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

Search documents
2025日本国际化工展览会 INCHEM TOKYO
Sou Hu Cai Jing· 2025-06-17 03:55
此外,高分子材料的展示也将吸引众多观众的关注。展会将展示多种类型的材料,包括有机材料、无机材 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碳素产品混合材料、纳米技术相关材料、智能材料、涂料材料等。尤其是在当前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可替代材料和稀有金属的循环利用技术,将成为展会的亮点之一。观众可以通 过展览深入了解这些材料的特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车间系统与机械展区同样是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品包括纯水生产系统、过滤系统、净水生产系统、臭氧 过滤器、紫外线水灭菌器、废水处理系统等。这些设备和系统的展示,旨在提高工业生产中的水资源利用效 率,推动节水和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观众可以了解到这些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生 产中做出更加环保的选择。 INCHEMTOKYO展会专注于化学和加工工业,涵盖了工厂设施、工程、节能、环保措施以及水处理等多个 领域。展会内容涉及化学装置、设备及各种系统,展示了从材料开发到防爆、防灾等方面的综合解决方案。 展会的设置充分体现了现代工业对环保和节能的重视,吸引了众多行业参与者前来交流和学习。 展会将设置四个联合特别筹划展示主题,以提升展会的形象和质量。这些主题包括化工流程工业、 ...
济南起步区崔寨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项目:日处理污水4万立方米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6-16 06:4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张浩 6月14日至6月17日,济南市召开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现场调研各区县(功能区)城市更新和 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相互借鉴、总结提升,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地下箱体1座、紫外线消毒及巴氏计量槽1处、综合楼1栋、回用水池1座、外输 泵房1处、消防泵房1处、在线检测间1处、传达室1处,同步进行厂区围墙、道路、景观绿化等建设,配 套实施照明、消防、通风排烟等工程。项目于2022年6月启动,2024年12月建成投产。 崔寨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项目(安全类项目),位于济南起步区崔寨街道,规划总面积约300亩,设计污 水处理总规模为10万吨/日,占地61亩,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0.3万平方米,地 下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污水处理规模4万立方米/天。 项目主要收集处理周边安置房、社区生活污水及部分经初步处理的厂区废水,污水处理后经再生水管网 可以回用于片区景观绿化、道路浇洒、河道补水等,提高水源的可利用程度,有效缓解起步区水资源指 标不足问题,同时减轻对地表水源及地下水的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 该项目是起步区第 ...
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Jing Ji Ri Bao· 2025-06-11 22:19
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呈现气象干旱发生发展和短时强降雨、冰雹、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频发的 天气气候形势,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面临严峻考验。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天气气候情况越是复杂,越需未雨绸缪、准确预判、科学预防。只有干在实 处,才能赢得先机、护佑民安。为此,必须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越是面临干旱严峻形势,越是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正在发生旱情的地方,必须严格落实抗旱责任制, 多措并举广辟水源。树牢"一盘棋"思想,加强江河、水库等各类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捍卫民生"水位 线"。 抗旱看天不等天,更需精准应对。要密切关注旱情动态,加强雨情、水情、墒情和蓄水监测分析,按 照"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时段、精准措施"要求,动态跟踪水库蓄水、墒情及需水变化情况,动态 优化水量分配方案,做到科学调水,精准送水,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比如,要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 业,改善田间小气候。同时,农业农村部门应加强科学指导,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做好农技保墒等 工作,尽量减少灾害损失。 灾情牵动人心,每个人都不是看客。要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 节约,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发展节水产业,建设节水型社会 ...
