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诊儿

Search documents
复盘上半年数字健康大事件:健康160 微脉递表港交所 好心情 微脉获数亿人民币融资
Sou Hu Cai Jing· 2025-07-09 06:21
Core Insights -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is experiencing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in the first half of 2025, with companies like "Health 160" and "Weimai" filing for IPOs, while others like "Good Mood" and "Weimai" secure substantial financing [1][4][9]. Company Summaries - "Health 160" has faced cash flow challenges, with negative operating cash flow for four consecutive years and only 46.11 million RMB in cash against 70.2 million RMB in debts due within 90 days. The company's revenue heavily relies on low-margin drug sales, which account for over 70% of its income, resulting in a gross margin of only 1.9% [5]. - "Weimai" has submitted its prospectus for a main board listing, reporting revenues of 512 million RMB, 627 million RMB, and 653 million RMB from 2022 to 2024, with gross margins increasing from 17.2% to 19.9% during the same period. However, the company has also reported significant losses, with adjusted net losses narrowing from 4.14 billion RMB in 2022 to 1.93 billion RMB in 2024 [6][8]. - "Good Mood," an internet psychological healthcare platform, completed a financing round of several hundred million RMB, with investments from institutions like CITIC Medical Fund and Xu Zhou Industrial Investment [9][10]. - "Lingjian" announced an E-round financing of several hundred million RMB, backed by Wuxi Venture Capital Group and Binhu Industrial Group, focusing on providing services to over 50,000 dental and medical beauty institutions [11][12]. Industry Trends - The digital health sector is evolving with AI integration, as seen in partnerships like that of "Weimai" and Alibaba Cloud, aiming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AI healthcare infrastructure [15][17]. - The launch of "Ping An Chip Doctor" by Ping An Health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innovation in AI-driven healthcare services, enhancing accessibility and efficiency in patient interactions [24][26]. - The introduction of AI applications like "Anzheng Er," which combines advanced reasoning capabilities with healthcare services, indicates a trend towards more personalized and efficient patient care [26][27]. - The healthcare landscape is shifting towards a more integrated model, with companies like Meituan Health and JD Health leveraging AI to create comprehensive service ecosystems that connect online and offline healthcare services [20][22].
透视蚂蚁ESG报告:AI重点落子“金融+医疗” 子公司业务版图浮现
Zhong Guo Jing Ying Bao· 2025-07-01 11:29
对于一些非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亦称ESG报告)往往是观察其业务架构和战略布局的重要窗 口。如何将ESG与时代发展、企业基因结合,考验着企业面向未来的变革思路。 6月30日,蚂蚁集团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面向AI时代,蚂蚁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今年也进行了整体刷新——全面聚焦智能时代创造普惠服务新可能,以解决社会问题 为导向创造价值。 记者注意到,报告显示,蚂蚁集团2024年主要推动将AI应用在金融、医疗、生活三大重点场景,推出 三大AI管家(健康管家、理财管家和生活管家)累计服务用户超1.3亿,其中有43%来自三线及以下城 市;重点布局的"AI健康管家"至2025年6月已服务超7000万用户。 金融一直是蚂蚁集团的基本盘和主战场,而支付则是根基。在支付领域,从"扫码付""刷脸付"到2024年 推出"碰一下"付款,技术迭代持续。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碰一下"目前已覆盖全国400多个 城市的超1亿用户,一半是30岁以下年轻人。 金融之外,蚂蚁集团在医疗领域持续加码。官方数据显示,支付宝已累计激活医保电子凭证超6.6亿用 户。从推出首个数字健康人"安诊儿"、发布 ...
蚂蚁切入互联网医疗赛道,AI医疗将迎来大爆发
Sou Hu Cai Jing· 2025-06-26 14:13
当日在发布会现场,蚂蚁集团公布了三件事:其一,该公司推出的AQ,它是国内首创的AI健康应用, 与传统搜索性互联网医疗应用拉开了技术代差;其二,该集团已设健康医疗事业部,由集团副总裁张俊 杰负责;其三,AQ打通了国内超5000家医院、近百万医生,同时,已邀请vivo、华为、苹果、鱼跃等 知名健康管理设备制造商加入合作。 "AQ"究竟能实现什么? 大河财立方记者实测发现,AQ不是简单地通过搜索给出疑似的病情判断,而是通过与患者持续对话和 提问,一步步排除和锁定病情,并给出详细的建议,整个过程类似于真实的医患沟通。同时,AQ还具 备预约挂号、云陪诊,拍报告、拍病例进行解读,智能推荐本地医生并提供在线问诊入口等功能,融合 线上线下场景,从咨询到诊断一站式"包揽"。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霄 王宇 文图】京东前脚跨进外卖界,蚂蚁后脚就来给人"瞧病"了。6月26日,在 上海外滩,蚂蚁集团为AI健康应用"AQ"举行发布会,并对新成立健康医疗事业部做了官宣。不同于市 场现有的互联网医疗App,"AQ"的特征体现在人机对话模式,解决民众就诊咨询、健康科普、各类报 告解读、健康档案等方面需求。 干支付出身的蚂蚁切入互联网医疗,不 ...
