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icon
Search documents
从“资产荒”角度看“内卷”的深层原因
(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 lixunlei0722 ) 最近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叫"反内卷",甚至不少人把"反内卷"的重要性上升到了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但我们始 终认为,只有把造成内卷的根本原因分析清楚,才能对症下药地"反内卷"。近年来资本市场呈现两大特征:风险偏好下降和 无风险投资回报率下降,即所谓的"资产荒"。从资产荒的角度看内卷,或能找到其深层原因。 如今年四月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曾下探至1.55%,创了有记录来最低水平。"资产荒"持续的实质是投资回报率不断走低, 从而导致投资者争相配置这类无(低)风险、低回报率的资产。资产荒不仅在资本市场上挥之不去,实体经济中企业毛利率 的不断走低也是资产荒的一种表现,即企业之间相互压价竞销,制造内卷。本文从资产荒的角度去分析企业、政府和居民部 门的"内卷"行为,希望能为"反内卷"提供线索。 企业投资回报率为何持续走低? 近年来,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持续下台阶,高点出现在2021年,2022、2023、2024年分别为 5.35%、5%、4.63%,今年前5个月进一步走弱至4.25%。从资产回报上看,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 的营业收 ...
人民币可否尝试惊险一跃
(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 lixunlei0722 )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长期任务,但国际化进程与中国经济在全球地位提升相比还是慢了。本文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可能性,并对 由此带来的利弊进行分析。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写道:从商品到货币的过程是一次惊险的跳跃。那么,人民币从当前状态锐变为全球 认可度很高的国际货币,是否也会是惊险一跃?本文主要从"流动性溢价"角度来论述人民币加快国际化步伐的可行性及意义。 本文要点: 人民币适度升值将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于年度 GDP 增速的下限要求,避免过多通过投资"快变量"拉动经济增长,有助于经济结构 转型。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与中国经济体量不相匹配。人民币在外汇交易、国际支付、贸易融资、储备货币等方面的国际占比远低于 经济体量占比。 人民币支付在全球份额或存在低估。货币互换协议和 CIPS 的使用规模明显增加, SWIFT 对人民币支付的统计不完全,实际人民 币支付结算比例估计在 8% 左右。但人民币支付存在地域方面较为狭小的问题,国际支付主要发生在香港,占比超过 7 成。 历史经验表明,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并不必然导致人民币贬值。我国 2005 年汇改后,人民币对美 ...
中国人口往何处去(2025年简洁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 lixunlei0722 ) 为什么人口对经济的影响那么大? 从事经济研究的人士研究人口变化,当然是为了看清楚人口对经济的影响,因为人口从出生到工作之前及退休之后都属于被抚养人 口,成为社会负担,只有在成为劳动力的这一阶段为家庭和社会做出贡献,包括薪酬和税赋。 由于现在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20年前后出生人口数量,那么,我们是否现在就可以计算出未来中国劳动力的数量及抚养 比例的变化?答案是肯定的。 例如,我国的第二次婴儿潮的时间是从1962-1974年,持续了12年,之后计划生育政策趋于严厉,出生人口数量显著下降。由此带 来1980-2010年这30年的人口抚养比大幅下降, 从平均每10个人养7个人降至每10个人养3.4个人 。这轮超大的人口红利是改革 开放前的鼓励生育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合力结果,与此对应的是1980-2010年的平均GDP增速在10%左右,累计增长约20倍。 而同期美国只增长了2.8倍。 2010年以后,我国的人口抚养比例开始上升,GDP增速也从两位数降至个位数,如今已经降至5%,对应的抚养比例升至10个人养 4.8个人。预计到2050年进一步上升至6. ...
