓 慢,通缩预期反复回摆,政策刺激博弈加剧。 这是一种新的宏观结构——科技突围在上,基本面沉压在下;技术与资本快速向上攀升,就业与消费却未同步 跟进。估值重估在进行,配置逻辑在改写。市场不再为"风口"买单,而开始押注那些真正具备技术壁垒、现金 流护城河和政策安全感的方向。这种分化格局,既重塑着产业链条的资源分配,也正在改变投资者的配置逻 辑。 本篇报告试图从AI资本集中、高端制造格局演变、科创投资与就业结构错位、政策预期节奏四个角度切入, 试图回答:在技术突破与复苏乏力的矛盾中,如何理解本轮国内AI投资热潮?在增长动能变化与风格切换的 交汇处,如何识别那些在结构调整周期中具备确定性支撑的资产? 一、AI技术突破: "赢家通吃"与"头部定价" "风起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