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护城河

Search documents
“英伟达显卡就是一坨*”!博主6000字檄文怒批:烧接口、缺单元、驱动变砖还威胁媒体
量子位· 2025-07-07 04:02
克雷西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英伟达频频翻车,引发众怒了。 有博主发布檄文控诉,列举了英伟达显卡 质量缺陷、抢购困难 等N条"罪状"。 而且这名博主用的言辞也毫不客气,直言英伟达就是一坨*。 这篇近6000字的博文当中,博主Sebin把英伟达从产品到销售策略一整个批判了一番,具体指控包括但不限于: 一石激起千层浪,博主的这篇文章在Hacker News上也引发了大量讨论。 有网友直言, 高端GPU已经逐渐成为了奢侈品 。 但也有人认为,老黄凭借GPU和软硬件技术抓住了每一个市场机遇,接下来也是如此,并且英伟达将会长期领先。 产品质量不过关,出现烧接口、缺少ROPs单元等故障; 销售策略不合理,存在库存不足、捆绑销售、黄牛囤货等诟病; 护城河将技术锁死,破坏向下兼容性; 垄断市场,操控媒体及评测机构。 那么,博主的这篇檄文,具体都说了些什么呢? 注:本文中观点仅为原博主和评论发布者所有。 故障频现,产品质量堪忧 以今年新发布的50系显卡为例,最知名的故障之一便是5090的 烧接口事件 。 而且这个故障也不是50系开始才有的,在4090当中就已经出现过。 更加抓马的是, 在50系显卡发售 ...
226亿元筑起来出技术护城河,解码极氪刷新全球豪华纯电品牌记录的背后
Guo Ji Jin Rong Bao· 2025-06-16 11:28
在高端市场,极氪以近30万元的单车成交均价稳居豪华品牌头部阵营,其中75%的极氪009用户来自"BBA"等传统豪华品牌增换购。 极氪加速奔跑的背后,是不同车型的各自精彩。 极氪001累计交付突破27万辆,不仅是2024年25万以上中国品牌纯电销冠,更以最快速度突破25万辆交付量; 6月16日,极氪在杭州湾5G智慧工厂迎来第50万辆量产车正式下线,这辆里程碑车型为极氪009光辉,紧随其后的第500001辆量产车为极氪001。 从2021年10月首辆量产车下线到2025年6月达成50万辆规模,极氪仅用44个月时间,这一速度也让它超越特斯拉及其他新势力品牌,创下全球豪华纯电品牌 达成50万辆的最快纪录。 速度、价值双突破 极氪009开创豪华纯电MPV先河,包揽2024年纯电MPV、40万以上MPV、40万以上纯电全品类"三料销冠",2025年前5个月蝉联香港豪华MPV销量冠军; 极氪009光辉以159天交付1500辆的速度,刷新四座超豪华旗舰MPV交付纪录,占据中国超豪华四座车市场50%份额; 极氪7X上市两个月内蝉联20万级中国纯电SUV销量冠军,75天交付突破3万辆,累计销量达5.65万辆。 用44个月完成50 ...
从领跑到掉队,荣耀手机国内市占率暴跌的背后
Xi Niu Cai Jing· 2025-05-28 11:15
2024年至2025年,荣耀手机经历了从国内市场领跑到跌出前五的剧烈震荡。根据IDC数据,2024年Q1荣耀以17.1%的市占率位居中国智能手机榜首(与华为 并列),但同年Q4已下滑至13.7%,2025年Q1更是滑入"Others"阵营。 这一数据背后,既有华为强势回归的外部挤压,也暴露出荣耀在品牌定位、技术突破与战略执行上的深层矛盾。 DC数据显示,2024年Q1荣耀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场出货量同比激增123.3%,但4%的市占率仍远低于华为(30.7%)和苹果(43%)。 其实一直以来,荣耀始终未能摆脱"华为替代品"的标签。2023年华为Mate 60系列发布后,荣耀Magic6凭借相似外观和卫星通信功能斩获2500万台销量,但 2025年Magic7销量骤降至112万台。 消费者调研显示,有大约42%的Magic系列购买者认为"外观接近华为"是主要决策因素。 尽管荣耀在单点技术上取得突破,如鹰眼相机系统实现毫秒级AI追焦,鲁班铰链将折叠屏开合寿命提升至40万次,但缺乏系统性技术护城河。与华为"鸿蒙 +麒麟芯片"的生态闭环相比,荣耀的Magic OS 9.0虽集成YOYO智能助手,却未形成差异化体验。此 ...
新能源车亟待以安全保障突破信任危机
Zheng Quan Ri Bao· 2025-05-25 01:40
在测试验证体系创新上,车企需建立更为严格、高效的测试机制,让消费者实实在在地感知到驾驶安全 性。同时,车企还应建立事故数据公开机制,以透明化消解信息不对称,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 车安全性的信心。 新能源汽车的终极使命不是颠覆传统,而是以更安全的方式承载人类出行。当技术创新的脚步与对生命 的敬畏同频共振时,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走出信任危机的泥潭。车企们应摒弃"技术神话"的营销手段, 明确智能驾驶技术的边界,杜绝误导性表述,共同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原标题:新能源车企宜从三维度构建技术护城河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智能化、电动化浪潮中持续高歌猛进,而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也 让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关注与日俱增。这种关注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也对整个新能源 汽车产业链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每一辆飞驰的新能源汽车都承载着不可推卸的安全责任。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追求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 度等核心参数的同时,安全设计不能沦为成本压缩的牺牲品。车企间的白热化竞争,使得技术迭代速度 加快,与之相应的安全验证与测试也应跟上步伐。此外,智能驾驶系统的技术成熟度也要与宣传一致, 防止驾驶员出现过度依赖智能驾驶而 ...
新能源车企宜从三维度构建技术护城河
Zheng Quan Ri Bao· 2025-05-18 15:45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智能化、电动化浪潮中持续高歌猛进,而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也 为行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从"铜陵小米SU7爆燃事故"到部分新能源汽车出现自燃情况,公众对于新 能源汽车安全性的关注与日俱增。 小米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雷军日前在内部演讲时道出了众多车企的心声:"谁也没有想到,一场事故的 影响如此之大,对公司的打击也如此之大。" 事实上,这种关注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也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每一辆飞驰的新能源汽车都承载着不可推卸的安全责任。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追求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 度等核心参数的同时,安全设计不能沦为成本压缩的牺牲品。车企间的白热化竞争,使得技术迭代速度 加快,与之相应的安全验证与测试也应跟上步伐。此外,智能驾驶系统的技术成熟度也要与宣传一致, 防止驾驶员出现过度依赖智能驾驶而导致应急能力缺失的情况。 笔者认为,未来,新能源车企宜从基础研发、智能安全前瞻布局和测试验证体系创新三个维度构建技术 护城河。 在基础研发层面,当前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隐患是新能源车自燃事故的核心诱因。企业需加快全固态电 池研发,通过无液态电解质的物理特性从根本上解决热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