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遗传承与创新
icon
Search documents
老字号“不老”:从守匠心到谋创新
Xiao Fei Ri Bao Wang· 2025-06-27 02:49
在新消费浪潮中,如何让"百年老字号"活在当下、走向未来,正成为摆在众多老字号品牌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2024年6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要充分挖掘中华老字号 与非遗资源的消费潜力,助推形成稳定的消费增长支撑。这一顶层设计为老字号打开了转型升级的政策窗口。 2025年6月9日,北京市印发的《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亦明确强调,要激发"国潮"品牌活力,鼓励老字号以创新场景 和融合产品实现品牌焕新。面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变化与消费偏好重构,老字号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博物馆藏品",而是融 入日常生活的"流行单品"。 在这一背景下,本版聚焦老字号如何在守住文化根脉的同时通过产品创新与体验革新,拓展实现"常青"的路径。 老品牌再出发 三元牛奶开启"鲜"体验 本报记者 于 芳 □ 王琦琛 近年来,三元食品持续推出符合当代消费趋势的创新饮品,突出"鲜""健康""个性化"等关键词,力图在消费者心中重塑乳品的 角色边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尝试之一,是三元食品与同为北京老字号的六必居联名推出的"二八酱奶茶"。其核心基底"二八酱"由20% 芝麻酱与80%花生酱调配而成,既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 | 非遗“潮”起来 消费“旺”起来
Yang Guang Wang· 2025-06-07 07:54
非遗焕新:千年技艺解锁年轻密码 一幅近9米长的夏布绣《长江万里图》在江西首届文旅博览会和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上接连引发关注,吸引游人纷纷 驻足。 央广网南昌6月7日消息(记者刘培俊)千年夏布变身养生锤、耳饰、钥匙扣,百亿顶流"小哪吒"跃上新余莲花 绣,泡泡玛特穿上景德镇"扒花"瓷裙……在江西,处处可见这样的"小巧思",潮玩文创正从点缀变身主角,成为 非遗焕新、文化出圈、产业出彩的生动注脚。 "这幅作品是我跟婆婆带领团队耗时13个月、穿针6300万次完成。"国家级非遗夏布绣新余市代表性传承人吴婉菁 介绍,十几种针法和三十多种丝线经纬交错,展现了山河的壮阔。 夏布绣作品《长江万里图》(央广网发 吴婉菁 摄) 夏布绣在江西民间流传久远。在"中国夏布之乡"新余,当地百姓将夏布绣用于生活用品。"俗话讲,麻布绣花,底 子太差。夏布质地生硬,刺绣殊为不易。"张小红经过不断实验,探索出软化夏布的办法,在保留其肌理、纹路、 色彩的同时使其柔软适于刺绣。她还创新6种针法,将民间麻布绣升华为夏布艺术刺绣。 其团队创作的《万亩登丰图卷》《井冈雄峰》等作品,使夏布绣成为颇具赣鄱地域特色的艺术绣种,屡获大奖。 2014年,夏布绣列入国家级非 ...
端午假期江苏接待游客超1240万人次
Jiang Nan Shi Bao· 2025-06-04 06:43
大麦网数据显示,假日期间,全省共举办584场演出活动,其中周深、张杰等音乐会以及风暴电音节 (南京站)、泰州姜堰溱湖湾大麓青年音乐节等大型演出活动14场次,观演人次28.7万、同比增长 352%,票房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574%。同时,舞剧《人在花间住》、沉浸式园林喜剧《半园·珍珠 塔》、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等在全省各地精彩上演。 南京博物院"有戏——院藏无锡惠山泥人展"特展,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164场社教、研学和非遗演出 等活动,南京图书馆"'粽'情诵读 声动端午诵读活动",省美术馆新馆"童乐园——中国本土图画书的原 创之力",为市民游客在"六一"儿童节提供了精美的"艺术菜单"。除精品展览外,各地博物馆还开展教 育课程、研学项目、非遗展演等活动450余项。假日期间,全省备案博物馆(纪念馆)共接待观众177.7 万人次,同比增长19.8%,文创收入超800万元。 2025"非遗生活荟"在南京举行,青年非遗群展、精品非遗市集、非遗潮玩局、沉浸式演艺等内容板块, 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澎湃生命力,近万人参与其中。赛龙舟、包粽子、射五毒、制香 囊等端午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在无锡、徐州、盐城、镇江等 ...
