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融合

Search documents
北京高校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特别报道|北京工业大学:以科研硬实力全方位助力新时代首都发展
Ren Min Wang· 2025-06-19 08:11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环保产业,以科技硬实力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多年来,北工大乔俊飞教授带领团队深耕智慧环保 领域,致力于人工智能前沿理论研究和污染治理关键技术攻关。从污水处理到固废焚烧、大气治理,乔俊飞教授团队攻克了污染物实时精准检测与污染治理 过程协同优化控制等多项技术难关,获得近百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填补了行业领域技术空白,使污染防治的中国方案走向世界。 6月1日至27日,北京市教育两委联合前线杂志社策划推出"北京高校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特别报道"。6月19日聚焦——北京工业大学。 作为唯一一所同时进入"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北京市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校65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始终坚持"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 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充分发挥"以工为主的多科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优势,主动适应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 北京工业大学着力构建"一流工科、优势理科、特色文管、精品艺术"的学科建设格局,加快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持续提升前沿基础研究水平,强化 有组织科研模式,积极推动场景牵引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策划重大科研项目,强化和头部企业的合作对接,全方位促进 ...
抓住调整机遇 理性选择新赛道
Guang Xi Ri Bao· 2025-06-13 02:06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这份具有指导意义的目录共新增了29种本科专业,涵盖人工智能、碳中和、数字治理 等多个重点方向,纳入2025年高考招生计划,体现了服务国家战略、支撑科技创新、对接产业变革的鲜明导向。同样,广西高校的新增专业也以"服务国家 战略、对接产业需求、突出区域特色"为导向,人才培养更多元化。 以广西大学为例,作为广西高等教育的排头兵,该校锚定智能科技与现代农业,今年新增人工智能、数据计算及应用、智慧农业3个本科招生专业。其 中,新增的人工智能专业计划招生40人,该专业融合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技术等学科,开设的主要课程包含公共基础课程、高 等数学、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等。专业立足广西、面向东盟,通过"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驱动"的教育理念,对 接广西地方支柱产业,培养能够在国家和区域人工智能学科与产业技术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优秀人才。 广西师范大学今年也有大调整,2025年招生新增教育学、工业设计2个本科专业,新增历史学(区级拔尖基地班)、数学与应用数学(区级拔尖基地 班)2个专业方向。同时停招秘书学、酒店 ...
中国科学院召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发展战略研讨会
news flash· 2025-06-07 00:47
侯建国指出,要聚焦重点药物研发和重大疾病防治技术突破、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依托重 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高水平研究、关键设备装置和材料试剂佐剂自主研制、人工智能赋能及学科交叉融合 研究等重点方面,以解决前沿基础科学重大问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完成国家相关科技 重大任务、在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时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为目标,充分发挥体系化建制化优势,努力抢 占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科技制高点。 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局报告了院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工作进展和下一步考虑,相 关领域研讨组作了专题报告。与会人员围绕领域重要任务推进、研究所深化改革、重点实验室建设、项 目组织实施等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据中国科学院消息,6月4日,中国科学院召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国科学院院 长、党组书记侯建国出席会议并讲话。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吴朝晖,副院长、党组成员周琪、何宏平, 党组成员、秘书长孙晓明,副秘书长文亚出席会议。 ...
全球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研精毕智调研报告网· 2025-05-08 14:45
全球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未来新材料行业研究可聚焦新兴材料技术,持续关注石墨烯、纳米材料、量子材 料等前沿新材料技术的发展,深入研究其制备工艺、性能优化和应用拓展,探索 其在更多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推动新兴材料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一、技术创新趋势 根据北京研精毕智信息咨询调研,新材料技术创新正朝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向 迅猛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单一学科的研究已难以满足新材料研发的复杂 需求,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电子工程等多学科的深度融合成为必 然趋势。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材料科学与生物医学的交叉融合催生了一系列新 型材料,如具有生物活性的纳米复合材料,它结合了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和生 物医学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药物输送、组织工程等领域,为疾病治疗提供 了新的手段。在智能材料研发中,电子工程与材料科学的融合,使得材料能够对 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智能响应,如形状记忆合金,在温度、应力等外界刺激下, 能够恢复到预先设定的形状,可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多学科交叉 融合能够整合各学科的优势,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方法,加速新 材料的创新进程。 绿色环保制备技术成为新材料研发 ...
