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

Search documents
英媒:中国煤炭腹地为绿色未来奋斗
Huan Qiu Wang· 2025-07-12 03:32
中国领导人表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会放缓。绿色转型是应 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这个问题对山西尤为重要。这场转型还将对全球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中国 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强劲势头令最乐观的环保主义者也感到震惊。最近的分析表明,中国的碳排放量 正在下降。 英国《卫报》文章,原题:中国煤炭腹地正为更绿色的未来而奋斗 满身煤尘的徐小波(音)想知 道,为什么刚获得机械学学位的他要在煤层中采选煤块。这名年轻人坐在大同的一座煤矿外说:"刚毕 业时,我怀有远大梦想……我不喜欢挖煤工作。" 但随着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迅速前行,逐渐远离数千 年来曾为中国提供动力的煤矿,徐在家乡山西找到了更光明的未来,开始从事兼职导游工作,"我真的 很爱家乡,希望更多人能看到它不是个遍布煤尘和重污染的地方。"徐的个人经历也是中国最大产煤省 份山西希望大规模模仿的经历,但挑战巨大,因为当地经济曾依赖污染严重的煤炭资源。随着中国制 定"十五五"规划,分析师们密切关注中国如何在绿色议程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间寻求平衡。 与丰富的煤炭储量一样,山西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只是尚未完全找到如何更好开发的方法。这 点在该省临汾市隰县 ...
(经济观察)中国航海向“新”逐“绿” 加速与前沿技术深度融合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12 03:19
中新社海南博鳌7月12日电 (记者 王子谦)"利用人工智能建立精准模型计算油耗,2024年即使船只大规 模绕航好望角,仍然实现碳减排约15.6万吨。"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朱碧新在此间 举办的2025年中国航海日活动上介绍,企业将人工智能与航运业深度融合,产生显著效益。 作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运船队,建成全球最大的世界级 港口群,国际海运量占全球近1/3。当前,随着新质生产力发展与绿色转型不断推进,中国主动 向"新"逐"绿"。 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同时,中国加速航运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积极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关键 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推广。 中国交通运输部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运营和在建的LNG动力船舶规模已占全球总量的35%以上,电动 船舶应用领跑全球,国际集装箱枢纽海港港内作业绿色集卡占比突破60%,全国主要港口岸电覆盖率超 过90%。 7月2日,中国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在海南洋浦港完成首次国产绿色甲醇加 注。甲醇的原料并非来自传统化石能源,而是取自城市餐厨垃圾、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沼气, 首次验证了国内绿色甲醇"产供 ...
中国连续15年制造业全球领跑,规模优势创新升级共推高质量发展
Sou Hu Cai Jing· 2025-07-12 02:50
来源:热点解码局 中国连续15年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是规模优势与创新升级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核心数据、产业升 级、支撑因素及未来挑战四个维度综合分析: 核心数据与全球地位 规模与持续性 增加值: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突破40.5万亿元,连续15年居全球第一,占全球制造业比重约30%,超过 美、日、德三国总和。 工业品产量:220余种主要工业品(如光伏组件、新能源车、船舶、工程机械)产量全球第一,涵盖电 子、机械、化工等领域。 全产业链优势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涵盖41个工业大类、666个工业小类,供应链自主可控率达90%以 上。工业机器人密度达每万人470台,全球第三,生产效率提升显著。 ⚙️ 产业升级与技术突破 高端制造自主化 技术攻坚: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C919大飞机、CR450高铁、深海探测装备实现自主突破,填 补"卡脖子"领域空白。 新质生产力: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量超1300万辆(占全球60%),光伏组件占全球80%份额,人形机器 人、AI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 出口贡献:2024年货物出口总额6.16万亿美元,连续7年全球第一,全球50%钢铁、60%家电、80%空调 依赖中国供应 ...
