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

Search documents
“把芝麻点大的事做到极致”——一家93年老字号企业的强信心样本观察
Xin Hua She· 2025-05-14 13:45
新华社记者杨守勇、王志 新华社济南5月14日电 题:"把芝麻点大的事做到极致"——一家93年老字号企业的强信心样本观察 "慢工出细活。石磨磨制的最大好处就是低温低压,这样香油中的主要芳香物质及功能性营养成分几乎 不受损失,而且越磨越香。"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二级教授刘玉兰说,传统工艺背后体现的是工 匠精神,而且水代法取油不添加任何化学溶剂,最大程度保留了芝麻的原香与营养,让小磨香油至今焕 发着独特魅力。 做食品就要用良心做。多年来,瑞福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检测中心,从精选、烘炒、研磨、取油, 到净化、灌装、入库等几十个环节,每一瓶产品的质量都可追溯。 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生产不断融合。近年来,瑞福公司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与河南工业大学、武汉轻 工大学、江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在保持关键传统生产工艺不变的基础上,实现设备 的大型化、工业化、自动化,并优化生产工艺,使小磨香油中生理活性成分如芝麻木脂素和维生素E的 含量提高10%以上。 新时代,老字号如何焕发新生机?崔瑞福说,公司适应年轻群体便捷化、休闲化的消费需求,推出 了"芝食分子"黑芝麻丸、黑芝麻酱酸奶、黑芝麻酱冰激凌、复合调味酱、火锅 ...
2025伦敦工艺周中国馆“天工开物”主题展开幕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13 02:20
人民网伦敦5月12日电 (徐量)2025伦敦工艺周中国馆"天工开物"主题展于5月12日在伦敦皇家造币厂开幕。 展览由艺术与设计杂志社承办,得到了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处、伦敦工艺周组委会的大力支持。 此次展览以"天工开物"为主题,融合了中国传统工艺之美与现代设计理念,着力展现中国工艺美术作品的创 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来自中英艺术、文化、学术、工商业、媒体行业的一百四十余名嘉宾出席。剪彩仪式在 现场嘉宾的见证下举行,标志着中国馆活动的正式启动。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赵飞代表郑泽光大使祝贺展览成功举办。他表示,中英两国都拥有丰富的工艺传统, 中国的陶瓷、漆器、织绣等在千年传承中展现出独特美学,并通过对外交流走向世界。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传 统工艺的保护与创新,积极融入脱贫、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他期待此次活动促进中英工艺界深入交流,激发创 意灵感,增进理解与友谊。 伦敦工艺周主席盖·索特高度评价了中英手工艺文化的对话成果,认为中国手工艺在设计与创意中展现了"人 与自然共生"的智慧。他表示,这些年来中国展览内容持续升级,不断展现出更强的策展力与文化深度。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赵飞发表致辞。杨浩鹏摄 艺术与设计杂志社社 ...
铜师傅赴港上市:年营收近6亿,小米顺为加持,俞光掌握26%表决权
Sou Hu Cai Jing· 2025-05-09 18:17
回顾铜师傅的发展历程,其在2022年曾选择中金公司作为上市辅导机构,意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然而,这一计划在两年后发生了转变,铜师傅决定终止 与中金的合作,转而寻求在香港上市的新路径。 杭州铜师傅文创集团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标志着这家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文创企业迈出了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 | | | |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 | | 2023年 | | 2024年 | | | | 人民幣千元 | 估收入% | 人民幣千元 | 估收入% | 人民幣于元 | 估收入% | | 收入 | 503,185 | 100.0 | 506,383 | 100.0 | 571,188 | 100.0 | | 營業成本 | (340,957) | 67.8 | (342,174) | 67.6 | (369,103) | 64.6 | | 毛利 | 162,228 | 32.2 | 164,209 | 32.4 | 202,085 | 35.4 | | 其他收入 | 13.747 | 2. ...