从乡土手艺到国际订单:凤翔泥塑的产业化破局与年轻化突围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5-27 05:16
"泥娃娃"撬动千万产值 在六营村,凤翔泥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胡新明的"新明泥塑工坊"是众多泥塑加工 作坊的佼佼者和引领者。从艺以来,胡新明曾代表中国传统民间艺人出国展示凤翔泥塑的魅力,作品三 次登上生肖邮票,在2017年元宵晚会上,胡新明带着泥塑"凤尾鸡"向全国观众推介陕西凤翔泥塑。 六营村坐落于宝鸡市凤翔区,这里被誉为"中国泥塑第一村"。 还未进村,远远就能看到村口摆放着一尊20多米高的巨型"泥塑坐虎"。进入村里,泥塑村一条街串联起 家家户户的泥塑加工作坊。这些年,六营村泥塑产业实现抱团,发展势头喜人。如今,全村200多户、 上千人从事泥塑产业,泥塑产业年产值超4000万元,泥塑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村里还建了泥塑传习 所、体验园,"非遗+文旅"的路子正越走越宽。 凤翔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期,当地人称"泥耍货",采用蝌蚪纹、蛙纹,鸟纹、蝠纹、蝶纹、锯齿纹、云 纹、兰草纹、艾草纹等八种传统纹样勾勒描绘,又以白、青、黑、赤、黄对应金、木、水、火、土五 行,其色彩艳丽喜庆,造型夸张,历史底蕴浓厚。 2006年,凤翔泥塑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凤翔泥塑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 较 ...
送春迎夏大运河畔“非遗竞秀”
Hang Zhou Ri Bao· 2025-05-07 02:49
非遗民俗巡游展演令市民游客大开眼界。 5月5日,第十四届"中国二十四节气·人类非遗半山立夏"民俗活动如期而至。这是半山立夏民俗活 动首次走进大运河杭钢公园,蒙蒙细雨阻挡不了市民游客的热情,工业遗存与传统民俗碰撞出精彩的火 花,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 场内排起长队的,是每年立夏的必体验项目——称人。一杆大秤,下方用红绳吊住椅子,小朋友坐 上去后,站在条凳上的司秤人移动秤砣,大声报出体重,讨个平安度夏不会消瘦的好彩头。玩斗蛋、编 草鞋、尝乌米饭、品七家茶等活动,同样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参与。 除了半山地区的民俗活动外,来自杭州各地的特色民俗活动和非遗代表性项目齐聚大运河畔,为市 民游客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非遗民俗巡游展演。 打头开道的是半山当地的送春迎夏方阵,紧跟着的蚕花姑娘方阵、歇夏安康方阵,生动演绎了立夏 时节的传统习俗。随后,来自临平的滚灯方阵、余杭的鸬鸟鳌鱼灯方阵、建德的李村抬阁方阵、临安的 吴越雄狮方阵、余杭的高头竹马方阵等轮番上场,引得现场观众纷纷举起手机拍照录像。 看完展演,自然还得逛一逛特色市集。在"非遗竞秀·运河有喜"花伞市集内,市民游客可以体验王 星记扇、木版水印、土布纺织、天竺筷等传统技艺,学习 ...
