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icon
Search documents
“媒体新疆行 助力‘新’发展”主题宣传采访活动正式启动
Xiao Fei Ri Bao Wang· 2025-06-18 10:33
据悉,在接下来的十余天中,采访团将分为多组赴新疆各地,捕捉各族职工在产业升级、科技 创新、乡村振兴中的奋斗身姿,用镜头记录和展示"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精彩画卷。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赵曦 □ 黄芷凌 通讯员 李双行)为进一步讲好新疆职工故事和工会故 事,6月16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主办、工人时报社承办的2025年"媒体新疆行 助 力'新'发展"主题宣传采访活动正式启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自治区总工会主席 迪力夏提·柯德尔汗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 启动仪式上,中国职工文体协会等单位和媒体代表先后发言。工人时报社与光明日报社驻新疆 记者站等建立合作关系,并与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微电影短视频分会现场签约,将面向全国征 集"共筑精神家园·新疆劳动者之歌"主题微电影微短剧短视频作品。 自治区总工会相关领导,中央媒体、全国性行业媒体、工人报刊、部分省市区工会媒体、友好 合作媒体负责人以及新疆网络达人、国内高校新闻传媒机构负责人参加启动仪式。 迪力夏提·柯德尔汗指出,全区各族职工群众正锚定新疆"五大战略定位",聚焦"十大产业集 群"建设,以昂扬斗志在各行各业砥砺奋进,各级工会组织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 ...
夯实边疆教育的发展基石
Ren Min Ri Bao· 2025-06-17 22:10
着眼未来,重视发挥教育在兴边富民行动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对边疆地区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投入,优 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定将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 努力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从帕米尔高 原的"马背小学",到云南独龙江乡的"云上课堂",从广西崇左"兵教师"讲述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事迹,到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推进"石榴籽育人工程"、用"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滋养青少年心灵……边疆教 育因地制宜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践表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就能在边疆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以融合赋能破解发展难题,打破地域、资源、机制等方面的约束。这就需要强化区域教育间的协同融 合。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面向边疆地区开办"定向班",为边疆"育苗",因地施才创新设置"英模 班"和"劳模班",为边疆"壮苗"。也应强化产教融合"双向赋能"。例如,立足边疆特色产业,广西实施 乡镇农技人员定向培养计划,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还应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通"。在这方 面,西藏那曲市与辽宁省携手打造智慧教育"高速路",让优质资源直通高原偏远地区课堂。 ...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丨塞垣此地擅繁华——解码乌鲁木齐的文化自信样本
Xin Hua Wang· 2025-06-16 00:43
天山北麓,美丽绿洲,四通八达,人文荟萃。 新疆乌鲁木齐,地处亚欧大陆地理中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枢纽重镇,见证了多种文化、族群在此汇聚、交流、碰撞、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7月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我们要好好研究新疆历史,真正认识到新疆历史是中华民族交往中形成的历史,从而也更有力地证 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从千年前守护丝路安宁,到近代蒙受国难不屈不挠;从抗战时中国共产党播撒革命火种,到新中国发展引来无数建设者……这里的每寸土地都浸 染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基因。 开放风劲,潮涌天山。进入新时代,乌鲁木齐凝心聚力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向西开放新高地,绘就开放自信万千气象。 多元一体贯古今 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15日电 题:塞垣此地擅繁华——解码乌鲁木齐的文化自信样本 新华社记者李自良、潘莹、王菲 清晨,第一缕曙光透过天山东段最高峰博格达峰,照亮乌鲁木齐市。市中心西大桥上的石刻虎头狮纹兽双目圆睁,在霞光映照下显得更加威武勇 猛。 市民从乌鲁木齐市中心地标性建筑西大桥上的石刻虎头狮纹兽旁走过(2025年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这些石兽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距市区300多公里的阿拉沟墓葬出土的2400多 ...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云南迪庆:见证民族地区“向上的力量”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4 01:28
中新网云南迪庆6月14日电 题:海外华文媒体走进云南迪庆:见证民族地区"向上的力量" 作者 杨程晨 袁鸿凯 近日,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办的海外华文媒体"高原行"迪庆采风活动走进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六天五夜的行程里,采访团先后来到香格里拉市、德钦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等地。记者们持续发出报 道,用文字、图片、视频讲述他们眼中的滇西故事。 金晓东说,当地居民有信教及不信教的自由,也有信仰其他宗教的自由,大家可以生活在同一个村庄, 邻里关系友好和睦,亲如一家。 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全世界游客慕名来到香格里拉,华人头条肯尼亚站副总编辑王晓认为,"心中的日 月"(香格里拉在藏语中的词意)名不虚传。王晓在普达措国家公园的栈道旁拍摄到工作人员为野生松鼠 觅食搭建的"木窝"照片,在萨马阁林区近距离观察滇金丝猴吃"早餐"的情景。 她说:"我从肯尼亚来到云南,生态环境是我的观察重点之一。就这些天所见,云南迪庆的生物多样性 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中国在高原生态保护方面已形成完整、成熟的工作机制,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 果。" 6月10日, 海外华文媒体"高原行"迪庆采风活动走入噶丹·松赞林寺。中新网记者 杨程晨 摄 "走过一座座村庄,我 ...
市政府召开第152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推进全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等工作
Chang Jiang Ri Bao· 2025-06-14 00:22
6月13日,市政府召开第152次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研 究部署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推进全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等工作。 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接受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拜见时的重要讲 话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工作,高质量落实对口援建各项任务,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要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不断提升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促 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 府和市委部署要求,坚决扛牢"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的使命 责任,立足全国全省大局谋划和推动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要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统 筹做强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功能,着力提升武汉都市圈发展能级和一体化发展水 平,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努力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要科学谋 划制定武汉都市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谋深谋实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和重大政 策,久久为功推动都市圈建设不断取 ...
