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疲劳

Search documents
No-Buy July是美国中产阶级的焦虑练习
Hu Xiu· 2025-07-03 04:47
7月,在美国本应是花钱的季节。 孩子的夏令营、家庭度假计划、独立日的大促、为返校季做准备……一年中最"不适合"节俭的时段,却意外成了越来越多美国人发起"断买挑战"的时刻。 他们称之为"No-Buy July"。 一般来说,2月被认为是暂时勒紧裤腰带的最佳月份(frugal February"二月节俭"),因为人们要偿还年终假期的信用卡账单,或者努力实现新年的财务目 标。如今,7月为何成了那些渴望省钱的人的目标呢? 一些人认为,选择7月,可能是因为发音押韵,而且朗朗上口,很容易记住。 从表面看,这像是社交媒体发起的又一次行为实验:一个月不花任何非必需的钱,不买衣服、不点外卖、不刷折扣、不为所谓"未来的需要"做预支。有人 戏称它是"财务断食"(fiscal fasting),像"戒糖"或"戒社交软件"那样,把平常轻而易举、悄无声息地完成的消费动作暂停一下。 这么做的目的似乎是省钱,但在我看来,美国人真想节省的,其实是被无限选择吞噬的意志力,是想对业已失控的生活发起"召回"。这就如同"减 但当我们拉开时间轴、社会背景与文化地层,会发现这一趋势远不只是年轻人的钱包小游戏。它与美国人特有的成功伦理、消费文化、政治价值观 ...
如何把复杂的生活过简单?
3 6 Ke· 2025-06-22 23:16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在复杂的世界里,要想成功,我们需要学会排除干扰,简化事情。简化是一种智慧,复杂的极致是简单。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Photo by William Christen on Unsplash "完美的状态,不是不再需要增加什么,而是无可删减。"——安托万·德·圣埃克(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对我来说,'忙'意味着这个人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了控制。——德里克·西弗斯(Derek Sivers) "阻碍我们实现目标的不是障碍,而是通往较小目标的清晰道路。"——罗伯特·布拉特(Robert Brault) 在心理学中,当大脑被各种选择淹没时,你就会出现决策疲劳。这会使你陷入分析麻痹状态。而那些成功人士不会这样做。 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曾说:"一旦我做了决定,就再也不会去想它了。"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曾说:"简单是极致的复杂。(Simplicity is the ultimate sophistication.) ...
什么才是好产品?
Hu Xiu· 2025-06-19 12:25
最近一篇文章《如何做出好产品》在朋友圈里很火,读后我认为文中的方法在执行层面的确是有效的,是好的手段。但在目的上,有挺大的问题,在这里 和大家探讨一下。 要搞清楚"如何做出好产品"之前,首先需要探讨清楚什么是"好产品"。否则走得越快,可能错得越远。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机器人总动员》(WALL-E)中的悬浮椅? 从技术和功能来说,这是近乎完美的产品:用户只需要舒服的躺着,饮食、娱乐唾手可得。但电影中长期使用它的人身体机能大幅退化,失去自理能力, 甚至丧失了下椅子走路的能力;后来在AI黑化,要控制一切时,人类已经没有了反抗的能力。 从它对用户的长期影响来看,我们很难说悬浮椅是好产品。这些功能没有错,对于本身就残疾、无法自如行动的人来说,悬浮椅就非常好。 那么问题在哪里呢?我们需要再退一步,谈一谈人。 人很强大、同时也很弱小,有各种缺陷:贪心、懒惰、无知、盲目。面对弱者,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作为复杂的人、我们心中有贪也有爱。 同样的技术、在这两种不同的态度下会催生出表面相似、但实质上不一样的产品。 爱是个模糊的概念,实操上缺乏指导意义。我最近在"q9adg"的文章中看到了一个很有启发的具象的描述:爱就是"为 ...
决策疲劳,正在消耗你的活人感
虎嗅APP· 2025-05-31 03:11
以下文章来源于简单心理 ,作者简单心理APP 简单心理 . 简单心理成立于2014年,提供专业心理服务,包括心理科普、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企业服务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简单心理 (ID:jdxl2000) ,作者:西维、香菜,原文标题:《这个无意识 举动,正在耗尽你的活人感》,题图来源:AI生成 最近又到了半年一度的网络购物节,我跟风囤货,书本、日用、护肤品,挑挑拣拣几个小时,深夜才 结束战斗。 头晕脑涨地看着购物车结算显示的"已优惠xx元",我忽然察觉,购物节似乎令人在一天内做了太多 选择。 下单怎么组合更划算,洗发水要滋润型还是蓬松型,这些碎小又连续的决策题目无孔不入,让人不知 不觉就疲惫不堪。 问了问身边的小伙伴,发现不少人也有同感。有人厌倦决定晚饭,做了表格每天投骰子;还有人讨厌 思考穿搭,每天穿同一款T恤。也有人说自己买东西一连对比三个平台,最后放弃下单。 其实,心理学对此早有察觉,将这种状态称为"决策疲劳" (Decision Fatigue) 。 01、不是意志薄弱,是大脑真的 累了 在了解"决策疲劳"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决策"行为是如何进行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曼尼提出的" ...
