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研究
icon
Search documents
把人类大便做成冻干再装进胶囊,医生正在研发可以治疗多种顽疾的“超级新药”
3 6 Ke· 2025-06-27 00:21
多亏了冷冻干燥技术,我们可以在户外冲泡出浓郁的咖啡,也可以在办公室制作带有果肉的橙汁。随着冻干技术进入医学界,我们未来还能足不出户,在 家还原出新鲜的……粑粑。 先别笑,这真的是正经研究! 在英国,一支科研团队正试图利用大便冻干,应对病原体抗药性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威胁。 冻干技术是一种将物料冻结后,在真空环境中使冰直接升华成水蒸气,实现物料脱水干燥的方法(图片来源:empire freezing drying) 看似无解之时,科学家发现一个健康的肠道菌群系统会抑制超级细菌增长,将其控制在相对安全的水平。那么,如何才能将正常运作的肠道菌群植入患者 体内呢? 当我们因细菌感染生病时,有时会使用抗生素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病原体细菌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使抗生素对其失效,这就是所谓的细菌耐药性。 当一种病原体细菌同时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时,它就成为了医生口中的"超级细菌"。 很多超级细菌栖息于人类肠道中,当其他菌群被抗生素杀得溃不成军时,超级细菌却凭借着耐药性"独领风骚",越来越强。这导致患者的病症屡治不愈, 反复发作,甚至到最后无药可医。 这是一台小型冻干机,科学家在干燥真菌孢子试剂(图片来源:Wikipedia ...
细胞新图谱揭示关键DNA对癌症进化的作用 有助研发更个性化更具针对性疗法
news flash· 2025-06-18 23:35
细胞新图谱揭示关键DNA对癌症进化的作用 有助研发更个性化更具针对性疗法 智通财经6月19日电,美国希望之城国家医疗中心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上发表文章称,他们"绘 制"了一种创新细胞图谱,首次揭示了癌症进化中一个极其关键角色——"染色体外DNA"(ecDNA), 其可预测突变的致癌基因如何重塑DNA结构,进而改变肿瘤微环境。这项成果为未来精准医疗发展奠 定了重要基础,有望为癌症患者提供更个性化、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
世界经济论坛 | 仅有7%的医疗研究专注于女性疾病,如何缩小女性健康研究差距?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06-17 03:31
有针对性的政策可解决女性健康研究中的差距。 作者: 曹文凯,美国国家医学院院长 Paula Bellostas Muguerza 科尔尼全球合伙人,医疗保健业务全球负责人 尽管女性医疗服务使用率更高,但对其健康的系统性研究却显得不足。 缺乏性别特异性数据会带来严重健康风险。 有针对性的政策与研究改革可弥合女性健康差距。 当今医学所依据的信息——包括被认为是针对女性疾病的所谓有效治疗方法——主要基于男性生物学特 征。然而,全球范围内,接受临床护理的女性人数要多于男性。 这正是女性健康研究的核心悖论:尽管女性使用医疗服务的频率更高,她们独特的健康需求却仍未得到充 分研究和解决。这种脱节导致许多女性在其一生中都要承受显著的生理和社会负担。 虽然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五年,但她们一生中处于健康状况不佳或存在 某种程度 残疾的时间却比男 性多出25%。 女性健康研究与创新领域持续存在的差距阻碍了全球韧性建设的进展。弥合这一差距,每年可为每位女性 增加七天的健康时间——并有望在2040年前每年增加 高达1万亿美元 的全球国内生产总值。 抛开经济因素不谈,缩小女性健康差距的真正胜利在于全球女性健康与福祉的持久改善。变革的必 ...
【环球财经】美公共卫生领域联名信批评特朗普削减资金
Xin Hua She· 2025-06-10 08:30
例如,由于国家卫生研究院在海地一个多种耐药结核病的研究项目暂停,参与这一项目的患者抗生素治 疗只能中止。还有一些临床试验已接近尾声,却因为没钱完成或进行后期分析只能无果而终。"一个耗 资500万美元的项目完成80%时被叫停,并不会节约100万美元,而是浪费了400万美元。" 这封信写给国家卫生研究院主任杰伊·巴塔查里亚,他拟于10日出席美国参议院拨款委员会会议,说明 国家卫生研究院的预算情况。信件同时发给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罗伯特·F·肯尼迪和负责国家卫生 研究院相关事宜的国会议员。 巴塔查里亚发布声明说,信件对国家卫生研究院最近数月的政策方向存在"根本误解",但对科学而 言,"体面的异议"有建设性。 新华财经北京6月10日电(袁原)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60多名现任职员9日发表联名信,批评总统唐纳德 ·特朗普大幅削减科研资金,称相关政策"危害美国和全球人民的健康"、将科学研究政治化并"浪费公共 资源"。 据美联社报道,这封信件共征集到国家卫生研究院在职或新近解职的92名职员署名,其中包括研究人 员、项目负责人、分支机构主管和科研审核官员,另有250名国家卫生研究院职员匿名表达支持。 据路透社报道,他们在信中说 ...
上海交大/清华大学合作开发AI模型,通过视网膜照片预测中风风险
生物世界· 2025-06-09 03:33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卒中 ( Stroke,也叫做中风) 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中风风险评估 主要依赖于临床风险因素的信息,这些信息大多来自自我报告的数据,比如吸烟史和缺血性中风病史等, 但其在准确识别高危人群方面存在不足。之前的研究表明,传统中风风险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一般 (一致性 指数仅为 0.58-0.73) 。 2025 年 6 月 6 日,清华大学医学院 黄天荫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盛斌 教授、 李华婷 研究员、 贾伟平 院 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戴琼海 院士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王拥军 教授等人 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上发表了题为: A deep learning system for detecting silent brain infarction and predicting stroke risk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款名 为 DeepRETStroke 的深度学习系统,用于检测 无症状脑梗死 (SBI) 和预测 中风 风险,只需利用视网膜图像,无需进行脑部成 ...
