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多样性
icon
Search documents
综述丨联合国海洋大会为全球海洋治理提出方案
Xin Hua She· 2025-06-14 08:35
法国总统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特使奥利维耶·普瓦夫尔·达沃尔在大会闭幕总结发言中说,预计到今年9 月举行的联合国大会高级别会议前将有70份批准书,从而使"协定"生效,并可能将在2028年举行"协 定"缔约方第一次正式会议。 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表示,与十年前相比,现在海洋治理领域已经获得大量关注, 相信在这届海洋大会之后,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渔业补贴协定》等方面都会取得进展。他强调了 到2030年实现对全球30%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有效保护的目标。 新华社法国尼斯6月13日电 综述丨联合国海洋大会为全球海洋治理提出方案 新华社记者邢建桥 乔本孝 罗毓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9日至13日在法国尼斯举行,大会针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发布《尼斯海 洋行动计划》,为全球海洋治理提出方案。中国在相关领域的贡献受到与会者高度评价。 本届联合国海洋大会由法国和哥斯达黎加共同主办,大会探讨了如何解决全球海洋面临的过度捕捞加 剧、气候变化影响,以及不可持续的资源管理模式等问题。 在13日举行的会议闭幕式上,各方通过《尼斯海洋行动计划》。该计划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我们的 海洋,我们的未来:团结起来采取紧急行动 ...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闭幕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4 00:42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第14个目标是"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宣言就此专门指 出,"可持续发展目标14"是获得资金最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加快全球海洋行动需要大量可用资 金,并履行相关政府间协定下的现有承诺和义务。 根据相关日程安排,大会主要活动除了开闭幕式、全体会议外,还包括十次海洋行动专题小组讨论会。 这十次海洋行动专题小组讨论会的讨论议题包括保护、可持续管理和恢复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增强与 海洋有关的科学合作、知识、能力建设、海洋技术和教育;为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14"的海洋行动筹集 资金等。记者注意到,十次讨论会均形成相关文件,共计百余页,简明扼要阐述了讨论议题现状及解决 方案。 会议的亮点之一是推动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 持续利用协定》正式生效的进程。条约需要获得60个国家批准才能成为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法。法国总统 马克龙在会议期间透露,目前已有50国提交批准,另有15国作出批准承诺。 本届联合国海洋大会由法国和哥斯达黎加共同主办,会期为6月9日至13日,共吸引1.5万名与会者。法 国官方希望通过此次大会能够使海洋成为全球优先事项之一 ...
我省深入开展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研究和保护工作
Hai Nan Ri Bao· 2025-06-14 00:16
我省深入开展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研究和保护工作 借力"双遗产"申报,打造世界级自然人文名片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慧 这里有中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雨林生态系统,是全球最濒危灵长类物种海 南长臂猿的家园。 借力申遗讲好海南故事 申报"双遗产"能给海南带来什么? 这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的活态传承地,以山田林草共生智慧,见证 自然生命与人类文明的深度对话。 2023年启动的"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工作,将海南再次推向国际 舞台,向世界展示海南如何传承、打造生态文明的典范,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一个可借鉴的范 例。 以申遗为契机,海南努力做到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积极推动相关规划编制、调研、展示、宣传等 各项工作,使自然和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生态与文化"家底"丰厚 海南有多少"家底",可以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 先看生态,"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提名地位于海南岛中南部的穹窿构造山区,是海南岛地 势最高的区域。层层次递的地质地貌,让这里拥有完整的垂直植被带谱,涵盖阔叶林、针 ...
一级保护植物广西火桐首现西大明山
Guang Xi Ri Bao· 2025-06-13 02:06
广西火桐因自然繁殖力弱、生境破碎化及历史人为干扰,野生个体一度仅存个位数。此次在西大明山保护区的发现,不仅刷新了该物种在广西的分布纪 录,更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了新活力,也为破解濒危机制、开展人工繁育提供了新希望。 近年来,崇左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大对保护区的投入和管理力度。通过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以及大力打击破坏生 态环境违法行为等一系列举措,西大明山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之所。此次广西火桐的发现,正是生态保 护成果的有力见证。(刘琴 韦录)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广西火桐。 黄院、李伟发 摄 近日,广西西大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在开展例行巡护时,发现一株通体橙红色、未见绿叶的奇特植物。时值盛花期,其密集的橙红色花序 如"鞭炮"挂满枝头,在青山绿海中显得格外醒目。为精准观察,保护区启用无人机抵近拍摄,并采集样本,经专家鉴定,最终确认为极度濒危物种——广西 火桐,标志着西大明山保护区成为广西火桐的新栖息地。至此,该保护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种类增至5种,生态价值进一步提升。据了解,广西火桐 (Firmiana kwangsiensisH. ...
