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集体主义
icon
Search documents
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正是由于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抗战精神也才成为代表正义、和平、真理和光明的人类 进步精神之一。在一定意义上说,抗战精神不仅属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也属于世界上所有爱好和 平、追求正义、向往光明和进步的人们。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黄土一抔魂"。当抗日战争的烽火燃起时,无数中华儿女为保家卫国、不当 亡国奴而勇敢地奔赴沙场,为守护家园而从容赴死。缅怀英雄、不忘历史,展望未来、壮心不已,抗战 已经将甘洒热血的中华英烈和正义者的最终胜利永远地镌刻在了历史的碑柱上,抗战精神也永远地载入 了人类历史、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80周年之际、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继 承并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鲜明的时代价值。 抗战精神的科学内涵 抗日战争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历史大事件,涵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需要认真学习领会并把握其思想 要义和科学内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自中华文明礼定仪成之初,中华民族就形成了家国同体、休戚与 共的天下观,中华民族的英雄人物把天下兴亡、爱国如家视为自己不可弃绝的生命 ...
双面韩国
Hu Xiu· 2025-06-21 03:20
韩国人爱抽烟,韩国是我去过的发达国家里,遇到的当地人最爱抽烟的,有些人甚至在马路中间抽烟,这很不可思议。而且烟蒂扔得满地都是。 韩国人爱喝酒,男女都挺能喝,所以韩国人吃饭时特别吵,整个社会也能容忍吵闹的餐饮文化,因为这是难得的个人情绪发泄的通道之一。但他们在非聚 餐场合,即使人多,也很安静,比如机场休息室、地铁站等公众场所,也会约束自己。地铁里人再多,也不会有人去坐那个爱心座位,也不会吵嚷。 网上有个段子,说韩国人出门,宁愿家里着火,也不愿意被雨淋。意思是,大多数韩国人出门,会把最好最贵的衣服穿在身上,家里其实没啥值钱的。这 当然有点恶搞,但是也不是毫无理由的编排。 韩国人是非常注重面子的群体,在韩国,一个人的社会身份和价值,是根据外在的期待而形成,所以面子特别重要。而社会身份就是由相貌、衣服、车子 等组成的:每个人都特别注重打扮自己,男女不化妆打扮,不会出门。人们普遍喜欢整容,即使在19~29岁年轻女性中,也有约30%有过整形经验。 韩国明洞街头(南七道摄) 之前网上有传言,说韩国人很爱国,所以不开外国车。但是其实我在首尔街头,看到很多奔驰迈巴赫,宝马7系,保时捷,随处可见,很多车都做了二次 改装。韩国有钱 ...
后疫情时代,口罩重塑了日本人
Hu Xiu· 2025-05-28 03:0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本通 (ID:ribentong-517japan),作者:四点半,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新冠疫情的阴霾逐渐淡去,世界各地的人们开始摘下口罩,迎接恢复常态的生活。然而,在日本,特别 是在年轻一代中,口罩却仿佛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难以轻易摘下。疫情改变了社交模式,也悄然重塑 了日本年轻人的心理与行为习惯。许多人即使在疫情管控措施放宽后,依然选择继续佩戴口罩,这不仅 是一种健康防护的选择,更反映出深层次的心理问题。为什么日本年轻人如此依赖口罩?这种现象背后 隐藏着怎样的社会影响?本文带你一探究竟。 从防护工具到心理屏障 疫情初期,口罩作为防护新冠病毒的必需品,迅速成为日本街头巷尾的日常风景。2020年,新冠疫情席 卷全球,日本政府宣布紧急状态,学校停课、社交距离成为新常态。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那时的口罩 不仅是一种健康工具,更是一种安全感的象征。然而,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口罩的角色却悄然发生 了变化——从物理防护变成了心理屏障。 以畠中悠洋为例,这位大学三年级的女生坦言,外出时不戴口罩会让她感到不安。每次在镜子前看到自 己的素颜,她的第一反应是"得赶紧戴上口罩"。这种不安并非个例,许多年轻人 ...
让音乐成为一生的爱好和陪伴(艺近人和)
Ren Min Ri Bao· 2025-05-07 23:00
在广州,这样一种以乐团形式开展的音乐教育,带给人怎样的启示? "音乐提高我们对美好的敏感度和对世界的感知力" 一个月前,香港艺术节,歌剧《卡门》首演,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博士王婧怡买了票。序曲响起,她 仿佛回到2011年的夏天。 当年还是初中生的她,背着琴盒,第一次走进二沙岛的排练大楼。参加广青交的第一次乐队合排,就是 《卡门序曲》,她心里直打鼓:近百人一起演奏,会不会乱成一团?"当指挥棒坚定地落下,雄壮和谐 的乐声从一群同龄人的手中奏响,每一声镲都击中我的心弦!"第一次合排,让王婧怡感受到音乐的魅 力。 广青交成员最爱合奏,理由有很多:"聚光灯照向我们,集体给我安全感""更能体会音乐丰富的层 次""目标一致,一起演奏好一首曲子"。 他们慢慢懂得:何时将旋律让出去,何时把旋律接过来,怎样来配合,如何去衬托、聆听、合作,最终 将几串音符变成恢弘立体的乐章。"这是'和而不同'。"王婧怡如此总结。 合奏并非易事。快一点、慢一点,节奏就乱了,高一点、低一点,音准就没了。严格的要求、严谨的训 练、严密的配合,广青交给孩子们埋下一颗集体主义的种子。 广州青年交响乐团在瑞士韦尔比耶音乐节演出。 罗宇罡摄 珠江畔,二沙岛,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