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学

Search documents
填补正史空白 中国专家修撰《西夏通志》首次亮相
Xin Hua Wang· 2025-08-23 02:06
8月22日拍摄的《西夏通志》。新华社记者 艾福梅 摄 该书主编、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院长杜建录说,现存的资料无法编纂一部纪传体西夏史,当代章节体的西夏史又无法容纳更多内容。鉴于 此,2008年他们开始策划编纂《西夏通志》。 "该多卷本著作体裁介于纪传体断代史和章节体专史之间,将我国的史论和史志结合起来,在西夏史乃至中国古代史研究体例和方法上都是创 新。"他说。 据了解,为高质量完成书稿,课题组结合西夏文献资料特点,尽可能多重交叉验证,将地下出土文献和传世典籍文献相结合,西夏文文献和汉文 文献及其他民族文字文献相结合,《天盛律令》《亥年新法》《法则》《贞观玉镜将》等制度层面上的资料和买卖、借贷、租赁、军抄、户籍等 操作层面上的资料相结合,国内研究和国外研究相结合。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史金波认为,《西夏通志》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元朝没有纂修西夏史的缺憾,其内容丰富而平实。"随着'西夏陵'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西夏研究将愈加受到各界关注。这项成果的推出将给方兴未艾的西夏学增添新的热度,为读者打开西夏历史知识的新窗口。" 8月22日拍摄的第九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暨西夏陵文化遗产价值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现场。新华社发 新 ...
让西夏文从历史深处走出来(文化中国行·感知文化里的中国·关注冷门绝学)
Ren Min Ri Bao· 2025-08-03 22:10
左图:邓文韬在授课。 本报记者 张 文摄 右图:《番汉合时掌中珠》内页。 尤亚辉摄(影像中国) 制图:汪哲平 "这是河北保定出土的一种西夏文碑刻,我这两天去了一趟,第一眼看到就深受震撼。"邓文韬打开拓片 扫描图,一幅高清西夏文碑刻出现在眼前。文字虽然复杂难懂,但镌刻工整、笔画遒劲。 "这是明朝一名党项族后裔去世时,他的家人用西夏文撰写的墓志铭。"邓文韬开始解读,"你看,其中 写到了墓室主人的生平经历,比如在各地游学、成为地方官员幕僚的细节。我们将碑刻拓片扫描成高清 图,上传到数据库,就可以供学生可以下载学习。" 西夏以党项语为基础,仿借汉字的造字方法创造了6000个左右西夏文字。2020年,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 院在搜集国内外考古文献的基础上,建成具有检索、下载等功能的西夏文献资料数据库,收录图片约 6000张,文本约35万字。 轻点屏幕,晃动手柄,西夏陵便以三维动画的方式徐徐呈现在学生们眼前。邓文韬继续点击屏幕,一座 座陵墓迅速变换面貌,三维画面不断丰富:高大的陵寝建筑、全副武装的守陵卫士、晦涩难懂的西夏文 字,让大家目不暇接。 "这就是八九百年前的西夏陵,那时候,陵区的很多建筑都刻印有西夏文。"邓文韬见学生 ...
西夏文物文献中的民族交融图景
Ren Min Ri Bao· 2025-07-25 22:02
西夏陵出土的红陶套兽。 以上图片均为史金波提供 随着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公众对西夏陵及西夏学的关注度提升,希望深入了解西夏王朝 的兴衰轨迹以及西夏与各民族的互动关系。 西夏陵出土的残碑文中,还保存了大量西夏的职官名称,部分可以与西夏法典《天盛律令》相互印证, 部分则是汉文文献和其他出土文献所未见,凸显其独特史料价值。如,西夏文残碑文中有"上柱国"的称 谓,汉文碑文有"柱国"的称谓,证实西夏设有勋官;西夏文和汉文残碑中都有"金紫光禄大夫",表明西 夏存在阶官制度。这些记载既补充了西夏职官制度的重要内容,也彰显出西夏不仅在职事官体系上承袭 中原传统,在勋官、阶官设置上同样延续了中原王朝体制。 此外,6号陵出土的汉文残碑中有北宋太宗"淳化"年号(990年—994年),应是追述前代历史时所用, 印证西夏建国前对宋朝正朔的遵从。更值得关注的是,西夏陵出土的西夏文和汉文残碑中,多处记载了 多个民族名称,足见西夏时期各民族往来之密切。 此外,西夏陵中的诸多细节更值得关注,对我们理解西夏社会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西夏陵很多碑亭出土的大量西夏文、汉文残碑证实了在西夏最高等级的建筑中已形成两种文字并用 ...
天马故乡武威:王杖诏令里的汉代老人丨从长安到敦煌(8)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7-23 00:55
(原标题:天马故乡武威:王杖诏令里的汉代老人丨从长安到敦煌(8)) 作者 黄君度 诸君可知,司马迁如何写出"通古今之变"的不朽名篇《史记》?据他自己说,年少时遍游 大江南北,调查古代遗迹和传说故事——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实地考察,才能有对历史洞彻的了解。 2024年10月,我参加了单位组织的西北考察之行。虽非司马迁式的周游历览,但在短短8天的行程里, 乘火车穿过沙漠,坐飞机翻越雪山,漫步于汉代长城下,到访西安、宝鸡、兰州、敦煌、武威这五个丝 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寻觅伟大的历史遗迹,在周秦汉唐的漫长时空里看见文明。"西北行记"系列是记 录,也是一次邀请,欢迎诸君携诗酒书剑,随我开启这场穿越古今的壮游! 清晨的阳光洒进西凉大酒店的客房内,窗边的桌前,江流夜正在伏案疾书。几个小时前,我们在武威站 下了车,准备在酒店补个觉再去市博物馆和李老师碰头。昨天提前通电话时,已经感受过李老师的周到 考虑和款待热情。萍水相逢,正思投桃报李,苦于无礼物为赠。忽然记起昨天在敦煌市博物馆买的几张 拓片,于是翻出一张青龙瓦当拓片,请擅长书法的江流夜题字,预备临别时赠与李老师。 青龙瓦当拓片 写什么好呢?我望着窗外的白云,想到那位祖籍陇西的 ...
蒋维崧︱俄藏敦煌、黑水城文献出版轶事
Xin Lang Cai Jing· 2025-07-12 04:34
Group 1 - The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has been publishing materials related to the Dunhuang and Western Regions since 1989, with hundreds of volumes released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 [1] - The project includes the publication of 17 volumes of Russian-collected Dunhuang documents and 31 volumes of Black Water City documents, expected to be completed by 2026 [1] - This initiative is noted as the largest ancient manuscript publication project in New China, utilizing photography to present the most ancient texts [1] Group 2 - Professor Keping, a researcher at the St. Petersburg Institute of Oriental Studies, was instrumental in the study of the extinct Western Xia language and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field [5][6] - Keping's research on the Western Xia texts, particularly the "Wenhai,"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her doctoral degree and established her reput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mmunity [6][11] -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Russian scholars, including Keping, has been crucial in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Xia literature and its historical context [9][30] Group 3 -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and the Russian Oriental Institute led to the signing of an agreement in 1993 for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lack Water City documents [9][28] - The project has involved extensive academic exchanges and fieldwork,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n the preservation and study of ancient texts [27][30] -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lack Water City documents has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the international prominence of Western Xia studies [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