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

Search documents
四川美院“蒙娜丽莎”和中国美院滴动仪为啥能成爆款?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10 14:47
又到一年毕业季,各大美术学院的毕业展成为艺术界关注的焦点,由于这些展览也向公众开放,这一艺术专业毕业生们展示学习成果与才华的舞 台,也引发了流量的狂欢:近日,四川美院本科生作品《祷》和杭州中国美院硕士毕业生作品《滴动仪》引发关注,不少观众专程到这两个作品 前去打卡、发帖。 网红效应之外,如何评价这些爆款作品的专业价值?有艺术界专业人士向智通财经表示,美院毕业生的基本功与创新力值得肯定与鼓励,但也没 必要把初出茅庐的作品捧到太高位置。艺术创造需要沉静的环境和时间的沉淀,如何避免被流量裹挟是每个艺术家都需要直面的问题。 四川美院毕业展上的《祷》展出现场 创作者与导师谈国美毕业展上的《滴动仪》 在中国美术学院2025年毕业展上,作品《滴动仪》吸引了众多目光,在社交媒体也成为爆款作品。 这件展品将自然界中的水波纹与中国古代罗盘进行同构。滴动仪并非静止的、仅供观赏的实体,而是通过内部精密的机械结构,使液体以一种规 律且富有变化的方式滴落,模拟水波纹扩散效果,赋予作品动态美感。其灵感来源的中国古代罗盘元素。另外,边上的《循回仪》,则是通过阴 阳鱼的形式,一条青铜鱼和一条电动鱼的游走,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滴动仪》(局部 ...
电影,让世界看到更有想象力的中国(文化只眼)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6-06 01:30
刚过去的5月,继中国电影《狂野时代》在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得好评后,第16届巴黎中国电 影节的接续举办,让法国由南向北掀起了一阵中国电影风潮。在举世瞩目的戛纳电影宫,《狂野时代》 结束全球首映后,博得全场热烈掌声,实现了"梦境与现实的诗意交织、视觉语言的革命性创新";在位 于香榭丽舍大道的巴尔扎克电影院,巴黎中国电影节开幕影片《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吸引众多外国观 众,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借助全球影视行业关注热度,中国电影向世界展现出从类型拓展、 叙事创新到技术迭代的演进,而海外观众也透过电影看到了一个更为多面且富有想象力的当代中国。 此次斩获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特别奖的中国电影《狂野时代》,定位为"科幻诗电影",在科 幻电影的叙事范式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达。近年来,随着《流浪地球》原著小说及其系列电影的成功 出海,中国科幻片日益受到海外市场及受众的关注。这些目光中有对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快速提升的欣 赏,还有对中国人关于宇宙、未来想象的认同。海外观众发现,与西方科幻作品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 不同,中国科幻电影更倾向于展现集体智慧与拯救人类的责任感。这种文化自觉性被认为是中国科幻电 影最具价值的艺 ...
传统文化“圈粉”外国友人 “手信新宠”凭借独特魅力激发入境消费活力
Yang Shi Wang· 2025-06-04 02:31
央视网消息:2025年端午假期是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后的首个端午假期,中国各地口岸出入境客流再创新高。国家移民管理局 的数据显示,2025年端午节假期,出入境人次达590.7万。入境外国人中,适用免签政策入境23.1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59.4%。 中国的传统节日体验和深厚文化底蕴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外国游客走进中国、感受中国。 6月1日起中国对南美五国游客试行免签政策 据陕西边检总站统计,2025年端午假期,共查验出入境人员1.7万余人次,同比增长63%。 对日韩免签试行以来 短途邮轮入境游增长 从6月1日起,中国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5个南美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免签朋友圈"从亚洲、 欧洲扩展至南美地区,6月1日,来自巴西和阿根廷的游客首次享受免签政策落地杭州。 北京:出入境人次同比增长14.8% 2025年端午假期,北京口岸出入境人员量17.8万人次,较2024年端午假期同比增长14.8%。其中,外国人入出境5.4万人次,较2024年 同期增长34.7%,占出入境总人数的近30.3%。 端午假期,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以"悠悠端午情·京彩夏日行"为主题,推出1700余 ...