王毅的马来西亚48小时:密集出席东盟会议,同俄日美多国外长互动
Xin Lang Cai Jing· 2025-07-12 01:15
2025年7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吉隆坡会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双方就中美关 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外交部官网 图 据央视新闻报道,7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吉隆坡会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双 方就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外交部网站7月10日刊发消息称,中国-东盟外长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王毅同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 代表共同主持,东盟各国外长、东盟观察员及东盟秘书长与会。在东亚合作年度系列外长会期间,王毅 将出席东盟与中日韩外长会、东亚峰会外长会和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此外,王毅还会见了越南、孟加 拉国、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多国外长或外交负责人。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周士新在接受智通财经(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尽管 中国—东盟外长会属于年度例行会议,具有一定的程序性,但此次会议仍充分体现了中国推动与东盟深 化合作的长期方向与一贯立场。 中国与东盟推动深化合作 在出席中国—东盟外长会期间,王毅外长介绍了中国东盟合作成果,并提出包括"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的典范"在内的四点建议。 在本次东盟系列 ...
“十四五”的高分成绩单(望海楼)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7-11 21:25
"中国'十四五'发展成果超出预期。"这两天,路透社、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多家外媒关注到国家发展 改革委最新公布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 为何说超出预期?看一组数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各项主要指标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 命、粮食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经济总量连跨3个10万亿元台阶,增量预计在35 万亿元以上、超过世界经济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这五年,中国取得了新的开创性的进展、突破 性的变革、历史性的成就,成为世界发展最稳定、最可靠、最积极的力量。 跃动的数据中,有增活力、添动力的"加法",也有调结构、破壁垒的"减法",这构成五年来中国经济社 会发展的生动韵脚—— 风雨兼程五年路。走过这五年,中国的制度优势更加巩固、创新活力更加强劲、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发 展基础更加坚实,"十四五"必将在中国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向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十 五五"发展前景将更加光明。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责编:卫嘉、白宇)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中国以经济总量之增与能耗强度之减,与世界携手向前。经济增长与碳减排曾被不少人认定为不可兼得 的"鱼"和"熊掌"。但中国坚持"绿 ...
前海航运扬起更多“绿帆” 《深港甲醇加注作业安全核查指引》发布
Shen Zhen Shang Bao· 2025-07-11 16:51
【深圳商报讯】(记者范宏韬)近期,深圳海事局、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联合发布《深港甲醇加注作业安 全核查指引》。该《指引》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海事处支持同步作为可参考的技术指引在香港发 布,为深圳、香港水域内甲醇燃料加注作业提供了具体操作的参考标准。《指引》将有力推进船用绿色 燃料加注区域合作,为深港合力共建全球船用绿色燃料加注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2023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创新海事服务支持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的意 见》,要求建立健全前海现代航运业与港澳协调联动、市场互联互通、创新驱动支撑的发展模式,大力 支持前海合作区推进开展液化天然气(LNG)、甲醇等船用绿色燃料加注。 业内有人指出,在全球航运界积极推进绿色转型的当下,甲醇动力船舶订单呈爆发式增长,2025年将交 付的285艘新造替代燃料船舶中,约25%已采用甲醇燃料,绿色燃料加注能力成为衡量港口国际竞争力 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深港在协同推进船用绿色燃料加注领域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两地均已实现液化天然气 (LNG)燃料船对船加注。在此背景下,深圳海事局积极作为,梳理研究国内外相关公约法规、技术 标准要求,充分吸收国际甲醇燃料加注作业经 ...
克拉克森史蒂夫·戈登:全球航运业扰动中见韧性,中国地位关键
Xin Hua Cai Jing· 2025-07-11 07:58
史蒂夫·戈登指出,中国航运业经历了从增长迅速到高质量发展的历程,中国造船厂处于绿色转型的前 沿。今年年初,欧盟和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一系列减排新规,为未来船舶减排设定了技术和经济标准。在 此背景下,许多航运公司积极加码绿色投资,探索使用替代燃料。"我们看到节能技术在新船和改造项 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中国企业和造船厂正走在这些创新趋势的前沿。"史蒂夫·戈登说。据悉, 目前全球7%的海运船队使用替代燃料,史蒂夫·戈登预计这一比例将达到20%。 据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统计,2024年,全球航运货物吞吐量达126亿吨,占全球贸易运输的90%以上;邮 轮客运量为3500万人;离岸工业,包括海上油气和海上风电保持增长。另一方面,受地缘政治事件等因 素影响,航线绕行更为频繁,吨英里数增长高达6%。史蒂夫·戈登分析认为,从近期趋势来看,由于经 济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贸易增长疲软,在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干扰下,以上数据表明航运 业发展表现出韧性。"在俄乌和红海局势紧张的背景下,全球集装箱贸易今年上半年仍然实现3%到4% 的增长,但随着不确定性的增多,下半年航运业走势将更加复杂。"史蒂夫·戈登说。 近年来,中国在航运业取得 ...
