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农业

Search documents
助农有“芯”招,驻化州新安镇帮扶工作队“果”然给力丨驻在千镇万村⑭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7-09 13:05
助农有"芯"招, 驻化州新安镇帮 扶工作队"果"然 给力丨驻在千镇 万村⑭_南方+_ 南方plus 0:00 / 3:05 新安镇是水果大 镇,有着数百年 番石榴种植历 史,是广东省番 石榴种植专业 镇。去年7月, 由广东省农业农 村厅与广东电网 公司组成的驻化 州新安镇帮镇扶 村工作队(以下 简称"工作队") 来到这里开展第 二轮帮扶。他们 深知,激活这片 土地蕴藏的水 果"基因"就是推 动新安镇发展的 关键钥匙。 "我们做的所有 工作都必须和老 本文收录于 小暑时节,茂名 化州市新安镇处 处洋溢着丰收的 喜悦。走进平田 村的水果收购 点,浓郁的果香 扑鼻而来,张大 爷正熟练地为村 民们过秤装筐, 化州市优农农种 植专业合作社聘 请的十几位务工 村民则熟练分拣 着种植户送来的 水果。"一天就 能收七八千斤, 最高峰能收两三 万斤!"眼下正 是新安镇各种水 果成熟的季节, 也是新安人最忙 的时候。 百姓挂钩。"工 作队队长陈培炜 用一句话总结了 他们工作的立脚 点。他指出,工 作队延续第一轮 产业帮扶路线, 坚持一张蓝图绘 到底,守牢两条 底线,推进五大 振兴,以产业发 展和乡村建设为 核心,增强村民 内生发 ...
一根黄瓜撬动百亿市场,临沂小县城何以创造奇迹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7-08 15:3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 七月,沂南县的露地黄瓜迎来采收高峰期。这里的黄瓜凭借着独特的品质,既能在鲜食市场"大放异 彩",又能在酱菜领域"闯出一片天",深受市场欢迎。 历经80余年种植技艺的传承积淀,沂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夏、秋黄瓜生产基地,带动全产业链产值超百 亿元。通过科技赋能提质增效、产业升级集群发展,沂南黄瓜正以蓬勃之势,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 农民富的生动答卷。 小黄瓜结出百亿金链条 "这是我们的新品种——中农脆玉3号小黄瓜,别看它个头小,但它口感脆甜,而且所含'丙醇二酸'是大 黄瓜的3倍-5倍,对减脂美容非常有帮助……"在山东省沂南县辛集镇房庄子村党支部书记谢吉海的手 边,一盘翠绿的黄瓜水灵灵地摆在桌面,让人垂涎欲滴。 "在我们村,家家户户都感谢黄瓜!"谢吉海拿起一根黄瓜向记者展示,"这小小的黄瓜,可是我们的'致 富瓜'!" 种植户谢吉安就是受益者:"俺种了1亩地的温室黄瓜,这几年行情好,每年能卖6万多!种黄瓜可比种 别的作物收益高,日子都跟着有盼头!" 说起沂南黄瓜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934年,当地农民首次尝试种植黄瓜,开启了沂 南黄瓜产业的发展序幕。20世纪80年代后期, ...
金融落子 黄土生“金”
Zheng Quan Ri Bao· 2025-07-06 16:15
在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数字化平台上,笔者看到的不是传统印象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 农耕画面,取而代之的是实时跳动的交易数据、精准匹配的金融授信,是产业的智慧化、结算的智能 化、经营的可视化、金融服务的普惠化。 从"松散"到"紧密",从"线下"到"线上",从"传统"到"智能",这种变化,正是金融科技赋能现代农业发 展最真实的写照。 看着甘肃康勤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以及公司科研人员讲起马铃薯时眼中满是热爱的样子,笔者深刻明白 了,从昔日的"救命薯"到今日的"致富薯",这小小的原原种不仅凝聚着太多人的智慧与汗水,也承载着 金融赋能带来的无限可能。 或许,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真谛就在于此:让金融服务真正扎根于土地,培育出适合这片土 壤的丰硕果实。在这片曾经"苦甲天下"的土地上,数字金融与科技金融的春风正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无限 希望。 过去,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很难穿透农村"最后一公里",而如今,数字化平台让金融服务嵌入产业链各个 环节。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初到定西,在与当地人交谈时,他们总会在不经意间蹦出两个看似割裂的词:"苦甲之地"与"中国薯 都"。前者承载着这片土地沧桑的记忆,后者则洋溢着现代农 ...
