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圈
Search documents
沈阳自动化所在下肢外骨骼交互评估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机器人圈· 2025-09-18 09:02
同源差异评估范式 下肢外骨骼技术可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与肢体残疾患者提供辅助训练,帮助恢复受损运动 机能。然而,现阶段研究由于缺乏可靠的交互评估基准,在临床转化方面遇到了瓶颈。现 有方法多集中于验证辅助策略的效果,对交互质量关注不足;传统生物力学指标则忽视人 机双向作用与外骨骼性能退化,且依赖外部传感器和结构化环境,难以满足临床康复对评 估实时性、动态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近日,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研究室科研团队提出了一种"辅助正常度"评 估方法,用于系统刻画外骨骼在名义状态(nominal state)下的人机耦合特征 。针对传统评 估偏重"方法优劣"而忽视交互质量的问题,科研团队首次将评价视角从单一主体拓展到整 体耦合系统,构建了一个多维、低成本的量化指标框架,涵盖步态重塑性、相位偏差权重 和多关节协同三项指标,能够动态反映不同时段的人机交互表现。 DOI: 10.1109/TSMC.2025.3595211 论文地址: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1130676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如需咨询 商务合作、 宣传推广、 转载开白等事 ...
人形机器人关键部件取得突破!日企将率先量产球形齿轮,或颠覆机器人与太空装备设计范式
机器人圈· 2025-09-18 09:02
以下文章来源于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作者唐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 传播企业信息和市场行情,交流业内创新成果,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宣传报道国内外机器人技术领域最新技术、 成果和信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 • 精密行星齿轮减速器 优点:体积小、承载强、成本低; 短板:单级减速比小,需定期维护,精度有限。 • 谐波减速器 齿轮 ——工业文明的"血脉",自工业革命以来便默默支撑着机械传动的每一个角落。然而,数百年来,其基本形 态始终未能突破"单轴旋转"的物理限制。 近日,日本综合商社兼松( Kanematsu)宣布,最早将于2027年实现球形齿轮的全球首次量产。 受托生产这种齿轮的兄弟工业旗下的齿轮巨头 NISSEI(爱知县安城市)最近确立了量产工艺,并开始着手研发具 体的设备零部件。这一革命性技术由山形大学多田隈理一郎教授团队研发,不仅打破了传统齿轮的运动边界,更 可能彻底改变人形机器人、航空航天、精密设备等领域的机械设计逻辑。 ▎传统减速器的技术 短板 尽管传统减速器在工业中广泛应用,但其局限性日益凸显: 优点:结构紧凑、传动精度高; 短板:承载能力弱、寿命短、成本高。 • RV减速器 优点:刚性高 ...
通知 | 关于征集“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具身智能分会”发起单位的通知
机器人圈· 2025-09-18 09:02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前瞻谋划未来产业,抢占科技革命制高点重要精神,本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 的组织作用,整合资源协同解决具身智能在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推动我国具身智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为 经济高质量发展锻造新质生产力引擎。经研究决定,拟成立"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具身智能分会"。现 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具身智能分会成立背景 (一)具身智能战略价值与产业情况 关于征集"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具身智能分会"发起单位的通知 中机电协〔2025〕48号 各有关单位: 2025年3月,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具身智能未来产业。作为人工智能的前沿领域,具身智能融 合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认知科学等多学科成果,使智能体能够在环境中完成感知、决策与行动的闭环, 实现高效人机协同,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 当前,具身智能产业迅猛发展,仅2025上半年国内融资额突破230亿元。国际科技巨头也纷纷布局,具 身智能作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重要路径,在工业、物流、医疗、养老等领域潜力巨大。我国已涌现一批具身智 能领域创新企业,关键技术取得进展,场景应用持续拓展,多地出台政策持续加持。 (二)机电 ...