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何以成为“顶流”?
Huan Qiu Wang· 2025-06-13 09:21
来源:道中华 6月10日,安徽合肥,薄雾轻笼巢湖畔,湖光山色画如诗。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分论坛于此间盛启。与会嘉宾围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网络空间"这一主题畅所欲言,深 入交流,探讨如何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共建网络精神家园,解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网上传 播"顶流"所蕴藏的密码。 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何以成为"顶流"? 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论坛(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刘春雨 摄) 本次分论坛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舆情管理局、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国家民委道中华文宣平台联袂承办, 安徽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中国日报网、中国民族报社鼎力协办。来自中央网信办、国家民委、安徽 省委统战部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中央主流媒体、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络平台的负责人,以及专家 学者、高校师生等各界嘉宾120余人齐聚一堂,共襄盛举共论铸牢。 中华文化是根脉,集体记忆铸认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魂魄;文化认同,则是最深沉的心灵归属,在互联网浪潮奔涌的今天,文 化正以其 "化雨春风" 般的浸润之力,汇聚起认同的精神暖流。 "从文化维度审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核心在于 ...
吉林延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Ren Min Ri Bao· 2025-05-30 22:16
长白山下,演奏同心筑梦乐章;图们江畔,盛开民族团结之花。 今年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着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 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着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要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因地制宜发展边境贸易、特色产业。"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近年来,延边以文化浸润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以兴边富民擦亮幸福底色,以互嵌共融共绘和谐图景,不断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的新 篇章。 深入实施文化浸润工程,延边构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共有精神家园。建设112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教育先行校,引导各族青少年凝中国心、铸中华魂;1800余名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组 成"石榴红"基层宣讲队伍,用故事讲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扎实推进"五个一批"行动,让中华 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充分体现、直抵人心。 "红太阳照边疆,青山绿水披霞光……"和龙市南坪镇高岭村,延边歌舞团送戏下乡,人气很高。 歌舞团艺术总监咸顺女介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编排的大型原创歌舞诗《五彩阿里 郎》 ...
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伟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
Ren Min Ri Bao· 2025-05-27 22:40
民族工作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 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 的重要思想,推动党的民族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蕴含鲜明政治导向、深远战 略思维、强烈历史担当、真挚人民情怀和科学思想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 的正确道路的宝贵思想结晶,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出了重要原创性贡献,为深化推进中 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孕育的、体现各民族智慧的结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马克思主义 民族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凸显其丰富性、独特性、创新性,使其在新时代生根发芽、开 花结果。 开辟马克 ...
曲靖宣威:探索“三育”融合教育新路径
Jin Tou Wang· 2025-05-27 04:40
以劳育德:扎根泥土的成长课堂 近年来,坐落在乌蒙山深处的曲靖市宣威市靖外明德小学,以"爱育、劳育、体育"三育融合为特色,探索一 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新路径,2024年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 体"称号。 以爱育心:"如家校园"让爱不再缺席 学校副校长顾培英介绍,学校将"爱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通过"三个一"陪伴和校外辅导员的关爱,打 造"如家校园"。 老师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们的情感依靠。学校建立了"师生结对"关爱机制,开展"一周一谈 心、一周一通话、一月一家访"的"三个一"陪伴活动。 此外,学校还聘请司法、公安、爱心企业等社会各界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为孩子们提供心理疏导、法律 知识普及等帮助,构建起"社会关心、父母放心、老师尽心、学生舒心"的关爱网络。 明德小学将体育作为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抗挫能力和竞争意识的重要途径。 自2019年起,学校创新推行"课间17分钟+每天1节体育课+累计4小时锻炼"的体育模式,并开设足球、篮 球、手球、旱地冰球等13个体育社团,学生体质合格率达98.6%。 学校女足队夺得2023年首届追风联赛总冠军,并受邀赴杭州观看亚运会女足比赛;近三 ...
跨越山海的奔赴——从“杨老师”到“海河阿帕”
Yang Guang Wang· 2025-05-22 05:34
在天津工业大学援疆支教工作历年纪实中,杨婉迪创下了两项特殊记录:支教累计行程7600公里,相当于绕塔克拉玛干沙漠两 周;累计授课600余课时,其中"民族文化体验角"已成为当地小学的校本开发课程。但对她而言,最珍贵的数字是课间操时总会多 出的几块玛仁糖——那是孩子们悄悄塞进她口袋的"教师节礼物"。 昆仑山巅的积雪年年消融,滋润着沙漠绿洲的万亩麦田;渤海之滨的教育薪火代代相传,照亮着边疆少年的成长之路。杨婉迪正 带着学生们排练民族团结主题的合唱。当孩子们用国家通用语言唱响《如愿》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印记也深深地烙在 了每一个人心中。 "教育援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是我校第五次开展援疆支教工作,从幼儿园 到中学,我们着力打造'天津援疆老师'的亮丽名片。学生们在支教期间积极投身边疆教育事业,践行志愿精神,展现了当代大学 生真挚的爱国情怀、强烈的责任担当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天津工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人介绍道。 夜幕降临,杨婉迪的备课笔记又添新页,电脑屏幕的微光映照着窗外的胡杨,恰如津沽大地海河两岸的霓虹。这位年轻的援疆支 教学生知道,自己种下的不仅是知识的火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