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碳农业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上海市农科院为全球贡献稻田甲烷减排“中国方案”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7-03 08:03
来源:农民日报 据了解,自2012年起,该团队依托上海低碳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立了低碳农业长期实 验基地,开展10余类种植管理模式下稻田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碳汇长期监测工作,积累下了数十 万条数据。同时,系统性地开展涵盖高产低排水稻品种筛选、水分管理优化、肥料精准运筹、秸秆综合 利用、轮作模式创新等全方位的低碳农业技术研发,深入探究减排固碳机理。同步推进方法学开发与标 准制定,形成了包括稻田甲烷减排技术、旱地氧化亚氮抑制技术、农田土壤固碳技术以及秸秆炭化还田 减排增汇技术等一系列稻田减排固碳成果。 利用节水抗旱稻减排甲烷技术是成果之一。该成果充分发挥了水分管理和耐旱型品种的耦合效应,在保 证产量稳定的前提下,具有甲烷减排效果好、可复制易推广的优势。基于该技术编制的旱管种植节水抗 旱稻减排方法学,定义了项目的边界、适用的基准线情景和减排项目活动情景,制定了稻田甲烷、氧化 亚氮排放以及土壤有机碳的核算方法,并严格规范了开发此类减排项目所需满足的条件。 据了解,稻田甲烷减排"中国方案"完美契合《巴黎协定》所倡导的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减排 效益的核心理念。全球水稻生产国依据此方法学开发减排项 ...
农林牧渔行业点评:行业引导破除“内卷式”竞争,优质低成本龙头或受益
Hua Yuan Zheng Quan· 2025-07-03 03:01
证券研究报告 农林牧渔 行业点评报告 hyzqdatemark 2025 年 07 月 03 日 投资评级: 看好(维持) 雷轶 SAC:S1350524110001 leiyi@huayuanstock.com 冯佳文 SAC:S1350524120003 fengjiawen@huayuanstock.com 顾超 SAC:S1350524110005 guchao@huayuanstock.com 李冉 liran02@huayuanstock.com 行业引导破除"内卷式"竞争,优质 低成本龙头或受益 ——农林牧渔行业点评 投资建议: 生猪市场万亿空间,金猪十年吸引了无数跨界资本并惨淡出局,足见猪业的真实经 营门槛,银猪十年仍然是方差大、少数企业盈利水平高的特点,未来银猪十年的机 会或将属于个别新模式的科技驱动型企业,将在无外界资本进入、界内资本收缩时, 或呈现出不易复制的系统性优势。未来的成长股或更考量科技含量、兼顾农民利益、 模式创新、调动既有所有生产要素的能力。参考摩尔定律存在时期的英特尔,龙头 企业可以持续地通过研发的领先克服规模增长之后管理熵增的担忧,对农业技术深 度的理解拉开了企业间、投资 ...
我国初步构建农业农村长期因子观测网
Xin Jing Bao· 2025-05-19 11:45
据介绍,为掌握我国农业农村资源禀赋,实时掌握我国的农业农村生产要素家底,破解我国人均耕地短 缺、水资源贫乏、动植物疫病虫害频发的资源硬约束问题提供基础支撑,在2017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基 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在此基础上,农业农村部与科技部正着力推进跨学科场景化综合观测工作,为 此,2024年,中国农科院试点启动了农业农村长期因子综合观测工作,这有助于打破学科间的数据壁 垒,深度揭示农业产业生态发展趋势规律,系统支撑生产技术模式创新,最终引领农业绿色发展理念转 变、产业生态技术革新、政策决策调整。全国有望迈入有组织的长期定位观测新阶段。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用数十年的时间,观测土壤的变化,用天空地联合技术,记录农田的演变…… 在农业农村发展中,长期观测是了解农业生产形态变迁、进行土壤改良、低碳转型、病虫害监测、农业 农村现代化等事业的基础工作之一。 记者近日从中国农科院了解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探索建设了农业农村长期因子综合观测网,开展公 益性、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农业农村基础数据采集、分析和服务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我国,有众多建设在田间野外的长期观测或实验站,如建设在湖南永州祁阳县一处乡村 外的"祁阳红 ...
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需做好三篇文章
Jing Ji Ri Bao· 2025-05-05 22:20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农业发展直接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经济社会稳定。面对耕地日益减少、资 源环境要素约束趋紧、农业科技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提升农业生产 力。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 一重大部署,指明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以农业科技创新为主导,具有高技术、高质量、高效能特征,由农业科技颠覆性突 破,农业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农业生产方式革命性变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形成的生产力。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做好科技、企业与人才三篇文章。 一是全方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效能。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必须更加重 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育种技术直接影响粮食安全和农业产业竞争力。随 着我国育种技术进步,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45%以上,但核心种源对外依存度依然偏高。需进一步 加大对农业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的攻关力度,集中有效力量攻克技术难度高、覆盖面广、关联度强的关键 技术难题。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