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汇
icon
Search documents
含蓝藻的3D打印材料拥有双重固碳能力
Ke Ji Ri Bao· 2025-06-25 23:33
实验显示,这种材料在长达400天的时间里持续捕获二氧化碳,其中大部分以矿物形式储存下来,每克 材料平均固碳约26毫克,远高于许多传统的生物方案,同时也可与循环混凝土的矿化处理效果媲美(约 7毫克/克)。实验还证实,这些被包裹的蓝藻在材料中持续高效运作了一年以上。 蓝藻具有极高的光合效率,哪怕是微弱的光照,也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生物质。与此同时,光合作 用还会改变细胞外的化学环境,使得碳酸盐(如石灰)等固体矿物沉淀生成。这些矿物是另一种形式的 碳汇,相较于生物质,其储碳更加稳定。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利用蓝藻是天然的"筑造者"这一特性,研究团队意外发现,这些矿物会沉积在材料内部,从而增强其机 械强度。也就是说,蓝藻通过逐步"硬化"原本柔软的结构,为材料带来了自我强化的能力。 据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报道,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将光合细菌蓝藻稳定 地包裹进一种可3D打印的水凝胶中,研制出一种能够生长、具有活性的材料,可在阳光和人工海水中 自行生长,并主动从空气中移除二氧化碳。 包裹蓝藻细胞的基础材料是一种高含水量的水凝胶。既能传导光线和营养,又让蓝藻均匀分布其中。为 了让蓝藻尽可能长久地 ...
独家专访 | 二十年磨一剑!他打破PHA成本困局,携万吨级技术回国圆梦!
DT产业研究院 | 宜可生物 创始人 文 | 陈竞芬 "有关环保的事,我们要第一个先做, 还必须做到最好。Ecopha=Eco+ Alpha=Eco+ PHA。 " 眼前这位头发微白却目光如炬的科学家,二十年间辗转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如今回到中 国,创立 宜可生物 ,只为攻克一个难题: 把PHA的成本降到能与石油基材料竞争 。 他将如何做到大幅降低成本? 近日, DT新材料产业研究院行业分析师陈竞芬 对 宜可生物创始人林理坪博士 进行了独家专访, 他不仅分享了其在海外科研和创业,以及回国创业的初心,更分享了宜可生物将如何降低PHA成 本,为行业提供极具价值的专业洞见。此前,DT新材料第一时间报道了宜可生物的成立。 全球第一家专利!又一企业布局 PHA 生物塑料! 左:宜可生物创始人 林理坪(Wilson Ling)博士,右:DT新材料行业分析师 陈竞芬 "限塑令"后,PLA、PBAT等可降解材料曾短暂炙手可热,随即陷入产能过剩(2024年PBAT开工率 不足20%)。更深层的问题是性能瓶颈:PLA/PBAT因耐热性差(60-70℃)、降解依赖工业堆肥, 难替代传统石油基塑料,如全球用量最大的塑料PP、 ...
沉水植物为什么被称为生态工程师?我们做了个试验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南依祁连山,北邻巴丹吉林沙漠,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同时也拥有独特的 地貌景观和丰富的物种。其中沉水植物十分常见,却又不为多数人所认知。 据调查,河西走廊沉水植物共有25种,他们在水下呼吸和生长,生活完全依赖于水体环境,具有污染治 理、生态保护等多重价值。 一是可以吸收、吸附污染物。沉水植物的根和叶均在水面下生长,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植物体的各部分 都可以吸收水分和养料,也可以直接吸收水中或沉积物的营养物质,包括氮、磷等,这使得其对富营养 化湖泊、湿地治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沉水植物还能通过其根茎叶吸附沉降在水中的悬浮颗 粒,提高水体透明度。 二是可以消解污染物。在沉水植物净化水质过程中,微生物起着重要作用。氨氮的去除主要与水中微生 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相关,沉水植物的根际区域可以形成微生物代谢所需的微环境,还能分泌某些有 机物质,以促进微生物代谢。 三是可以抑制藻类生长。沉水植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对湖泊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湖 泊中沉水植物在光能和营养物质竞争中占优势时就能抑制藻类生长,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另外,沉水植 物浓密的根系为大量浮游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而浮游动物 ...
