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玻璃酸钠滴眼液
icon
Search documents
十年投资,难回从前:一家医药创投机构的转身
He Xun Wang· 2025-06-20 10:00
这像是对一个正在开启的新时代的素描,当时中国医药行业正经历一个令人眩晕的春天。 文/高歌 这是一个关于投机与投资的故事。 十年前的那个儿童节,张英杰创立了专注于医疗健康赛道的物明投资。他当时32岁,刚刚做成了一笔十年后都觉得回报相当可观的投资,不久后,他 的研究生师兄虞文彬和在基石资本期间的同事张宗友加入物明投资,共同组成3人创业小团队。 物明投资创立的2015年6月1日,黄历上说,"宜:赴任、出行、求财、开市、交易。" 这一年,被称为"中国医药(600056)创新元年",中国药审改革启幕、药品价格放开、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中国创新药的黄金时代来了。 物明投资刚刚成立时,中国创投圈正被不断上演的投资传奇所激励,年轻的投资机构无疑想在创投行业书写属于自己的一笔。政策的改革、审批的开 闸,让这个领域的投资如同一片沸腾之海,创投行业高歌猛进,直到几年后达到顶峰。 这也是一个关于资本在医药创新大潮中辗转与回归的故事。 2025年儿童节这天,张英杰正带着两岁多的孩子玩,突然想到了什么,于是拿出手机敲下了8个字:脱下西装,穿上工装。 十年征程后,他们脱掉单纯财务投资者的西装,穿上"天使投资+产业运营"的工装,投钱、投 ...
十年投资,难回从前:一家医药创投机构的转身
和讯· 2025-06-20 09:48
文 / 高歌 这是一个关于投机与投资的故事。 十年前的那个儿童节,张英杰创立了专注于医疗健康赛道的物明投资。他当时32岁,刚刚做成了一 笔十年后都觉得回报相当可观的投资,不久后,他的研究生师兄虞文彬和在基石资本期间的同事张宗 友加入物明投资,共同组成3人创业小团队。 物明投资创立的2015年6月1日,黄历上说,"宜:赴任、出行、求财、开市、交易。" 这像是对一个正在开启的新时代的素描,当时中国医药行业正经历一个令人眩晕的春天。 这一年,被称为"中国医药创新元年",中国药审改革启幕、药品价格放开、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 奖、中国创新药的黄金时代来了。 物明投资刚刚成立时,中国创投圈正被不断上演的投资传奇所激励,年轻的投资机构无疑想在创投行 业书写属于自己的一笔。政策的改革、审批的开闸,让这个领域的投资如同一片沸腾之海,创投行业 高歌猛进,直到几年后达到顶峰。 这也是一个关于资本在医药创新大潮中辗转与回归的故事。 过去十年,在新能源和芯片之外,生物医药是中国资本投入最多的行业。机构数据显示,2015年— 2024年,中国创新药从一二级市场筹集到的资金总额超过了1.23万亿元。2015年之前,中国A股上 市医药公司2 ...
两个月股价大涨150%,兆科眼科-B(06622)何以从半步仙股到翻倍牛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6-06 12:40
5月29日,爱尔康(Alcon)公司宣布,美国FDA批准其"first-in-class"眼药水Tryptyr 0.003%眼药水上市,用于治疗干眼症(DED)。当日爱尔康股价收涨1.14%, 表现较为平淡,但远在大洋彼岸的港股兆科眼科-B(06622)却在当日大幅收涨了19.21%,而这也不过是这家公司此轮股价翻倍涨幅行情中的一个"小插曲"。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近两个月来,AH两地医药板块上涨明显,7成股票股价上涨,超过20家药企股价实现翻倍增长,兆科眼科便是其中之一。 4月9日,兆科眼科股价受到恒指大盘震荡影响触底1.30港元,在此之后公司股价开启一轮波动上涨行情,6月5日盘中,公司最高股价达到3.22港元。也就是 说,近2个月内,兆科眼科股价最大涨幅达到147.69%。 去年2月,兆科眼科股价因其阿托品NVK002未获FDA审批而出现跳水,收跌28.09%,而此次公司股价站上高点也与FDA有关。 6月4日,兆科眼科发布公告,美国FDA已批准公司就环孢素眼用凝胶(公司核心产品之一,前称环孢素A眼凝胶)用于治疗中重度干眼症作出的新药临床试验 申请。该项即将进行的研究将为一项第三期、多中心、随机、双盲、活 ...
美国制造业回流是笑话?真正赚钱的高端产业,早被中国牢牢掌控
Sou Hu Cai Jing· 2025-05-01 10:21
在华盛顿的国会大厦外,纪念品店门口悬挂的"美国制造"标牌,透露出一股自信的气息。水杯、T恤、冰箱贴……这些曾由义乌承包的小商品,如今成为美 国制造业回流的象征。人们为这些小物件欢欣鼓舞,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那些真正推动世界进步的技术——如光伏、电动汽车、机器人,甚至医美领域的玻 尿酸,虽然最初源自美国,却在中国蓬勃发展,成为全球产业的领导者。这场跨越数十年的产业博弈,揭示了一个大国崛起的秘密。 四十年前,美国率先从鸡冠中提取玻尿酸,这一开创性技术最初应用于眼科与骨科手术。美国药企很快垄断了市场,将玻尿酸的价格炒至每公斤20万美元, 远超黄金价格。进口的试剂动辄上千美元,相当于当时中国工人五年的收入。高昂的费用让无数白内障患者望而却步,他们只能在黑暗中默默等待希望的曙 光。 然而,正是在这种困境中,生物医药学家凌沛学挺身而出,决心挑战这一技术的高峰。他孜孜不倦地研究,翻阅大量文献,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攻 克了玻尿酸提取技术的难题,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这一突破引发了剧变,国产玻尿酸的价格一落千丈,降至美国产品的1%。随之而来的是一场震撼全球 的价格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玻尿酸产业的格局。 如今,中国已牢牢控制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