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Search documents
推动文明互鉴 讲好中国故事
Ren Min Ri Bao· 2025-07-10 22:52
"站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叉口,从尼山出发,尝试用文明对话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意义深远。"国 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说。 正值暑期旅游季,不少游客来到山东省曲阜市。除了孔庙、孔府、孔林"老三孔",尼山也进入不少人的 视野。 为什么是尼山?一方面,当地风景秀美,山脉蜿蜒连绵,圣水湖碧波荡漾,尼山圣境恢宏壮丽。另一方 面,尼山是孔子的诞生地,观川亭、夫子洞、尼山书院等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探寻中华文化保护 传承、了解儒家文化的重要地点。 观看《金声玉振》表演,与孔子跨时空"对话";漫步鲁源村,体验文旅休闲与乡村民俗……如今尼山脚 下,各种配套的系列文化活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 感受文明互鉴,是尼山的另一大亮点。"尼山儒学对话会"是本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舞台。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作为孔子故里,山东持续深入挖掘儒家文 化:2024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闭幕式上,山东省宣布启动"齐鲁访学驻研计划",项目自启动以来, 驻研工作进展顺利,成效逐步显现;2023年9月举行的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山东历史上规模 最 ...
在开放交流中形成“和声”
Ren Min Ri Bao· 2025-07-10 22:52
"我们应通过对话和倾听,来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实现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处。小心翼翼地避免历 史上曾经犯过的错误,这可能是今天要特别注意的事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方朝晖在本届尼山世 界文明论坛主旨演讲中的发言,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共鸣。 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通过的《尼山和谐宣言》,是一个以人类和谐为主题的宣言。从此,尼山世界文 明论坛开启了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的新探索。 国际奥委会前主席巴赫表示,尼山论坛通过相互尊重的对话和交流,加深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这 与奥林匹克精神相似。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是给予世界的馈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评价。他认为,尼山世 界文明论坛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和相互理解。在引领一个更加公正的社会、在多样化的世界中和平发展 方面,孔子的观点在今天仍旧非常适用。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林安梧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而不 同""和合共生"的东方智慧,对解决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深刻的借鉴意义。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 坛,汇聚世界文明智慧,体现了一种担当和包容。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从最初不足百人到近千人参会,从单一学术论坛扩展为人文综合论坛,从参会专家 ...
中国的成功是文明的成功——访伊朗中东战略研究中心专家阿米娜·苏莱曼尼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09 02:20
苏莱曼尼表示,伊朗和中国传统友好,古丝绸之路将双方连接起来。如今,双方在相互尊重和理解 基础上稳步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苏莱曼尼是一位翻译家。她正与一些中国专家合作,把从中文翻译成波斯文的文学作品转译成阿拉 伯文。"中国文学历史贯通数千年,蕴含丰富哲理。很多小说反映了作者对个人与社会关系、人性与自 然、如何应对社会环境变化等问题的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我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理解"。苏莱曼 尼说,中国很多文学作品深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对变革的认同、对稳定的重视、对美好的追 求等,通过阅读中国文学作品,各国读者能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多理解,从而重新审视人类面临 的共同挑战和应对之道。 人民网迪拜7月8日电 (记者管克江)伊朗作家、翻译家和中东战略研究中心专家阿米娜·苏莱曼尼 近日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的成功不仅仅依托强劲的经济或先进的技术,而是"根植于人 类历史的文明的成功"。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中国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自身发展实践相结合,获 得了独一无二的显著地位。 苏莱曼尼认为,中华文明现象是解开中国发展成功谜团的金钥匙。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绵延 至今且未曾中断的文明,有着强大生命力 ...
近镜头·习近平的文化足迹 | “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
Xin Hua She· 2025-07-07 03:11
安徽桐城六尺巷,黛瓦青砖间,小巷古朴,文脉悠悠。 盛夏时节,郁郁葱葱的香樟树下,天南海北的游客来到这条两米宽、百米长的小巷,亲身感受传承 数百年的礼让文化。 来自合肥的游客张欣雅在巷口买了一把写有"礼让"的折扇,兴奋地说:"六尺巷的故事现在家喻户 晓,今天实地逛了逛,才发现原来这么有底蕴。" 六尺巷因清代大学士张英与邻居吴家互相退让三尺地基而成,是中国邻里和谐礼让的典范。 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了解六尺巷历史及其传承,听取当地传承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等情况。 "我们认真落实总书记要求,通过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智慧的契合点,让六尺巷礼让家风代代 相传,融入社会治理工作方方面面。"张耘说。 在桐城,"六尺巷"文化随处可见:街头墙壁上画着礼让故事,社区张贴着"让三尺"诗句,"六尺 巷"故事被编入学生教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六尺巷小课堂、六尺巷剧社等品牌活动,"相互礼 让、以和为贵"的文明理念广泛传播…… 如今,六尺巷声名远扬。从桐城市社区治理的"六尺巷调解法",到最高法工作报告提出推广"六尺 巷"调解工作法,这条小巷成为传统文化赋能现代治理的经典范本。 不只是在桐城,安徽黄山依 ...
