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Search documents
“哪怕只有一个学生,也要办下去”(一辈子一件事)
Ren Min Ri Bao· 2025-10-08 22:11
青年时期的华介友在东林书院大门前留影。 受访者供图 人物小传 华介友,1935年生,江苏无锡人。1954年毕业于无锡师范学校,筹建起无锡首个少年宫,将快乐教育和 个性化发展贯穿始终;他在东林小学当思想品德课老师期间,尝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故事融入 华介友为孩子们讲解古籍经典。 范 尧摄 "立下志愿,要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 "我以前就是华老师的学生,现在我把孩子也送来了。"学生家长夏海艳说,孩子每周盼着来上课,也因 此爱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个诵读班为何这么有吸引力? "今天我们诵读的是《论语·先进》的一段。"华介友让孩子们打开课本,一句句领读:"莫春者,春服既 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些孩子,大的十二三岁,小的不过 四五岁,有的孩子无法理解古文的意思,华介友就把这些内容转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什么是理想的生活呢?孔子的学生曾点用这样一段话描述了春游的场景,孔子听了很是赞同……"孩子 们仿佛身临其境。 上完书法课,看到窗外秋色正好,华介友便领着孩子们来到一处临水的亭子,吟诵《诗经·关雎》。转 眼,放学时间到了,有的孩子不愿离去。华介友笑着提议:"咱们就像书中那样吟 ...
镜观·回响丨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Xin Hua She· 2025-10-08 12:50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国家强盛、民族复兴 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 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 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蕴含着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深厚力量 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当丰富的文化课程进课堂、入社区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愈发进脑海、入民心 2025年9月26日,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六中学美术教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斯琴(左四)指导学生刺绣。近年来,内蒙古兴安 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呼舒第六中学将当地国家级非遗图什业图刺绣引入校园,开设校本课程,并成立兴趣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 时,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不断刷新中国影史票房纪录,参与电影配乐的贵州省榕江县三宝侗寨的杨想妮和"舞乐蝉歌"团队为更多 人所熟知。乐团成员怀揣"用音乐传递侗族文化,让世界听见侗族大歌"的共同梦想,将侗族大歌推向更广阔的舞台。这是2025年4月22日,杨 想妮在贵州省黎平县肇兴镇厦格侗寨教前来研学的孩子们唱侗歌。 2025年6月12日,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学生在练习黎族鼻箫。近年来,海南省五指山市打 ...
指尖上的非遗光影里的戏韵共赴一场传统文化盛宴
Shan Xi Ri Bao· 2025-10-08 01:41
一步一景、一景一戏,让游客在国风潮流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中感受节日的喜庆祥和。10月7日,位于陕西省文化 馆曲江馆区的省非遗体验中心热闹非凡,非遗研学课程、民歌展演、皮影戏表演等精彩互动展示活动轮番开展。 皮影戏表演区的白色幕布后,皮影艺人操控着精美的皮影人,在高亢的唱腔和铿锵的锣鼓声中演绎着一个个耳熟 能详的民间故事。光影映照下,色彩鲜艳的皮影人物在灵动逼真的动作中,吸引了众多小"粉丝"前来一探究竟。 "这几天,我和孩子先后体验了插花、面塑、结绳等非遗体验课程,昨天还参加了《月满中秋·诗韵非遗》中秋诗 会。在这里收获了一场心灵的旅行,非常棒!"市民杨璐一边展示着自己编制的中国结一边说。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省文化馆、省非遗体验中心以'月圆国盛——非遗拾趣游园会'为主题,策划了一系列集体 验、观赏、互动于一体的非遗研学与展演活动,让市民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在亲自动手、亲自探索、亲身感受的过程 中,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省文化馆馆长邵怡介绍,此次游园会持续至10月8日,希望更多人在可 观、可玩、可学、可购的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记者:柏桦文) 扇面绘团圆,笔墨寄情思。"月饼主题扇画"研学课 ...
