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诗歌创作
icon
Search documents
《王维十五日谈》:他的诗,能让我们重拾不被社会急流裹挟的定力
Xin Jing Bao· 2025-10-13 11:35
《王维十五日谈》 作者:李让眉 版本:浦睿文化|岳麓书社 2025年9月 相伴十四天,这场漫谈该进入尾声了。乘着色相与音声随王维走过了这样一场长谈,我想在告别前补上几句自己 的感受。 不知你翻到这一页时,我们的世界又迭代成了什么样子——但从盛唐回到此时此地,我想或许你会有同感:时间 穿过我们的速度与古人的已不再相同。 现代文明对效率的追逐将我们推入了更为迅疾的相对时流:太常寺从《龙池乐》走到初步律化的春祭礼乐用了十 四年,而若交给人工智能辅以专家反馈,这种级别的探索最多几个月就能完成;王维从长安去辋川,任是快马加 鞭也总得半日工夫,可如今我们驱车出西安城区后走沪陕高速则最多只需一小时车程。今时今日,人确实较农耕 时代活得轻易:我们拥有更大的时空自由,能用一辈子的时间经历他们几十辈子也无法想象的变化。这当然可以 说是一种幸运,但幸运背后总有代价,多与快,也不是永远意味着好。 我不打算做社会学讨论,只说个体的感觉。当环绕四围的时间太过稠密,我会觉得身心不太畅快,一如座上的清 风若变成浓雾,人就很难再有深呼吸的冲动。这不仅是个比喻——被各式屏幕包围,看各种信息飞掠时,我们的 呼吸确实会变得既浅且快,与世界的交互也将 ...
“诗歌的种子就藏在这山沟沟里”(艺术改变乡村)
Ren Min Ri Bao· 2025-07-09 22:32
夏日的晨雾在黛色山峦间游走,木槌敲击的"笃笃"声惊醒了沉睡的苗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雷山县丹江镇猫猫河村村民余祥,边用布满老茧的手给木柜雕花,边用方言哼起诗来:"村前水碧草花 香,寨后山明菜谷苍……" "现在村里一年到头游客不少,专门来搞文学创作的人更多。"起身抖落靛蓝色裤腿上的木屑,余祥热情 地招呼起来,"大伙儿都说,我们这山沟沟里居然出了个'文学窝'!" 踏着石板路穿行在村中,依山而建的吊脚楼上炊烟袅袅,沿途风光似与雷山腹地的其他苗寨别无二致。 这不禁让人更加好奇:这个藏在大山里的小村,为啥能靠诗歌出圈? 时光倒回2017年夏天,青年诗人李江富来猫猫河村采风。刚跨过寨门,他就被晒谷场上此起彼伏的吟诗 声吸引——10多名村民正捧着发黄的作业本轮流诵读诗歌。 从小生长在苗寨里,李江富见惯了各种节庆的热闹,却还未听说过哪个寨子举办诗歌比赛。他回 忆:"苗族没有吟诗作文的传统,很多村民怕连诗歌是啥都搞不清楚。" "大家都琢磨着,要把村里的好日子宣传出去!"村民们拉着李江富坐下,又热情地介绍起村里的新变化 ——公路修到了村头,村里发展起了种养殖业,不少村民还传承了古老的苗绣技艺。于是,在文学爱好 者、时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