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储能系统产品
icon
Search documents
开发储能新场景 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专访海博思创张剑辉
Xin Hua Cai Jing· 2025-07-02 13:05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下 文简称"136号文")。该文件明确提出:"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 近日,海博思创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张剑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136号文"实施半年以来,我国储能行业正经历从"政策哺育"向"市场求生"的 关键转型。这场由政策退坡引发的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储能行业的价值评估体系与竞争逻辑。与此同时,随着低价竞争导致部分企业出清、同质化产品面临 收益率下滑,行业开始探索共享储能、容量机制等市场化盈利方式,光储融合、工商业场景定制等新模式加速涌现。 "储能+X"跨界:打破同质化困局 新华财经:当前储能行业面临低价竞争和同质化问题, "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后,海博思创有哪些新的布局?怎么看待共享储能等创新模式? 张剑辉:"136号文"的发布,标志着储能行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推动储能行业从 "政策驱动" 转向 "市场驱动"。企业需要通过场景化价值挖掘与收益模 式创新重构发展路径。 海博思创充分挖掘市场需求,提出了"储能+ ...
中瑞联手1.4GWh 储能项目落地欧洲!欧洲电网要变天?
鑫椤储能· 2025-07-02 03:52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 "⭐" ,关注 鑫椤储能 资讯~ 6月23日,海博思创与欧洲大型储能项目开发商Repono正式达成战略合作, 双方将在2027年前共同 推进总规模达1.4GWh的电网级储能项目落地, 进一步加速欧洲能源转型步伐,助力构建韧性强、可 持续的绿色能源体系。 此次战略合作是中欧储能产业合作的典范。 Repono 将充分发挥其在项目开发、选址、电网接入及许 可审批方面的丰富经验,而海博思创则将提供涵盖储能系统交付、系统集成、全生命周期服务等一体化 解决方案,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推动电网级储能项目的快速部署与高质量落地。 -广告- 近年来,海博思创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在全球储能领域的影响力持续攀升。除了此次与瑞典 Repono 的合作,海博思创已在海外市场参与多个电网侧储能项目及工商业储能项目。其电网侧储能项目,为当 地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其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有效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 本、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在业务布局上,海博思创采用 "技术输出 + 本地化运营" 的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凭借自主研发的 先进储能技术和产品,满足不同地区的多 ...
太蓝与南都再度联手!
起点锂电· 2025-06-12 09:52
和则双赢。 起点锂电从太蓝新能源官微获悉, 6 月 11 日太蓝与南都再次联手,举行超安全储能应用场景合作签约仪式,二者将各自优势合二为一,建 立全新的产品体验。 具体是 太蓝 Safe+ 解决方案 将会 与南都电源储能系统技术 进行紧密结合 ,打造超安全储能项目, 为此 太蓝梁世硕与南都于建华先后 在 现场 发表致辞。 梁世硕表示: "储能产业中 安全 是 生命线, 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太蓝最新推出 Safe+ 解决方案 将电芯安全性进行了重大突破 , 与储能 老兵 南都携手,定能将超安全储能场景成功落地。 " 01 回溯合作历史 二者结缘于去年年末。 去年 12 月太蓝与南都签署协议,双方主要发力重点在固态电池领域,希望充分发挥固态电池技术的高安全性,将其应用于储能中,进行大规 模商业化。 太蓝新能源已有多款产品发布,容量涵盖 80Ah 、 100Ah 、 314Ah ,还特意针对储能领域研发 783Ah 超大容量固态电芯, 南都电源 也 频频拿下国内外储能大单, 各自在自己的领域进行探索 。 就在上个月,二者的合作有了初步结果, 5 月 30 日太蓝宣布与南都共同开发出一款超充电池,引起行业热议。 ...
锂电上市公司斩获3.2亿订单!