“神助攻”还是“乌托邦”?给“AI医生”把个脉
Mei Ri Shang Bao· 2025-06-20 07:31
今年4月,一则"上海一患者被AI医生误诊丧命,获赔127万"的新闻在网上疯传,引发广泛关注。后被证 实该消息为假。面对舆论发酵,国家卫健委迅速发声,表示已介入调查网传信息源头,并强调"AI仅是 医疗工具,医生仍是责任主体"。官方重申了2021年发布的《人工智能医用软件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 则》,明确AI作为医疗器械管理,若因设备缺陷导致误诊,患者可向医院和厂商共同追责;但医生作 为最终决策者,仍需对诊疗结果负主要责任。 2025年被视作"AI元年",今年来,国内医疗AI领域迎来井喷式爆发。据统计,国内已有上千家医院先后 宣布完成DeepSeek开源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年初,全国首个"AI儿科医生"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 医院正式上线应用。医疗AI大模型成为各个医院重点布局的热门赛道……AI与医疗的全面融合似乎不 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一面是强劲刮起的产业风潮,一面是争议不断,医生和患者该如何选择?AI医疗究竟是一场"资本游 戏",还是一次医疗深度改革的"神助攻"? "半夜发烧,不想跑医院,就在APP上问了'AI医生',它建议我先吃退烧药观察,第二天症状加重的话再 去医院,后来到医院确诊了流感。"28 ...
AI诊疗之辩:“神助攻”还是“乌托邦”
Mei Ri Shang Bao· 2025-06-19 23:20
商报记者 王然 蒋元豪 江晓微 通讯员 李文芳 陈雨虹 吴婧 廖婷婷 孙哲 郑莎 郑岚忆 为实现对用户健康状况的实时掌握和及时干预,AI主动健康管理平台通过与便携第三方设备的无缝对 接,实现了"7×24"小时不间断的体征信息实时采集。用户只需佩戴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便携设备,即 可随时随地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睡眠质量等关键生命体征数据。这些数据实时传输至平台, 由大模型进行深度分析与处理。一旦发现用户健康指标异常,平台立即发出预警,并提供针对性的健康 建议和干预措施。 浙大邵逸夫医院门诊部主任丁勇表示,AI主动健康管理平台更像一位时刻在线、无微不至的24小时"健 康管家",可以深度考量不同个体在身体状况、生活习惯以及遗传特质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凭借先 进的算法与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为每一位用户量身打造专属的健康管理方案。 ICU(重症监护室)是人体大数据最直观的呈现处,在这里每秒钟收集的个人身体数据可达上千条。在浙 江医院重症病房,借助"AI医生"的辅助诊疗,为急重症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医院重症医学中心经 过四年的精心研发与实际应用,成功打造"智慧重症"系统,实现了重症监护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和 ...
进击的支付宝医疗:并购、独立、扩张 备战下一个战场
Di Yi Cai Jing· 2025-06-06 00:11
今年以来,支付宝的医疗健康业务,其业务动作、声量和产品迭代的速度,让其在医药健康里迅速声名 鹊起。 在互联网医疗的旧战场,支付宝医疗业务的角色一度模糊。同属阿里集团的阿里健康从药品零售切入医 药健康,并一度将支付宝的医疗业务收归旗下,成为阿里医疗体系中更接近医药产业的核心承载,而支 付宝的医疗业务长期以来只集中在支付端。 但在AI医疗的新战场,支付宝不再满足于作为医保支付工具或挂号渠道,而是尝试转型为一体化的医 疗服务平台。 2023年大模型技术爆发后,支付宝相继推出了"安诊儿"、"AI健康管家"等多款AI产品应 用,逐渐覆盖更广阔的医疗健康服务范围,建立起包括医保、挂号、问诊、购药、保险等流程在内的闭 环服务。 在组织内部,今年3月,支付宝拆分了数字政企事业部,将其分为医疗、出行、民生三个独立业务部 门,以强化三个板块的运作独立性、自主性,而随之意味着,医疗健康业务的组织架构和重要性在内部 进一步提升。 在产业端,支付宝医疗业务的动作更为突进,在去年完成了对好大夫在线的收购震惊行业。 这一系列事件发生的更大的背景是,AI医疗行业的变革,正在风起云涌。在互联网医疗时期没有解决 的医疗供给不足、医疗服务走不出医 ...