多措并举应对旱情不利影响 河南夏粮产量将保持总体稳定(一线见闻)
Ren Min Ri Bao· 2025-06-11 22:05
河南夏粮大盘稳不稳?各地如何应对连续旱情?在机收、田间管理方面有哪些新举措?大地麦熟之际, 记者在河南多地进行了走访。 1 作为农业大省和主要粮食调出省,河南省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今春以来,河南持续高 温少雨,旱情对粮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部分地区有减产,但绝大多数地方实现持平或增产 南阳市唐河县位于河南西南部,平原和低山丘陵地貌皆有。在城郊乡大井村,400多亩小麦已收割完 毕。 站在田埂上,振群家庭农场负责人乔振群给记者细算"抗旱账":"3%的地,上灌溉设备划不来,浇水量 不够,有减产;90%的地,浇了两次水,和去年基本持平;7%的地,浇了三次水。天气干燥,小麦没 了赤霉病等病虫害,浇水足够的条件下,产量反而增了不少。" 夏粮大盘稳不稳? 鹤壁市位于河南北部,以平原为主。在河南春晓种业有限公司的制种田里,公司负责人董本波忙得热火 朝天:"俺这百亩地,种子好、浇水足、管护也用心,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只要浇够水,现在不怕旱!"采访中,许多农户告诉记者,总体算下来,今夏粮食产量与去年基本持 平。 灌溉用水如何保障?近年来,河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占全省农田的78%。建设成熟的高标 ...
《山西省节约用水条例》公布,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
news flash· 2025-06-11 00:27
《山西省节约用水条例》已由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25年6月4日 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山西省节约用水条例》公布,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提出,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进节水科学技术创新和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引导和支持高等学校、科研 院所、企业等开展节水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的研发推广,促进节水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鼓励用水单 位建设、改造数字化平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水效智能化管控、管网漏损监 测等,提高用水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山西发布) ...
长三角“搭桥”节水技术与场景市场 助供需双向奔赴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0 15:48
中新网义乌6月10日电(鲍梦妮)6月10日,长三角节水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会议在浙江义乌举办,此 次会议以"水效赋能、绿色发展"为主题,集聚节水市场要素和节水创新动能,协同推进长三角地区节水 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拉近供需距离,助力技术找场景、产品拓市场,当日120余家节水技术、产品供应企业携智慧计量、 智能防漏阀、数字节能泵、城镇供水管网卫星探漏、节水智慧诊断等一批新技术(产品)参会,与来自水 务企业、高校、建筑、餐饮、生态环境等行业协会的需求方代表深入沟通交流。 以义乌为例,作为一个水资源较为紧缺的城市,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水资源 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自2021年起,该市持续深化工业节水"水效论英雄"改 革,通过水效排名倒逼企业提升节水效率。改革后,义乌2023年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11.3立方 米,用水效率提升56%。 "希望各地能以本次案例征集为契机,巩固发扬入选优秀案例的先进做法,及时总结提炼节水创新实践 成熟经验,以点带面推动长三角区域节水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新进展。"作为案例发布人,水利部太 湖流域管理局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处处长陈红表示。(完) ...
甘肃做好水文章浇灌丰产田
Jing Ji Ri Bao· 2025-06-07 21:57
地处我国西北的甘肃干旱少雨,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较多。近年来,甘肃因地制宜,紧紧围绕"水"这一 关键要素,将全省分为节水灌溉区、旱作农业区两大建设区域,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 "小块变大块、分散变集中",以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做"节水",旱作农业区以"整山系、整流域"高标准梯 田模式突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丘陵山地区或"引水上山",或"集雨补灌""排水防涝"……随着高 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推进,甘肃耕地质量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粮食及重要农产品安全 稳定供给得到保障,粮食产量连续5年突破并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 "巴掌田"变"大块田" 眼下,河西走廊的农业生产已完成玉米放苗、补苗,正在进行二次灌溉作业。 "300亩的高标准农田,大拖拉机两天就犁完了,铺膜用大机械,浇水也不愁。"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韩 佐镇韩佐村村民张守庆说,他以前流转的小块地只能用小机械耕作,费事又费力,今年流转的高标准农 田省时又省力。 韩佐村党支部副书记周化平告诉记者,村里6048亩耕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块地成了大条田,新建 了4座蓄水池,3座供村里使用的蓄水池蓄水量达13.4万立方米,滴灌设备铺设到田里。"以前浇灌1亩 ...
