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血管介入器械
icon
Search documents
身价300亿,威海首富收获第四个IPO
投中网· 2025-05-28 06:35
以下文章来源于东四十条资本 ,作者蒲凡 东四十条资本 . 聚焦股权投资行业人物、事件、数据、研究、政策解读,提供专业视角和深度洞见 | 创投圈有趣的灵魂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一轮融资就搞定的IPO。 作者丨 蒲凡 来源丨 东四十条资本 威海"首富"陈学利拿下了他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近日,山东威高血液净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高血净")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IPO发行价格为每股 26.50元人民币,上市首日开盘价上涨88.64%报49.99元,市值一度突破200亿元,远高于上市递表时的目标估值。 虽然上 市后持续股价持续下挫,但市值仍然接近150亿元。 3年前,威高血净曾经申报过港股IPO,后于2023年底改道A股,当时IPO目标估值为135.1亿元,现在无疑算是超额完成了 任务。根据招股书显示,威高血净已经成为了血液透析器材领域内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无论统计整个国内血液透析器领 域,还是细分到血液透析管路领域,市场份额均超过32%。 威高血净"系出名门"。在本次申报IPO之前,威高血净的母公司威高集团旗下已经拥有了两家上市公司和一家准上市公司, 分别是从一次性输液器起 ...
建发致新IPO:净利率持续下跌逼近1%,分销模式收入占比持续升高背后疑有“猫腻”
Sou Hu Cai Jing· 2025-05-21 01:36
接连遭遇医疗反腐、IPO全面严监管后,医药行业IPO已是极不乐观,2024全年A股仅新增5家药企上市公司,相比前两年显著下降。目前,沪深两市排队 药企寥寥无几,创业板更是仅剩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发致新")这支"独苗"。 虽然2023年11月15日建发致新获得深交所上市委员会"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通行证,但至今仍未等来向证监会提交注册的时间窗 口,进度已停滞近1年半。 建发致新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直销及分销业务,所属行业为批发业。从业绩上看,公司经营规模着实庞大,百亿元的营收即使登陆主板也不遑多让,不过观 察盈利情况,建发致新就难称良好,近几年综合毛利率虽然有所提升,但始终未能触及10%,净利率更是处于下行趋势,持续逼近1%。 公司始终未被推进证监会注册阶段,恐怕与其创业板适格性欠缺有较大关系。据申报材料,建发致新存在无专利权、研发费用异常增长等情况。2024年创 业板对拟上市公司的创新性要求再度加码,建发致新靠短期内突增研发项目以及加大委外研发支出来做厚研发投入,显然难以获取监管层认可。 以其医疗器械流通行业的业务实质,建发致新只能在低毛利率、低附加值的层面进行市 ...
科塞尔医疗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加速血管介入器械全领域平台化布局
Sou Hu Cai Jing· 2025-04-28 06:30
投资界4月28日消息,近日,科塞尔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科塞尔医疗")宣布完成近 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内知名投资机构铁投巨石领投,苏高新金控持续追加投资,园雍投资跟 投,资金将用于核心产品研发、全球市场推广及产能扩建。本轮融资展现了投资人对科塞尔医疗高速、 高质量发展和未来潜力的充分认可,也为科塞尔医疗夯实平台化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苏高新金控表示:科塞尔医疗作为扎根苏州高新区、面向全球的血管介入平台型企业,在血管诊疗需求 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凭借梯度化产品矩阵覆盖外周、冠脉和电生理等核心领域,并结合强大的研发、制 造和商业化能力,已实现多款医工结合创新产品的高效落地。作为长期关注医疗器械与先进制造的投资 机构,我们高度认可团队深耕行业的战略定力与创新实力,持续追加投资不仅是对其现有产品管线价值 的肯定,更是对其在持续创新、国产替代、全球化布局和精益制造等长期竞争力的正向预期。期待在创 始团队引领下,科塞尔医疗不断推出临床价值突出的创新器械,为中国以及全球患者带来更多福祉,我 们也将全力支持公司迈向国际领先的血管介入领军企业。 园雍投资表示:我们是南京大学校友设立的投资机构,科塞尔医疗作 ...
血管外科医生的跨界探索:亓明教授谈医工交叉与器械创新
思宇MedTech· 2025-02-28 03:56
合作伙伴征集:2025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报名:首届全球眼科大会 | 展位有限 报名: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 | 奖项评选 报名:首届全球骨科大会 | 奖项评选 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创新的步伐也在加快。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 70%的医疗器械创新想法 都来自于临床医生的实际经验和需求 。临床医 生不仅是治疗的执行者,也是医疗器械创新的重要推动者。 过去,许多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的大专家们已经走在了创新的前沿,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转化。而在更为广泛的地区,比如像东北地区,医工交叉仍然处于一 个萌芽阶段,充满了探索的机会与挑战。 亓明教授,作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的资深专家,正是这种医工交叉领域探索的代表之一 。思宇 MedTech记者近日专访了亓教授,探讨了他在这一领域的深刻思考与实践。 在血管外科工作超过20年的亓明教授,近年来开始逐渐对医工交叉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对于他来说,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基于长期的临床积累以及对 创新医疗器械需求的深刻理解。 一、为什么开始关注医工交叉? 亓教授坦言,自己对医工交叉的兴趣源自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看到许多大专家们已经在尝试这个领域。 "最早,我接触临床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