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心理韧性
icon
Search documents
分数之外,如何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Yang Shi Wang· 2025-07-04 00:10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文件出台的背景有一个重要的指向,就是孩子的身 体、孩子的心理足够强大,强大到未来不管是在学习的环节当中,还是工作的岗位上,碰到竞争、碰到 压力,足以扛得住,根据学生成长的特点和学段的特点,要在教育教学环节当中设置一定的心理韧性的 训练情境。" 如何培养心理韧性?此次"身心健康二十条"的亮点之一就是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其 中一条是弘扬勇于拼搏体育精神。开展"班级赛"等全员体育比赛活动,提升学生心理韧性、抗挫能力和 这两天,各地的高考分数陆续公布,中考也刚刚结束,等着出分。分数,自然是牵动着千万学子和家长 的神经,可是比分数更重要的是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分数之外,如何守护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传递 知识之外,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自信、有韧性抗焦虑的人格?在各地,一场围绕青少年成长的"心"行动正 在展开。从课堂到操场,从校园到家庭,具体怎么做,我们今天就去几个学校看一看。 一段近期在社交媒体受到关注的视频中,内向害羞的学生小段抽签为大家赢得出去玩的机会后,被同学 拥抱、感谢。这看似运气的背后其实是班主任张老师的精心设计。 为了帮助孩子在积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老 ...
焦点访谈|分数之外,如何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Yang Shi Wang· 2025-06-29 13:49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这两天,各地的高考分数陆续公布,中考也刚刚结束,等着出分。分数,自然是牵动着千万学子和家长的神经,可是比分数 更重要的是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分数之外,如何守护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传递知识之外,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自信、有韧性抗焦虑的人格?在各地,一场 围绕青少年成长的"心"行动正在展开。从课堂到操场,从校园到家庭,具体怎么做,我们今天就去几个学校看一看。 一段近期在社交媒体受到关注的视频中,内向害羞的学生小段抽签为大家赢得出去玩的机会后,被同学拥抱、感谢。这看似运气的背后其实是班主任张 老师的精心设计。 为了帮助孩子在积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老师可是动了不少心思。近些年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各地教师关注的重点,越来越多的教师有意识尝 试各种方式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争艳:"这些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时代,现在人工智能的时代,生活变化很快,每一个 变化大大小小都是压力,持续的变化带来持续的压力,这种压力如果不能够及时得到缓解和释放,就会影响心理健康。" 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各地陆续出台措施推动构建更有利于中小学生身 ...
以积极心理赴留学之旅(留学经纬)
积极情绪是通过有意识地培养而不断增强。大家可以每天写下三件令你感恩的人或事,或是定期参与能 让自己愉悦的活动,如运动、艺术创作等,这些小举动能在潜移默化中积攒积极情绪,构筑起心理防 线。 留学之路既有新鲜体验,也有不少挑战。比如文化冲突、学业压力、社交孤独等,近年来,如何保持心 理健康正受到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的关注。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PERMA模型,它从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投入 (Engagement)、关系(Relationships)、意义(Meaning)、成就(Accomplishment)5个维度,全方 位解析幸福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心理韧性是个体在逆境中恢复与成长的能力,如同坚韧的竹子,待风雨过后,依然能昂首挺立。有强大 心理韧性的学生,善于调整心态,在遭遇失败时,迅速总结经验教训,以更加坚定的信念重新出发。 留学期间可能面临课程难度大、评分标准陌生等情况,心理韧性正是攻克这些难关的武器。主动剖析问 题,寻求教授、助教的指导,前往图书馆查阅海量学术资源,针对性地弥补短板。 积极情绪如同阳光,能驱散留学生活中的阴霾与迷茫。当留学生们在课堂上收获老师的肯定、结 ...
当代国人的心理图谱:一场集体心灵觉醒的阵痛与突围 —— 基于数据与热搜现象的心理学观察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4-27 16:08
(原标题:当代国人的心理图谱:一场集体心灵觉醒的阵痛与突围 —— 基于数据与热搜现象的心理学观察) 在大数据的慧眼的洞察下,当代国人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得以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对近几年社交媒体平台与心理咨询平台数据的不完全观 察和分析,一幅当代国人心理状态的图谱在热搜、在短视频、在专家问答间逐渐展开。 一、数据透视:当代国人的心理困境 焦虑与意义缺失的 "双螺旋" 困境 焦虑已成为当代中国人的普遍情绪,工作压力、育儿焦虑、健康危机成为三大核心焦虑源。据《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 (2023-2024)》显示,工作时间超过 10 小时者抑郁风险较高,而抑郁风险检出率为 10.6%,焦虑风险检出率为 15.8%。在育儿方面,许多家长因 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而焦虑不已,投入大量的精力与财力却仍感到不安。健康方面,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慢性疾病和心理问题频发,让人们 时刻处于对健康的担忧之中。 与此同时,意义的缺失正悄然侵蚀着人们的精神根基。《2024 年不同人群短视频使用强度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指出,青少年日均短视频使 用时间超90 分钟、大学生近180分钟、成年职业人群近140分钟,高强度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