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 - 产业 - 金融良性循环
icon
Search documents
2025全球财经论坛在石景山举办
Sou Hu Cai Jing· 2025-07-05 21:08
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吴国生,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马海涛,区领导王其志、李文化、于杰参加活动。 来源:石景山区融媒体中心 区银行保险产业园管委会 记者:杨卫东 高嘉辉 本次论坛共设置一个主论坛、三个平行分论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书亚·安格里斯特、埃里克·马斯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 江小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等重量级 嘉宾做主旨报告。与会嘉宾分别分享了数字时代全球化面对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等思考和建议,围绕"数智时代的全球财税 治理"、"人工智能与金融产业变革"、"数智时代企业管理变革与应对"三大主题进行研讨。主论坛上,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师生团队自主研发的"中财融 通大模型"及上市公司研报智能体首发亮相,为金融AI应用提供全新范式。 今天上午,2025全球财经论坛在石景山区举行。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之一,本届论坛以"迈向数智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经济"为主题,旨在立足中 国,放眼全球,聚焦全球财经领域热点,汇聚中外各界知名人士,搭建政产学研深度对话 ...
四川省首支省级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落地
Sou Hu Cai Jing· 2025-07-04 13:46
封面新闻记者 姚瑞鹏 7月4日,四川产业基金旗下四川兴川重点项目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眉山市引导基金、工银资本、工银投资正式签署合伙协议,共同打造"投早、 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耐心资本"。记者从会议现场获悉,此次合作标志着四川省首支省级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成功落地,是四川省深入贯彻落 实国家金融改革部署、激活区域经济新动能的重要实践。 在国家大力推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鼓励"耐心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背景下,四川省近年来积极探索金融工具创新。2025年3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 颁布"扩区域""扩机构"政策,将四川省AIC股权投资基金试点范围由成都市扩展至省内全域。四川产业基金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安排四川兴川与眉山市、 工银资本、工银投资商讨共同发起设立四川兴眉工融AIC基金。在各方的紧密配合下,该项目在短时间内即顺利完成了出资决策审批流程及合伙协议签 署。基金规模10亿元,重点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科技领域。 基金创新采用"省市国企+金融机构"协同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未来,各方将持续加深合作,继续推 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金融创新深度融合,重点 ...
董少鹏:“三家”联手,构建资本市场新机制
Sou Hu Cai Jing· 2025-06-19 22:47
发达国家成长的路径证明,高端制造业、产业链链主地位是决定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而提升制 造业竞争力要靠科技、产业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和高效循环。资本市场可以为此提供平台和机制支持,应 当通过进一步完善监管、提升服务效率、对接实体经济需求,发挥更大作用。 在日前举行的2025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更好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 用,强化股债联动服务科技创新机制,采取更多举措培育壮大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抓好"并购六条"和 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落地、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完善机制、进一步增强各类外资参与中国 资本市场的便利度。这些组合措施,聚焦克服资本形成短板、金融服务短板、市场机制短板,将有力支 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向前拓进。 还要看到,从大金融范围来看,满足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的产品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一方 面,对承载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各类投资机构要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即在保护合法投资行为的基础 上,对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科技创新类投资,根据投资年限给予税收及其他制度性激励。客观说,这 方面的创新空间还很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丰富金融工具和金融场景。科创板设立之初,建立了未 ...
科技金融-战新产业季度指数发布,较上期期末增长2.69%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5月28日电(记者 王淑娟)"科技—产业—金融"之间的良性循环进展如何?各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哪些新变化?5月28日,上 海浦东发展银行和中国经济信息社首次携手发布季度版"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数"(简称"指数")。2024年第三季度指数结果为187.63 点,较2023年底增长2.69%,处于平稳提升期。 指数表现稳步向好,"活水"精准滴灌发展所需 2025年2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发布《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数报告(2024)》,选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 车、生物、新材料、新能源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首批样本进行量化分析,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度量衡"。 为进一步增强指数对市场各方的借鉴参考作用,项目组在原有指数年度发布的基础上,新增发布季度版指数运行结果,推动指数报告能更为及 时准确地反映金融赋能科技创新的变化趋势。 指数结果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在总指数较2023年底增长2.69%的基础上,四项分指数实现全线上涨,其中"金融发展分指数"扭转了此前短 暂的下行走势,实现小幅攀升,反映出金融资源更为积极主动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为科技企业成 ...
