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捕集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中国科协发布2025重大科技问题难题多项化学化工项目入选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7-11 02:45
中化新网讯 7月6日,第27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在北京举行。主论坛上,中国科协发布了2025重大科 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多项化学化工类技术问题或难题入选。 中国化学会推荐的"准金属替代过渡金属用于精准合成与催化反应的可行性研究"成功入选2025十大前沿 科学问题。准金属替代过渡金属实现精准化学合成,将重塑科学认知边界,打破传统过渡金属催化的思 维定式,开辟化学合成新理论与方法体系。该问题的突破将带动多学科交叉创新,大幅削减生产成本, 创造巨大经济价值,推动药物研发、材料革新,改善医疗与生活质量,引领化学合成迈向更高效、绿 色、智能的新时代。 成功入选2025十大前沿科学问题还有"多维度、可重构超分子机器组装"。该问题的突破将在科学层面构 建可逆、可重构的组装体系,从"分子合成导向"转向"功能组装导向",形成超分子机器专用表征体系; 在技术革新层面,微/纳机器人的集群行为控制为分子机器提供设计范式,使得超分子机器有望成为继 芯片、人工智能后的下一代技术制高点。 "新一代低能耗低成本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入选2025十大工程技术难题。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是化石燃料低 碳利用的技术支撑。通过新一代碳捕集技术 ...
碳捕集、芯片互连……今年,这30个科学问题难题值得关注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7-06 07:12
7月6日,南都记者从第27届中国科协年会获悉,中国科协在主论坛现场正式发布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 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共有30个问题难题入选。 7.多维度、可重构超分子机器组装 据了解,本年度征集发布活动由80家全国学会共同组织。第一阶段由56位战略科学家推荐90个问题难 题,覆盖数理化基础科学、地球科学、生态环境、制造科技、信息科技、先进材料、资源能源、空天科 技、农业科技、生命健康等十大领域23个细分方向。第二阶段由23位战略科学家组成终选学术委员会, 从前沿性、引领性、创新性、战略性四个维度严格评议,评选出10个前沿科学问题、10个工程技术难题 和10个产业技术问题。 十大前沿科学问题包括: 1.流形的拓扑和几何分类 2.希格斯粒子性质和质量起源 3.准金属替代过渡金属用于精准合成与催化反应的可行性研究 4.台风路径异常与强度突变 5.宏观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形成机理与系统间相互作用机制 6.基于密码学视角的人工智能安全新理论和防护体系 8.暗能量与哈勃常数危机 9.作物野生近缘种在提升栽培种抗逆特性的育种潜力 10.人体微生态与宿主的交互调控机制 十大工程技术难题包括: 1.复杂模型的设计-仿真- ...
涉及暗能量、台风路径异常……2025重大科学问题、技术难题等发布
Yang Shi Xin Wen· 2025-07-06 02:42
今天,中国科协发布了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 十大前沿科学问题 流形的拓扑和几何分类 希格斯粒子性质和质量起源 准金属替代过渡金属用于精准合成与催化反应的可行性研究 台风路径异常与强度突变 宏观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形成机理与系统间相互作用机制 基于密码学视角的人工智能安全新理论和防护体系 多维度、可重构超分子机器组装 暗能量与哈勃常数危机 作物野生近缘种在提升栽培种抗逆特性的育种潜力 人体微生态与宿主的交互调控机制 十大工程技术难题 复杂模型的设计-仿真-制造一体化算法与理论 煤炭与共伴生能源资源一体化开发技术 新一代低能耗低成本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先进航空机载系统能量综合与智能管理 大宗食品原料及高值配料的生物制造技术 建立基于临床和多组学大数据的新药研发体系 十大产业技术问题 深海规模化采矿装备与环境扰动抑制 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外调水-海水协同利用与治理技术 面向通信与智能融合的智简网络技术体系 生物制造复杂器官 突破大型及超大型海水淡化工程高端装备进口瓶颈 超超临界汽轮机叶片抗氧化性能提升 面向深空资源开发的自主采矿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研究 面向产业的智能无人系统自主能力评测 ...
