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夏布绣
icon
Search documents
当世界看见“天工开物城”的“钢铁柔情”
Yang Shi Wang· 2025-06-20 08:22
"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天工开物》在序言中阐述的卷次编排逻辑,始终强调着经世致用、工 开于人的实用主义哲学。江西新余作为其成书地,也正以工业与文化的共生实践,诠释着这一理念的当代价值。 在《天工开物》《五金》章节中,宋应星详细记录了铁矿冶炼过程;据新余市分宜县博物馆专家考证,宋应星所 处时代,分宜的采矿冶铁业迎来鼎盛时期。千年炉火形成的凤凰山冶铁文化,经由宋应星之笔,跨越历史时空, 与当代新余的工业脉搏共振。 新余市"因钢设市",素有"钢城"之称,拥有产能达千万吨的大型国有钢铁联合企业,能生产从0.08毫米到380毫米 近千个品种、4000多个规格的钢产品,其中,0.08毫米超薄无取向电工钢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今天的新余,正在 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强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全球锂电高地。 当凤凰山铁矿遗址的图景与夏布绣的纹样交替浮现,《天工开物》《乃服》章节中记载的 "凡苎麻无土不生",刻 录着这座城市另一面的文化柔情。作为"中国夏布之乡",当地百姓就地取材,尝试在苎麻制成的夏布上刺绣,创 造出以材质命名的绣种——夏布绣。2014年,这项刺绣技艺凭借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成功入选"国家级 非物质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 | 非遗“潮”起来 消费“旺”起来
Yang Guang Wang· 2025-06-07 07:54
非遗焕新:千年技艺解锁年轻密码 一幅近9米长的夏布绣《长江万里图》在江西首届文旅博览会和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上接连引发关注,吸引游人纷纷 驻足。 央广网南昌6月7日消息(记者刘培俊)千年夏布变身养生锤、耳饰、钥匙扣,百亿顶流"小哪吒"跃上新余莲花 绣,泡泡玛特穿上景德镇"扒花"瓷裙……在江西,处处可见这样的"小巧思",潮玩文创正从点缀变身主角,成为 非遗焕新、文化出圈、产业出彩的生动注脚。 "这幅作品是我跟婆婆带领团队耗时13个月、穿针6300万次完成。"国家级非遗夏布绣新余市代表性传承人吴婉菁 介绍,十几种针法和三十多种丝线经纬交错,展现了山河的壮阔。 夏布绣作品《长江万里图》(央广网发 吴婉菁 摄) 夏布绣在江西民间流传久远。在"中国夏布之乡"新余,当地百姓将夏布绣用于生活用品。"俗话讲,麻布绣花,底 子太差。夏布质地生硬,刺绣殊为不易。"张小红经过不断实验,探索出软化夏布的办法,在保留其肌理、纹路、 色彩的同时使其柔软适于刺绣。她还创新6种针法,将民间麻布绣升华为夏布艺术刺绣。 其团队创作的《万亩登丰图卷》《井冈雄峰》等作品,使夏布绣成为颇具赣鄱地域特色的艺术绣种,屡获大奖。 2014年,夏布绣列入国家级非 ...
擎旗奋进新时代 匠艺纷呈大师展
Xiao Fei Ri Bao Wang· 2025-05-29 02:55
瓷瓶上的垂枝牡丹好似一个有着高尚品德的人,她宛如成熟的稻穗和果实,总是微微低下头,靠脊梁支撑着整个生命。 《松壑雅聚》 消费日报网讯 (记者 解磊)窑变釉色如浩瀚星宇的钧瓷《双系罐》,勾勒出浪花翻涌、游龙跃起壮美图景的三彩釉画《化龙》,描画迎春花街场景的广彩 作品《迎春花》……百余件大师精品佳作即将荟聚一堂,礼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歌颂伟大时代的辉煌足迹。5月30日至6月2日,为展现中国工 艺美术大师和轻工大国工匠时代风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 览会上共同举办"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师工匠精品展"专题展览活动。 本次展览面积达1000平方米,将邀请众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轻工大国工匠等展出百余件大师佳作,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彰显 新时代大师工匠风采风貌,深入展现百年来党领导下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伟大成就。 本次展览作品内容涵盖石雕、玉雕、木雕、陶瓷、紫砂、刺绣、剪纸、金属工艺、景泰蓝、唐卡、漆器等非遗工美品类,全方位展现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人对 技艺的追求、对"匠心"的坚守,让观众大饱眼福,尽享非遗 ...
江西新余:千年夏布一支独“绣”
Yang Shi Wang· 2025-05-25 12:48
央视网消息(记者 胡梦洁)近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幅近九米长的夏布 绣《长江万里图》惊艳亮相,吸引了众多目光。这幅巨制由国家级非遗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张小红及儿媳吴婉菁 带领创作团队耗时13个月完成。十几种针法和三十多种颜色的丝线在作品中交错,用独特的刺绣语言展现了祖国 的壮阔山河。 这种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精髓的守护与延续,更如同一束光,深深照亮并感召着 年轻一代传承人,吴婉菁就是其中之一。在婆婆的影响下,吴婉菁毅然决定辞去银行的工作,踏上了夏布绣的非 遗传承之路。即便一次次被绣针扎伤手指,她也没有退缩。 吴婉菁认为,传承不是复制,而是让老手艺长出新枝芽。接过婆婆的"接力棒",她考虑更多的还是如何在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中找到平衡点,如何借助年轻一代的创新思维赋予夏布绣新活力,提升非遗技艺的自身造血能力, 为夏布绣生活艺术开辟一条走得通、走得好的路。 在这样的思路下,吴婉菁大胆创新,利用现代设计巧妙地进行跨界融合,开发出了箱包、首饰、灯艺、茶空间、 文房等上百种夏布绣文创作品,让夏布绣这一传统工艺逐步融入大众生活中。在她的推动下,夏布绣这门老技 艺"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