我与人民日报海外版结下不解之缘
刘正曦 申文燮 陈 榆 薛 婷 字里行间见 万里家书 异域青年 翻阅报中事 汉字生花 扫码观看视频 一纸墨香 牵中外学子 心意相通 远乡游子 四十寒暑 桥连万水千山 情谊不老 你我同写 中国故事 春风未尽 中国故事同讲述 中国外文局外籍专家 刘正曦 我与人民日报海外版结缘,始于2019年参加"汉语桥"比赛后的一次采访。作为比赛获奖选手,我受邀在 人民日报海外版上讲述了自己学习中文的故事。 光阴荏苒,我的"中国之旅"已经步入第十个年头。从2015年,在埃及读大一的我怀揣好奇,以零基础的 背景,敲开中文世界的大门,到2017年申请到赴华留学的奖学金,在南开大学度过收获满满的一年;从 2019年,我重返中国,经过3年努力,拿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证书,到如今我定 居北京,成为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外籍专家,并与一名美丽的中国姑娘组建家庭——我与中国的牵 绊越来越深。而在这段旅程中,我多次与人民日报海外版"相遇",分享不同阶段的体验与感悟。 对我而言,人民日报海外版如同一本相册,以真实、温暖的镜头,定格下我在中国学习、生活的许多难 忘画面;也似一扇窗户,用客观、生动的笔触,向我展现中国的地大物博、日新 ...
安徽共青团助年轻非遗传承人“出圈”
安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9项、省级非遗项目626项。今年以来, 安徽共青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动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倾力打造"非遗青年传薪者"项目,立足共青团工作实际,整合全 省团组织资源,从典型聚焦、知识科普、技艺体验、文旅融合等角度切入,线上线下发力,吸引广大青 年关注非遗并为非遗创新传承赋能。 此外,安徽在位于高速服务区、铁路站点等处的"青年之家"设置非遗文化展示区域,同时统筹开展非遗 青年市集品牌活动,促进非遗文旅融合,打造青年喜爱的消费场景。 3月21日,亳州市、合肥市两地团组织在合肥罍街举办"点亮非遗传承之光 共绘合亳青春画卷"青春市集 活动,吸引3万余人次参与。其中,非遗市集重点展示五禽戏、剪纸、拓片等代表性非遗技艺。据了 解,该市集活动将在安徽各地市文旅街区、旅游景点、美丽乡村等地依次开展。 亳州拓片制作非遗传承人张亚珍注意到,孩子们会对非遗手工艺品投来好奇与赞叹的目光,有一名青年 专注地看着张亚珍制作的非遗拓片,并问道,"老师,我能学吗?" 那一刻,张亚珍内心涌起一股暖流,"我们坚守的这 ...
土苗风情对话工匠精神 中国青年技能人才恩施探寻“工匠之路”
Xin Hua Wang· 2025-04-30 01:31
由世赛集训队员、各省市区代表、港澳台青年高技能人才代表共同组成的第六届中国青年技能营, 自4月25日开启恩施站活动。期间,营员们走进恩施市"恩施玉露"博物馆、宣恩县伍家台贡茶基地、彭 家寨"中国土家泛博物馆"等地,围绕体验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技能 人才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以及乡村振兴建设等内容,实地感受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在土家苗寨的青山 绿水间探寻技能报国之路,在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中感受技能人才的使命担当。 在恩施州文化中心前广场举办的技能展示交流活动上,"一红一绿制茶师""恩施茶艺师""蕲春艾灸 师"等30多个特色重点劳务品牌展位前,人潮涌动。营员们沉浸式感受洪克俭等国家级技能大师的精湛 技艺,亲身体验恩施玉露非遗揉捻工艺,目眩于西兰卡普织机穿梭出的斑斓经纬,舌尖惊绽恩施厨师匠 心烹调的活色生香,更在孝感剪纸大师刀尖游走的纸面蝶舞中窥见荆楚大地的灵性呼吸。(胡贵友) 原标题:土苗风情对话工匠精神 中国青年技能人才恩施探寻"工匠之路" 近日,第六届中国青年技能营闭营式在湖北省恩施州举行。闭营联欢在极具土家族风情的《土家迎 客歌》中拉开帷幕,全体营员和土苗儿女共同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