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低风险卒中患者监测频率可减半至17次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根据当前治疗指南,静脉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需对AIS患者进行37次的密切 监测。监测次数是不是必须要达37次?记者21日获悉,中外专家联合开展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风险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将传统监测频率减半至17次不仅安全可靠,还能显著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上述结果来源于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克雷格.安德森(Craig Anderson)特聘教授/宋莉莉特 聘研究员团队、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维克多.乌鲁蒂亚(Victor Urrutia)教授团队与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市 第四人民医院隋轶教授团队的联合研究。该研究覆盖8个国家114家医院共4922例患者。北京时间5月21 日,《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刊发了该研究成果——《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最佳监测试验 (OPTIMISTmain)》。OPTIMISTmain是一项体系管理相关的国际多中心、群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聚焦 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监测频率。 2024年初,克雷格.安德森和宋莉莉全职加入复旦大学,创建了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国 际临床试验与转化医学中心,希望打造一个全球脑健康领域的顶尖临床 ...
最新研究显示 我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升至43.7%
news flash· 2025-05-24 10:36
经过两年的科学研究,中国抗癌协会今天公布,根据截止到2023年病历数据分析显示,目前我国肿瘤患 者五年生存率已从十年前的33.3%提升至2023年底的43.7%,相当于每年多挽救50万患者生命。(央视新 闻) ...
促进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规范化诊疗 江苏省急淋工作组召开诊疗进展交流会
Huan Qiu Wang· 2025-05-06 08:37
江苏省急淋工作组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规范化诊疗发展路径。工作组以提升区域 整体诊疗水平为核心目标,制定了江苏省急淋工作组ph+/ph- B-ALL临床诊疗路径,并通过定期组织线 下线上学术交流,查房会诊,鼓励成员单位开展急淋相关的前沿探索研究、促进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增强患者管理与关怀等行动,持续提升江苏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同质化水平,打造急性淋巴细胞 白血病临床研究学术高地,进一步满足了患者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并实现了对江苏省急性淋巴细 胞白血病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副所长,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表示:"近年来,江苏省在血液肿瘤研究 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次交流会上各位专家分享的研究成果令人振奋。未来,我们要持续推动诊疗 技术创新,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再将科研成果回馈给患者,同时也要重视规范化诊疗在提升整 体疗效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健康中国"贡献血液学领域的力量 。" 江苏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组长,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苏宁教授介绍道:"江苏急性淋巴细 胞白血病工作组自2024年成立以来,在探索规范化诊疗路径、提升诊疗同质化水平方面取得了一系 ...
脂肪“小工匠”为啥爱挑中年人“造屋”
Ke Ji Ri Bao· 2025-04-28 23:34
曾经坚挺的六块腹肌,渐渐被柔软的"游泳圈"取代,这不仅仅是外观上的改变,更是健康隐患在悄然滋 生。腹部脂肪,这个看似无害的"赘肉",实则正加速着我们的衰老进程,并悄然增加患糖尿病、心脏病 等慢性疾病的风险。那么,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腹部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肥胖呢?美国"希望之城"国家 医疗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为我们揭开了这一谜题的神秘面纱。 (责任编辑:罗伯特) 原来,在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特殊的"小工匠"——脂肪细胞祖细胞(APC),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 肪细胞。岁月流逝,这些"小工匠"却仿佛被注入了新活力,开始在我们腹部周围疯狂建造"脂肪小屋"。 那么,是什么驱使这些"超级工匠"如此疯狂呢?原来,一种名为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LIFR)的信号 通路,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CP-A的增殖之门,让它们不断进化成脂肪细 胞,最终导致我们的腹部脂肪堆积。 ◎本报记者 张梦然 这项研究不仅让我们对腹部脂肪的增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未来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或许有一天, 我们能够通过阻断LIFR信号通路或清除CP-A,来防止与年龄相关的肥胖问题,并重新拥有健康体态和 长寿生活。 科学家在小鼠实验中发现, ...
日本团队将开展尝试根治1型糖尿病的临床试验
日经中文网· 2025-03-28 07:12
德岛大学医院开发的方法是将利用患者自己的干细胞制成的胰岛素生成细胞移植给患者,以补充 胰岛素。据悉移植后几乎不会出现排异反应,且不像iPS细胞那样需要进行基因导入,不易产生 基因错误…… 日本德岛大学医院的池本哲也教授等人3月24日表示,最早将于2025年夏季开始临床试验,利用从患者 自己的脂肪中提取的干细胞来治疗1型糖尿病。通过特殊方式将干细胞培养成胰岛素生成细胞,并将其 移植给患者,以期根治糖尿病。力争在2030年左右实现实用化。 1型糖尿病是一种因自身免疫反应导致降低血糖的胰岛素生成细胞受损的疾病,据推算日本国内有10万 ~14万患者。这种疾病多发于年轻人,与受生活习惯影响的2型糖尿病不同。患者可能出现失明及心肌 梗塞等并发症,需要自行注射胰岛素。 关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日本京都大学医院也计划2025年开始移植利用iPS细胞制成的分泌胰岛素的胰岛 细胞的临床试验,治疗方法的开发竞争日益激烈。 德岛大学医院的池本教授谈到自己团队开发的方法表示:"由于是来自自己的细胞,移植后几乎不会出 现排异反应,且不像iPS细胞那样需要进行基因导入,因此不易产生基因错误,这是一大优势"。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