这个无意识举动,正在耗尽你的活人感
Hu Xiu· 2025-05-28 00:00
最近又到了半年一度的网络购物节,我跟风囤货,书本、日用、护肤品,挑挑拣拣几个小时,深夜才结 束战斗。 头晕脑涨地看着购物车结算显示的"已优惠xx元",我忽然察觉,购物节似乎令人在一天内做了太多选 择。 下单怎么组合更划算,洗发水要滋润型还是蓬松型,这些碎小又连续的决策题目无孔不入,让人不知不 觉就疲惫不堪。 问了问身边的小伙伴,发现不少人也有同感。有人厌倦决定晚饭,做了表格每天投骰子;还有人讨厌思 考穿搭,每天穿同一款T恤。也有人说自己买东西一连对比三个平台,最后放弃下单。 其实,心理学对此早有察觉,将这种状态称为"决策疲劳"(Decision Fatigue)。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西维、香菜,题图来源:AI生成 01、不是意志薄弱,是大脑真的累了 在了解"决策疲劳"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决策"行为是如何进行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曼尼提出的"决策双系统模型"认为,人类的决策系统分为两个:一个 是快速、自动的直觉系统;另一个是缓慢、理性的逻辑思维系统。当你看到朋友的消息,立刻回复表情 包,就是系统一,而当你需要写一封重要邮件,或是规划升学转行,便是系统二 ...
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
3 6 Ke· 2025-05-27 09:19
导语:为什么说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我们一起探讨。 花50块钱买了电影票,看了一半觉得不好看,要不要离场? 等了半小时的公交,车还没有来,还要不要继续等下去? 在一个项目上投入了很多资源,始终没有起色,要不要放弃? 这些付出,包括且不限于心力、时间、金钱、精力等等。 听起来好像没感觉? 我用一个买鞋的故事,来解释。 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 你在商场买了一双鞋子,鞋子的大小是没有问题的,但当你真正穿的时候,发现夹脚。但商场却告诉 你,钱货两讫,恕不退款。 …… 这时候,有些人会经历这些心理历程: 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 经济学里有一个词,叫做"沉没成本"。 什么意思呢?指的是那些发生在过去,我们无法去收回或改变的付出。 最后是"绝望"。无论这双鞋放多久,都是穿不了的,到最后你绝望了,就扔了它。 但是等你扔了这双鞋后,你才发现,你为了它浪费了很多精力,为一双鞋,生了特别多的闷气,让你特 别内耗。还不如一开始,就直接扔掉。 你看,这就是沉没成本效应。那么,为什么会有沉没成本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损失厌恶"的理论,说的是相较于得到一些东西,失去一些东西,你会更难受。你在路 上捡了一百块钱,你有点高 ...
信“心”心理问答|90后家长心理破防:砸50万留学还是死磕高考?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4-28 00:33
(原标题:信"心"心理问答|90后家长心理破防:砸50万留学还是死磕高考?) 读者来信: 您好!我是一位正面临孩子教育抉择困境的家长。最近,我和孩子都陷入了纠结之中,不知道是让孩子 参加国内高考,还是选择去留学。这种焦虑情绪让我夜不能寐,这种焦虑和紧张也影响到了家庭的氛 围。 我家孩子目前是一名高二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上,性格比较内向,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我属于 90 后家长,身边很多同龄人都在讨论孩子的教育路径,我也深受影响。据我了解, 90 后家长中有不少人 支持孩子留学,他们认为留学可以让孩子接触到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还能在未来 的职业发展中有更多的机会。我也很认同这些观点,毕竟在全球化的时代,拥有国际化的背景无疑是一 种优势。 然而,我也跟不少家长聊过,这一阶段是孩子发展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孩子应该在国内接受系统的教 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国内高考作为国内教育的重要环节,有着严谨的体系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能为孩 子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而且,国内的教育资源也在不断优化,很多高校的学科建设已经达到了 国际先进水平。 您家孩子虽然性格内向,但好奇心旺盛,这样的孩子往往很有钻研精神。您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