全球首次船对船液态二氧化碳接卸完成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7-01 23:50
液态二氧化碳的高效安全转运,是船舶碳捕集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此船对船液态二氧化碳接卸, 成为破解海上碳转运难题的关键。 "船对船液态二氧化碳接卸作业,涉及精密的船位控制、复杂的管道连接与压力管理,任何细微操作偏 差都可能带来风险。"苏毅介绍,在此次洋山港船对船液态二氧化碳接卸过程中,七一一所碳捕集团队 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与各相关方密切配合,最终完成了这一全球首创性实践。相较于船岸接卸模式, 船对船接卸显著提升了操作灵活性,使快速响应不同海域船舶二氧化碳接卸需求成为现实,为航运业大 规模应用碳捕集技术扫除一大障碍。 转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薛佳红 刘欣 记者代小佩)记者6月30日从中船集团七一一所获悉,我国日前在上海 洋山港完成全球首次船对船液态二氧化碳接卸作业。这标志着我国率先构建"二氧化碳捕集—液化存储 —船对船接卸再利用"的生态闭环。 这项作业由七一一所凭借其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套全流程船舶碳捕集(OCCS)系统,与上港集团能源公 司、上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七一一所自主研发的OCCS系统具有国际领先性能,实现了二氧化碳综合捕集率超80%、捕集纯度 99.9%。"去年4月底,我们在洋山港完 ...
海合会地区化工贸易机遇与挑战并存
虽然GCC地区仍将继续发挥天然气的成本优势,但其成员国也将致力于能源转型。萨杜恩表示,GCC 地区国家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能源结构的25%~50%调整为可再生能源。该地区也在大力投资碳捕 集、利用和封存(CCUS),目前每年捕集440万吨二氧化碳,占全球CCUS产能的10%。而制氢则是GCC 地区能源转型的另一个重点,阿曼、阿联酋和沙特都确立了雄心勃勃的目标。阿曼到2030年每年将生产 100万吨的氢气;阿联酋到2031年每年将生产140万吨的氢气;沙特到2030年每年将生产400万吨的氢 气。(庞晓华) 萨杜恩说:"GCC地区的化工企业正将投资转向特种弹性体、原油制化学品,以及包装和电动汽车材料 等下游领域。该地区的化工装置利用率约90%,远高于全球多数同行,只要该地区化工生产商继续降低 可变成本,并扩大产品种类,就能更好地应对油价波动。" 此外,供应链弹性也已成为GCC地区化工生产商的关键优势。萨杜恩表示:"最近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 冲击,或天气导致的运河中断,都证实了领先企业不能只是被动反应,而是必须预测、适应并抓住动荡 带来的机遇。" 针对这些问题,萨杜恩提出了4点对策。一是出口路线的灵活性,二是 ...
MHMarkets迈汇:巨头竞逐“碳捕新赛道”
He Xun Wang· 2025-06-30 12:56
根据能源咨询机构Wood Mackenzie的最新报告,到2050年,全球CCUS处理能力预计将扩大至每年2,061 百万吨,是当前水平的28倍,市场总价值有望突破1.2万亿美元。MHMarkets迈汇表示,目前全球已有 约50个CCUS项目投入运营,年总捕集能力为5,100万吨,投资承诺金额累计达800亿美元,集中分布在 美国、加拿大和欧洲。 然而,WoodMac对中期发展保持谨慎,预计未来十年增长可能低于预期22%。主要掣肘因素包括美国立 法进程的不确定性以及亚洲市场政策落地缓慢。此外,大多数国家可能难以在2050年前实现碳捕计划的 全部目标,最终执行率或仅为50%至70%。更关键的是,即使全球按计划推进,点源捕碳在全球减排中 的占比仅为4%,远低于实现气温控制目标所需的6%。 MHMarkets迈汇分析表示,尽管全球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仍面临政策和执行层面的挑 战,但这一市场正迅速演变为能源巨头的"新战场"。尤其在碳中和与绿色转型背景下,传统油气公司正 加速布局,将其视为未来十年盈利与转型的核心引擎。 尽管如此,MHMarkets迈汇认为,这反而为传统能源企业开辟了全新赛道。美国45Q条款 ...
首钢朗泽拟全球发售2015.98万股H股 7月9日上市
Zhi Tong Cai Jing· 2025-06-29 23:31
集团打算将自本次发售收到的所得款项净额2.84亿港元(假设发售价为16.69港元(即发售价范围的中位 值))用于以下目的:约37.9%预计将于未来三年用于资助集团在内蒙古包头建设和开发SAF生产设施的 费用;约21.2%预计将在未来两年用于集团的河北首朗二期生产设施;约11.4%预计将用于未来三年内菌 株、生产设备及工艺以及集团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以提升集团的生产效率;约14.1%预计将 用于集团四个生产设施的技术升级(包括生产过程的发酵、预处理及污水处理部分的升级);约5.3%预计 将用于未来三年内的新产品的开发;约10.0%预计将用于一般公司用途和营运资金需求。 集团是一家从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行业(亦称为CCUS行业)的公司,主要专注于通过碳捕集和利用技 术生产乙醇及微生物蛋白等低碳产品,并提供低碳综合性解决方案。自2011年成立以来,集团深耕于 CCUS行业。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集团是CCUS行业中首家利用经过验证的合成生物技术实现 低碳产品生产商业化及规模化的公司。集团实现了将集团的合成生物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多个突破性 创新。例如,集团完成了全球首套利用钢铁厂、铁合金厂产生的含碳工 ...