从盐碱荒滩到塞外粮仓:河套灌区探寻耕地保护“密码”
Xin Hua She· 2025-06-04 11:31
新华财经呼和浩特6月4日电黄河水悠悠东流,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境内的三盛公水利枢纽被拦截 分流,一股清流注入总干渠,开始了滋养千万亩良田的使命。在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电子幕 墙上灌区总干渠及各灌溉渠道的实时监控画面和水位流量监测数据一目了然,工作人员通过现代化调度 系统,实时监控着这场夏日"润田"大戏的每一个细节。 河套灌区,这片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土地,承载着2000多年的农业文明传承。作为全国三个特大型 灌区之一,河套灌区引黄河水灌溉面积达1100多万亩,是我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2024年,巴彦淖尔 市粮食产量达58.7亿斤,素有"塞外粮仓"的美誉。 然而,在这片丰饶土地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严峻的现实——土地盐碱化。据2023年全国第三次土壤普 查初步成果显示,巴彦淖尔市1370.2万亩耕地中有近一半为盐碱化耕地,是内蒙古盐碱化耕地面积最大 的盟市。 "地固泽卤,不生五谷。"早在《史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说明河套平原在秦汉时期土地盐碱化就较为 严重。如今,河套灌区正从"大水漫灌"向"量水而行"转变,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盐碱地综合利用、高效 节水、科技创新相结合,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 ...
【榆林】发展高效旱作节水农业
Shan Xi Ri Bao· 2025-06-02 22:52
2023年,榆林粮食播种面积达1099.2万亩,位列陕西第一; 答案写在田间地头—— 从"人追着水跑"到"水跟着苗走",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鼠标一点管千亩",榆林在黄土高原展 开"藏粮于技"的探索实践。 ■ 一场"滴水必争"的突围 5月19日,米脂县郭兴庄镇阳石坬村,水肥一体化设备正为农田精准"解渴"。该村党支部书记李雄 感叹:"现在有了节水设备,不用再靠天吃饭了。" 曾经,榆林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十年九旱是常态。 榆林人深知,改变局面,首先要"争水"。 2022年,榆林市出台发展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方案,多措并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024年,榆林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区粮食产量突破亩均400公斤; 今年,榆林计划新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59.73万亩; …… 曾被称作"沙漠之城"的榆林,如何通过发展节水农业,成为陕西重要的"生态粮仓"? 眼下,榆林市正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农田节水技术,提升 灌溉效率、增加底墒,为粮食生产筑牢根基。 按照"用好天上水、用足地表水、适度利用地下水、保住地中墒"的思路,榆林各地采取"节、集、 蓄、调"四类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山东打造更高水平粮仓
Jing Ji Ri Bao· 2025-06-02 22:07
"以前这地种啥也不长,浇一次水盐分又泛上来,现在暗管排盐、节水灌溉,小麦亩产多了200斤。"在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河乡南韩村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村民韩洪勇告诉记者,他脚下的千亩农田曾是 轻中度盐碱地,如今变为全区粮食增产的"标杆田"。这一转变,正是下河乡创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 生动实践。 近年来,山东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目前,山东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7759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5359万亩,为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夯实了基底。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潍坊昌邑市青阜农业综合体的大数据智控中心,工作人员刘朋来轻点鼠标,显示屏上迅速显示出小麦 的墒情、苗情,同时温湿度、光照指数、土地养分水分、农作物长势等也在短时间内完成收集。安装在 大田里的土壤信息采集系统、智慧农业管理平台、生态农业实时监控等系统,综合运用5G、物联网、 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构建起立体化监测监管体系。 "这块盐碱地是2021年开发成功的高标准农田,经过整平、地力培肥等改造,1亩地能多收100多斤粮 食。"河口区六合街道薄家嘴村党支部书记陈召朋说。河口区地处黄河入海口,盐碱地多达69.72万亩。 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