京台青年龙舟竞渡共话友谊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7-05 04:31
近日,2025京台两岸大学生龙舟文化交流活动在北京市通州区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 学、高雄师范大学等两岸12所高校的120余名青年学子齐聚千年大运河畔,鼓桨同行,以龙舟竞渡传承 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两岸交流新气象。 清晨,大运河水阔岸平、波光粼粼,一条条彩绘龙舟在北京通州大光楼码头蓄势待发。 随着鸣笛开赛,10支参赛队伍的鼓点声此起彼伏,桡手们齐声呐喊、奋楫前行,船桨翻飞如群鸟振翅, 一艘艘龙舟如离弦之箭,在水面上演着速度与力量的角逐,将不屈不挠的竞技精神镌刻在浪花深处。这 般热烈的场景,瞬间点燃观众热情,欢呼声如浪潮般席卷运河两岸。 "以前在台湾,基本是在电视上看龙舟赛,从电视里'学'怎么划龙舟,这次活动是我第一次真正参与其 中。"来自台湾辅仁大学体育系的蔡尚麟曾多次来北京参加交流活动,此次在大运河体验龙舟竞渡令他 感到非常兴奋。"每次认识的人、遇到的事都不一样。有些是之前见过的老朋友,再次见面就像老同学 一样,特别亲切、温馨。"他说。 京台两岸大学生龙舟文化交流活动比赛现场。 台胞之家志愿者服务队队员整理龙舟赛装备。 主办方供图 经过激烈角逐,中国科学院大学龙舟队最终拔得头筹。在该队队长贾辉看 ...
民族歌剧《柳柳州》焕新上演
Guang Xi Ri Bao· 2025-07-04 02:22
7月3日,由广西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民族歌剧《柳柳州》作为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廉洁文化优秀 作品展演展示活动"入选剧目,在"文艺中国"视频号和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免费线上展 播。该活动从全国近120部优秀廉洁文化题材剧目中精选37部进行线上展播,自7月1日起陆续上线。 民族歌剧《柳柳州》以唐代诗人柳宗元被贬任柳州刺史的经历为主线,生动描绘了他在治柳四年期 间变革弊政、废除陋习、发展生产、推行教育等一系列施政实践。该剧通过艺术形象的生动塑造,将柳 宗元"官为民役""为天下者本为仁"的民本理念与当代时代精神相呼应,精准契合了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的核心要求。 《柳柳州》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出品,广西文化产业集团联合出品,集结广 西本土顶尖艺术力量组成主创阵容,全部使用广西本土演员,以高纯度的"广西造"实现"最广西"的艺术 表达。作为一部展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民族歌剧,该剧不仅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2025年 度"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2023—2025年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项目,还被列入广 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扶持项目,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和第十二届广西剧展 ...
近镜头·习近平的文化足迹 |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Xin Hua She· 2025-06-30 03:23
新华社西安6月30日电 题:"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新华社记者杨湛菲、郑昕、陈晨 滔滔渭水东去,石鼓山巍然矗立。山脚下,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蕴藏着中华文明密码。 展厅中,镇院之宝何尊陈列于柜中,古朴典雅、浑厚凝重,腹底铭文"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 的文字记载。讲解员滕晓华一如既往为游客认真介绍这一镇院之宝。 "每天都有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大家在一件件青铜瑰宝中,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滕晓华说。 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宝鸡市考察,来到博物院参观。伫立于何尊前,总书记久久凝 思。 "当时,在何尊旁,总书记同我就'中国'的概念进行了交流。"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滕晓华依旧印象 深刻,"总书记问得很详细、很专业。总书记对青铜器及其文化内涵的熟悉、对文物保护传承阐释工作 的重视、对中华文明的深沉热爱,令我们深深动容。" 藏礼于器,以器述史。 "我国青铜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 加强青铜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 "我们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推进青铜器保护研究,加强文物宣传阐释。如今,新技术、新材 料应用到文物修复工作之中,提高了修复的 ...