让天目铁木在更多地方开花(古树的故事)
Ren Min Ri Bao· 2025-06-12 22:10
天目铁木开花时的花序。 杨淑贞摄 位于天目村的天目铁木古树。 刘伯良摄 "今年,天目铁木又开花了。"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赵明水打开手机,开心地 向记者展示天目铁木开花时的照片和视频——一串串淡黄色的柔荑花序自然下垂,随风摆动。 "不光本地的天目铁木,远在昆明植物园的天目铁木也能开花了。"赵明水记得,去年春天,他收到远在 2000公里外的昆明植物园研究员孙卫邦发来的"惊喜",一时间,"天目铁木在昆明开花"的消息在保护区 工作人员中间炸开了锅。 大家为啥如此激动?赵明水解释,天目铁木是极度濒危物种,虽然开展了大量迁地保护工作,但开花植 株极少,此前在省外还未有开花记录。"30多年前,天目铁木被引种到昆明植物园,时隔这么久迎来首 次开花,是一个历史性突破。" 天目铁木的发现与保护历程,几经波折。1925年10月,植物学家秦仁昌首次在西天目山采集到标本, 1927年由植物学家陈焕镛命名为"天目铁木"。 虽然名字记录在册,但此后几十年间,天目铁木如同消失一般,一直未被发现。直到上世纪60年代,当 地林场工作人员才在天目山脚下的杭州市临安区大有村(现属天目村)的一座凉亭旁,发现了一棵野生 天目铁木大 ...
杭州市临安区:守护“北纬30度物种基因库” 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家园
Ren Min Ri Bao· 2025-06-12 21:54
远眺群山,层峦叠嶂,万木葱茏。作为浙江省西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杭州市临安区既是太湖与钱塘江 的水源涵养地,也是坐拥天目山与清凉峰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北纬30度物种基因库"。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五世同堂"的野生银杏树,树龄超1.2万年,每年晚秋时节满树金黄;全球仅存 的5棵野生天目铁木抽芽开花,生机勃勃;全球面积最大的柳杉古树群落高大挺拔,如同绿色屏风;全 球同类树种中高度最高的"冲天树"金钱松生长600余年,主干通直匀称,树冠如伞盖般舒展。 近年来,临安区持续做深做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以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多措并举编织生 态保护网络,守护物种基因库的"原始密码",并深入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路径,在绿水青山 间书写生态文明建设的临安答卷。 拓宽思路,生态脉络焕发新生 临安坚持以系统思维构建立体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积极探索"就地保护固本、近地保护修复、迁地 保护扩容"协同推进的体系化路径,不仅守护当地物种基因库,更以创新性保护实践为全国生态文明建 设提供可复制的"临安方案"。 为破解珍稀濒危物种原生地狭窄、生存风险高的难题,临安依托科研力量与种质资源,积极主导推进协 同保护实践。在国家 ...
中肯专家联合编纂肯尼亚植物志兰科卷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6-12 08: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武汉6月12日电 (马芙蓉 李涵)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获悉,由中国、肯尼亚科研人员 联合编纂的《肯尼亚植物志:第4卷 兰科》已于近日发布。该卷的出版是中肯科研合作重要成果之一。 《肯尼亚植物志》的编纂是由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简称"中-非中心")、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 园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联合主持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该丛书是详细记载肯尼亚所有维管植物的分类学 专著,全书共31卷,计划收录肯尼亚境内223个科、1773个属的7000余种植物。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主任、中-非中心主任王青锋介绍,自2015年11月启动《肯尼亚植物志》编研以 来,先后已有中、肯二十余家科研机构的180余位科研人员参与编研工作。此前,已出版茜草科卷。 编纂兰科卷过程中,双方科研人员系统梳理了前期在肯尼亚开展中肯联合科考采集的千余份兰科植物标 本,对其进行精确鉴定,同时查阅全球重要机构的肯尼亚兰科植物标本资料,记录了300余种(含亚种和 变种)肯尼亚兰科植物,其中逾200种为非洲特有、14种为肯尼亚特有。逾80%的物种都有图版展示。 作为中国政府在境外建设的第一个综合性科教机构,中-非中心自2 ...