人民日报: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 2025-10-06 23:13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文化是灵魂。" 一个多月前盛大阅兵仪式所激发的爱国情感仍然炽热。10月的北京,秋意正浓,天安门广场红旗猎猎, 人们在这里感悟历史与文化,满怀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自豪。 "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 业而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话语,激荡起亿万人民的爱国情、报国志。 民族复兴需要精神引领,思想光辉照亮奋斗征程。 2023年10月,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 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科学真理价值、博大文化胸怀和鲜明实践品格,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文化实践 中不断彰显,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气壮山河—— 《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经典歌 曲连唱,串联起从苦难觉醒到浴血抗争、再到走向胜利的壮阔历程。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感人至深—— 今年,《习近平经 ...
陕西各地举办“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
Shan Xi Ri Bao· 2025-10-06 00:03
秋风送爽,双节同庆。9月28日晚,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文化活动在商洛市柞水县终 南山寨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宣部文明实践局、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等单位主办,陕西省委宣传部(省 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商洛市委、市政府承办。 活动以"月圆三秦·欢聚终南"为主题,以"团圆 传承 新风 欢聚"为主线,分为实地调研、文明实践观 摩、文艺演出3个环节,倾力打造了一场全民共参与、共团圆的沉浸式中秋民俗文化体验暨新时代文明 实践活动,吸引1500余人次参与。 "逛非遗展示区时,我听了柞水渔鼓,深切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魅力。"西安游客孙婕说。 活动不仅为群众献上了一场中秋文化盛宴,还推动柞水的生态美景与文明实践成果深度融合,提升 了柞水地域文化知名度与旅游吸引力,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记者 文超) 新时代文明实践集市上,15个特色展位整齐排列,非遗、文创产品、柳范书画文化、文明实践、移 风易俗五大展示区前人潮涌动。在文明实践展区,普法宣传、健康义诊等文明实践活动贴近民心;在非 遗展区,精湛的秦绣、烙画等技艺令人赞叹;在移风易俗宣传区,快板宣讲清脆响亮,群众在互动中零 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
礼颂盛世 共谱华章——全国举办多彩文化活动欢度2025年国庆
Xin Hua She· 2025-10-04 03:32
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 礼颂盛世伟业,共谱时代华章。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艺演 出和文化活动在全国蓬勃开展,为人民群众增加了多层次、高质量的文化供给,绘就出新时代文化繁荣 发展的生动画卷。 红色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金秋时节,黑龙江汤原县城广场上,国旗在微风中舒展,《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庄严回荡,点燃了市 民愈加炽热的爱国热情。 百余人手挽手,摆成一颗巨大的五角星,十名旗手高擎红旗沿星轨奔跑,风鼓红旗猎猎作响,引来阵阵 喝彩。 "这些沉浸式体验让爱国情怀可触可感、让红色教育走进烟火日常、让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代代传 承。"汤原县吉祥乡党委宣传委员董亚茹说。 今年国庆假期,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不仅融入日常烟火,也在激昂旋律中激荡共鸣。 江西吉安保利大剧院内灯火通明。在一曲磅礴的《庆典序曲》中,"薪火相传 乐颂山河"国庆音乐会拉 开序幕。 正在举行的"2025井冈山红色文化音乐周"中,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中央歌剧院等院团将带来9场红 色文化主题音乐会。 秋风送爽,北京园博园内,掌声、喝彩声与乐声交织,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的精彩剧目轮番上演。 昆曲《李佩先生》、赣剧《白蛇传》、秦腔《花亭相会》… ...
假期文博游火热 公众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Yang Guang Wang· 2025-10-04 01:02
央广网北京10月4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庆中秋假期, 各地文博场馆推出多场主题展览与特色活动,让公众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这个假期,"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大展在北京故宫午门对公众开放,备受关注的北 宋《清明上河图》与东晋《伯远帖》、唐代《五牛图》等一批历经流散的"顶流"书画珍品震撼亮相。从 昔日深藏宫禁的帝王私藏,到今日全民共享的文化瑰宝,《清明上河图》见证了"国运兴则文运兴"的历 史真谛。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许彤:在百年院庆中它再次出现,和院庆展的主题、百年院史的历程息息相 关。我们在展厅能看到这样的作品,它背后是非常艰难的。 在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互动体验区里欢声笑语不断。工作人员欧阳子谦介 绍,通过学习和体验六博棋,不少青少年对汉代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欧阳子谦:我们会详细介绍游戏规则,游客和我们下一盘棋,我们会发放一些"金币"或者"银币", 可以适当兑换一些奖品。 李磊:我的感受是课本上的文物在这里都能直观地看到,还能亲手体验钻木取火这些神奇的项目。 西安半坡博物馆馆长马遥:我们升级了研学项目、开发了新的课程。推出好看 ...