中国援桑医疗卫生专家开展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和义诊活动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02 01:32
人民网内罗毕5月31日电(记者黄炜鑫)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消息:端午佳节来临之际,中国援桑给巴尔血吸虫防治技术项目专家组、中国援桑给巴 尔医疗队31日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地区奔巴岛上联合开展健康教育和义诊活动。 学生踊跃参与绘画活动。施亮摄 中方专家示范包粽子。施亮摄 活动另一侧。援非队员手持翠绿粽叶,向当地居民与学生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这小小的粽子,承载着中国人对爱国诗人屈原的追思,更沉淀着 一个绵延千年的重要信念——驱邪避疫,护佑安康。"队员们边示范边解释,在端午节悬挂菖蒲艾草、饮雄黄酒的习俗,皆与防病祛邪密不可分。中非 员工与学生围坐一堂,将糯米与桑岛香料裹入粽叶。指尖翻飞间,一份份祝福与对健康的期盼悄然凝结。 血吸虫病健康教育讲座。施亮摄 血吸虫病健康教育讲座。施亮摄 中国援桑血防项目专家组为当地学生开设血吸虫病科普课堂,通过图文并茂的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册,系统讲解疾病传播途径、症状及防控措施, 并分发画笔,邀请学生用绘画表达学习成果。当地学生踊跃参加活动,用画笔展现学到的防病知识。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描绘出"不接触疫水""及时就 医"等场景,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作成为防病知识的生动注脚。 活动前期间,中国援桑 ...
“粽”横南洋:中国传统在马来西亚的九种打开方式
Yang Shi Xin Wen Ke Hu Duan· 2025-06-01 01:56
吃蓝色粽子 你了解中国文化下南洋之后的样子吗 跟随总台记者镜头 一起看 收绿包 热带也有二十四节气 九个在马来西亚华丽变身的中国传统文化 包法是一样的 糯米也是一样的 但吃进嘴里 可能是马来西亚特有的 咖喱鸡 黄姜 斑兰口味 甚至还有被蝶豆花染成梦幻蓝色的娘惹棕 是热带版的中国味 一百多年前 一位福建工匠 创办了如今享誉世界的皇家雪兰莪 这些器皿以手工制造为特色 利用中式錾刻技术 同时吸收了马来 印度 欧美的图案和风格 形成独特的混血金属美学 峇峇娘惹是 早年间华人与马来人结合的后裔 衣食住行独具一格 娘惹瓷器色彩艳丽 当清代中国民间 还不能使用艳色瓷器时 来到南洋的华人已经创造独特风格 高桩舞狮是大马华人发展成熟的 让舞狮从一项地面运动 变成了空中运动 从物理上把中华文化卷出了新高度 听着是中国鼓 其实也是本地华人的原创 在没有四季的热带 他们用鼓声演奏中国的四季轮回 现在本地很多小学都有节令鼓队 节气就这样有了声音 受华人过年发红包传统的影响 本地不少马来裔开斋节送绿包 印度裔屠妖节送紫包 只不过他们选了各自文化里的吉祥色 装进去的依旧是祝福 捞生是本地华人过年必不可少 极具参与感的仪式 连总理安瓦尔也跟 ...
多国举办端午节文化体验活动
Xin Hua Wang· 2025-06-01 01:41
5月30日,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中国古筝演奏家在"对话·知音——用音乐与世界对话"中国古筝 音乐会上表演。新华社发(傅永山摄) 在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到来之际,多国举办端午民俗体验活动,让当地民众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温 情与诗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5月30日,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中国古筝演奏家与罗马尼亚音乐家在"对话·知音——用音乐与 世界对话"中国古筝音乐会上共同演奏《春江花月夜》。新华社发(傅永山摄) 在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到来之际,多国举办端午民俗体验活动,让当地民众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温 情与诗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5月30日,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人们在比什凯克国立大学举行的"粽香传情·共庆端阳"端午民俗节 上表演吉尔吉斯舞蹈《百灵鸟》。新华社发(罗曼摄) 在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到来之际,多国举办端午民俗体验活动,让当地民众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温 情与诗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5月30日,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人们在比什凯克国立大学举行的"粽香传情·共庆端阳"端午民俗节 上品尝粽子。新华社发(罗曼摄) 在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到来之际,多国举办端午民俗体验活动,让当 ...
法国女婿在中国的“浪漫25年”:“都是善意和温暖”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31 01:25
中新网重庆5月30日电 法国人斯蒂芬(Stephen)如今的生活充满了中国元素:练习气功、逛古镇、赶大 集、用流利的普通话与朋友交流。"25年前,我初到中国时,一句中文也不会讲,只能靠翻译沟通。现 在,朋友们却叫我'中国通'。"现年65岁的斯蒂芬近日在重庆江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分享了他与中 国的"浪漫相遇"。 2000年,40岁的斯蒂芬从法国北部一座小城来到南京,任职于一家法资玻璃器皿工厂,负责技术工 作。"那时(来南京的)外国人不多,我常感受到周围好奇的目光。"他回忆,来中国前担心语言障碍和孤 独,但中国同事的热情让他倍感温暖,因此,他"从未感到孤单"。 后来,斯蒂芬转行从事销售,负责一家土耳其玻璃器皿品牌在亚洲的业务,工作中心设在上海。"25年 间,我感受到的几乎都是温暖与善意。"他感慨,是中国人的友好与包容,让自己坚定了留在这里的想 法。此外,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出行、饮食等的便利程度不断提升,亦是他留下的原因。 在上海工作期间,斯蒂芬在中国有了家,他与一位重庆江津姑娘相识相爱,并步入婚姻殿堂。 2023年,斯蒂芬与妻子决定定居江津,追求更轻松的生活节奏。妻子在当地开了一家咖啡厅,他也在这 里结识更多朋 ...
