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

Search documents
审计署:9省违规新增隐性债用于政府投资、偿还债务补充财力
Sou Hu Cai Jing· 2025-07-09 06:21
审计署近日发布《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围绕推进稳就业稳企业助企纾困、持续紧盯重点领域重大风险等方面揭示了一些税务和海关部门征收"过头税 费"、某些地方违规新增隐性债等社会关注度较大的问题。 有地方向公益组织借款,新增隐性债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是近年来我国的重点工作之一。然而,审计署在审计去年的中央预算执 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时却发现,仍有征收"过头税费"的情况(过头税是指税收征管部门为了完成税收任务而过 度向民间征税的做法)。 《报告》指出,去年,审计税务和海关部门税费征管等情况发现征收"过头税费"等889.97亿元。28省市税务部门 向631户企业等,多征收或提前征收耕地占用税、增值税等税费及滞纳金331.89亿元;14省市地方政府通过将无偿 划拨土地变有偿划拨等方式,多收取土地出让收入等558.08亿元。 除了税收,《报告》还持续紧盯重点领域重大风险,特别关注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板块,着力揭示部分地方在锁 定2023年3月底债务余额后,又违规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等风险。 根据《报告》,重点审计的9省2023年3月以来,仍存在违规 ...
“1岁工作、22岁退休”领69万养老金,审计报告披露相关案例
Xin Jing Bao· 2025-06-27 09:56
人事档案有14处涂改,"1岁工作、22岁退休"仍层层过审后"退休",一边领取养老金累计69万元,一边 又在新单位工作取酬。近日审计署在《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 告》(下称《报告》)中披露了相关案例。 此次重点审计了25省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4.14万亿元,发现 各类问题金额601.61亿元,涉及挪用、骗取、不当支出等行为。 这些行为直接带来严重后果,《报告》发现,有297.43万名重点人群漏保脱保,其中包括23省的47.7万 名困难群体、灵活就业人员应保未保,21省的249.73万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应补未补。 《报告》给出审计建议,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管理,督促地方摸清重点人群参加养老保险及资金 缺口情况,统筹财力逐步解决;清理规范"小政策",严厉打击不法中介欺诈骗保等行为。 挪用406亿元养老金用于"三保"支出、化债 在600多亿元的问题金额中,政府挪用问题最为突出。《报告》发现,有13省将406.26亿元城乡居民养 老保险基金等,挪用于"三保"支出、偿还政府债务等。 "三保",指"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事关人民福 ...
审计报告披露多项挪用资金问题,涉四百余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27 09:02
在中央财政管理审计情况中,有一项是对地方专项债项目的审计。《报告》披露, 92个地区挤占挪用 651.8亿元。 主要用于"三保"、偿还国企债务等。 还有多个挪用与"三保"等有关。央媒公开报道显示,"三保",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是推动 政府履职和各项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直接关系经济运行秩序、社会大局稳定以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一些地方"三保"压力较大,近年来国家层面屡次强调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灾后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审计情况显示,2023年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中,有3527亿元投向灾后 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等3大领域。审计13省2066亿元发现,13省违反专款专用等规定,将57亿 元挪用于偿还贷款本息、"三保"或非国债范围项目。 "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重大项目审计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报告》披露,中央财政于2024年发行1万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7000亿元用于"两重"建设、3000 亿元用于"两新"工作。审计发现,使用环 节有153.68亿元被虚列支出或挤占挪用,6省通过以拨代支等虚列支出83.08亿元,4省将 70.6 亿元挪用 于"三保"或其他项目支出。"两重"指的是国家重大 ...
加大财力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Jing Ji Ri Bao· 2025-05-11 21:59
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兜的是人民福祉、基层治理和国家长治久安,同时也将有效助力巩固经济发展和 社会稳定的基本面。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要加大财力保障,促进基层财政平稳运行。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34 万亿元,同口径增长8.4%,重点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自主财力,提高地方财政保障能力。 增加安排促进高质量发展激励资金,激发地方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引导地方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内生动 力。从地方看,受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土地出让收入下滑以及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等影响较大,各地要努 力开源节流,通过激发市场活力培育税源,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编列中的优先顺序,足额安排"三 保"支出预算。树立政府"过紧日子"的思想,优化支出结构,压一般、保重点,腾出更多财力用于"三 保"支出。 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是一项长期任务,建立健全管根本、管长远的体制机制尤为重要。要严格落实分级 保障责任,健全县级为主、市级帮扶(兜底)、省级兜底的责任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拓展地方税 源,增加地方自主财力,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加快推进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 方;持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省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