业界研讨工业碳捕集技术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6-27 02:35
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蔡军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工业过程燃烧中碳捕集共性关键技术与示范"项 目成果。该项目构建了高浓度二氧化碳氛围下焦炭燃烧—生料分解耦合模型,开发了宽燃料适应性的煤 粉流态化自预热富氧低氮燃烧技术、多元燃料通用高温预热强湍动富氧低氮分级燃烧技术以及用于二氧 化碳分离的嵌段聚合物混合基质膜,为未来研究团队开展深入科学研究和共同应对工业领域深度碳减排 奠定了基础。 随后,工程热物理所正高级工程师高鸣介绍了该所近期在高碳能源低碳利用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中国 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徐文青、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李胜、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孙楠 楠、中南大学副教授刘磊分别介绍了各自在碳捕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化新网讯 6月20日至21日,洁净煤"碳"索(十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工业过程碳捕集关键技术 学术沙龙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召开。会议以"探索典型工业过程碳捕集技术新路径,构建碳 捕集全链条高效协同新体系"为主题,聚焦工业领域碳捕集技术创新与应用,交流科研难题和痛点。 工程热物理所所长陈海生表示,碳捕集技术作为实现工业降碳的重要手段,其发展水平和应用效果直接 关系到我国" ...
新股消息 | 首钢朗泽通过港交所聆讯 深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行业提供低碳产品
智通财经网· 2025-06-26 23:53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港交所6月27日披露,北京首钢朗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首钢朗泽)通过港交所主板上 市聆讯,国泰君安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未来发展机遇上,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全球CCUS行业的年投资额预计将从2023年的126亿美元增至2028 年的768亿美元,预计同期以43.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作为碳排放量大国,中国CCUS行业的年投资额预计将 从2023年的人民币216亿元增至2028年的人民币993亿元,预计同期以35.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公司对客户依赖度较高。于往绩记录期间各年,公司自五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分别占各年度总收入的82.1%、86.0% 及78.9%。于往绩记录期间各年,公司自最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分别占各年度总收入的37.5%、 46.5%及26.3%。 招股书显示,首钢朗泽是一家从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行业(亦称为CCUS行业)的公司,主要专注于通过碳捕集和 利用技术生产乙醇及微生物蛋白等低碳产品,并提供低碳综合性解决方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公司是全球CCUS行业中唯一一家利用经过验证的合成生物技术实现低碳产品生产 商业化及规模化的公司。公司实现了多个突破性创 ...
含蓝藻的3D打印材料拥有双重固碳能力
Ke Ji Ri Bao· 2025-06-25 23:33
实验显示,这种材料在长达400天的时间里持续捕获二氧化碳,其中大部分以矿物形式储存下来,每克 材料平均固碳约26毫克,远高于许多传统的生物方案,同时也可与循环混凝土的矿化处理效果媲美(约 7毫克/克)。实验还证实,这些被包裹的蓝藻在材料中持续高效运作了一年以上。 蓝藻具有极高的光合效率,哪怕是微弱的光照,也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生物质。与此同时,光合作 用还会改变细胞外的化学环境,使得碳酸盐(如石灰)等固体矿物沉淀生成。这些矿物是另一种形式的 碳汇,相较于生物质,其储碳更加稳定。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利用蓝藻是天然的"筑造者"这一特性,研究团队意外发现,这些矿物会沉积在材料内部,从而增强其机 械强度。也就是说,蓝藻通过逐步"硬化"原本柔软的结构,为材料带来了自我强化的能力。 据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报道,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将光合细菌蓝藻稳定 地包裹进一种可3D打印的水凝胶中,研制出一种能够生长、具有活性的材料,可在阳光和人工海水中 自行生长,并主动从空气中移除二氧化碳。 包裹蓝藻细胞的基础材料是一种高含水量的水凝胶。既能传导光线和营养,又让蓝藻均匀分布其中。为 了让蓝藻尽可能长久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