以“黄鹤”“编钟”等命名组队 百余留学生在汉赛龙舟
Chang Jiang Ri Bao· 2025-05-30 00:55
5月29日,喻家湖上,随着一声哨响,6艘龙舟如出水蛟龙向湖心疾驶,队员们奋力挥桨,浪花飞溅。 华中科技大学第五届国际学生龙舟友谊赛正在举行,来自35个国家的140余名在校留学生参赛,并以具有湖北特色的楚 绣、黄鹤、编钟、木兰、琴台、晴川等元素命名组队。 龙舟友谊赛正在激烈进行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胡思娜(中文名)来自阿富汗,今年读大二。她既是此次龙舟友谊赛晴川队队员,又是 学校龙舟队成员。她表示,划龙舟不仅让她充满活力,还让她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交到很多朋友。 来自约旦的林浩然(中文名)来中国不到一年,这是他第一次划龙舟。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次比赛前,学校开展 了多次理论培训和实地培训,帮助他学到了关于端午节和赛龙舟的中国传统文化,还体验到了团结精神和奋斗力量,收获 非常大。 华中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龙舟友谊赛旨在让国际学生感受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从而进一步读懂中国。 据了解,华中科技大学龙舟文化氛围浓厚,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龙舟选修课。学校龙舟队实力强劲,近年来在国内外 各种比赛中崭露头角,屡次摘金夺银,与各所高校乃至世界顶尖龙舟队伍结下深厚的友谊。 编辑:代婧怡 现 ...
京剧脸谱:人物性格的视觉密码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5-20 04:46
红色,鲜艳夺目,象征着忠诚与正义。关羽,这位被尊称为 "武圣" 的英雄人物,其脸谱便是典型的红 色。他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在舞台上尽显忠肝义胆。无论是过五关斩六将,还是单刀赴会,关 羽的忠诚与英勇都令人钦佩不已。红色的脸谱,让我们一眼便能感受到他的正义之气和赤胆忠心。 (原标题:京剧脸谱:人物性格的视觉密码)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闻名于世。而京剧脸谱,更是这门艺术中不可或 缺的重要元素,它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们解锁了剧中人物性格的神秘密码。 京剧脸谱通过色彩和图案的巧妙搭配,直观地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每一种颜色都蕴含着特定的寓 意,成为人物性格的鲜明标签。 除了颜色,脸谱的图案也各具特色。不同的线条和形状组合,进一步丰富了人物的性格内涵。有的脸谱 线条粗犷豪放,展现出人物的豪爽大气;有的线条细腻婉转,体现出人物的心思缜密。 京剧脸谱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将历史故事、人物性格与艺术审 美完美融合,让观众在欣赏京剧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京剧脸谱,我们可以看到 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感受到忠诚与背叛的冲突。它以独特的视觉语言,传承 ...
现场|万米云端,遇见上博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07 09:03
乘坐"上博号"主题飞机是一种什么体验?在"上博号"主题飞机中真的能看到上海博物馆馆藏珍宝么?万米高空将如何传播中国传统文化?5月7日 上午,刚官宣启航不久的"上博号"彩绘飞机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航,飞往成都双流机场。这是一次"与众不同"的航程,除了满载乘客,乘客中 还有不少"上博人",上海博物馆和东方航空双方在机舱内举办首次主题航班活动,为机舱内的旅客带来一次特别的空中互动体验,澎湃艺术全程 跟随体验。 乘客远远就能看到停机坪上以江南春绿为主色调的"上博号"飞机,机身有着显目的上海博物馆馆名和馆标,搭配青铜器的纹饰元素,如兽面纹、 波曲纹与几何纹等,这些纹饰源自上海博物馆馆藏的青铜器珍品,化作波澜起伏而富有节奏感的纹饰组合装饰于修长机身,在一众飞机中富有辨 识度。 "上博号"彩绘飞机 "大克鼎、山奢虎簠、镶嵌狩猎纹豆、子仲姜盘……" 步入机舱,舱内处处彰显中国古代艺术元素,行李架、小桌板、座椅头垫等位置装饰有30余 件上博馆藏青铜器图案,以青铜器发展时代为序,配有文物说明和特色纹饰,如同一个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图文特展。 机舱内外彰显古代艺术元素 这架以中国古代艺术为主题的宽体彩绘波音777飞机——"上博号"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