《海南省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指引(试行)》发布
Hai Nan Ri Bao· 2025-06-12 01:38
《指引》中的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主要包含企业决策与措施、承担公共环境责任、生物多样性与 自然栖息地恢复、污染预防、资源可持续利用、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邻避效应应对、清洁生产、创新 与应用、供应链管理、信息公开11方面内容,并列举相应的实践案例参考。 《海南省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指引(试行)》发布 鼓励企业以更高标准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 海南日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晓梦)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预防污染,企业可以怎么做?近 日,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海南省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政策解读,从 11个方面发布指引要求并列举实践案例,鼓励和引导企业更好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责任。 《指引》中所指的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为自愿履行的环境保护责任,而非强制性责任。《指引》 中的环境保护责任,一方面是鼓励企业实施法律法规未强制要求企业履行的环境保护行为,另一方面是 鼓励企业在法律法规已有相应规定的情况下,采取保护水平优于法律法规标准的环境保护行为。 例如,在生物多样性与自然栖息地恢复方面,《指引》指出,企业宜采取措施消除或最小化对生物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消极影响。实践案例提及,某公司坚持将"避 ...
传统方法难识“家底” 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或被低估
Yang Shi Xin Wen· 2025-06-11 11:16
绒布冰川是珠穆朗玛峰地区面积最大的冰川,其冰川融水形成绒布河,绒布河流域长129km,海拔落差将近1500m,流域两岸分布着大大小小且植被类型不 同的许多山体,这为研究区域(流域)尺度上不同海拔的山体垂直带物种丰富度及其植被类型分布格局变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该所生态系统功能全球变化团队汪诗平研究员等联合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监测中心等国内相关单位和企业,系统 调查了珠峰绒布河流域4个不同基线海拔(海拔基线3810m-5155m)的典型样区和8座山体。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采用山体完整垂直带采样设计,系统比较了传 统山脚调查与完整山体调查在物种丰富度和山体植被垂直带谱分布评估上的差异。研究认为:在山地生态系统中,仅靠山脚样带调查明显低估了其生物多样 性,尤其在生态空间垂直异质性显著的青藏高原地区,高山灌丛和高山草原带的分布范围也难以精确划分。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学术期刊《植物生态学报》 和《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发表。 △科研人员考察山体物种丰富度 山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既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也是重点保护区域。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屋脊,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独一 ...
生态改善生物多样性更丰富 珍稀鸟类频出现 美丽中国画卷多姿多彩
Yang Shi Wang· 2025-06-11 09:52
央视网消息:近日,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收集到的红外相机监测素材中,发现了两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和黑鹳的活动画 面。 据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收集的素材中,褐马鸡出镜频次比较高,仅半年就出现了4次,其身形矫健,羽色独特,全身呈浓褐色,头和颈灰黑色,头顶的 绒黑短羽仿佛一顶小冠。工作人员还发现在保护区一条河流的崖壁上,黑鹳正在筑巢繁殖。为了更好地了解黑鹳的种群数量,工作人员从3月24日开始至6月 10日,通过监测记录了这只黑鹳从产卵、孵化到后期养育四只雏鸟的完整过程。目前,四只雏鸟的羽毛已变成黑色,预计再过一个月,将开始独立生活。画 面中除了黑鹳一家,左右各有一个窝,是苍鹭的巢。据了解,黑鹳对栖息地环境条件要求极高,主要栖息活动在僻静的河流、湖泊、池塘、溪流附近,以鱼 虾等小型水生动物为食物。 云南丘北拍摄到成群钳嘴鹳 生态美景宛如画卷 近日,在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摄影爱好者捕捉到成群钳嘴鹳迁徙筑巢的珍贵影像。 清晨,数百只钳嘴鹳时而在荷塘上空盘旋,时而在枝头栖息,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随后,成群结队的钳嘴鹳来到一片草滩湿地, 用长长的喙不停地搜索着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