镜观·回响丨之江潮涌 文脉承新
Xin Hua She· 2025-06-28 13:54
万年上山、五千年良渚 千年宋韵、百年红船 浙水敷文,人文日新 浙江拥有厚重的历史 也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2023年9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听取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 之江悠悠,润泽两岸 上山、跨湖桥、河姆渡、良渚…… 沿着史前重大遗址拾级而上 考古"启明星"计划夯实文明史证 中华文明的薪火生生不息 上山文化是长江下游最早的新石器文化,被誉为"世界稻作文化之源"。下汤遗址是上山文化遗址群中最南的一处。遗址全景式呈现了早期农业 社会的聚落形态和结构,为我国南方早期稻作农业社会万年文化史提供了重要实证。这是在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的一处探方里,可以清晰看到4个新 石器文化阶段的遗存(资料照片)。 图为浙江衢州皇朝墩遗址早期稻田遗存及相关依据(拼版照片,资料照片)。皇朝墩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聚落遗址,年代距今约9300 —8000年,发现有台地、环壕及水稻田等重要遗迹,揭示了上山文化至跨湖桥文化时期的稻作农业聚落,是长江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的生动缩 影。 2023年11月3日在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拍摄的出土稻谷。河姆渡遗址距今有7000年至5300年历史。遗址出土6700余件文物、大 ...
“北京礼物”及非遗文创亮相亚投行年会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 2025-06-28 09:23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6月24日至26日,亚投行第十届理事会年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举办。市文化和旅游局精选12家非遗与 老字号企业及"北京礼物",进驻亚投行年会设置非遗和老字号展览展售区,现场进行展览展售及互动体 验,为参会代表打造了一站式的非遗体验与消费购物场景。 本次参展企业多数具备国家级非遗技艺,企业结合自身特色将10余项非遗体验项目引入会场,深受外宾 的喜爱。工美通过京绣、叶画等非遗技艺展现东方美学,荣宝斋的木版水印复刻名画神韵,吴裕泰以宋 代点茶演绎茶道雅趣,同仁堂现场进行手工搓丸、阿胶熬制,盛锡福展示皮帽制作技艺,戴月轩以湖笔 制作的匠心技艺,让外宾在沉浸式体验中,直观感受中国非遗项目。这种"可触摸、可参与、可感知"的 深度互动,有效打破了文化认知壁垒,向外宾讲述北京故事、中国故事,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外 宾从旁观者转变为文化的体验者与传播者。非遗转化的伴手礼,如"北京礼物"文创产品、冰箱贴、胸 针、景泰蓝饰品、文房用品、茶叶、工艺品等备受欢迎。部分参会代表留下企业信息,明确表示将在会 后前往门店参观、购物。 外宾了解叶画非遗技艺 一、参展企业文化传承与市场活力并重 此次参展的非遗和中华老字号 ...
民航中南空管局开展专题党课学习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文化动力
Zhong Guo Min Hang Wang· 2025-06-27 13:35
马玉环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大力培育优良作风,以文化内化于心,以作风外化于行。在文化方面,要求各 级党组织要以爱国主义强化政治引领,以集体主义精神筑牢安全防线,以诚信文化做到防微杜渐。在作 风方面,一要培养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保持学习韧劲。二是要保持谦虚 谨慎的工作作风,任何时候都不要有骄傲自满的心态,倡导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三是要力戒形式主义和 官僚主义,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正确区分形式和形式主义,提倡务实的文风,克服官僚主义,密切联系 群众。四是要大力弘扬勤俭节约之风,从过紧日子入手,勤俭办好中南空管各项事业。 此次党课内容厚重、案例鲜活,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又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源 泉,更宣贯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刻内涵,为中南空管局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新 动能。中南空管局将持续高质量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火红旗帜引领各级党组织 和全体党员,在建设世界一流空管的新征程中奋勇争先。(编辑:金杰妮 校对:孙文瑾 审核:程凌)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郭瑛 通讯员李敬恒 报道:6月25日上午,民航中南空管局开展专题 党课学习,党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