拓宽大学生职业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Xin Hua Ri Bao· 2025-05-07 02:45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为大学生职业创新拓展多元路径。在知识更新加速、技术融合加深的时代背景下, 学科交叉已成为高校创新教育的重要趋势。相较于传统的单一学科路径,交叉融合更能回应复杂问题导 向的创新需求。高校正依托产教融合平台,探索以项目牵引、任务驱动为基础的跨学科实践路径,通过 组织结构与资源配置的系统调整,拓展学生的知识边界与能力结构。高校普遍面临"学科壁垒较强、平 台资源分散"的现实问题,一些学校通过建设"模块化交叉平台"与"技术共享工坊"打破原有学院制结构 限制,为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协同攻关提供空间支撑。部分高校还通过设立校内跨学科创新基金或工作 室,鼓励学生在企业导师、高校教师联合指导下,以团队形式开展开放式课题研究。学科交叉融合推动 高校从"学科本位"走向"问题导向",也推动创新教育从"线性传授"向"网络协同"转型。通过产教融合拓 展学生的创新路径,不仅有助于培育复合型人才,更为大学生职业创新能力的生成提供了更加多元与开 放的制度空间。 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为大学生职业创新凝聚集体智慧。实习实践范式正从教学附属向创新驱动转变。当 前高校面临的挑战不仅包括资源配置和制度保障,更在于通过组织模式与育人机制的系 ...
天津大学新增三个专业,其中两个专业2025年启动招生
Xin Jing Bao· 2025-05-06 11:21
预防医学专业以应急医学为特色,依托医学部卫生应急学院办学。学院面向卫生应急管理智能化、精准 化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天津大学医工交叉的特色学科布局与人工智能技术,培养具有跨学科整合 能力、智能应急决策素养和卫生数据治理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该专业预计招收规模为30人/年, 专业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位。 新京报讯(记者刘洋 通讯员刘晓艳)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今年该校新增智慧建筑与建造、预防医学 和运动训练三个新专业,将聚焦国家需求、依托现有优势学科、体现学科交叉融通而设置,师资雄厚。 其中,智慧建筑与建造、预防医学两个专业将于2025年起正式启动招生工作。 日前,在教育部公布的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天津大学新增智慧建筑与建 造、预防医学和运动训练三个新专业。值得一提的是,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学制缩减调整为四年。 新增的智慧建筑与建造专业是传统建筑学专业面向今日技术涌现、社会需求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旨 在培养能够胜任复杂现代工程的稀缺尖端人才。该专业学制四年,在培养中将引入国际一线建筑师、重 大重点项目主持工程师、海内外知名学者等。 运动训练专业将于2025年下半年发布招生简章 ...
勇担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教育名家笔谈)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4-28 01:19
大连理工大学校园(部分) 作者贾振元肖像画。 张武昌绘 大连理工大学师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 留影。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是国家战略科 技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强化支撑,肩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抓好关键,夯 实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追求卓越,提高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强化支撑,肩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着力推进有组织科研。有组织科研是科技创新实现建制化、成体系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的重要形 式。研究型大学要发挥自身优势,勇担战略使命,根据目标导向与自由探索的特点,加强学校科研创新 体系化布局、前瞻性谋划、组织化推进。要围绕国际科学前沿,顺应大科学时代变革,基于重大科学问 题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建设,推动基础研究从散点突破迈向整体跃升。要围绕国 家战略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根据大学角色定位,有组织参与新型举国体制下重大攻关行动,并通过重 大任务牵引,建制化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要围绕区域发展战略,把区域发展的产业优势与高校的学 科优势结合起来,根据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锻 ...
今日快评丨高校专业调整透露哪些信号
He Nan Ri Bao· 2025-04-27 23:32
"因势而变,我省高校加快专业更新步伐,是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的必然选 择。" 河南大学新增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专业;河南科技学院新增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郑州航空工业管 理学院增设飞行器运维工程等专业……近日,河南共有47所高校新增备案和审批专业146个将列入相关 高校2025年本科招生计划。高校本科专业持续上新,背后有何深意? 这一轮本科专业密集上新,并非简单的"加减法"。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人工智能 成为引领未来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今年以来,惊艳世界的国产大模型DeepSeek、在春晚扭秧歌出圈 的机器人,持续引发热议。瞄准时代前沿,突出就业导向,河南多所高校上新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 高校最好的口碑和名片是毕业生的质量。不管设置什么专业,加强学科建设,引导学生练好基本功,是 以不变应万变的不二法门。有真才实学的毕业生,总归会受到社会和企业的欢迎。另外,针对专业动态 调整带来的变化,高校在招生工作中应加强对新增专业的解读和宣讲,及时解惑释疑,帮助学生和家长 更好了解新增专业。(河南日报评论员 李晓星) 责任编辑: 张家祺 在《河南省2024年急需特需、新兴未来本科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