立足山地特色开辟发展新路
Jing Ji Ri Bao· 2025-06-18 20:18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转化是区域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命题。如何打破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二元对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模式,是 中西部生态资源富集地区的共同课题。贵州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把生 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生态价值转化、数字技术赋能、清洁能源开发、乡村生态富民为四大抓手, 探索出一条具有山地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 创新生态价值转化机制,筑牢"两山"转化制度根基。贵州通过系统化构建核算、交易、产业和补偿四大 环节,有效拓宽了"两山"转化路径。通过出台全省GEP核算方案,推进生态产品价值"一把尺"核算,为 生态资源提供可量化的数据基础;设立省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推出林业碳汇交易和"单株碳汇"等市场 化工具,推动生态资源进入流通领域;打造"山地特色农业+生态工业+文旅融合"的特色产业体系,将 生态优势直接嵌入价值创造过程;完善跨省流域横向补偿机制,探索"修复—开发"权益挂钩模式,通过 绿色金融和林权赎买等政策工具反哺生态保护。 深化生态惠民利益联结,拓展乡村全面振兴绿色路径。创新"生态+体育+文旅"融合业态,通过"村 BA ...
黔山贵水托起绿色聚宝盆
Jing Ji Ri Bao· 2025-06-18 20:18
今年2月5日,春节后首个工作日,贵州省市县乡村五级同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全省1451个植树点同 步"播绿",17.14万名干部群众栽下104.8万株树苗,以劳动之姿开启新春。 这一"植树迎新"的传统已在贵州延续11年,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载体。11年来,6.05亿株苗木在黔 贵大地扎根,构筑起连绵不绝的绿色屏障。 "优良生态是贵州最大的发展底牌。"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 中,69个属于长江防护林保护区,22个守护珠江源头。当森林覆盖率持续攀升,贵州将绿化重点从"扩 面"转向"提质"——"十四五"以来,通过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等工程,让林海既"增 绿"又"增值"。 "灌木林改培为深根乔木林后,水土保持能力提升30%以上。"贵州省营林总站站长朱松介绍,深根乔木 林对石漠化治理成效显著。 在贵定县昌明镇光辉村,山桐子种植基地里工人正忙碌栽种:"这树既能固土保水,果实还能榨取高端 食用油,是'石头缝里的摇钱树'。"基地负责人吕晓立的话道出"生态经济"密码——截至目前,贵州山桐 子种植面积已近70万亩,让荒山实现"绿起来""富起来"。 "十四五"以来,贵州推动有效 ...
恩施州出台工作方案 在美丽湖北建设中勇挑大梁
绿色旅游公路秋意浓。李仕力摄 《工作方案》明确分两步实现美丽恩施目标,助力湖北"生态支点"建设。第一步,到2027年,推进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增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美丽恩施建设取得 明显成效;第二步,到2030年,美丽恩施基本建成。 《工作方案》中提出六大行动:实施"两江"保护修复攻坚行动,守好长江入鄂州第一站和清江源 头,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确保长江、清江干流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实施生态环境质量领先行 动,聚焦改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到2027年,8个县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控制在24微克/立方米以 内,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州生态环境质量中部领先。实施绿色低碳发展促进 行动,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建成鄂西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加强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实施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行动,聚焦美丽城市、美丽乡村、 美丽山川河湖建设,积极探索先进治理经验,到2027年,1个县市纳入国家级美丽乡村先行区,恩施州 首府恩施市建成省级美丽城市。实施生态资源优势转化行动,聚焦生态产品开发、生态环境权益交易体 系建设、碳汇 ...
