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战
icon
Search documents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58场在辽宁沈阳举办 宣讲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
Xin Hua Wang· 2025-06-12 13:51
"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有可能,中国抗日战争才能胜利。"李蓉认为,面对国家 和民族生死存亡,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 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 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 李蓉强调,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今天,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 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幸福美 好生活。 本次活动由辽宁省委宣传部、光明网承办,沈阳市委宣传部、辽宁广播电视台协办。光明网、光明日报 客户端对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 新华社沈阳6月12日电(记者高爽)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 158场活动12日在辽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李蓉作题为 《中流砥柱——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的演讲。 宣讲中,李蓉以丰富的史料文献为支撑,从多个维度阐释"中国共产党成为中流砥柱是中国抗战胜利的 关键"这一主题,包括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 ...
不朽的战歌(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Ren Min Ri Bao· 2025-06-11 22:11
太行山风景。 程乐意摄 《在太行山上》部分曲谱。 资料图片 87年前的5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太行山剧团"(以下简称太行山剧团)组建。团名寓意是像太 行山一样雄伟坚强,永远和太行山军民在一起,团结抗日,争取最后胜利。 我的父亲阮章竞被朱瑞将军任命为太行山剧团的政治和艺术指导员。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来自武汉的 信件,是老师冼星海寄来的歌咏作品《中国的孩子》《我们歌唱祖国》,以及他与桂涛声合作的歌曲 《在太行山上》。 1937年12月26日,冼星海在汉口火车站,送自己的学生阮章竞加入到以桂涛声为首的投笔从戎小队中, 他们的目的地是华北前线。父亲是在上海一个指挥训练班上与冼星海先生相识的。先生听这个青年嗓音 出众,课后便招呼父亲近前说话。一听口音,竟是珠江西岸的同乡,于是父亲成了冼星海的入门弟子。 父亲回忆说:"我是在中华民族最紧急、最危险的时候认识先生的。他对我的关怀和教诲,我永远不会 忘怀!"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23岁的父亲悲愤交加,决心以血报国,遂请冼星海帮他找一条上阵杀敌的路。恰 好桂涛声要北上,于是就有了汉口车站的送别。那时桂涛声作词的歌曲《歌八百壮士》,正激励着全民 族的抗日热情。桂涛声带 ...
抗日战场上,他的军号始终嘹亮(时空对话)
Ren Min Ri Bao· 2025-06-11 00:15
马章锁与志愿者一起包粽子。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张文摄 站在烈士陵园台阶下,面对一座座烈士墓碑,马章锁昂首挺胸、抬起右手,做出吹号的姿势。此时,耳 畔仿佛又响起那嘹亮的军号声,一幕幕抗战场景浮现眼前。 每次来到烈士陵园,马章锁都会将所有勋章整齐地戴在胸前。那些枪林弹雨的日子,浓缩在一枚枚勋章 上,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 司号员肩负什么责任? "司号员与司令员只是一字之差,身后同样是千军万马" 1924年,马章锁出生在宁夏盐池县一户贫苦农家。1936年,红军解放盐池县,红十五军团在各村宣传抗 战形势,动员群众参军保家卫国。当时才12岁的马章锁以给地主家放羊为生。他看到红军军纪严明、官 兵平等,还教穷人读书识字,便报名参加了红军。 机灵好学的马章锁,很快就在部队里学会了骑马、吹冲锋号、包扎伤口等技能,于是被分到骑兵营做司 号员。 马章锁在学习。 马章锁从此一门心思练本领,想方设法熟悉军号的吹奏。无论寒暑,当战友们还在睡梦中,马章锁已早 早起身爬上山头,迎着曙光练习。他的嘴唇被军号磨破皮、出了血,依然坚持练习。在此后的战斗中, 马章锁的号声始终嘹亮,再没出过一次差错。 第一时间冲锋会害怕吗? "越是危险,我就越要把号 ...
