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精神

Search documents
人民论坛网评 | 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Ren Min Wang· 2025-09-02 11:45
硝烟已然散尽,但红色初心从未褪色。抗战精神如不熄火炬,在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奋斗中焕发磅礴生 机。他们自觉赓续"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家国情怀,将战场移至乡村全面振兴的最前沿,下沉一线、扎根 乡土,以实干担当在广袤田野书写共富新篇。他们发扬"血战到底"的钢铁意志,在实验室里不舍昼夜, 于核心技术攻坚中勇攀高峰,为产业变革注入智能引擎。他们秉持"同仇敌忾"的团结伟力,在抗洪防汛 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共同构筑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铜墙铁壁。他们传承"中流砥柱"的使命 担当,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展现大国气度。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正以"赶 考"的清醒与坚定,将伟大抗战精神熔铸为锐意改革、服务人民的赤诚丹心,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 上,永续红色基因,挺起民族脊梁。 薪火相传,使命在肩。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出发。广大党 员干部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好苦难辉煌中孕育的抗战精神,从中汲取前进力量,投入伟大复兴的拼搏实 践。要锤炼矢志不渝的政治品格,从党史学习中感悟先辈事迹、筑牢信仰之基,把对党忠诚融入骨血、 浸入灵魂,在大是大非前站稳政治立场,于风浪考验中坚定前行方向,将" ...
如果有人要问 我们在纪念什么
Ren Min Ri Bao· 2025-09-02 11:11
80年光阴流转 亲历过抗战的人日渐稀少 那段硝烟中的历史 我们为何必须反复讲述 永远铭记 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演讲 《我们在纪念什么》 让我们一起回望那段 山河破碎却又众志成城的岁月 在历史的回响中 感受一个民族的坚韧、不屈与担当 纪念,为了铭记1937年8月28日 成千上万的平民聚集在上海南站 试图逃离这个随时要化为火海的城市 伴随着日军轰炸机的呼啸 一颗颗炸弹从天而降 刹那间 天桥倾倒 站台崩塌 血肉横飞 …… 直到硝烟散开 一个孩子浑身是血地坐在站台边 哭声在废墟中回响 这个一岁多孩子的照片 被上亿人看到 在东北大地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 犯下令人发指的反人类罪行 "解剖的时候,人还是温热的 有血喷出" 七三一部队原队员胡桃泽正邦 亲口承认 侵华日军为了制造毒力更强的细菌 就要让细菌通过活体的血液 这样才能达到效果 80多年前,这张《中国娃娃》的照片震惊了世界。 细菌实验、毒气实验、活体解剖…… 据统计,从1940年到1945年 有至少3000人在七三一部队本部监狱丧生 成为揭露日军暴行的证据 在那时的中国大地上 比比皆是 14年抗战 3500多万同胞伤亡 930多座城市被先后侵 ...
《扬州档案馆藏书画精品选》首发251件作品讲述扬州抗战记忆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9-02 10:41
《扬州档案馆藏书画精品选》首发251件作品讲述扬州抗战记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浴血奋 战,用生命和热血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精神丰碑。作为国家历史文 化名城,扬州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铭刻着不屈的革命精神。此次特辑中的书画作品题材丰 富、情感深厚,既有记录战时生活、传递爱国情怀的写实佳作,也有抒发民族气节、寄托胜利期盼的文 人笔墨。 "作为档案工作者,我们的职责不仅是'存史',更要'资政''育人'。我们希望这本特辑能成为连接历史与 当下的桥梁,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也希望更多人能通过这本书了解档案、关注档案,共同参 与到历史文化传承的事业中来。"李炜冰说。(完) 中新网扬州9月2日电 (朱晓颖 崔佳明)档案是历史的见证,书画是文化的精华,铭记历史亦是展望未 来。2日,《扬州档案馆藏书画精品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 辑》首发,130位书画艺术家用笔墨丹青传承红色基因,用"诗书画印"的艺术语言,讲述扬州抗战记 忆。 9月2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扬州档案馆藏书画精品选》 ...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这个纪念馆暑期游客超50万人次
Yang Shi Xin Wen· 2025-09-02 09:12
这个暑期,不少人前往各地的抗战纪念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感受抗战精神。在湖南芷江中国人民 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来自各地的参观者,认真聆听讲解,回顾那段烽火连天、全民奋起的岁月。 今年,纪念馆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持续开展史料征集与专 题展览工作,这个暑期,纪念馆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 ...
《如炬》主题MV——精神永续、薪火相传
Ren Min Wang· 2025-09-02 09:12
来源:人民日报少年客户端 烽火不再,山河无恙。80年前,无数先烈以血肉筑起民族的脊梁;80年后,新时代的青年接过精神 火炬,唱响奋进之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到来之际,听童声唱响《如 炬》,一起重温峥嵘岁月,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
声动中国丨向前!向前!向前!
