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绿色发展

Search documents
(活力中国调研行)“变废为宝”:江西猪场粪污的“绿色新生”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10 05:11
(活力中国调研行)"变废为宝":江西猪场粪污的"绿色新生" 中新网江西新余7月10日电 题:"变废为宝":江西猪场粪污的"绿色新生" 中新网记者 苏婧欣 姜涛 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猪粪和秸秆不再是农民头疼的废料,而是可以发电、改善土壤的"绿色资源"。 靠着一套被称为"N2N"的农业循环模式,当地把废弃物变成肥料和能源,让农民赚钱、土质变好、环境 更清洁。 近日,记者走进江西正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正是这一模式的运营主体。 7月8日,航拍视角下的江西正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记者 刘力鑫 摄 "N2N"是以规模化沼气工程、有机肥制取工程为核心,联动上游N家养殖企业和下游N家种植企业,构 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的体系。其运转共包含三个步骤: 首先是"集中收废"。渝水区142家养殖场、年出栏60万头生猪产生的粪污,以及大量秸秆等农业废弃 物,统一由这家生态农业公司收集。 随后,通过沼气发酵与堆肥技术,这些废弃物被转化为电力、生物天然气和有机肥,实现"变废为宝"。 最终"宝还于田",沼气产生的能源惠及周边家庭,有机肥精准回馈农田果园,形成"废弃物—能源—肥 料—种植"的生态循环发展路径。 新余生猪养殖户刘卫良 ...
(活力中国调研行)皖北“粮仓”蹦出粒粒鼓黄豆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07 03:57
(活力中国调研行)皖北"粮仓"蹦出粒粒鼓黄豆 中新网宿州7月7日电 题:皖北"粮仓"蹦出粒粒鼓黄豆 作者 孔令佑 储玮玮 "我们所有的工作就是尽可能让中国所有的大豆都结好'瘤'。"在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副院长、农业农 村部土壤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主任楼慧强的手中,一株豆秧的根部布满了根瘤——这些不起眼的"小疙 瘩"正是提升大豆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素有"果海粮仓"美誉的安徽宿州,坐落在黄淮海平原腹地,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记者近日走进 黄淮海(宿州)种业科技谷(以下简称"种业科技谷"),见到了种质资源创新的硕果。 楼慧强向记者展示了两组"皖宿1019"黄豆样本:一组豆粒饱满圆润,另一组则明显干瘪。"使用了根瘤 菌的豆株不仅单产平均提高10%,蛋白质含量也提升了1%至2%,同时可减少5%至20%的氮肥使 用。"他解释道,"这既增加了营养价值,又实现了土壤保护的双赢效果。" 图为种业科技谷工作人员展示豆秧根部布满的根瘤和两组"皖宿1019"黄豆样本。记者 储玮玮 摄 据宿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许化平介绍,该市现有种子持证企业175家,位居全省第二。每年选育国审 省审农作物品种近百个,小麦省审品种占全省三分之一,持续 ...
让好生态“涵养”好生活
Jing Ji Ri Bao· 2025-07-05 00:51
近年来,北京、青海等多地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土壤、水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入手,系统推进 生态涵养区发展。生态涵养区不仅承载着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重任,更是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升居 民生活品质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等方式,提高农民对绿色农业技术的认识和 应用能力,鼓励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为农民掌握和应用绿色农业 技术提供有力支持。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生态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的资金投入,提供财政补贴、贷款 优惠等政策扶持,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夯实法律保障,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能够得到有效实 施。积极推广有机肥料、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加 强科技创新,研发和推广更多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农业技术,为生态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筑牢技术支 撑。 另一方面,完善市场机制和品牌建设。建立健全绿色农产品认证和追溯体系,提升绿色农产品的市场竞 争力和品牌知名度。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网络推广等方式,拓宽绿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附加 值,为农民增加收入,提升发展绿色农业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国际绿色农业合作与交流, ...
曲周科技小院团队:泥土里“种”出绿色农业
Ke Ji Ri Bao· 2025-06-16 01:22
原标题:曲周科技小院团队:泥土里"种"出绿色农业 曲周科技小院团队成员牛新胜(左三)给学生讲解小麦春季管理技术。中国农业大学供图 6月2日早上5点半,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康锐,骑上电动车,沿着乡间小路驶向河 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四疃镇王庄村的一片麦地。 "我的任务是采集土壤样本,监测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等指标,了解小麦不同位置盐分变化, 以指导后续生产。"康锐说,正值小麦收割季,白天曲周县16个科技小院里几乎空无一人,师生都聚在 田间地头,进行取样、测产、收割等工作。 康锐是中国农业大学曲周科技小院团队(以下简称"曲周科技小院团队")一员。前不久,该团队被 授予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这支由122人组成的队伍中,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高达90%。这 群年轻人以田野为课堂,以作物为教材,让曲周从"米粮川"变成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 把技术带进村子 2009年,时任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张福锁带着几名师生来到曲周县调研。他们住在中 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和村民交流较少,前沿农技难以被及时推广。于是,张福锁决定带大家住进村 里,并创建了全国首个科技小院——白寨科技小院。 "科技小院大门天 ...
农业新质生产力驱动农业绿色发展
Xin Hua Ri Bao· 2025-05-21 22:16
农业新质生产力驱动农业绿色发展是在中国语境下探索农业文明新形态,既遵循了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 律,又符合中国农业发展特色,对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具体而言,农业新质生产力驱动农 业绿色发展突破了西方农业现代化的高污染路径。西方农业现代化走的是高能耗、低效益的工业化发展 道路,面临着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问题。中国选择的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转型的生态农业 发展道路,既保证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又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 化实践。此外,农业新质生产力驱动农业绿色发展,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农业的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农 业向来重视精耕细作,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坚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新时代,在继承循环利用、间作 套种、休养生息等传统农技精髓的基础上,农业新质生产力将现代科技成果引入农业生产,克服了传统 小农经济的低效困境,实现了农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农业绿色发展对于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其核心在于解决农村经济发 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处理的是生产实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生产力发展要求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协同升级 ...
我国初步构建农业农村长期因子观测网
Xin Jing Bao· 2025-05-19 11:45
据介绍,为掌握我国农业农村资源禀赋,实时掌握我国的农业农村生产要素家底,破解我国人均耕地短 缺、水资源贫乏、动植物疫病虫害频发的资源硬约束问题提供基础支撑,在2017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基 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在此基础上,农业农村部与科技部正着力推进跨学科场景化综合观测工作,为 此,2024年,中国农科院试点启动了农业农村长期因子综合观测工作,这有助于打破学科间的数据壁 垒,深度揭示农业产业生态发展趋势规律,系统支撑生产技术模式创新,最终引领农业绿色发展理念转 变、产业生态技术革新、政策决策调整。全国有望迈入有组织的长期定位观测新阶段。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用数十年的时间,观测土壤的变化,用天空地联合技术,记录农田的演变…… 在农业农村发展中,长期观测是了解农业生产形态变迁、进行土壤改良、低碳转型、病虫害监测、农业 农村现代化等事业的基础工作之一。 记者近日从中国农科院了解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探索建设了农业农村长期因子综合观测网,开展公 益性、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农业农村基础数据采集、分析和服务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我国,有众多建设在田间野外的长期观测或实验站,如建设在湖南永州祁阳县一处乡村 外的"祁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