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开启
Hang Zhou Ri Bao· 2025-06-10 03:14
活动还首次发布了《浙江抗战档案珍品名单》,共有22项档案入选,部分珍品进行了现场展示。这 些档案珍品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更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抗战精神的优质资源,也充分 体现了浙江在抗战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与贡献,对于丰富中国抗战历史研究、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深远意 义。此外,省档案馆还同步推出浙江抗战档案珍品地图,以地图的形式将抗战档案珍品串联起来,为公 众开启一扇触摸真实历史的窗口。 在杭州市档案馆,"请听档案说——杭州市6.9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热闹开启。活动通过档案修复 体验、金石传拓实操、世遗地图拼贴、主题展览问答等多元化形式,开展沉浸式互动活动,让档案走出 尘封的库房,让历史记忆鲜活再现,让市民近距离体验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6月9日是第18个国际档案日,省市各档案部门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6月9日下午,省档案馆以"请听档案说"为主题、以"我在档案现场 解密档案故事"为主线,紧扣抗 战档案,开展了国际档案日活动。现场,省档案馆向社会集中公布了13件侵浙日军投降和遣返档案,这 些档案是省档案馆联合全省市县档案馆,从馆藏的100多万卷(件)革命历史档案中挑选的,涵盖侵华 日军在浙江投降、受惩 ...
阿公珍藏在铁盒里的勋章
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此起彼伏的轰炸声、泛黄的救国公债……走进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的马来西亚华人 博物馆,南侨机工展区瞬间将观众带回80多年前"一寸公路一寸血"的滇缅公路抗战硝烟中。 展区中最为醒目的,是展墙上的一幅"滇缅公路图",它展现了公路从缅甸腊戍蜿蜒北上直至昆明的线 路。1937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沿海港口尽数沦陷。20万滇西民众用钢钎凿穿碧罗雪 山、高黎贡山等多座天险,3000余人殒命筑路现场,在9个月内打通了这条全长1146公里的抗战物资运 输生命线。 当时,这条生命线急需大量技术娴熟的司机与机修人员。1939年,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发出"国家需要 你"的号召,约3200名华侨青年从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奔赴中国,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 团"(简称南侨机工),其中大部分来自马来西亚。 一面展墙的中央有一组黑白照片,画面上的青年们或西装革履或头戴礼帽,有的是在椰树下与家人合 影,看上去个个眼神坚定。"他们之中,有人谎称去邻国经商,有人留下'埋骨山河'的绝笔。"华人博物 馆执行主任林家豪介绍,1939年除夕,首批80名南侨机工先锋在鞭炮声中踏上征程,"机工们九死一生 的决心不仅源于血脉 ...
“抗战中的武汉” 走进今年高考语文卷
Chang Jiang Ri Bao· 2025-06-08 00:43
6月7日上午11时50分,来自武汉六中的考生陈俊浩欢快地走出武汉二中考场。他说:"阅读材料里的史实直接与湖北武汉相关,作为土 生土长的武汉人,我当时就产生了强烈共鸣。在作文论述'青年应该勇敢担当起属于自己的责任'的这部分中,我就采用了我们武汉、我们 这座英雄城市的抗疫故事作为论述材料。"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谭邦和介绍,高考作文题目给出的三段文字都写于中华民族遭遇侵略灾难深重的年代。艾青的《我爱这土 地》写于1938年,穆旦的《赞美》写于1941年12月,老舍的《鼓书艺人》虽然是1948年至1949年间写于纽约,但这一段内容是写1938年一 位鼓书艺人带家人登上民生号小江轮,在日寇轰炸下逃难重庆的艰难经历。 谭邦和表示,武汉和湖北在那场战争中经历了巨大的苦难,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 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老师张靓认为,这次高考作文是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的爱国主义教育,很多抗战历史就发生在我们脚 下,武汉是世界认识中国抗战的重要窗口。 老舍和艾青1938年都在武汉 得知今年高考作文题目中有老舍和艾青的抗战作品,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馆长周静表示,武汉是1938年"战时首都",全国文 化界名人齐聚武 ...
“保卫咱自己家乡,拼了命也值得!”(时空对话)
Ren Min Ri Bao· 2025-06-05 22:02
图①:滕西远获赠的两把枪。 大众日报社供图 图②:滕西远敬礼。 本报记者 王 者摄 一大早起床,看完报纸,去家门口的小院遛遛弯、晒晒太阳……今年9月就要迎来100岁生日的滕西远依 旧精神矍铄。 这位在战争年代历经大小战斗上千次的老人,卸甲归来,依旧闲不住,这几年还在家门口的小院种上了 菜。 滕西远出生于1925年,是土生土长的山东莱芜人。1938年,13岁的滕西远投身抗日战争,此后又参加了 解放战争,戎马一生,先后荣立三个一等功、两个二等功、三个三等功。 当时,滕西远身材瘦弱,但他利用熟悉地形环境的优势,帮助抗日队伍传递情报。 他经常装扮成乞丐的模样,"我摸排清楚敌人碉堡的准确位置和驻守兵力,为咱部队的作战部署提供参 考。" "虽说干的是'侦察员',但我也上阵杀敌嘞!"说着,滕西远从家中拿出一把腰刀,"瞧,这就是我当年上 阵杀敌的见证。" 1940年的一天,在去往莱芜北杨家庄村侦察敌情时,滕西远在巷道中被一名日本士兵发现,敌人欺他弱 小,抽出腰刀向他狠狠刺来。滕西远急忙向后侧身,躲开攻击,趁势一把抓住敌人的手腕将其拽 倒,"北杨家庄村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我的脑海中只有一个信念——手刃敌人,决不退缩"。互相纠缠 ...