再论:中国人口往何处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 lixunlei0722 ) 要点: 两年前我们曾经做过关于中国人口的总数、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及老龄化率及人口流向的特征和趋势等方面的研究。并预测2024年中国 新生婴儿数量将反弹至1000万以上,但事实上只反弹至954万,这使得我们有必要再次对我国人口变化趋势及人口的区域流向和产业流向作新的 我国总人口自2021年见顶后,已经连续三年减少。预计 2027 年我国总人口将跌破 14 亿, 2039 年跌破 13 亿, 2047 年跌破 12 亿。 2025年新出生人口将下降到900万以下,2028年跌破800万,2035年可能跌破700万,之后十年的下降速度会有所放缓。 按照联合国相关标准,我国2021年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预计2032年将达到超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到2048年将达到日本目前的老龄化水平。 我国15-19岁、20-24岁、25-29岁年龄段的生育率明显高于日本、英格兰与威尔士、苏格兰,真正的问题是30-49岁的大龄育龄妇女的生育率明显 偏低。通过生育补贴的方式,鼓励愿意生育的家庭多生,可能是更可行的政策方向。 导致结婚率下降的第一个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衡。在2 ...
从美元霸权到美元上链:稳定币如何重构全球资金路径?
(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 lixunlei0722 ) 2025年5月21日,香港立法会全票通过《稳定币条例》,成为全球首个针对法币稳定币建立全面监管框架的 司法管辖区,引发市场普遍关注。 表面上,稳定币仍以美元为锚、以美债为储备,似乎在强化美元的全球地 位;但实质上,它正在将美元从传统的银行清算体系中"解绑",让全球资金得以绕过SWIFT网络和多层监管, 直接在链上完成跨境流动。 稳定币并未挑战美元的信用本体,却在悄然改写美元的流通路径、资金的落点选择与全球资本的定价方式—— 这是一场关于"路径"而非"货币"的革命。 本文以香港新规为起点,系统拆解稳定币背后的制度逻辑、对美元 及美债影响路径及真正受益的投资机会。 稳定币: "链上美元"的制度接口与信用映射 从本质来看,稳定币并非一种全新的货币形态,而是在数字技术条件下对现有货币体系的延伸。它 以"锚定真实资产、流通于区块链"为基础逻辑,把法定货币的价值通过技术手段映射到链上,形成一种 兼具数字传输效率和法币支付能力的金融工具。 稳定币的出现,填补了传统金融系统与加密资产体系之间缺乏连接通道的空白,使得数字资产具备更强 的交易稳定性和跨境支付能力。 在全 ...
高债务实质是“老年病”——拉长时间看国家由盛转衰
由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导致人类正常死亡的主要病症就趋同了,如现在导致死亡的两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 肿瘤。尽管年轻人也会得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但从概率分布的角度看,这两类疾病多属于老年病,如美国心脑血 管病和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 70% 以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 lixunlei0722 ) 发现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务率(或称杠杆率,政府债务余额/GDP )水平都很高,最高的如日本,超过 250% ,美国也不 低,大约为 125% 。此外,意大利、法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均超过 100% 。相比之下,新兴经济体政府的平均债务 率水平相对较低,如东盟国家政府的债务率水平大约在 30-40% 左右,均低于 60% 的国际安全标准线。这是否说明经济越 发达,债务规模也随之增大,国家最终会被高债务压垮?世间万物皆有周期,本文试图从诸多国家政府债务率变化等多个角度 来判断国家为何会由盛转衰。 老龄化导致老年病: 如何看人类的生命周期 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步入衰老的? AI给出了 答案:人的衰老是从各个器官衰老开始的,不同器官开始衰老的时间不 同,如肺活量从 20 岁开始下降,大脑、神经元 ...
提振消费理念下要避免低效投资冲动
投资和消费均属于内需,都是稳增长的利器。但投资和消费的功能有所不同,投资最终可以形成资本,增加供给或扩大产能,消费则是用来满足人 们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尽管投资和消费都可以贡献GDP,但在财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比较投资和消费的乘数效应来决定如何分配用于投资 或用于消费的财政支出比例。时至今日,在扩内需的大框架下,学界对于稳增长政策应该更侧重于投资,还是更侧重于消费存在一定争议。 笔者认为,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外部环境、人均GDP水平、不同的居民收入结构、人口老龄化水平和城市化率等,决定了政策刺激的方向 和力度。当前形势下把促消费放在首位无可厚非,而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要大力提振消费。以下从四个维度来论述促投资或促消费政策的孰 重孰轻及如何发力。 一、从经济大循环的角度看—— 应该促投资还是促消费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作者李迅雷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 创立于200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依托人大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优秀研究力量,诚 邀社会知名专家,集中从事中国宏观经济动态和重大经济问题研究,定期发布分析与预测报 ...