文化新观察·聚焦国庆中秋假期|礼颂盛世 共谱华章——全国举办多彩文化活动欢度2025年国庆
Xin Hua Wang· 2025-10-03 12:04
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 题:礼颂盛世 共谱华章——全国举办多彩文化活动欢度2025年国庆 新华社记者 礼颂盛世伟业,共谱时代华章。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和文化活动在全 国蓬勃开展,为人民群众增加了多层次、高质量的文化供给,绘就出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画卷。 红色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金秋时节,黑龙江汤原县城广场上,国旗在微风中舒展,《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庄严回荡,点燃 了市民愈加炽热的爱国热情。 百余人手挽手,摆成一颗巨大的五角星,10名旗手高擎红旗沿星轨奔跑,风鼓红旗猎猎作响,引来 阵阵喝彩。 "这些沉浸式体验让爱国情怀可触可感、让红色教育走进烟火日常、让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代代 传承。"汤原县吉祥乡党委宣传委员董亚茹说。 今年国庆假期,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不仅融入日常烟火,也在激昂旋律中激荡共鸣。 江西吉安保利大剧院内灯火通明。在一曲磅礴的《庆典序曲》中,"薪火相传 乐颂山河"国庆音乐 会拉开序幕。 正在举行的2025井冈山红色文化音乐周中,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中央歌剧院等院团将带来9场 红色文化主题音乐会。 首场音乐会上,当《我爱你中国》的旋律响起,退役军人袁有明忍不住湿了眼 ...
2025海南海外联谊会中秋诗会举行
Hai Nan Ri Bao· 2025-10-02 01:00
Core Viewpoint - The "Mid-Autumn Poetry Festival" organized by the Hainan Overseas Friendship Association aims to showcase Hainan's cultural heritage and promote the achievements and opportunities of the Hainan Free Trade Port to the overseas community [2][3] Group 1: Event Overview - The poetry festival took place on the evening of September 29 in Haikou, focusing on the theme of Hainan Free Trade Port [2] - The event featured three main sections: "Hometown of the Moon: Deep Affection," "Tides Surge in Qiongzhou: Poetry Celebrating Hainan," and "Beauty of Free Trade: Together Towards the Future" [2] - The festival included various performances that highlighted the emotional connection of Hainanese people worldwide to their homelan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ainan Free Trade Port [2][3] Group 2: Cultural Significance - The event served as a high-level cultural exchange and emotional connection platform, promo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Hainan Free Trade Port [3] - The festival has been held four times since 2022, becoming a brand event for the Hainan Overseas Friendship Association, gaining widespread attention and affection from Hainanese people both domestically and abroad [3]
“洋学生”中国说|丹青送祝福!多国留学生学习体验中国书法:“我爱你中国”
Huan Qiu Wang· 2025-10-01 08:49
书香墨宝,沁人心脾。在国庆中秋双节来临之际,西安工业大学的留学生们现场学习体验中国书法文化,用丹青写下对中国的热爱和美好祝福,沉浸式感受 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留学生们用毛笔一笔一划地写下"祝福中国""我爱你中国",并向大家展示。尽管笔触仍显生涩,但每一笔都写得格外认真。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留学生一文 表示,自己非常喜欢中国的文化,尤其是中国书法。这是她第一次用毛笔写字,"原来每一个笔画都有生命,相信未来也会有更多留学生在文化交流中爱上 中国书法,爱上中国"。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回望过去,各种文明相互遇见、彼此成就,书写了美美与共、交流互鉴的灿烂篇章。展望未来,文明交 流互鉴将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中国理念、中国倡议、中国方案将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 性。 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名录》。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提升和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中国书法也日渐走向世界,成了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纽带,为繁荣世界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