比利时侨界举办纪念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80周年座谈会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05 01:02
比利时浙江籍侨团联盟主席傅旭海表示,铭记抗战历史,不仅是缅怀过去,更是面向未来。中华民族的团结不可撼动,两岸同胞的血脉不可分割,和平 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希望广大侨胞继承前辈精神,在传承中汇聚力量,在共识中开创未来。 台胞代表萧美兰动情地表示,台湾光复是台湾人民历史命运的重要转折点。身为中华儿女,始终以中华文化为根,愿以心连心的交流增进彼此理解与认 同,共同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人民网布鲁塞尔6月4日电 (记者牛瑞飞)为铭记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统一信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台湾 光复80周年座谈会3日在比利时东部城市圣尼古拉斯市举行。此次活动由比利时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联合比利时18家华侨华人社团共同主办,来自两岸台胞 民间交流促进会的代表团、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比利时各大侨团及旅比台胞代表等130余人出席座谈会。 两岸台胞民间交流促进会副会长江利平在讲话中表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他强调,台湾作为中国固有领土的事实不容置疑。无论岛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外部势力如何干扰,中国终将统一、 ...
2025年“我和祖国一起成长”“六一”国际儿童节主题演出在京举行
Xin Hua Wang· 2025-06-01 08:21
演出以"我和祖国一起成长"为主题,"如日之升·如月之恒""美美与共·琴瑟和鸣""翩翩少年·灼灼其 华""薪火相承·筑梦未来"四个篇章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合唱朗诵、戏曲舞蹈、器乐演奏、武术杂 技及非遗文化展示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原创节目编排,全方位展示新时代少年儿童积极向上、踔厉 奋发的精神风貌。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记者唐健辉)5月31日晚,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等共同主办的2025年"我和祖 国一起成长""六一"国际儿童节主题演出在国家大剧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青少年儿童欢聚一 堂,共庆"六一"国际儿童节。 "我和祖国一起成长"主题演出是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国家大剧院于2019年创办的面 向青少年儿童的品牌公益项目。 开场秀《少年强则中国强》,融合中国大鼓、武术、舞龙、舞狮等表演形式,展现了新时代少年的 蓬勃朝气。中、西器乐演奏《丝海弦音》,民乐与西乐交汇演绎动人乐章。舞蹈《博物馆奇妙夜》,让 文物"活"起来,带领小朋友开启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大型歌舞《同一个梦想,同一片蓝天》、合唱 《我和祖国一起成长》《红旗飘飘》,以真挚的歌声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祖国一起成 长的幸福与 ...
赓续文化薪火  展现少年风华
Ren Min Ri Bao· 2025-05-31 22:02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清澈的童声拉开整场演出的序幕。开场秀《少年强则中国强》, 融合中国大鼓、武术、舞龙、舞狮等表演形式,展现了蓬勃朝气。舞蹈诗朗诵《离骚·少年志》将诗意 融入舞蹈。舞蹈剧《幻梦奇旅》将话剧、街舞与现代舞融为一体,演绎小小少年对未来的思考与探索。 杂技剧《如日凌风》,艺术化呈现"神舟飞天""蛟龙入海",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科技创新的向往与追 求。"一带一路"舞乐表演《丝路风景线》、舞蹈《跨越山海,同心共舞》,带领小朋友们感受多元文化 的美好图景。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01日 04 版) 戏剧《硝烟中的烛光》深情展现了宋庆龄争取国际友好力量支持中国人民抗战的场景,以及创办战时儿 童保育院、用生命守护国家希望的感人故事。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 年,主题演出着重通过历史场景剧表演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展现新时代少年儿童的良好精神风貌。 (责编:袁勃、赵欣悦) 5月31日晚,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国家大剧院共同主办的2025年"我和祖国一起成长""六 一"国际儿童节主题演出在国家大剧院举行。来自各地的千余名青少年儿童共迎节日。 来自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