中美关税谈判的前景分析及应对
(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 lixunlei0722 ) 不少人把5月12日的中美高层会谈当成中美谈判,把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以下简称 《声明》)当成谈判达成的协议,这显然存在一定误解。在会谈之前,今年截至5月12日,中美各自给 对方加征的关税分别为125%和145%,会谈之后,双方声明均免除对方其中的91%关税,另外24%的 关税各自都延期90天执行,并且在这90天内为这部分关税究竟征不征,少征还是多征进行谈判。以下 就接下来的关税谈判前景及对中国出口和经济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展开讨论。 "芬太尼关税"能减免吗? 年初至今,美国对中国加征的关税且目前仍是实施的高达30%,其中的20%是美国以中国处置芬 太尼不力为幌子,分别在今年二、三月份各加征10%的关税。为此,中国 决定从 2 月 10 日 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 10% 或者 15% 的关税。其中,对煤炭、液化天然气加 征 15% 关税;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加征 10% 关税;自2025年3月10日起, 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鸡肉、小麦、玉米、棉花加征15%关税,对高粱、大 豆、猪肉、牛肉、水 ...
如何理解AI资产重估?
(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 lixunlei0722 ) 引言 2025年开年以来,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正在上演。从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工程化突破,到高端制造产业链资 源的加速聚集,结构性重估的浪潮已悄然涌动。产业红利确实在释放,但并未广泛扩散,而是加速集中于极少 数具备系统能力的头部企业。与此同时,就业吸纳能力未能跟上投资节奏,消费仍处低位盘整,总需求修复缓 慢,通缩预期反复回摆,政策刺激博弈加剧。 这是一种新的宏观结构——科技突围在上,基本面沉压在下;技术与资本快速向上攀升,就业与消费却未同步 跟进。估值重估在进行,配置逻辑在改写。市场不再为"风口"买单,而开始押注那些真正具备技术壁垒、现金 流护城河和政策安全感的方向。这种分化格局,既重塑着产业链条的资源分配,也正在改变投资者的配置逻 辑。 本篇报告试图从AI资本集中、高端制造格局演变、科创投资与就业结构错位、政策预期节奏四个角度切入, 试图回答:在技术突破与复苏乏力的矛盾中,如何理解本轮国内AI投资热潮?在增长动能变化与风格切换的 交汇处,如何识别那些在结构调整周期中具备确定性支撑的资产? 一、AI技术突破: "赢家通吃"与"头部定价" "风起于 ...
中美谈判:谈或谈成可能性大吗?
(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 lixunlei0722 ) 在美国实行全面对等关税之后,中美之间互征关税的税率均超过 120% ,如此高的关税税率,几乎等 同于脱钩。在中美之间的经贸互补性如此强的情况下,高关税不可持续,故国际社会普遍预期中美应该 通过谈判来达成降低关税的协议。尽管特朗普已经多次暗示中美正在接触并准备进行谈判,但中方断然 否定双方有任何谈判,近日中方宣布准备与美方高管接触,那么,中美谈判或谈成的可能性大吗? 这次关税战完全不同于 2018 年 第一次中美贸易战,一开始是非常温和的。2018 年 2 月起,中美之间就一直在开展贸易谈判,如 2 月 27 日至 3 月 3 日,中方就受邀去美国与美国的财政部长姆努钦、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等就 中美经贸合作进行磋商。在特朗普宣布对价值 500 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 25% 关税后,中美继 续谈判。 从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12 月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共谈判了 13 轮。其 中包括两国首脑多次会面和通话 ,最后中方承诺两年内增购 2000 亿美元美国商品,美方承诺 分阶段取消部分关税。 但自特朗普 1 月 20 日再次当选总统后,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