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需驱动
icon
Search documents
港媒:偏好国产品牌中国消费者的“情感版图”
Huan Qiu Wang· 2025-05-12 22:46
香港《南华早报》5月11日文章,原题:对中国消费者而言,购买国货已成民族自豪感体现 随着关税压 力加剧、全球秩序日益割裂,中国面临一项关键挑战:不仅在于如何应对外部冲击,还在于如何从内部 强化自身。 最终定义中国未来的,或许不仅是物质产出,更是整个民族集体信奉并为之感动的精神内核。(作者萨 默·埃尔哈贾尔,刘长煌译) 贸易摩擦加速了一场早已酝酿的深层转型。多年来,中国意识到过度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存在脆弱性。 在保护主义抬头与全球化放缓背景下,中国向内需驱动型发展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关乎生存。提高居 民收入、扩大社会保障网络等政策,为这一转型奠定基础。但在经济层面之外,还有一个不太明显却同 样关键的维度:消费者行为的"情感版图"。中国下阶段发展不仅取决于民众的消费能力,更取决于他们 的消费意愿以及选择与哪些品牌产生共鸣。 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伴随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对本土品牌的偏好显著上升,尤其在科技、时尚和 消费品等领域。这并非浅薄的爱国主义冲动,而是反映出民众渴望在全球舞台上彰显中国创新力与创造 力,并参与塑造一个自信、现代的民族身份。一些领先的中国品牌的蜕变生动诠释了这种转型,成功触 达国民情感深处的归 ...
智库报告:战略腹地建设可释放数万亿美元增长潜能
第一财经· 2025-05-12 13:55
在此背景下,"实施中国大腹地战略"的构想应运而生。这一战略聚焦四川、重庆、陕西、山西、河 南、湖北、湖南、云南、贵州、广西十省市,覆盖人口逾5亿,经济总量占比超全国30%,构筑"大腹 地"经济空间。这一重构打破沿海优先路径依赖,将腹地提升为新发展格局的主体承载区,通过嵌入 腹地经济韧性对冲外部不确定性,实现从"沿海附属支撑"向"内陆增长极核"的范式跃迁。 2025.05. 12 本文字数:1288,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第一 财经 李秀中 5月12日,盘古智库新大航海时代公益课题组发布了《建设中国大腹地,打造内循环主平台》,报告 建议将中国大腹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层级,通过"十五五"规划明确其功能定位与发展路径。 报告认为,世界正步入贸易碎片化新阶段。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及美国发起的全球关税争端表明,经济 自由化范式已发生根本性转向,各国须将战略重心转向强化内需驱动,以抵御外部冲击。 同时,中国经济也发展到了内需驱动的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入中后期,传统投资拉动型 增长模式面临边际效益递减、债务压力累积等现实挑战,而消费需求正从"小康型"向"富裕型"跃迁, 服务消费、新型消费、区域下沉市场等内需潜 ...
智库报告:战略腹地建设可释放数万亿美元增长潜能
Di Yi Cai Jing· 2025-05-12 04:03
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激活内陆市场潜力,形成"以增量带存量"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发展成果由沿海 向内陆、由城市向乡村的全面渗透。 报告提出,大腹地差异化的消费文化与偏好成为撬动内需升级的关键。大腹地拥有人口基数与结构优 势,人口逾5亿,经济总量占比超全国30%,其消费梯度特征既能承接高品质商品与服务,又能孵化新 兴品类。另外,大腹地是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核心聚集区,其多样性和独特性显著推动消费增长。同 时又是新消费IP的涌现地。 报告认为,当前我国人均GDP虽已突破1.3万美元门槛,但距离现代化目标仍有显著差距。未来,人均 GDP将向2万至3万美元区间跃升。这意味着拥有五亿人口的大腹地将释放出数万亿美元量级的增长潜 能。同时,这种跨越式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的倍增,更在于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激活内陆市场潜 力,形成"以增量带存量"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发展成果由沿海向内陆、由城市向乡村的全面渗透。这 一过程中,庞大人口基数与持续增长动能的叠加效应,将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支撑。 在此背景下,"实施中国大腹地战略"的构想应运而生。这一战略聚焦四川、重庆、陕西、山西、河南、 湖北、湖南、云南、贵州、广西十省市, ...
李录最新交流剖析新秩序:通过“四两拨千斤”,中国还可以释放很多改革红利……
聪明投资者· 2025-04-26 01:08
以下文章来源于芒格书院 ,作者李录 芒格书院 . 由资深出版人施宏俊先生创立,定位于为终身学习者提供学习和思考的知识资源,推动认知升级和思想 分享。 " 中国还有好多比较容易的改革红利,是因为观念上的堵塞没有被疏通起来。疏通以后就可以在比较短 的时间之内加速,把经济迅速地从依赖外需和内需结合,变成主要由内需驱动。 " " 从更长期的影响来看,这次的贸易战可能加速中国经济从投资与出口驱动转向由内需驱动。 " " 世界秩序的变化已经不可逆转,它会演进到一种新的秩序上…… 中国有机会在国际秩序重塑中占据 对自己有利的位置。 " "三重动力——经济竞争收益、地缘政治压力、好奇心驱动——已使技术演进形成不可逆转的惯性。" 2024年12月7日,喜马拉雅资本创始人李录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价值投资"课程十周年沙龙上, 提出了对国内、国际"时代困惑"的深刻反思。( 点此阅读: 《 李录3万字演讲实录:理解了这些问题, 就理解了价值投资的当下可为之处……》 ) 今年4月6日,在59岁生日当天,在西雅图面对芒格书院部分会员的提问,李录进一步给出了自己的解 法。 谈保障体系、谈资本市场、谈全球秩序的演变,也谈AI带来的冲击与挑 ...
A股资产具备反弹基础!十余家公募,火速解读
券商中国· 2025-04-07 14:21
"对等关税"引发市场巨震! 4月7日,受美国关税幅度超预期影响,全球金融市场遭受冲击,A股迎来调整,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下跌 7.34%,深证成指跌9.66%,创业板指跌12.5%。 当日盘中,中央汇金公司公告称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分认可当前A股配置价值,已再次增 持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未来将继续增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随后三大指数跌幅 有所收窄。 盘后,博时基金、国泰基金、永赢基金、中信保诚基金、鑫元基金、宝盈基金等十余家公募火速进行市场 解读,认为尽管此次关税事件会造成短期市场风险偏好的回落,但中长期来看A股市场韧性显著,政策支 持、内需驱动和科技自主可控将为市场带来动能。 关税影响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关于今日A股市场的大幅调整,公募普遍表示,特朗普关税政策超预期加码或成为主要扰动。 博时基金表示,4月份市场进入业绩验证期,风险偏好有所回落,叠加外部风险超预期的背景下,市场短 期波动率或有抬升。等待风险渐次落地过程中,红利资产或阶段性占优。美国对中国大幅加征关税将进一 步拖累中国出口,国内稳增长政策有望在二季度加码以对冲外需不确定性,专项债、特别国债提速及消费 补贴等措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