从“智能烘粮”看科技赋能农业
Xin Hua Ri Bao· 2025-07-01 21:44
□ 孟亚生 "场地晒粮"到"智能烘粮"的蝶变,是各级政府利用科技赋能粮食安全保障的生动实践,体现了从"被动 应对"向"主动谋划"的转变,彰显了各级政府对技术研发与推广的重视。如今,许多地方粮食烘干设备 不断升级换代,烘干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粮食从收购到烘干仅需四五个小时,粮食损耗控制在5%之 内,相比传统晒粮大幅减少,每吨小麦可减损30公斤。同时,避免粮食过度干燥或干燥不均,保证色 泽、口感和营养成分,提高市场竞争力,烘干后的粮食售价每斤可提高约五分钱。 从"场地晒粮"到"智能烘粮",背后是企业、科研机构、农业合作社等多方的共赢。除了政府政策支持与 引导,许多地方种粮大户、农业经营主体主动投入技术和资金建设粮食烘干中心,科研机构大力提供技 术支撑,农业合作社组织农户积极参与,供电部门大力提供用电服务,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动农业现 代化发展。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关系着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巨大 进步,更彰显各级政府在利用科技赋能粮食安全保障方面的积极作为。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政府持续加 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和推广,必将推动粮食烘干产业进一步向智能化、 ...
田间课堂见证驻村帮扶力量,贾庄村第一书记带队赴省果树所考察
Qi Lu Wan Bao· 2025-06-25 08:19
专家把脉明方向 产业升级有支撑 为深化"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实践,推动杏果特色产业提质增效,5月7日,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 局派驻东阿镇贾庄村第一书记杨学峰带队,东阿镇人大工作专员、高级农艺师赵向东,网格管理专员刘 超凡,贾庄村"两委"干部等一行8人赴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开展杏新品种考察学习活动,通过实地观摩、 专家讲解、品鉴交流,为贾庄村杏产业迭代升级找准方向、谋定路径。 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种植基地,考察组深入田间地头,系统考察了"满园""春华""开园"等12个杏树新品 种示范园区。省果树研究所研究员高华君全程讲解,重点剖析了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其中"满园"单果 重达80克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6.8%,兼具早熟丰产特性;"春华"抗晚霜能力突出,亩产稳定在 3000公斤以上。在品鉴环节,考察组成员对"开园"的馥郁果香、"金蜜"的细腻肉质赞不绝口。"这些新 品种不仅坐果率高,糖酸比更是达到黄金比例,完全符合现代消费需求。"贾庄村杏树种植大户兴奋地 表示。 实地观摩拓视野 科技引领树信心 在专题研讨会上,省果树研究所育种专家牛庆霖结合贾庄村土壤条件、气候特点,重点推荐了适合鲁中 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并针 ...
科技如何点亮农民希望 奏响丰收乐章
Yang Shi Wang· 2025-06-22 22:37
6月11日这天,河北衡水冀州区进入小麦收割高峰期,全区51万亩麦田里正在抢收的900多台联合收割机 不仅有本地的,还有从河南、山东跨区而来的收割机。其中来自河南的收割机跟别的收割机不一样,因 为它安装了一套智能辅助驾驶仪。 装上智能辅助驾驶仪,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沿着需要收割的麦田走一周画个圈后,系统自动统计收割面 积,智能生成相应作业路径。 有了智能辅助驾驶仪,不仅农机手可以轻松进行操作,智能收割的效果也比普通人工收割得好、效率高 些。 农机手张少华从2012年开始加入跨区收割,十多年夏收的经历让他切身体会到农机手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和紧张的心理压力,和所有跨区作业农机手一样,他渴望科技能降低农机手的劳动强度,在有限的时间 里提高工作效率。 电动收割机的出现让农机手们的梦想离现实近了,有了电动收割机这个基础配置,2023年张少华所在的 农机合作社找到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共同研发收割机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今年夏收,张少华和合作社另 一位社员分别安装上这套智能辅助驾驶仪跨区作业,已经实地验证200多个小时,并在验证中完善功 能。 "三夏",也就是夏收、夏种、夏管,是全年农业生产首个大忙时节。现在,小麦收割已经进入尾声。俗 ...
以种适地、以虫治虫……科技赋能“三夏” “智慧种地”绘就好“丰”景
Yang Shi Wang· 2025-06-21 08:15
央视网消息:眼下,我国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近日,在山东滨州,盐碱地试验田的小麦迎来丰收,收割机忙着在田间作业,研究人员则 抓紧测产。 这是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的麦田,联合收割机正在田间穿梭。饱满的麦粒倾斜而下,经过丈量、机收脱粒称重、水分测定、杂质率测定等 环节,新品种的亩产达到了600多公斤,属于轻中度盐碱地的高产品种。 为实现"以种适地",当地持续推动盐碱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累计选育了600多个小麦品系,进一步丰富了盐碱地小麦品种资源。 山东省滨州市农科院党组书记赵福江介绍,紧扣盐碱地特色农业发展需求,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田间地头实现高效转化,切实将盐碱地打造成 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在邯郸市肥乡区,玉米种肥同播一体机正在田间作业,施肥、播种、覆土一气呵成。当地农技专家介绍,种肥一体播种,主要得控制肥料用 量,并在种子的生育期里逐步释放,让种子能够早发且苗壮。 同时,为了保证玉米的播种效果,当地还组建了农技专家团队,围绕玉米播种全流程开展指导。截至目前,河北省已完成玉米播种3000多万 亩,完成总进度的85.3%。 无人机投放赤眼蜂卵 "以虫治虫"绿色增产 邯郸市肥乡区农业农 ...
