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聚变
icon
Search documents
国内外可控核聚变融资创新高,我国可控核聚变建设元年或正式开启
Founder Securities· 2025-03-06 05:09
证券研究报告 | 国防军工 | 2025年03月04日 军 工 / 新兴产业团队 • 行业深度报告 国内外可控核聚变融资创新高,我国可控核聚变建设元年或正式开启 分析师 李鲁靖 登记编号:S1220523090002 刘明洋 登记编号:S1220524010002 黄凯伦 登记编号:S1220524090001 摘要 建议关注: 2 国内外核聚变政策陆续出台,大力推进可控核聚变产业化。国务院国资委将重点支持相关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力争在 核聚变反应堆设计、材料研发、等离子体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还将推动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加快核聚变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步伐。2024年7月,中国在核聚变领域的发展路线规划显示,预计在2050年前后建 成聚变商用电站,实现聚变堆商用发电,使聚变能源惠及千家万户。 JT-60SA进行一系列技术升级,ITER设备测试进展顺利。2025年2月,日本与欧盟合作的JT-60SA核聚变实验堆项目取得了 重大进展,为全球能源生产带来了新的希望。2025年1月20日,ITER项目在关键设备测试和调试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尤 其是针对其复杂的低温泵系统和真空容器的准备工 ...
任泽平:对2025年的五大洞察
泽平宏观· 2024-12-22 15:14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企业家杂志 ,作者胡楠楠 中国企业家杂志 . 讲好企业家故事,弘扬企业家精神 每一次全球经济社会的低谷,都会酝酿产业浪潮和科技革命,因为人类在 寻找新的突破口。 文 |《中国企业家》记者 胡楠楠 编辑 |米娜 头图来源 |中企图库 12月13日~15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24(第二十二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 北京举行。国内著名经济学家、泽平宏观创始人任泽平出席本次年会,围绕"新周期"这个主 题,分享了他对2025年经济趋势的洞察。 以下为核心要点: 1.每一次全球经济社会的低谷,都会酝酿产业浪潮和科技革命,因为人类在 寻找新的突破口。 2.美联储降息打开了我们货币政策宽松的窗口。时隔14年,我们重新提出适 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3.明年国产替代、新质生产力可能会受到空前的重视。 4.第四次科技革命可能在7个领域爆发,比如新能源、人工智能、商业航 天、生物制造、基因技术、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 5.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淘汰赛,下半场是智能驾驶的时代,储能、氢能的时 代,这些在未来有大把的机会。 6.提振资本市场不仅有利于提振消费,还有利于中国的创新。 以下为任泽平现场演讲实录 ...
中国首批核聚变创业者谭熠:它总在你绝望时又给你希望|TECH TUESDAY
晚点LatePost· 2024-07-30 13:15
"核聚变永远还有 50 年是对的,现在不到 10 年可能也是对的。" 文丨 贺乾明 编辑丨程曼祺 "如果核聚变发电就是实现不了呢?" 听到这个问题,在清华大学研究核聚变 20 多年的谭熠沉默了几秒,然后笑了起来。他觉得这个问题 "根本没道理",因为核聚变 "从科学上是可行的"。 70 多年前的曼哈顿工程期间,科学家就了解核聚变原理。二战结束后,美国很快就用它造出了氢弹。但用核聚变发电的研究几经起伏,冷战后几乎停滞了 20 多年。 情况在 2021 年发生变化 ,美国的核聚变公司 Helion 宣布把等离子体加热到 1 亿摄氏度,实现原本只有政府项目才能做到的壮举;从麻省理工分拆的核聚变 公司 CFS 开发出形成更强磁场的高温超导磁体,把低成本建造能实现核聚变装置可能性大幅提高。 核聚变创业热潮出现:OpenAI 联合创始人山姆·阿尔特曼、PayPal 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比尔·盖茨、乔治·索罗斯等硅谷科技名流和富豪,以及 Google、DFJ 等机构在短时间里朝核聚变行业投资了 30 多亿美元,是美国政府数年来累计拨款的数倍。 这一年,谭熠创办核聚变公司星环聚能,担任首席科学家,在 2022 年 6 月拿到 ...
浩大工程第一步,米哈游投资的核聚变公司点亮等离子体|TECH TUESDAY
晚点LatePost· 2024-06-18 15:18
原理早已清楚,工程充满挑战。 文丨 贺乾明 编辑丨黄俊杰 2022 年夏天,数亿元风险资金投向两家中国的核聚变创业公司,我们在 科技专栏发文 介绍了可控核聚变的技术进展、投融资情况。 两年后,一座核聚变实验装置在上海临港建成,完成初步技术验证。它看上去并不宏伟,主体部分只有 3 米高,周围插满各种管道,用于输送实验 用的气体、冷却剂和电等 "原料"。 启动它之前,要花几周时间把空气从装置中抽走,在内部创造出真空环境。然后周围的设施再花几周向真空室外的区域注入液氮和液氦,把它们的 温度降低到零下 240 度左右,再给位于其中的超导体注入电流,形成强力的螺旋磁场。维持这样的环境,每个月要花 30 万元电费。 它的主要功能是实验,看造出来的设施能否成功点亮等离子体——气体、液体和固体之外的第四种物质形态——这是实现核聚变的最基础条件。 工程师点击 "开始实验" 按钮后一瞬间,大量电子会沿着螺旋磁场轰击提前注入真空室中的氦气,把它们变成高速旋转的等离子体。同时,周围的装 置向等离子体发射与其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波,把它加热到 500 万度。 整个测试过程只持续了几十毫秒——还没有人眨眼一次的时间长。但为了实现这一瞬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