传统工艺注入科技动能 河北河间市工艺玻璃制品销往海外
Zhong Guo Chan Ye Jing Ji Xin Xi Wang· 2025-05-09 00:28
各式樱花杯、煮面碗、玻璃面板电茶炉……近日,在河北省河间市明尚德玻璃博物馆内,各类玻璃产品 一应俱全,一名主播正在直播间展示最新产品。 从最初的分散加工到规模生产,从贴牌代工到拥有自主品牌,从老手艺传承到现代化的创新融合,河间 市在工艺玻璃制作产业实现了"突破",直接出口企业达66家,2024年共有货值6.44亿元的河间工艺玻璃 制品销往海外。 单品最高可卖上千元 在河间永华汇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黄金丝、银丝被高温熔化,蘸到玻璃棒上,再经过燃气与 液氧的高温熔烤,熏到透明的网格纹玻璃杯上。传承百年的熏金、熏银工艺,经创新改良后焕发新生, 赋予高硼硅玻璃茶具玉石般的即视感。 河间永华汇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玉见"品牌主理人孙贵海介绍,近年来,公司开始把目标转向高端市场, 通过组建自己的设计研发团队,引进了3D打印机、激光打孔机等设备,在外观设计、实用性能、工艺 细节上下功夫,将传统手工艺与时尚设计融合在一起,每年都能申请专利20多个,仅"玉见"品牌系列产 品就有数百种。 设计团队将景德镇的陶瓷纹样、云南藤编工艺、星空球等工艺与玻璃茶具跨界融合,打造出兼具美学与 实用价值的产品矩阵。孙贵海特意拿起一款名为"小 ...
千年经典向新行|北海贝雕:在刀尖与贝壳的碰撞中续写新篇章
Yang Shi Wang· 2025-05-05 16:08
央视网消息:在人类与海洋共生的漫长历史中,贝壳不仅是自然的造物,更成为承载文明的载体。在北部湾畔,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海上 丝绸之路就发轫于此。5月5日,我们一起走进方寸间的海洋史诗与文明对话,探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北海贝雕如何由经典 向新而行。 自唐宋起,"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异域珍宝与中国传统螺钿工艺不断碰撞,催生出明代的"百宝嵌"技法。海洋的呼吸、匠心的温度与文明 的记忆从此凝聚于方寸之间,也把这条航线上的一座座城市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联结在一起。这就是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表性项目名录的"北海贝雕"。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贝雕(北海贝雕)代表性传承人何明军称:"这幅作品叫海丝掠影,总共有13块国家的城市地标剪影组成。从北海出 去,经过了东南亚到非洲,最后到了威尼斯,这个作品我们用贝雕的形式来呈现还是第一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北海市工艺美术总厂制作的贝雕画名噪一时,产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世纪90年代,受一些原因影响,北海工 艺美术总厂陷入困境,北海贝雕技艺面临失传。在艰难的时刻,北海贝雕第五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林雄召回原北海工艺厂的26 名老艺人 ...
五粮液工匠群像:传承与创新的千年守护者——五一劳动节致敬每一位酿酒劳动者
Zhong Jin Zai Xian· 2025-05-01 12:26
在中国白酒的浩瀚星河中,五粮液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其醇厚酒香源自无数工匠的双手。他们或 许没有耀眼的名字,却用毕生光阴守护着千年工艺脉络;他们或许不擅言辞,却能以行动诠释匠心真 谛。五一劳动节之际,我们走进五粮液集团,记录下六位酿酒工匠的故事。他们不是特例,而是五粮液 万千劳动者的缩影——在蒸汽氤氲的酿酒车间里,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用双手共同托起中国白酒的 过去与未来。 师德刚:以"感官"为尺,守护千年酒香 2004年,袁世华遭遇职业生涯的第一次重大挑战。因往日成绩显著过于自信而偏离传统工艺,酒质严重 下滑。他反思道,"酒的香气是一轮轮积累的,不能走捷径。"此后,他带领班组严格遵循工艺标准,认 真看糟配料,控制温度和水分,落实传统工艺,最终实现产量质量双提升。这段经历让他深刻认识 到"传统工艺是酿好酒的根基,丢不得。" 袁世华(右一)与徒弟在车间探讨酿酒工艺(五粮液集团公司供图) 2020年,袁世华调任523车间大班长,管理20个班组。面对落后班组,他坚持"传统工艺+精细管理"双管 齐下。例如,发现某班组因发酵不彻底导致酒质酸度过高,他亲自示范糟醅摊晾技巧,并引入感官与理 化检测结合的方法。在他看来,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