重庆江津 椒香满城产业兴
Jing Ji Ri Bao· 2025-06-20 21:59
保坪村所在的先锋镇是江津花椒的核心产区。"全镇已累计发展花椒种植12.8万亩,年产鲜花椒超过8万 吨,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亿元。"先锋镇镇长朱玉说,镇上在扩大花椒种植规模的同时,建立了利益联 结机制,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带动农户持续增收。 近年来,江津区在出台财政扶持、土地保障等政策支持花椒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深化"龙头企业+合 作社+农户"模式,筑牢联农带农"共同体"。记者了解到,当地通过统一品种种植、统一农资供应、统一 机械作业、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产品销售的"五统一"社会化服务,帮助椒农有效降低了种植成本,增强 了抗风险能力。村级加工中心、股份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带动农民实现稳定的年均增收,为乡村经济繁荣 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当前,正是青花椒成熟的时节。记者近日在重庆市江津区的先锋镇、李市镇等花椒产地采访时看到,连 片的花椒基地郁郁葱葱,青绿饱满的花椒果缀满枝头,当地的花椒种植户和花椒加工企业正抢抓农时采 收、加工和销售花椒,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江津区地处长江之畔,被誉为"中国花椒之乡",保鲜花椒产量占全国市场总份额的90%。近年来,该区 立足资源优势,把花椒产业作为现代农业主 ...
焦点访谈|科技如何点亮农民希望 奏响丰收乐章
Yang Shi Wang· 2025-06-18 13:29
冀州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听说来了一台智能收割机,也急忙赶到作业地头参观。 亲身体验查看了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识别和统计功能,这位副局长更感兴趣的是将这款智能农机的数据纳入一个智慧信息平台。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三夏",也就是夏收、夏种、夏管,是全年农业生产首个大忙时节。现在,小麦收割已经进入尾声。俗话说,"麦熟不收, 有粮也丢"。我国各地夏收时间差异较大,但小麦适收期也就是几天工夫。要想收得快、收得好,农业机械少不了,科技赋能有力量。记者近日就在河南、 河北、湖北一些地方有了新发现,像智慧农机、无人机在麦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6月11日这天,河北衡水冀州区进入小麦收割高峰期,全区51万亩麦田里正在抢收的900多台联合收割机不仅有本地的,还有从河南、山东跨区而来的收 割机。其中来自河南的收割机跟别的收割机不一样,因为它安装了一套智能辅助驾驶仪。 装上智能辅助驾驶仪,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沿着需要收割的麦田走一周画个圈后,系统自动统计收割面积,智能生成相应作业路径。 有了智能辅助驾驶仪,不仅农机手可以轻松进行操作,智能收割的效果也比普通人工收割得好、效率高些。 农机手张少华从2012年开始加入跨区收割,十多 ...
新农机发力 “三夏”进程加快
Yang Shi Wang· 2025-06-18 09:43
央视网消息:目前,山东小麦收获逐渐进入收尾阶段。在滨州市惠民县,当地抢抓晴好天气,利用新农机、新装备加快收获进度。 在惠民县石庙镇的一家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多台大型收割机在麦田里作业,每跑两圈就能装满一辆粮食转运车。 种粮大户 亓建国:我们这边种了3000来亩地,不到两天就收割完了,亩产大约在1000斤左右。 3000亩麦田,一天多就能收割完,秘诀就藏在这些新型收割机里。和传统收割机不同,这些现代化农机能根据地面高低自动调整割台高度,以适应多种 麦收环境,帮种植户减少损失、增加产量。此外,在提升收割效率方面,也同样表现突出。 今年,惠民县小麦种植面积109万亩,共投入各类机械设备2.9万台用于小麦收割、运输等全流程作业。目前,当地小麦收获已过8成,预计6月下旬可全 部收完。 河南新乡:科技赋能夏种 粮食播种超九成 眼下正值夏种夏管关键期,在河南新乡,当地充分利用科技化和机械化,争分夺秒做好抢种作业,为秋粮丰收打下基础。 在新乡市封丘县李庄镇的黄河滩区,播种机正在按照规划好的路线,在北斗导航系统引导下进行播种作业。一粒粒玉米种子被播入农田的同时,肥料也 被准确投放进距离种子20厘米的位置,滴灌带同步铺设至肥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