证监会发声,事关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
Jin Rong Shi Bao· 2025-05-22 12:29
再次,科技企业并购重组更加活跃。"并购六条"发布以来,上市公司积极谋划并购重组,实现转型升级 和产业整合。目前,沪深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的一共有1400余单,同比增长超过40%,其中重大资产 重组170余单,同比增长超过220%。尤其在这当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约650 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超过80单。 再就是,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支持科技创新也在持续发力。注册制改革以来,有九成的科创板、北交所上 市公司,还有超过半数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都获得过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投资,"投早、投小、投长 期、投硬科技"的市场生态逐步形成。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 目前在投项目超过了10万个,在投本金超过了4万亿元。 最后,债券市场直接融资作用也在不断凸显。目前,交易所债券市场已经成为科技企业直接融资的一个 重要渠道,科创债累计发行1.2万亿元,其中2024年一共发了539只,发行规模0.61万亿元,同比也是增 长了64%,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 5月22日,国新办就科技金融政策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 行监 ...
一季度银行业资产扩张趋缓,城、农商行不良率环比有反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秋彤 北京报道 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了2025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数据显示,2025年 一季度商业银行总资产39429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环比持平。从过往数据来看,2024年一季 度至四季度,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分别同比扩张了9.1%、7.3%、8.0%和7.2%。可见,银行业整体扩表 速度暂缓。 中金研究指出,今年一季度,股份行与城商行扩表速度加快,分别微升至5.2%和9.6%,国有大行和农 商行微降至7.3%和5.5%,这一差异或受到大行高息存款监管、农商行兼并重组等影响。 银行业资产扩张放慢了速度,其资产结构变化如何?资产质量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银行信贷持续加码普惠、科技、绿色金融 具体到不同信贷投放领域,监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 元,同比增长12.5%。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3.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7955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在《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披露,截至3月末,银行与科技型企业和 设备更新项目签订的贷款合同金额突破1.4万亿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5. ...
“资”引潮涌长江岸——瑞昌市资本招商推介大会举行
Sou Hu Cai Jing· 2025-04-29 08:37
4月28日,瑞昌市资本招商推介大会举行,为优质资本和产业项目搭建沟通对接的"桥梁",在深化互信中,共抓发展机遇,共促项目合作,以"资本活 水"浇灌"产业之花",用资本赋能瑞昌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瑞昌坚持投行思维、链式思维、闭环思维,积极探索资本招商新路径,加快构建产业基金矩阵,推动产业与资本"双向奔赴""两翼齐飞"。项目与相 关基金签约合作,必将推动瑞昌资本招商和产业投资迈向专业化、市场化、价值化,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发展循环,实现企业、资本、政府 三方共赢。资本招商,是价值理念的共鸣,是长远利益的共享。我们将以此次推介会为契机,深化"基金+产业+政策"协同模式,完善"募、投、管、退"全 流程服务,为基金壮大、项目落地、企业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真诚希望广大投行机构、商界精英、企业家朋友来瑞昌投资兴业,共绘产融新蓝图, 共创发展新未来。 破局:从"青铜绿"到"科技蓝" 瑞昌作为华夏青铜之源,其境内的铜岭铜矿遗址是我国年代最早、保留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大型铜矿遗址。这一抹悠久的"青铜绿",赋予了瑞昌最深厚 的工业基因,成为其产业发展的重要根基。 笃行:长江之滨的小城大志 前不久刚发行的"25赤乌 ...