新华社丨“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输送天然气突破1000亿立方米
国家能源局· 2025-07-11 03:03
作为我国"十四五"期间建成的重要能源基础设施和"四大能源通道"东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 气南下"能源大通道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途经9个省区市,自2019年北段投产、2024年全 线贯通以来,日均输气量超1.1亿立方米,年输气能力达380亿立方米,可满足1.3亿户城市家庭全 年用气需求,惠及沿线4亿多人口,有效保障了东三省、京津冀、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稳 定供应。 超级管道筑牢能源安全防线。作为我国第一条关键设备和核心控制系统全面国产化的长输管道,这 条"能源主动脉"的建成打破了多项技术壁垒,零下40摄氏度高寒地区施工技术填补国内空白,36 台大功率压缩机组、核心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实现100%国产化,在国内首次实现宽度0.3mm环焊 缝开口裂纹、直径3mm针孔缺陷检测,研发形成光纤安全预警、视频智能识别、无人机智能巡检、 智能阴保等技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管道巡护模式,标志着我国长输管道建设从"技术引 进"迈向"自主创新",为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管道建设运营提供实践样本。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 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 ...
“北气南下”输送天然气破1000亿立方米
Ke Ji Ri Bao· 2025-07-11 00:21
据介绍,这条能源大动脉的建成打破了多项技术壁垒:零下40摄氏度高寒地区油气管道施工技术填补国 内空白;36台大功率压缩机组、核心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实现100%国产化;在国内首次实现油气管道 宽度0.3毫米环焊缝开口裂纹、直径3毫米针孔缺陷检测。 黑河7月10日电 伴随压缩机的轰鸣声,天然气从黑河首站源源不断地沿着管道一路南下。记者从国家管 网集团获悉,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 超2000天。这意味着,作为我国第一条关键设备和核心控制系统全面国产化的长输油气管道,该能源大 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是我国"十四五"期间建成的重要能源基础设施。它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 途经9个省(区、市)。自2019年北段投产、2024年全线贯通以来,其日均输气量超1.1亿立方米,年输 气能力达380亿立方米,可满足1.3亿户城市家庭全年用气需求。这条能源大通道惠及沿线4亿多人口, 有效保障了东三省、京津冀、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稳定供应。 "作为我国四大能源通道之一,'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与东北管网、西气东 ...
上市公司频揽大单 新能源与算力领域站“C位”
Zheng Quan Ri Bao· 2025-07-10 16:15
7月10日,苏州工业园区和顺电气(300141)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顺电气")发布公告称,公司与 上海京能领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就中标项目签订《设备采购合同》,合同设备含税总价1.95亿元,供 应周期为3年,项目总需求为30套移动电源综合系统,将分批供货。该合同的履行预计对公司2025年度 及未来年度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6月份以来,上市公司频频签订大额合同,其中,新能源(光伏、储能、新能 源汽车产业链)与算力领域表现尤为突出,成为订单集中的核心板块,彰显出这些行业强劲的发展动能 与市场需求。 新能源赛道多点开花 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分支,光伏产业的订单规模较为突出。6月中旬,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 伏和智慧能源&储能及电池技术与装备(上海)大会暨展览会成功举办,展会期间众多光伏企业集中达成 合作。例如,协鑫集成(002506)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鑫集成")与申能股份(600642)有限 公司(以下简称"申能股份")旗下子公司签署1.2GW(吉瓦)光伏组件合同。据悉,申能股份于2024年启动 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73亿元,预计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