起点锂电· 2025-06-06 11:15
锂电板块喜报频传,上市公司远东股份( 600869 )5月爆单! 6月4日,远东股份发布 关于子公司中标项目的提示性公告称,今年 5月份,公司收到子公司中标/签约千万元以上合同订单达到人民币 419389.38万元。 以上合同主要由 智能缆网、智能电池、智慧机场等业务贡献, 其中 智能电池板块在5月份斩获近3.2亿元订单。 具体来看,在 工商业储能端, 远东储能技术有限公司达成了2大合作。 其一客户所在地为中国,金额达2.61亿元,其二客户所在地为广东广 州,金额达 2508万 元;在 户用储能端, 远东电池江苏有限公司获得 深圳市客户 1152.9万元的订单;在 锂电池端, 江西远东锂电有限公 司 获得 湖州市客户 2200万元的订单。 远东股份表示, 上述合同订单不影响公司业务独立性,如果顺利履行 将对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据了解, 远东股份 创办于1985年,一直围绕智能缆网、智能电池、智慧机场三大业务布局, 目前已发展成为各赛道的领跑企业。 在智能电池业务中, 远东股份 了实现了从电芯-模组-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全产业链布局,并持续 深耕储能及轻型动力市场。 期间交付了全国单体最大的组串式储能电 ...
SGS与远信储能在碳博会上达成战略合作 将在供应链管理、碳足迹认证等领域深度协同
围绕全产业链低碳协同的趋势,SGS管理与保证事业群低碳领域产品经理贺晗表示,"双碳"目标正倒逼企业从"单点减排"转向"全链条协同",供应链低碳化 将成为竞争关键。"企业可以寻求建立绿色供应商管理体系,制定低碳采购标准,推动供应链整体减排;另外,开发供应链碳管理平台,实现上下游企业碳 排放数据共享与协同优化。SGS可以帮助企业推动国际低碳认证体系互认(如欧盟CBAM等),助力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N1 2 13 SGS电子电气服务部智能电器华东北区总监康小丽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此次SGS与远信储能的合作为新能源行业带来了诸多可复制的ESG实践经验。远信 储能将ESG理念融入企业战略和运营,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低碳转型、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等实践,为其他储能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在碳足迹评估上,SGS将为远信储能提供碳足迹评估服务,帮助企业准确量化产品和服务的碳排放情况,为制定有效的碳减排策略提供数据支持。通过识 别碳排放热点领域并提出针对性减排措施,优化企业的碳管理策略,提升远信储能的市场竞争力,向市场展示其低碳发展的成果。"康小丽说。 以"走向碳中和之路"为主题的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 ...
科大智能新聘多位“80后”高管 专注发力数字能源业务
Zheng Quan Ri Bao· 2025-05-29 06:05
5月28日,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大智能")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 过了聘任公司总裁、副总裁、财务总监的相关议案。公司董事长、总裁黄明松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总 裁职务,但仍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 科大智能新高管团队将更加年轻化,与此同时,两位具备技术背景的新副总裁走马上任,也彰显了科大 智能持续推动研发创新的实力和决心。 高管团队进一步年轻化 科大智能公告称,经公司董事长提名、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核,科大智能董事会同意聘任汪婷婷为公司 总裁,聘任刘伟、张吉勇、秦明辉为公司副总裁,聘任黄君巍为公司财务总监。 科大智能上述受聘高管清一色都是"80后",显示公司管理团队的年轻化进程在持续推进。科大智能发布 的公告显示,汪婷婷出生于1985年1月份,曾任科大智能市场部经理、监事的职务;截至本公告日,汪 婷婷直接持有科大智能8.31万股股份,占科大智能股份总数的0.01%。而刘伟、张吉勇、秦明辉、黄君 巍则分别出生于1983年7月份、1986年9月份、1983年2月份、1987年6月份。 另一方面,科大智能新聘的三位公司副总裁中,有两位在研发领域有丰富经验,体现了公司对研发环节 的重视。其中,刘 ...
亚普股份溢价并购赢双电机 未见业绩承诺 标的曾上市未果
亚普股份(603013)5月27日晚间披露,公司拟购买上海赢双电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赢双电 机")约54.50%股份,交易对价约5.78亿元。赢双电机是一家从事旋转变压器及特种电机产品研发和生 产的企业。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赢双电机曾试图在科创板上市,但在去年6月撤回了上市申请。期间,公 司市场议价能力、科创属性成色等曾受到外界质疑。 此次委身亚普股份,赢双电机享受到了较高的估值溢价,但公告未见卖方做出业绩承诺。 溢价并购电机资产 企查查显示,赢双电机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为3886.6396万元。上海飞驰持有公司33.10%股份,系 第一大股东。上海飞驰控股股东为自然人蔡懿,蔡懿系赢双电机董事长、实际控制人。 此次交易,亚普股份的交易对手包括上海飞驰、融享贝赢、新能源投资、广电投资、嘉信天成、赢旋合 伙及自然人凌世茂、曲家骐、霍海宽、宋伟、杨为华等。交易完成后,亚普股份持股54.5%,成为赢双 电机控股股东;上海飞驰持股比例降至23.68%。 广电投资系广电电气(601616)全资子公司。据广电电气27日晚间公告,广电投资转让所持赢双电机 5.9088%股权将获得6263.33万元交易对 ...
