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成果产业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区域、单位均可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工作启动
机器人圈· 2025-06-26 10:46
9大期刊联合征文|投稿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年底正刊发表! 详细会议介绍参看往期文章: (点击蓝字跳转) 报名开启|顶流期刊征+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盛会将至! 展览展示|抢位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高曝光商务合作虚位以待,共赴解锁新机遇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工作。将聚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 进制造、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成果,以试点工作为牵引,强化产业供需对接、活化创新主体动力、优化产业化服务保障, 充分撬动人才、资金、政策等资源,通过中试熟化、孵化、市场推广、产业链整合等途径,加快推动科研成果向规模化生 产、市场化运营阶段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撑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按照自主申报、兼顾不同主体、先进带动示范的原则,分试点区域和试点单位两大类申报。试点单位按照在成果产业化工 作中承担的角色不同,分为产业化实施类、第三方服务类、金融服务类等三类主体申报。 关 于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工作的通知 工信厅高新函〔2025〕2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兵团工业和信息化、高新技术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启动
● 本报记者 杨洁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工作。通知聚焦国 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制造、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成果,以试点工作为牵引,强化产业供需对接、活化创 新主体动力、优化产业化服务保障,充分撬动人才、资金、政策等资源,通过中试熟化、孵化、市场推 广、产业链整合等途径,加快推动科研成果向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营阶段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 生产力发展,支撑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通知要求,产业化实施类试点单位应通过自行实施、技术转移或孵化新企业等方式推进相关成果工程 化、产业化;提供相关成果的技术、人才支持,开展技术人员培训;为相关成果开展概念验证、中试熟 化等提供场地、设施条件。 第三方服务类试点单位应立足自身职能,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供需匹配与交流合作;为相关成果提 供技术孵化服务,优先向产业化实施类试点单位开放实验室、检测平台、试验验证平台等资源;为相关 成果产业化提供政策解读、市场准入、知识产权、标准制定等方面的服务。 优化科技金融支撑 通知提出,金融服务类试点单位应向推介成果或其他试点单位予以投资倾斜,设计有针对性的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工作启动
news flash· 2025-06-10 04:13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工作。将聚焦国家 重点研发计划先进制造、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成果,以试点工作为牵引,强化产业供需对接、活化创新 主体动力、优化产业化服务保障,充分撬动人才、资金、政策等资源,通过中试熟化、孵化、市场推 广、产业链整合等途径,加快推动科研成果向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营阶段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 生产力发展,支撑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按照自主申报、兼顾不同主体、先进带 动示范的原则,分试点区域和试点单位两大类申报。试点单位按照在成果产业化工作中承担的角色不 同,分为产业化实施类、第三方服务类、金融服务类等三类主体申报。 ...
东威科技2024年财报:营收利润双降,新能源设备收入下滑成隐忧
Sou Hu Cai Jing· 2025-04-27 00:28
4月26日,东威科技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50亿元,同比下降17.51%;归属净利 润为0.6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4.25%;扣非净利润为6,145.94万元,同比下降54.59%。尽管公司在研发 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布局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新能源领域设备收入的下滑成为拖累业绩的主要因 素。 研发创新成果显著,但未能有效转化为业绩增长 东威科技在2024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达到8,264.1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1.02%。公司新增专 利72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48项。此外,公司的"光伏电池表面金属化高效垂直连续镀 铜装备"项目成功立项为苏州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揭榜挂帅"攻关项目,获得政府支持资金1,000万元。广 德子公司的"印制电路板的电化学蚀刻装备及工艺研发"也获批安徽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项目立项,获得 省市支持经费1,200万元。 尽管研发投入和成果显著,但这些创新并未能有效转化为业绩增长。公司2024年的营收和利润均出现大 幅下滑,尤其是新能源设备收入同比下降,成为拖累整体业绩的主要因素。这表明公司在技术成果的产 业化方面仍存在一定瓶颈,未能及时将研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