第七届现代制造集成技术学术会议通知(第一轮)
机器人圈· 2025-09-17 09:58
指导单位: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软件"重点专项专家组 主办单位: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编辑部 承办单位: 郑州轻工业大学 大会名誉主席: 吴 澄,李培根 大会主席: 王建民,姜 宏,魏世忠 顾问委员会: 孙家广,李伯虎,王天然,柴天佑,卢秉恒,钟志华, 谭建荣 , 林忠钦 , 杨善林 , 桂卫华,蒋庄德 , 杨华勇, 丁 汉,邓宗全,王耀南,邵新宇,王国庆,王向明, 刘 胜,于海斌,姜 澜 程序委员会(按姓氏笔划排序): 主席: 孙林夫,高 原 执行主席: 李 浩 委员: 万加富,王立平,王成恩,王时龙,王 凌,田雨华, 冯毅雄,刘卫东,刘 飞,刘成良,刘 胜,刘晓冰, 刘检华,刘 强 (广工) ,刘 强 (北航) ,齐二石, 孙玉文,孙立宁,阳春华,严隽琪,苏宏业,李志武, 李迎光,李 迪,杨志家,何炳蔚,宋学官,宋 锐, 张映锋,张 洁,张 霖,陈 新,范玉顺,林明锦, 易余胤,罗仕鉴,周光辉,孟 光,赵 杰,姜兆亮, 洪 军,夏善红,柴跃廷,高建民,高 亮,郭洪飞, 唐晓青,陶 飞,黄 田,黄 涛,黄海鸿,梅雪松, 曹华军,谢庆生,楼佩煌,褚 健,黎继子,戴国忠, 檀润华 组织委员会: 主席: 高彬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4个领域项目申报指引发布
机器人圈· 2025-09-17 09:58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outlines the 2025 project applic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n Disruptive Technology Innovation, emphasizing the need for strategic breakthroughs in various fields to foster new industries and production capabilities [1][2]. Group 1: Overall Goals - The initiative aims to address major national needs and health issues while exploring global technological frontiers, focusing on selecting and nurturing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with significant strategic value [2]. Group 2: Project Requirements and Layout - The program is exploratory and nurturing in nature, without specific project or topic guidelines, allowing for open discovery and systematic layout of key technologies [3]. Subgroup: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 The brain-computer system is a key focus area, aiming to develop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for brain analysi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thereby establishing a leading global technology cluster [3][4]. Subgroup: Cell and Gene Therapy - The cell and gene therapy sector is targeted for key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focusing on creating a new technology lineage and industry chain to promote precision medicine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5][6]. Subgroup: AI-Driven Scientific Research - The AI-driven scientific research area aims to combin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th theoretical deduction and scientific experimentation to create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that can transform research paradigms [8][9]. Subgroup: Clean and Efficient Use of Coal - The clean and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coal is another focus, targeting key technologies for safe production and high-value utilization, contributing to carbon management strategies [10][11].
议程发布|2025年全国机器人精密减速器与关节创新论坛
机器人圈· 2025-09-17 09:58
Core Viewpoint - The "2025 National Robot Precision Reducer and Joint Innovation Forum" will be held in Qingdao from September 19 to 21, 2025, focusing on advancements in robotics and precision reducers, with participation from various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leaders [2][4]. Group 1: Event Overview - The forum is organized by the National Reducer Standardization Technical Committee and hosted by Guohua (Qingd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with support from the 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Robotics Branch and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 - The agenda includes keynote speeches, expert reports, and discuss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robots and precision reducers [4][5]. Group 2: Keynote Topics - Keynote topics includ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asks for industrial robots, the "golden decade" of precision reducers and joints, and mobile collaborative robot precision drive and control technology [2][4]. - Other reports will cover bionic robots inspired by human anatomy, integrated joint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reducers in robotics [4][5]. Group 3: Networking and Collaboration - The event will facilitate networking among industry professionals, with opportunities for collaboration and consensus-building on standards for robot joint modules [4][5]. - Participants will also have the chance to visit Guohua (Qingd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or practical insights into the industry [5].
通知 | 关于征集“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具身智能分会”发起单位的通知
机器人圈· 2025-09-17 09:58
一、具身智能分会成立背景 关于征集"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具身智能分会"发起单位的通知 中机电协〔2025〕48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前瞻谋划未来产业,抢占科技革命制高点重要精神,本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 的组织作用,整合资源协同解决具身智能在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推动我国具身智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为 经济高质量发展锻造新质生产力引擎。经研究决定,拟成立"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具身智能分会"。现 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具身智能战略价值与产业情况 2025年3月,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具身智能未来产业。作为人工智能的前沿领域,具身智能融 合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认知科学等多学科成果,使智能体能够在环境中完成感知、决策与行动的闭环, 实现高效人机协同,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 当前,具身智能产业迅猛发展,仅2025上半年国内融资额突破230亿元。国际科技巨头也纷纷布局,具 身智能作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重要路径,在工业、物流、医疗、养老等领域潜力巨大。我国已涌现一批具身智 能领域创新企业,关键技术取得进展,场景应用持续拓展,多地出台政策持续加持。 (二)机电 ...