Yang Guang Wang· 2025-09-02 09:01
军号嘹亮,穿过烽火岁月;英雄铮言,回荡历史长空。 他们,冒着炮火前进誓死不屈,用号声鼓舞士气……当百岁抗战老兵回望烽火岁月,他们用声音铭刻历 史,高举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种。 统筹:张琼文 陶玉德 刘娜 策划:王昆鹏 安琪 刘一荻 张璐华 王一凡 王勇生 阮修星 徐千惠(实习)马若冰(实习) 记者:庞婷 胡斐 郇康新 张丽娜 制作:范博韬 特别鸣谢:退役军人事务部宣传中心 八十年前,无数中华儿女浴血奋战,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赢得完全胜利;八十年后,14年的烽火记忆 依在,伟大抗战精神激励我们前进。 总监制:骆红秉 总策划:张军 于锋 监制:王薇 设计:李彬 王仁靖 [ 责编:王文韬 ]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张自忠:尽忠报国 浩气长存
Xin Hua She· 2025-09-02 08:00
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生于山东临清。1911年他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学堂,秘密加入同盟会,投 身民主革命运动。他曾随冯玉祥西北军参加北伐,后任第29军喜峰口前线总指挥,奋勇击退进犯 长城日军。 卢沟桥事变后,张自忠先后任第59军军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他一战淝水,再战临沂,三战徐 州,四战随枣,所向披靡。日军进犯台儿庄之时,张自忠率军增援,为台儿庄大捷赢得了时间。 新华社重庆9月2日电 题:张自忠:尽忠报国 浩气长存 新华社记者周文冲 他在战斗中身中数弹,壮烈殉国;十万民众护送灵柩,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送挽词;北京、上 海、天津、武汉的道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就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 在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梅花山下、双柏路516号的张自忠烈士陵园,张自忠将军雕像巍然耸立。陵园 门牌号选用与将军殉国日期5月16日相同的数字。沿石阶而上,张自忠将军墓坐落于苍松翠柏间, 墓前为爱国将领冯玉祥题写的"张上将自忠之墓"碑。抚碑追思,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烽火岁月。 张自忠牺牲的消息传来,全国悲悼。5月23日,他的灵柩由十万民众护送,在宜昌上船,送到重 庆。国民政府在重庆为其举行国葬,葬于北碚梅花山。 1940年8月6日, ...
记录山河破碎艰难时刻 穿越烽火的歌曲成为抗战历史中宝贵的“有声记忆”
Yang Shi Wang· 2025-09-02 07:42
央视网消息: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文艺工作者用音符作刀枪,以旋律为号角,谱写了一曲曲唤醒民众、鼓舞斗志的战歌。 抗战歌曲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集体记忆,让我们重温经典旋律,去 聆听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回响。 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我们见到了现存最早的《松花江上》老唱片——这是1939年灌制的版本,也是这首歌曲首次以电声 形式被记录下来。没有恢弘的编曲,只有如泣如诉的慢板,像结冰的泪,封存着千千万万东北同胞的失家之痛。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 物馆馆长吴先斌介绍,作者张寒晖目睹了大量的东北军民流亡到关内,对他触动很大,在一夜之间就创作了歌词《松花江上》,用了 民间的小调的形式谱曲,起名为《松花江上》。首先歌词能够进入人心,加上曲调,也符合整个当时中国人的情绪。 在抗战时期的救亡歌曲中,《毕业歌》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滚烫的青春气息,成为无数青年投身民族救亡运动的精神号角。田汉的 歌词充满号召力,呼应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聂耳采用进行曲风格,旋律铿锵有力,歌曲既易于传唱又富有战斗性。 今天,抗战的硝烟虽然远去,但这些穿越烽火的歌曲,记录了山河破碎的艰难 ...
九三阅兵 就在明天!(附具体安排)
Xin Hua She· 2025-09-02 07:34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9时,北京天安门广场 举行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 共同见证这一庄严时刻 这张长图 带你了解九三阅兵具体安排 ↓↓↓ 持54扬止确二战史观、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 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郑重宣示。 阅兵活动按两个步骤进行 阅兵活动按照阅兵式、分列式两个步骤进行, 时长约70分钟。 阅兵式环节 受阅部队在长安街列阵,光荣接受中共中央 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 检阅。 分列式环节 按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 备方队、空中梯队的顺序,依次通过天安门 广场。 阅兵编设45个方(梯)队 空中护植梯队 由多型直升机组成多个编队,以护卫旗帜、 编成字符、悬挂标语等方式,体现在中国共 产党领导下,国家日益繁荣昌盛、军队不断 发展壮大,体现历经80年岁月沧桑、伟大的 抗战精神薪火相传,向全世界昭告正义必胜、 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 徒步方队 体现的是"一老一新","一老"就是抗战老 部队,受阅人员主要从前身为八路军、新四 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单位,以及抗 日根 ...
兰台记忆引共鸣 红色故事代代传
Bei Jing Wan Bao· 2025-09-02 06:41
"80多年前,这里曾如同人间炼狱。日本侵略者占领当时的石景山炼铁厂后,疯狂掠夺矿产资源,奴役 压榨中国劳工。"在首钢档案馆,工龄37年的档案管理员武志辉,总会为观众讲起石景山炼铁厂的故 事,"百年首钢转型以后,不仅举办了北京冬奥会等重大赛事,还成为服贸会的永久会址,每天都有很 多人前来参观打卡。" 武志辉刚提交了一份《北京市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申报表,内容包括日本侵略者遗留在石景山炼铁厂 的近千张照片、196册工程资料、648张玻璃底片。"这些珍贵档案提醒着我们,不能忘却曾经的苦难与 抗争,要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他说。 历史无言,山河为证。有读者主动来信、来电,希望捐赠"传家宝",丰富档案资料,传承家国记忆。近 3个月来,市档案馆先后收到公众捐赠的数十件抗战档案,来自北京、河北、天津、陕西、广东等地。 韩先生是一位抗战老兵后人,他代表全家向市档案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 章。"这些纪念章是家中老人的遗物,对我们家有很重要的纪念意义。为了让这些珍贵的老物件发挥更 大的社会效益,我们一致决定捐赠。"韩先生说,这些纪念章能被更多人看见,也是对老人最好的纪 念。 家住天津的任先生专程坐车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