奥登·沙亚赫梅达娃:哈中农业合作为何“全面开花”?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7 00:44
中新社西安6月16日电 题:哈中农业合作为何"全面开花"? ——专访北哈萨克斯坦大学农学院院长、中哈粮油作物生产科技示范园外方项目负责人奥登·沙亚赫梅达娃 为何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农业合作有着坚实的基础?如何看待中哈农业合作成效?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哈未来可在哪些"农业+"领域拓展合 作?北哈萨克斯坦大学农学院院长、中哈粮油作物生产科技示范园外方项目负责人奥登·沙亚赫梅达娃(Altyn Shayakhmetova)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 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为何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农业合作有着坚实的基础? 奥登·沙亚赫梅达娃:哈萨克斯坦作为农产品供应大国,其丰富的土地和水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则在农业科学领域积累了先进的 技术和经验,能够将创新方法有效融入农业生产中。这种资源和技术上的互补性,为两国农业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哈萨克斯坦提供原材料,中国提供技术和投资,这使得实施高附加值的联合项目成为可能。两国政府的高度支持也为农业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源远流长的哈中友谊促进了两个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这种深厚的友谊为双方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
海洋痕量金属如何分布?最新研究发现“自下而上”元素循环机制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6-14 04:09
中新网北京6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长久以来,学界普遍认为海洋痕量金属的分布主要受"自上而下"的 过程控制。中国学者最新领衔完成的一项研究颠覆了传统认知,发现海洋痕量金属"自下而上"的元素循 环新机制。 这项海洋元素循环领域的重要突破研究,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助理教授杜江辉和美国、瑞士 的合作伙伴共同完成,相关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传统解释存在矛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次研究模拟海水钕元素含量分布。杜江辉 供图 在"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型中,海洋元素主要来自于表层的河流和风尘输入,而有机质等生物颗粒就像无 数微型的"快递员",将吸附的金属自上而下运输到深海,并在分解过程中释放这些金属。 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种解释与许多金属元素在深海的分布规律存在矛盾。 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杜江辉介绍说,海洋中的痕量金属一般是指在每1千克海水中总量低于1微 克的金属元素,如铁、镍、铜、稀土元素等,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关键角色。 它们不仅是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运转的营养元素,还是科学家解读海洋和地球系统演化历史的示踪剂,更 是支撑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资源。 取得三项关键 ...
安徽旌德 荒山长出“金疙瘩”
Jing Ji Ri Bao· 2025-06-09 21:48
新雨初霁,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旌阳镇柳溪村还沉浸在朦胧水雾中。汽车在山坳间穿梭,远处的香榧林 和白茶田在云雾间若隐若现。路旁的果园里,油桃挂在枝头,散发着阵阵香气。 "3月份采茶,6月份产桃,9月份香榧上市……"柳溪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胡黎明掰着手指细数不同时节的 富民密码。依托白茶、香榧、果园、生态养殖四大基地,柳溪村近年来实现增收60余万元。 "以前这里全是荒地,更别提经济效益了。"胡黎明感慨,"如今通过'两山合作社',我们将闲置的土地、 山林、水域等资源进行整合,才实现了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2021年8月份,柳溪村依托试点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式成立安徽首家"两山合作社",探索生态资源价 值转化新路径。该合作社引导村民将分散低效的山场、林地等生态资源以入股形式整合至村集体,再由 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通过自营或招标引入经营主体,实现规模化经营。 "通过整合零散山场,村里不仅能集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招引企业专业运营,还能结合文旅产业开拓 康养服务,将碎片化林业生态资源转化为优质资产,实现村集体获利、村民增收。"胡黎明说。 "从没想到荒山长出了'金疙瘩'。"54岁的柳溪村村民张春芝回忆,"以前山上只能砍柴,运输成本 ...
《森林修复相关技术体系覆盖度分析——基于云南省提高森林质量、实现多重效益的实践需求》
绿色和平组织· 2025-06-06 23:50
报告撰写团队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 孟广涛、李品荣、曹建新 报告支持团队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保护生态学课题组 绿色和平 潘文婧、吴浩、杨可人、宋筱、王克文、张安琪 致谢 感谢以下专家在研究过程中给予的建议和支持: 华方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孙永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郭贤明(西双版 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学研究所 正高级工程师)、方震东(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高 山植物园)、周嘉鼎(北京市海淀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撰写单位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 支持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保护生态学课题组 绿色和平 报告设计 贾森迪 2025年6月 摘 要 在森林修复的实践中,相较于纲领性文件、法律、部门规章等政策文件,技术规程对于实际操作有 着直接的指导作用。本研究采用文献查阅法,梳理出目前云南开展退化森林修复工作中适用的国家、 行业和云南省地方技术规程 112 个,从主要退化区域、林地起点、修复目标、政府重点工作方向、 指标特征共五个维度的实践需求出发,评价了现有技术体系对于实践需求的覆盖程度;并对云南高 山亚高山、石漠化、干热河谷、矿山和火烧迹地等成熟的实践案例进行技术经验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