会思考的AI智能体来了!解码科大国创的AI“硬实力”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11 09:34
场景突围:开辟行业智能化新范式 中新网安徽新闻5月11日电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 大国创")正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引擎,在数字化转型赛道上跑出加速度。这家源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的高科技软件上市企业,凭借数据智能与高可信软件技术双轮驱动,成功构建起覆盖电信、电力、交 通、政务等多领域的人工智能+软件解决方案体系,为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提供AI解决方案。 走进科大国创,技术人员正在对最新迭代的"科创星云大模型"进行压力测试。这个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 的行业大模型,融合了DeepSeek、Qwen等开源模型优势,在客服、工单、网络管理等场景中展现出惊 人的理解与生成能力。"我们创新采用知识增强技术,使大模型在电信工单处理中的意图识别准确率达 到93.7%。"科大国创运营商BG副总裁彭力介绍,该模型已在中国移动8省家宽智能助理系统中实现50% 以上的问题自动解决率。 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可信软件技术体系,则为AI应用筑牢安全底座。在航空航天某重点项目中,科大国 创运用形式化验证技术,对30万行关键代码进行全生命周期验证,成功实现零缺陷交付。这种将数学证 明应用于软件验证的前沿 ...
海博思创营收净利双攀高峰 储能龙头领航未来
Chang Jiang Shang Bao· 2025-04-30 05:27
近日,海博思创发布了其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26,970.43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8.4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64,783.81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2.06%;实现归属于母公 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62,808.09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1.87%。公司总资产 1,097,150.47 万元,较年初增长 18.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314,120.20 万元,较年初增长 31.72%。 深耕储能领域 铸就行业标杆 资料显示,海博思创成立于2011年,是行业领先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供应商,专注于储能系 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传统发电、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终端电力用户及智能微网等"源 -网-荷"全链条行业客户提供全系列储能系统产品,及储能系统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此外,海博思创还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北京 市"独角兽"企业、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隐形冠军企业、北京市民营企业百强。 海博思创作为储能细分领域的佼佼者,报告期内,紧抓国内储能市场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依托多年积 ...
阿特斯营收利润双降,高管薪酬集体削减、总裁庄岩一年少357万
Sou Hu Cai Jing· 2025-04-29 10:22
Core Viewpoint - The company, Canadian Solar, reported a decline in revenue and profit for 2024 amid a challenging photovoltaic market, although it managed to remain profitable compared to peers who faced losses [3][4]. Financial Performance - In 2024, Canadian Solar recorded revenue of 46.165 billion yuan, a year-on-year decrease of 10.03%, and a net profit attributable to shareholders of 2.247 billion yuan, down 22.6% [3]. - For Q1 2025, revenue was 8.586 billion yuan, a decline of 10.54% year-on-year, with net profit dropping significantly by 91.83% to 47.258 million yuan [5]. Business Segments - The company's main business segments are photovoltaic and energy storage, with 31.1 GW of photovoltaic products and 6.5 GWh of energy storage products sold globally last year [5]. - The photovoltaic segment saw revenue of 31.483 billion yuan, down 25.62%, while the energy storage segment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revenue to 9.738 billion yuan, up 420.76% [7][9]. Price and Market Dynamics - The decline in revenue was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falling sales prices of photovoltaic components, with a price drop of approximately 30%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8][9]. - The company faced challenges from increased competition and price wars in the photovoltaic industry, which affected overall performance [5][9]. Management Compensation - In response to the declining performance, the compensation for executives and key technical personnel was collectively reduced in 2024, with the CEO's pay decreasing by 3.57 million yuan [6].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 International revenue accounted for 77.6% of total revenue, with overseas income slightly increasing by 1.54% to 35.81 billion yuan, while domestic revenue fell by 36.6% to 9.603 billion yuan [11]. - The company has significant exposure to international markets, particularly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and is facing risks related to trade policies and tariffs [11][12]. Strategic Measures - In light of tariff challenges, the company has proposed five strategic measures to mitigate impacts, including optimizing existing supply chains and negotiating cost-sharing with clients and suppliers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