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生活
icon
Search documents
【环球财经】极端酷暑推动改变欧洲空调普及观念
Xin Hua She· 2025-07-11 08:43
随着极端高温天气席卷欧洲大陆,空调、热泵等原本被视为"非必需品"的家用电器,正悄然改变部分欧 洲家庭的消费结构。记者近期在欧洲多地走访时发现,欧洲居民对制冷产品的需求正在悄然上升。 空调"闯入"欧洲家庭,并非只靠气温升高,更是一场观念与现实的博弈。 在柏林近郊,记者探访了一处上世纪中叶建成的老旧居民区。7月初午后,气温逼近36摄氏度,楼道闷 热仿佛蒸笼,不少住户仍靠风扇和遮阳帘艰难应对酷暑。"装空调太贵了,而且也不环保。"居民马库斯 说。 记者了解到,德国一台1.5匹空调的售价介乎600至800欧元,但安装费用超过1500欧元,而且须经过物 业审批,手续繁琐。对众多租房者而言,安装空调不仅要获得房东许可,搬家时还需恢复原状,无形中 抬高了空调使用门槛。 欧洲大量老旧建筑缺乏空调预设管道,也成为推广难题。出于建筑立面保护考虑,许多历史建筑禁止安 装室外机。即便完成安装,后续使用产生的高昂电费也不容忽视。柏林居民马库斯打趣道:"开三个月 空调的钱,够给孩子报半年足球班了。"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整个欧洲仅有约20%的家庭配备制冷设备,英国为5%,德国仅3%。当酷暑 日益常态化,空调缺位开始激起关于"气候公平" ...
快递繁荣的“绿色烦恼”:包装回收缘何步履蹒跚?如何破局?
重构激励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建议推行"即时奖励+社会激励"的双轨模式,从个人和企业两端精准发 力。比如,在即时奖励层面,对每个合规回收的纸箱给予0.5元的即时返现,通过直接的经济激励,快 速提升公众参与回收的积极性。在社会激励层面,将回收行为与公共交通优惠、社区服务兑换等高频消 费场景深度绑定,让环保行为成为可积累、可兑换的社会信用资产。针对企业端,对符合环保要求的回 收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形成"个人积极参与、企业主动作 为"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我国快递业务量持续攀升。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快递 业务量累计完成1750.8亿件,同比增长21.5%。在如此庞大的业务量背后,是数以百万吨计的快递包装 废弃物。虽然快递包装回收在政策推动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推广中仍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 经济杠杆失灵,参与动力不足。在消费者端,现有的回收激励机制缺乏吸引力。某企业曾开展包装回收 活动,但消费者经过复杂操作后仅可获得有使用门槛的10元优惠券。在企业端,包装物的分拣、清洁和 再加工成本居高不下。某快递企业测算显示,单个纸箱的回收处理成本高达1 ...
从“说教”走向“体验”,开放日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绿色的种子
为了更好地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笔者认为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提升。一是建立常态化机制,每学 期设立固定开放日,联动更多中小学,并纳入校本实践课程。二是设计内容时要有所区分,比如为小学 生设计"污水净化魔法"等趣味实验,为高中生开设碳足迹计算、卫星遥感监测等进阶课题。三是形式多 元化,开发线上虚拟实验室,通过VR技术还原大气监测全过程,配套生态环保知识闯关游戏,实现"线 下深度体验+线上广泛辐射"的双轨模式。 近日,河北省廊坊市环境监控中心联合廊坊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邀请50余名中学师生参与环保设施公 众开放日活动。学生们通过近距离接触精密仪器、观摩水质检测全流程、动手操作PM2.5监测设备等沉 浸式体验,深刻感受到科技赋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量。从"说教"走向"体验",有助于在青少年心中 播下绿色的种子。 生态环保教育的目的不止于知识传递,当学生通过显微镜看到受污染水体中的微生物,或亲手测算出家 庭碳排放量时,也就生动地感受到了生态文明理念的具象化表达。正如一位学生在实验记录中所 写:"原来垃圾分类真的能让垃圾减量三成。"这种认知直接催生行动,超八成参与者表示将减少使用一 次性餐具,部分学生还带动家庭参与了社 ...
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该从何处着力?
近年来,我国通过碳普惠机制建构、生态文明消费观培育、环境权益交易创新等制度性探索,推动着生 产生活方式系统性变革。笔者认为,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需以思想引领破冰、以社会共识筑基、以制 度创新固本,才能为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注入持久动能。 示范引领淡化认知分层。当前,我国公众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认知和实践呈现显著分层特征,与生态环境 意识呈正相关的高学历群体,在垃圾分类、低碳通勤、资源集约等领域具有更高的行为自觉。这一群体 的示范通过社会学习机制形成"涟漪效应"。当绿色生活方式从个体选择上升为集体共识,分散的生态环 保实践将聚合成结构性变革力量,推动绿色理念转向全民共识。 制度协同与柔性治理。垃圾分类、低碳出行、旧物循环,皆以积微成著之势重构消费伦理秩序,系统消 解资源粗放型发展的积弊。需以"简约适度、循环再生、天人合一"的价值导向激活社区自治创新活力, 通过规则协商、行为共治、成果共享的参与式治理,实现居民生态素养阶梯式跃升。依托"政府引导— 市场驱动—社区自治"的协同机制,构建社区低碳公约的柔性约束框架,使绿色规范渗透基层治理末 梢。 教育浸润与代际传承。构建绿色生活方式的社会基础,需通过多维路径激发系统性 ...
净菜小份菜是谁的菜
Sou Hu Cai Jing· 2025-04-11 22:37
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不再盲目追求产品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其品质和实用性,这种消费观念 的转变,推动市场向更加绿色、高效、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生活中,我们常面临各种消费抉择,净菜和小份菜的兴起,正悄然展现出消费者作为理性经济人的考 量。 净菜和小份菜的流行,是消费市场的良性变革,彰显了消费者理性消费的成熟智慧。它们不仅满足了人 们对省钱、环保、方便等多元需求,更成为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生动注脚,引导我们在日常消费中践 行绿色生活理念,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作者:梁 婧 来源:经济日报) 过去,传统菜量往往偏大,尤其是外出就餐或者点外卖时,人们为了丰富选择会多点几个菜,但往往吃 不完造成浪费。以更亲民的价格和更合理的分量出现的小份菜,让消费者花更少的钱品尝多样菜品,可 谓一举多得。无论是个人用餐还是家庭聚餐,小份菜都精准地契合了人们在控制开支与减少浪费之间的 平衡需求,成为节俭与环保理念在餐桌上的生动体现,既是对资源的珍视,也是对钱包的呵护。 省钱的小份菜和"偏贵"的净菜,背后都是消费者理性权衡的结果。本质上都是人们在经济决策中追求效 益最大化的表现。 消费者在面对选择时,并非仅仅着眼于当下的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