蚂蚁集团旗下灵波科技推出首款R1服务人形机器人,已投入试点
机器人圈· 2025-09-17 09:58
蚂蚁集团旗下具身智能企业"灵波科技"于近期展示了其首款人形机器人——Robbyant-R1。R1是一款多模态感知 和交互机器人,基于灵波自研具身智能基础大模型,智能硬件等,可担任导游,在药店分拣药品,提供健康咨询 或执行基本的厨房任务,已在部分实际场景试点。 具身智能堪称多模态技术的 "最强实战场"。此次在2025外滩大会上亮相的灵波R1,带来的是餐饮场景演示。"机 器人厨师"现场为观众烹饪四道菜品。该机器人具有多模态识别能力,能自动识别操作台上的各类食材和厨具,精 准定位食材工具,从取菜、炒菜到清洁,全流程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 行业专家、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北京高级研究员莫安迪认为,具身智能发展中,开发一个稳健且可扩展的模型 是关键。 随着具身智能的发展,未来服务于家庭的人形机器人,不仅会帮助处理日常任务,还会像超级智能大脑一样,利 用云端AI来协助更多事务。而蚂蚁集团在服务领域有着多年的技术和生态积累。"无论是在支付、金融还是数字公 共服务领域,一直以来的目标都是让每个人的生活更便利。灵波机器人也是延续了这一核心理念:聚焦服务。"朱 兴说。 科技普惠是蚂蚁集团不变的初心和底色,AI时代的应用不仅局限在数 ...
通知 | 关于征集“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具身智能分会”发起单位的通知
机器人圈· 2025-09-16 10:17
中机电协〔2025〕48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前瞻谋划未来产业,抢占科技革命制高点重要精神,本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 的组织作用,整合资源协同解决具身智能在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推动我国具身智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为 经济高质量发展锻造新质生产力引擎。经研究决定,拟成立"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具身智能分会"。现 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关于征集"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具身智能分会"发起单位的通知 一、具身智能分会成立背景 (一)具身智能战略价值与产业情况 2025年3月,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具身智能未来产业。作为人工智能的前沿领域,具身智能融 合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认知科学等多学科成果,使智能体能够在环境中完成感知、决策与行动的闭环, 实现高效人机协同,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 当前,具身智能产业迅猛发展,仅2025上半年国内融资额突破230亿元。国际科技巨头也纷纷布局,具 身智能作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重要路径,在工业、物流、医疗、养老等领域潜力巨大。我国已涌现一批具身智 能领域创新企业,关键技术取得进展,场景应用持续拓展,多地出台政策持续加持。 (二)机电 ...
脊髓断了还能动?鳗鱼的逆天运动能力!机器人:拿来吧你
机器人圈· 2025-09-16 10:17
以下文章来源于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作者唐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 传播企业信息和市场行情,交流业内创新成果,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宣传报道国内外机器人技术领域最新技术、 成果和信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 对于大多数脊椎动物(如大部分鱼类)而言,脊髓(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意味着瘫痪的命运。然而鳗鱼却打破了 这一铁律,它们不仅能在水中优雅游动,甚至能上岸爬行,更惊人的是,即使脊髓被完全切断,它们仍能保持游 泳能力。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一个国际研究团队终于揭开了谜底,他们的发现不仅登上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 刊》,更为 新一代 高度自适应机器人 的设计 提供了全新思路。 | | | | D | | --- | --- | --- | --- | | 1 | 2 | 14 | • | 一起来看看。 ▎自然 界的奇迹:鳗鱼的逆天运动能力 对鳗鱼进行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鳗鱼的运动控制是一个 "中央指导 + 地方自治"的精妙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中央指导):像一名指挥,内置的 "神经振荡器"负责打下节拍,产生肌肉收缩的基础节奏,这是 启动和维持运动的"总纲领"。 周围神经系统 (地方自治):身体各段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