慢跑11年,蚂蚁医疗AI全景图浮出水面
格隆汇APP· 2025-03-24 13:59
作者 | 贝隆行业研究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 据(www.gogudata.com) 在国内,医疗行业对AI技术的需求同样迫切——去年底,国家卫健委等机构联合发布的《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就明确了 84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更值得关注的是,华为、腾讯、蚂蚁等巨头正相继入场。 大模型落地的浪潮中,又一大厂以独特的生态化路径悄然构建起医疗AI新范式。 近期,蚂蚁集团联手华为、阿里云等企业推出了面向医院端的医疗全栈AI解决方案,医疗机构仅需一键接入蚂蚁医疗大模型一体机设备,即可 完成国产算力、医疗大模型、AI训推一体的私有化部署,并选配相应的上层智能体应用。 同时蚂蚁还一并披露了针对医生、用户两端的AI产品升级:面向好大夫在线29万注册医生,发布AI医生助手系列工具;服务用户的健康应用"AI 健康管家"也推出智能思考、健康自测等十余项新功能。 至此,依托支付宝平台与自研医疗大模型,蚂蚁"三端一体"布局医疗领域的全景图首度对外,也成为国内首批将AI全面应用于医疗机构、医 生、用户三大场景的互联网平台之一。 平台企业深入行业、长线投入甚至实现多方联手,使得医疗AI的发展空间和速度将更值得期待。 01 ...
蚂蚁华为阿里云罕见联手:AI医疗如何跨过落地鸿沟?
量子位· 2025-03-23 11:12
明敏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DeepSeek之后,大模型下半场的走向如何? 蚂蚁华为阿里云已做出选择:携手近百家企业联手组局,将探索的航道驶向医疗新大陆。 他们共同发布了一个新产品: "大模型一体机"全栈解决方案 。 如今,医疗机构想要快速、安全、稳定实现大模型落地,只需一键接入蚂蚁医疗大模型一体机设备, 即可完成国产算力、医疗大模型、AI训 推一体这一连串的私有化部署 。同时还定制化配置成熟应用,直接给医院业务系统、医疗诊断、患者服务大升级。 浙江省人民医院、北京市中医院、上海仁济医院等7家机构已成为首批接入合作的医疗机构。比如, 浙江省人民医院选择在一体机中配备了医 生助手、达摩院影像筛查应用 。 不止如此,蚂蚁与浙江卫健委合作的AI健康应用"安诊儿"已覆盖超1000家公立医院,这一方案也正应用于湖南、上海等地。收购"互联网在线 诊疗鼻祖"之称的好大夫之后,助力产品持续升级,推出了AI医生助手系列功能,为29万注册医生提供更趁手的AI工具。 生成式AI浪潮爆发, 更进一步解决底层模型能力问题 。大模型表现出的强泛化能力,使得AI在行业落地可以摆脱原本的"烟囱"模式(专门从 头训练 ...
不能落地的AI,还不如吹牛
半佛仙人· 2025-03-21 09:51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1766篇原创 下楼倒个垃圾,都有邻居大姨在捡我瓶子的同时,说自己外甥明年高考,去哪个学校学AI 比较好。 我自己一身花里胡哨的小毛病,医院也跑的也勤,浙江省卫健委和蚂蚁集团合作出了一个 叫安诊儿的APP,我对这个东西都产生了沉迷。 浪到什么程度? 出门散个步,总能见到大爷发语音问AI这个景点的典故。 它能帮忙挂号就不说了,去医院它都能给我导航到医院的某一楼层某一大夫处,看病的全 程像是有熟人在陪诊。。 就是每次熬夜后有点不舒服,对猝死的本能恐惧都让我在上面问长问短,如果不是切实在 照着它说的做,我都以为我在跟它玩奇迹暖暖。 1 蚂蚁集团在医疗健康这个赛道上,已经走了很远,并且非常久。 我住杭州嘛,从年前开始,整个城市似乎人人都开始在AI里冲浪了。 AI+医疗的概念并不冷门,有无数玩家想要挤进来,但只要了解了具体详情,都觉得自己 太大声了,想要抓紧出去。 AI在很多领域里可以不精准,甚至这些不精准的内容本身也会造成快乐,例如很多文字艺 术本身从语法上就有问题,但不妨碍艺术。 可在医学这种极小容错率的行业里,AI更需要大量垂直精准的数据训练,快,稳,准, 狠,才能把风险降低。 不然手术中出点偏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